初中地理人口說課稿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人口按居住地可以劃分為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還可以按年齡、性別、職業、部門等構成劃分為不同的群體。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眾多的人口第一課時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第一冊第三章<中國的人口>第一節的內容。教材編排是以人口—環境—資源為主線,正確闡明瞭人地關係,學習本課內容是學習本章其它部分知識的基礎,也是為今後學生進一步學習有關社會科學知識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確定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知道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掌握我國人口分佈特點;掌握我國人口基本國策;通過讀圖,找出我國人口分佈情況等。

  技能培養: 學會計算人口密度; 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培養學生聯絡實際,關注社會,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圖表、資料、文字材料等,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教育:通過講述我國人口,使學生認識中國人口問題的嚴峻性,初步樹立必須實行計劃生育國策的觀點,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加強我國國情、國策等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3、重點和難點:

  重點:我國人口基本國策及我國人口分佈特點。***理由是計劃生育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基本國策,同時也為初三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打下基礎。我國人口分佈特點上人類在改造自然發展生產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受到自然、經濟、社會歷史等因素制約。這些知識是學生必須認識的內容。***

  難點: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或影響。***理由是根據初一學生的認識水平及學生大多缺乏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法分析

  教學方法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要求及學生的思維特點,在本節教學中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課堂質疑,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運用讀圖分析法、啟發誘導法、分組討論法。

  三、學法指導

  自主合作學習。通過引導學生讀、思、議,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讀: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習慣和能力。思: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議:學生圍繞教師的質疑,展開討論,進一步理解知識。

  四、教學程式

  問題匯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哪個國家,我國在1995年抽樣調查、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總人口是多少,分佈情況如何,過多的人口帶來哪些問題或影響,該如何控制?***理由:一方面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對我國人口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可激發學生求知慾和興趣,同時可對本課學習的內容有個粗略的認識。***

  探究新知,師生互動:

  [課件]播放一組人口眾多的照片和錄影?

  [提問]這些照片和錄影給大家留下了什麼深刻的印象?***學生自由發言***師歸納小結。***能使學生感性認識我國人口眾多***

  接著展示[課件]我國人口增長圖

  師指出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總數,並讓學生計算一下,當時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比例,啟發學生從圖中發現“我國人口數量多、增長快”及引導學生分析研究840年—1949年百年多時間與1949年—2000年50多年時間人口增長情況,並討論分析其原因。

  [課件]顯示“全國各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1999***”圖[提問]我國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是哪個,人口最少的省級行政區是哪個?***學生讀圖回答******通過這些資料,使學生更加充分地認識到中國人口數量多的特點,各省數量相差大,為學習下一知識點作基礎***接著師也聯絡一下本地實際***加強鄉土教育***針對前面得出的結論,師分組讓學生思考討論:我國人口數量多,增長快,給我國社會發展帶來的問題或影響***設計意圖:可使學生充分認識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有利於加強我國國情教育,可培養學生識圖和解題能力及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接著設問:針對我國人口眾多,對我國的社會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那麼應用什麼方法解決?***前後銜接,通過學生思考、回答,突破重點***

  關於人口密度教學:可以這樣轉入,我國人口眾多,這麼多的人口分佈在哪裡?從地圖上怎麼閱讀?一個地區的人口疏密狀況用什麼表示,怎樣計算?為了理解人口密度啟發學生計算江蘇、山東、新疆、西藏四省的人口密度***作業本***,並根據結果思考:我國人口分佈有何特點?***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充分理解人口密度,併為學習接下來的內容作準備,同時可提高學生探究問題能力***

  ?[課件]顯示“中國人口密度圖” [讀圖提示]

  1.A、B兩點的人口密度各在什麼範圍?

  2.我國哪些部分人口密度大,哪些部分人口密度小?

  3.我國人口界線是從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4。在圖中找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和人口密度最小的一個自治區。師指導學生讀圖,歸納小結。***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為突破重點奠定了基礎***[課件]閃爍“黑河、騰衝”的名稱和之間的人口界線 ?

  [提問]人口界線東南、西北兩部分面積和人口占全國的比重各是多少?學生回答基礎上小結:我國人口分佈不均,東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互動,層層設問推進,實現重點的突破***

  歸納小結:根據本節課知識內容和特點,對照地圖採取概括式小結方式***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及時鞏固,加深對所學的知識運用,提高學生讀圖、用圖能力*** 反饋練習:為了真正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引入練習

  板書設計

  初中地理優秀說課稿推薦: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說教材

  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學習情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內容

  第二部分:說教法

  包括教法及依據、教學手段及依據兩部分內容

  第三部分:說學法

  包括學習方法及學法指導兩部分內容

  第四部分:複習過程

  介紹本節課的複習設計

  第五部分:知識檢測

  檢查學生複習效果

  第一部分

  【說教材】

  一、對課標的理解與把握

  課標要求:在地圖上指出臺灣省的位置和範圍,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特色,說明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課標解讀:在本條課標中體現的知識目標是,臺灣省的位置和範圍,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特色,以及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地圖上指出、分析和說明是技能的要求。運用地圖、資料去進行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概括就是過程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所體現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愛國主義、民族責任感就是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教材內容分析

  《“祖國寶島”—臺灣省》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湘教版***八年級下冊第50頁至53頁第二章《沿海萬里行》第十節的內容,內容較豐富。教材主要講述了臺灣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組成等基本概況,然後以臺灣島為重點,分別介紹島上的自然環境特徵和人文環境特徵。主要內容有: ①位置與範圍;②地形與河流;③資源豐富的寶島;④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⑤人口和城市的分佈。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沿海9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地理概況,初步掌握了學習中國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驟,這為本節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節內容是沿海萬里行的一個重要驛站,也是中國區域地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為後面區域地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材始終貫穿著一個思想、一條主線:臺灣省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是祖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峽兩岸同胞都共同期盼能夠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由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責任感。

  三、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從思維發展特點上看,已具備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能夠通過分析資料,進行想象,推理,闡述觀點。具備了初步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能獨立看書讀圖並思考一些問題。而且,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學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規律和知識量;有一定的蒐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由於經常進行合作學習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合作學習的意識,並能在小組中根據自己的任務分工合作完成。

  臺灣問題既是一個熱點,也是一個焦點。大部分學生對於臺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瞭解,但對於臺灣整體環境的瞭解仍然有限、不繫統。初中生好動、好表現,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要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蒐集與處理資訊、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還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的形成。綜合利用教材提供的臺灣省地形圖、臺灣島工農業生產分佈圖,提取加工相關的地理資訊,分析地理現象的形成,並嘗試用地理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決相關地理問題。

  本節的教學目標為:

  ①掌握臺灣省的位置、範圍、組成和居民概況。

  ②掌握臺灣島的地形特徵及主要地形區的分佈,分析河流的特徵。

  ③瞭解臺灣島的主要氣候型別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

  ④瞭解臺灣省經濟發展的特點以及主要經濟部門和產品狀況。

  ⑤瞭解臺灣省主要城市及其城市職能。

  ⑥瞭解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①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② 臺灣豐富的自然環境特徵;

  ③臺灣省的經濟特徵。

  教學難點:臺灣島的地形特徵。

  第二部分

  【說教法】

  1、教法及依據:引導學生參與讀圖進行教學分析。

  “以學生參與為標誌,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在教學中根據初中生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設定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儘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機會,啟發學生思考分析問題,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和識圖分析能力,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教學手段及依據: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提供豐富的地圖和圖片資料以及視訊材料,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相關地理事物,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興奮點,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加大課堂教學力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三部分

  【說學法】

  初中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記憶、想象、概括等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發散性思維逐漸彰顯,課堂上小組討論法與合作探究交融在一起,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讓學生動手動腦,學在課堂,樂在課堂。

  本節課的學習方法主要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讓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去學習:讀,培養學生讀圖、讀課文的習慣和能力;思,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要求;練,通過一定練習,掌握所學知識。

  第四部分

  【說複習環節】

  設計思路

  本節課為複習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情況採取了初憶臺灣—再回臺灣—追溯臺灣的線索層層推進,並在各環節進行展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注意力始終集中於一點,全面回憶與鞏固所學知識。

初一地理下冊教案日本
初二地理下冊第五章教案
相關知識
初中地理人口說課稿
初中地理工業說課稿
初中地理日本說課稿
初中地理面試說課稿
初中地理黃河說課稿
初中地理長江說課稿
初中地理美國說課稿
初中地理如何說課
初中物理教學說課稿運動的描述
初二地理上冊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