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下冊第五章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地理科目內容廣泛而豐富,必須要有分類歸納知識點的意識。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初步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域型別;
2.在簡單地圖上進行區域劃分;
3.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
4.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過程和方法:
1.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劃分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學習重點: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
學習難點:
結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教法與學法:
讀圖觀察、啟發式講述、學生活動、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匯入新課]
分別把課前掛好的新疆高山牧區景觀圖、西雙版納熱帶風光傣家竹樓景觀圖、東南沿海經濟特區的工業生產流水線景觀圖和長江三角洲農業及工業景觀圖與四位扮演者***學生***口述臺詞***課文中的敘述***配套,依次開啟。
[講授新課]
這項活動完畢後,再叫一、兩名同學試著描述自己家鄉的特點。
教師帶領同學們一起總結:以上同學的描述,說出了許多不同型別的地理區域:***大螢幕依次顯示***
至此,同學們已經或多或少地瞭解了一些中國的地理差異。
***板書***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想一想:***大螢幕顯示***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地理區域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做點撥,最後總結:它們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的。
同學們請看螢幕。***課本圖5.1***
按學生座位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在其中一個地理區域中找出有關區域的術語,最後每組選一名代表,陳述結果,教師彙總:***大螢幕顯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牧區
東南沿海——經濟特區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熱帶——旅遊區
長江三角洲——農業區——工業區
想一想:一個地區只能屬於一個地理區域嗎,可以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嗎?
學生思考後回答:不是,可以。
活動1:***課文第3頁活動第1題***做完後,讓同桌的同學相互交換劃分結果。
提問:你們是不是發現劃分結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導學生認識到劃分區域要有明確的指標。
同學們,假如美國有一位朋友想給你寄信,你能告訴他你的詳細地址嗎?***提問一到兩名同學***
***大螢幕顯示***
××省***自治區***××縣***自治縣、市***××鄉***鎮***
幾位同學都是首先說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區***然後是縣***自治縣、市***,再者是××鄉***鎮***等,大家想一想,這個順序有什麼意義呢?不這樣可以嗎?請同學說明,若學生有疑問,教師舉例說明。
***大螢幕顯示***
××省***自治區***——一級行政區
××縣***自治縣、市***——二級行政區
××鄉***鎮***——三級行政區
總結:***大螢幕顯示***
同一型別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板書***
舉例:***大螢幕顯示***
活動2:***讓學生自己調查、瞭解郵政編碼與不同級別的行政區域之間的聯絡***檢查學生調查結果:
第一、二位編碼 表示一級行政區
第三、四位編碼 表示下一級行政區
第五、六位編碼 表示投遞局的程式碼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區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呢?
如:長途電話號碼:區號+電話號碼
承轉: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根據不同的理由***或滿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地理區域。***利用多媒體大螢幕顯示中國地形圖***同學們請看大螢幕: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下面我們將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進行區域劃分。***這時,在中國地形圖上出現閃動的區域界線,並附有區域名稱***教師用游標指到哪個區域,即請同學們集體讀出這個區域的名稱。
總結:這就是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板書***:第一節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下面我們瞭解一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原因及區域位置和範圍。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活動,探究***——做第5頁活動題,同學們可互相討論,交流活動結果,最後教師總結,把區域界線、位置與範圍都落實到圖上,並做板書。
活動題目參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線A的確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大致與400 mm等降水量線一致——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很難受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少、乾燥。東部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較多,降水較多,屬於溼潤、半溼潤區。
2.①界線B大致與1月0℃等溫線的分佈最接近。
②界線B大致與800 mm等降水量線的分佈最接近。
③界線B的確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綜合的氣候方面影響。
④秦嶺—淮河。
3.第一、二級階梯的界線基本吻合。
界線C的確定,主導因素是地形因素。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了解了人們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地理區域,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型別的區域,還可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在此基礎上,我們重點學習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位置和範圍。正是由於區域間存在的差異性較大,而同一區域內相同或相似性較多,我們才有必要對它們進行區域劃分,有利於人們因地制宜安排生產、生活。
知識要點與檢測
[反饋練習]
1.填空
***1***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 ***山脈***、 ***河流***一致。
***2***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是影響的界線,大致與mm等降水量線一致。
***3***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及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級階梯分界線一致。
2.判斷
***1***一個地區只能屬於一個地理區域。***×***
***2***同一型別的區域沒有級別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區別。***×***
***3***我國的地理區域只有四個。***×***
***4***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3.下列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或全部位於哪個地理區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北方地區
西藏自治區 南方地區
北京 西北地區
上海 青藏地區
4.填圖***圖見課本***
在中國政區空白圖上填繪下列地理事物:
秦嶺、淮河、崑崙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
●板書設計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 四大區域的劃分
[佈置作業]:課堂作業本節內容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知識和能力:明確秦嶺—淮河一線是劃分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界線。
過程和方法:通過閱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圖,明確區域主要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的比較,瞭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以及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差異。
教法與學法:比較法、歸納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重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主要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
學習難點:瞭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以及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差異。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教學掛圖
結構分析:
教材的第二節和第三節是在第一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四大地區的區域特徵。本節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區域特徵,內容涉及“總論”中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中國地形的分佈和特點、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徵、中國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國的農業生產等知識。
1.本節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同屬我國的東部季風區,與西部地區有明顯的差異,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對於區域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徵並沒有一一羅列,而是用比較的方法,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2.本節教材對應《地理課程標準》中以下要求: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範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說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引入新課】
1.中國區域地理知識是在中國總論的基礎上講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內容中很多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抓住這一點,儘量採用簡明生動的啟發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對區域知識的構建。
2.可以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直觀地感到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我國地域遼闊,區域差異明顯,在教學中要突出區域特色。
【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1.展示不同區域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瞭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錄影資料。提出問題:從圖片或錄影資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異?如何用科學的地理方法表述它們?為什麼會有差異?
2.這部分教材中的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景觀圖,包括圖5.9中的“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圖5.10的“東北林海雪原”、圖5.11的“海南島熱帶風光”。另一類是地理圖表,包括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城市的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長江和黃河的流量過程線圖,這部分教學活動應注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3.指導學生分別閱讀哈爾濱和北京的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引導學生得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的氣候特徵。再將這樣的特點與武漢和廣州的氣候進行對比,認識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氣溫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時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點和植被的特點打下基礎。填活動1表格。
4.由降水的特點引導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讓學生明白我國東部季風區的河流來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補給,由於南方地區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區多,所以造成了長江流量比黃河流量大。進一步幫助學生髮現,河流流量的變化與降水的變化之間的關係:總的來說,河流的流量隨著降水的變化而變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減少。引申到我國南方地區夏季會出現洪澇災害,明確災害的形成原因,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5.由氣候的特點引導到對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明確不同區域的植被特點,引導學生分析植被型別與氣候條件的關係。首先分析“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區別,然後繼續分析區域內部植被的區別,又突出我國地域遼闊,自然差異明顯的特徵。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6.總結歸納,繼續完成活動2的討論,歸納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
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進一步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所以,活動1的表格中可以多設計幾行讓學生填寫。
【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1.“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2.閱讀比較圖5.12和圖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並通過列表格的方式對比體現出來。這實際上是八年級上冊有關我國農業部分的知識的再現,學生通過回憶上學期所學知識,再通過兩張素描圖的比較體現出來。
3.組織學生探究北方農村生活景觀和南方農村景觀差異的原因,完成活動1:
4.通過區域比較研究歸納區域特徵。教材中只是分別通過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和人文地理差異說明兩個區域的不同,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研究、歸納每個區域的特徵,對於理解區域內人地關係協調發展意義重大。完成活動1之後,教師應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北方地區的區域特色和南方地區的區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環境、自然資源、人類活動的關係,使學生受到生動的人地關係的教育.
練習設計:
1、秦嶺以北屬於我國的 。
2、南北方地區劃分的主要因素是 。
3、秦嶺以南生長的水果以 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 。秦嶺以北的耕地型別主要是 ,植被型別主要是 。
課堂小結:
通過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以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板書設計: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地形 農耕制度
氣候型別及特點 傳統運輸方式
降水量 傳統民居
河流流量 生活習慣
植被型別
佈置作業:課堂作業本節內容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使學生了解西北地區的範圍、及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
過程和方法:使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並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認識與分析一個地區區域特徵的方法。
教法與學法:比較法、歸納法、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重點: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徵
學習難點: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西北地區
教學步驟:
【複習提問】請同學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範圍,找出兩個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並說說兩個地區有哪些差異。
【引入新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它們都位於東部季風區。今天我們學習非季風區的西北地區。
一、乾旱的西北地區
【讀圖講解】西北地區大體上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崑崙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北部。
【讀圖】P5的5.5圖、5.7圖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學生回答課後的活動練習題。
【歸納】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處於東部季風區,比較溼潤,特別是南方地區更加溼潤,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區因深居內陸,並有山嶺阻隔,年降水量多小於400毫米,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乾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徵。
2.西北的氣候型別:溫帶大陸性氣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徵:乾旱
原因:西北地區位於非季風區,降水稀少。
學生讀圖:5.14,然後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周圍的胡楊林耐鹽鹼、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3、 西北地區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東向西,地表植被大體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降水變化規律是:本區降水從東部向西逐漸減少。胡楊林耐鹽鹼、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課堂小結】通過學習這一節,我們瞭解了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氣候乾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徵,也瞭解到本區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發達。通過“乾旱”這一主導因素,逐層分析區內其他因素、歸納區域特徵的方法。
【佈置作業】完成P14的活動題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一、乾旱的西北地區
1.地形
2.氣候
3.自然特徵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青藏地區
知識和能力:能製作青藏地區簡易地形模型,並說出該地區的位置和範圍。 過程和方法:能通過模型製作及計算分析出該地區地高天寒的自然特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根據自然特徵,結合地圖和模型說出該地區河湖、人口、種植業、畜牧業的分佈特徵。學習重點:高寒環境中形成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學習難點: 分析高寒環境對氣候、水文、人口、農業和牧業的影響。教法與學法:發現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手段:多媒體、中國地形圖、青藏地區地形圖
教學步驟:
【匯入新課】 展示兩幅景觀圖——長江中下游景觀及青藏高原景觀。 展示“中國地形圖”,在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及青藏高原貼A、B兩個紙片。
【設問】這兩幅景觀圖哪個是A地景觀?哪個是B地景觀?
【設問】B地是在什麼地區?***青藏高原地區***
【板書】第四節 青藏地區
【設問】為什麼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景觀相差如此之大?***海拔差異大***
【設問】請你們讀“中國地形圖”估計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平均海拔。 學生討論、回答。 【啟發】請各組同學按照每釐米代表100米的垂直比例尺在兩個托盤裡用821膩子粉分別堆放兩個土堆代表這兩個地形區。 學生動手感知兩地高度差。
【設問】你們感覺青藏地區地形最大的特點是什麼?***高***
【設問】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請大家計算兩地的氣溫差。 學生計算並回答。 【設問】可見,青藏地區氣候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寒***
【板書】 在“中國地形圖”上把C 、D 兩個紙片分別貼在經度相同的塔里木盆地和乞拉朋齊。展示塔里木盆地和乞拉朋齊兩地典型景觀之圖片。
【設問】這兩幅景觀圖哪個是 C地景觀?哪個是 D地景觀?
【設問】為什麼經度相同的兩地景觀會如此不同?***青藏高原阻擋了北上的暖溼氣流***
【設問】青藏大部分地區的降水狀況會如何?***旱***
【過渡】剛才我們瞭解了青藏高原的位置:地處亞熱帶,深居內陸,那麼青藏地區的範圍如何呢?
【啟發】請你們把剛才堆的青藏地區的模型再加工一下,即根據地形圖在模型上製作出聳立在青藏地區周圍的主要山脈,並把寫有山脈名稱的小旗插在對應的山脈上。 學生動手操作。 【板圖】青藏地區主要山脈。
【啟發】請讀第78頁圖11.47,識別青藏地區包括哪些省級行政區?請把寫上省級行政區名稱的小旗插在模型的相應位置上。
【投影】
【設問】該表格說明青藏地區人口分佈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地廣人稀,高寒***
【設問】這是我國藏族的主要聚居區。藏族同胞有哪些生活習慣與高寒的環境相適應?***簡介藏族服裝與日較差大的關係及藏族舞蹈動作幅度小與高原缺氧的關係***
【設問】請你們讀手中青藏地區地形圖,據圖分析這佔全國1%的人口會選擇居住在哪裡?為什麼? 請各組同學討論之後在模型上你們選擇的地方插上小旗。***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小結】青藏地區的人口城鎮都分佈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如雅魯藏布江谷地和黃河支流湟水谷地。
【指導】請你們在模型上開挖出雅魯藏布江、黃河及湟水的河道。
【板書】地廣人稀
【過渡】請你們讀書第78頁圖11.47,看看青藏地區還有哪些重要的河、湖,請你們在模型上開挖出來。
【板圖】重要河、湖
【設問】青藏地區的河湖有什麼特點?***世界河源,多鹹水湖***
【設問】為什麼青藏地區能成為許多大河的發源地?***冰川縱橫,固體水庫***
【設問】為什麼多鹹水湖?
【板書】冰雪河湖***多媒體展示青海湖景觀***
【設問】青藏高原能否發展種植業?有哪些有利條件?哪些不利條件?***能。有利條件:日照強,溫差大。不利條件:降水少,氣溫低***
【投影】水稻、小麥、青稞、豌豆等作物習性比較表。
【設問】青藏高原適於種植哪些作物?***簡介青稞***
【設問】觀察青藏地區地形圖,你們覺得這些作物應該種植在哪些地方?請你們把畫有小麥、青稞、豌豆的小旗插在模型的相應位置。***各組討論、組間交流***
【板書】河谷農業
【講解】這些作物有兩個特點:即喜溫涼和優質高產。在青藏地區培育出的黃瓜能有小孩胳膊粗。
【設問】為什麼青藏地區作物單產高?***學生討論***
【投影】農作物單產高
【設問】青藏地區農作物的分佈也具有垂直分佈規律,請你們把下列右側的三紙籤貼在左側示意圖的對應位置上。
【過渡】青藏地區適於發展種植業的地方不多,其它的地方適於發展什麼樣的農業?***畜牧業*** 【設問】青藏地區分佈最廣的三大畜種有:犛牛、藏綿羊、藏山羊。請同學們看課本第79頁圖11.48和圖11.49犛牛和藏綿羊的圖片。這些畜種有哪些特點與高寒環境相適應? 請學生讀第79頁“讀一讀”,***一***犛牛。
【板書】高寒牧業
【課堂小結】指板書小結本區奇特的自然景觀,並簡述高寒環境對氣候、水文、人口、農業、牧業的影響。
【佈置作業】***略***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該區太陽能、地熱能、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過程和方法:
1.能分析出該區發展的瓶頸問題***交通運輸***及發展方向。 2.能根據地圖在自制模型上標出該區主要公路、鐵路、城市和柴達木盆地。 3.能根據所學知識說出開發青藏、建設青藏、維護統一的原因和重要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了解青藏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使學生更加熱愛青藏,知道西藏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習重點: 理解開發青藏,維護統一的重要性。學習難點: 分析該地區發展經濟的瓶頸問題及解決辦法。教法與學法: 啟發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媒體 多媒體、中國地形圖、投影片教學步驟:
【複習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的青藏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特徵是什麼?
【匯入新課】對於人類來說青藏高原的環境是十分惡劣的。我們是否應該放棄開發這塊土地?如果不放棄,我們應該怎樣開發這塊土地呢?
【設問】青藏地區有哪些資源可供人們開發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水能、礦產資源、科研旅遊資源等***
【板書】資源寶庫
【設問】青藏高原有哪些無汙染的潔淨能源?
【設問】為什麼青藏地區氣溫低、太陽能卻非常豐富,拉薩有“日光城”之稱?
【投影】上海與拉薩的緯度、海拔、日照時數比較表格***見教參第84頁***。
【設問】為什麼青藏地區地熱資源豐富?***位於板塊交界處***
【引導】請讀課本第80頁圖11.50,找到目前我國最大的蒸氣田——羊八井,並且把寫有“羊八井”的小旗插在模型的相應位置處。
【講解】羊八井已建成地熱發電站***見書彩圖42***。地熱是一種潔淨能源、新能源。在勘探羊八井地熱田的時候,曾有一口鑽井打下去,竟能噴出熱氣柱高達800多米,熱水柱高達50多米。 【設問】柴達木盆地為什麼叫作“聚寶盆”?***礦藏豐富,煤、石油、鉛鋅礦、鹽都在開採利用。***
【引導】讀第78頁圖 11. 47,找到柴達木盆地和盆地裡的察爾汗鹽湖。製作兩個小旗,然後插在模型的相應位置處。
【講解】柴達木蒙語“鹽澤”的意思。察爾汗湖的鹽是多成分的,有鉀、鎂、硼、硝等,我國在這裡建設了最大的鉀肥廠。察爾汗鹽湖內光是食用鹽就可供世界人口吃2000年。這裡的鐵路、公路都建在鹽蓋上,修補公路時用鹽水澆灌路面即可。在這裡炒菜用不著買鹽,住房用鹽塊砌牆,吹來的風都帶有鹹味。所以,這裡被稱為“鹽的世界”***彩圖44***。
【提問】為什麼青藏地區水能豐富?
【提問】為什麼說這裡是科研、旅遊的寶地?
【過渡】由於青藏地區有這麼豐富的資源,所以,我們不能放棄開發這塊寶地。我們開發利用青藏地區時應從哪裡入手呢?
【設問】一個瓶子裡的東西能不能拿出來取決於瓶子的哪個部位呢?***瓶頸***
【設問】那麼,青藏地區發展的瓶頸首先是什麼問題呢?為什麼?***交通運輸***
【板書】交通運輸
【講解】介紹青藏過去的交通運輸狀況。 ***請學生看課本第82頁“讀一讀”。***
【設問】首先,我們要修四條公路,請你們觀察《中國地形圖》,各組討論,你認為這四條公路的起迄點分別應該在哪裡?大致路線應如何?請在地形圖上用鉛筆勾繪出來。 學生分組討論、繪製。
【引導】請你們看書第81頁圖11.53,在圖上描出川藏、青藏、新藏和滇藏四條公路,並對比驗證修改你們的設計。請同學們把這四條公路刻在你們自己做的模型上。
【講解】另外,我們還修建了拉薩通往尼泊爾的公路。
【引導】高原上第一條鐵路是從西寧到格爾木的青藏鐵路北段。請你們對照第81頁圖11.53,把這條鐵路線刻在模型上。
【設問】為什麼高原上第一條鐵路選擇修建在這裡?***為了加速開發建設柴達木盆地***
【講解】介紹青藏航空事業的發展。介紹解放軍和築路工人為青藏交通建設付出的代價。
【設問】交通運輸條件改善後,根據本區的資源情況,下一步該如何發展? ***學生閱讀第83頁“讀一讀”。***
【板書】巨大變化
【設問】極少數人認為西藏應該從祖國分離出去,形成獨立的國家。這種觀點對不對?為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課堂練習】展示北京、上海、蘭州、拉薩四地的氣溫曲線圖、降水柱狀圖,請學生識別其所屬地區***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區***並扼要說明判斷的主要依據。
【課堂小結】青藏地區在高寒的自然環境下產生了許多獨有的特點,但這些特點又是相互關聯的。
【佈置作業】課堂作業本節內容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青藏高原的資源: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礦產資源
青藏鐵路和西部大開發
初中地理人口說課稿
八年級地理上期中試卷帶答案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初步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域型別;
2.在簡單地圖上進行區域劃分;
3.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
4.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過程和方法:
1.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劃分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學習重點: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
結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教法與學法:
讀圖觀察、啟發式講述、學生活動、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匯入新課]
分別把課前掛好的新疆高山牧區景觀圖、西雙版納熱帶風光傣家竹樓景觀圖、東南沿海經濟特區的工業生產流水線景觀圖和長江三角洲農業及工業景觀圖與四位扮演者***學生***口述臺詞***課文中的敘述***配套,依次開啟。
[講授新課]
這項活動完畢後,再叫一、兩名同學試著描述自己家鄉的特點。
至此,同學們已經或多或少地瞭解了一些中國的地理差異。
***板書***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想一想:***大螢幕顯示***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地理區域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做點撥,最後總結:它們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的。
同學們請看螢幕。***課本圖5.1***
按學生座位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在其中一個地理區域中找出有關區域的術語,最後每組選一名代表,陳述結果,教師彙總:***大螢幕顯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牧區
東南沿海——經濟特區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熱帶——旅遊區
長江三角洲——農業區——工業區
想一想:一個地區只能屬於一個地理區域嗎,可以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嗎?
學生思考後回答:不是,可以。
活動1:***課文第3頁活動第1題***做完後,讓同桌的同學相互交換劃分結果。
提問:你們是不是發現劃分結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導學生認識到劃分區域要有明確的指標。
同學們,假如美國有一位朋友想給你寄信,你能告訴他你的詳細地址嗎?***提問一到兩名同學***
***大螢幕顯示***
××省***自治區***××縣***自治縣、市***××鄉***鎮***
幾位同學都是首先說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區***然後是縣***自治縣、市***,再者是××鄉***鎮***等,大家想一想,這個順序有什麼意義呢?不這樣可以嗎?請同學說明,若學生有疑問,教師舉例說明。
***大螢幕顯示***
××省***自治區***——一級行政區
××縣***自治縣、市***——二級行政區
××鄉***鎮***——三級行政區
總結:***大螢幕顯示***
同一型別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板書***
舉例:***大螢幕顯示***
活動2:***讓學生自己調查、瞭解郵政編碼與不同級別的行政區域之間的聯絡***檢查學生調查結果:
第一、二位編碼 表示一級行政區
第三、四位編碼 表示下一級行政區
第五、六位編碼 表示投遞局的程式碼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區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呢?
如:長途電話號碼:區號+電話號碼
承轉: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根據不同的理由***或滿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地理區域。***利用多媒體大螢幕顯示中國地形圖***同學們請看大螢幕: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下面我們將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進行區域劃分。***這時,在中國地形圖上出現閃動的區域界線,並附有區域名稱***教師用游標指到哪個區域,即請同學們集體讀出這個區域的名稱。
總結:這就是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板書***:第一節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下面我們瞭解一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原因及區域位置和範圍。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活動,探究***——做第5頁活動題,同學們可互相討論,交流活動結果,最後教師總結,把區域界線、位置與範圍都落實到圖上,並做板書。
活動題目參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線A的確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大致與400 mm等降水量線一致——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很難受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少、乾燥。東部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較多,降水較多,屬於溼潤、半溼潤區。
2.①界線B大致與1月0℃等溫線的分佈最接近。
②界線B大致與800 mm等降水量線的分佈最接近。
③界線B的確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綜合的氣候方面影響。
④秦嶺—淮河。
3.第一、二級階梯的界線基本吻合。
界線C的確定,主導因素是地形因素。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了解了人們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地理區域,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型別的區域,還可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在此基礎上,我們重點學習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位置和範圍。正是由於區域間存在的差異性較大,而同一區域內相同或相似性較多,我們才有必要對它們進行區域劃分,有利於人們因地制宜安排生產、生活。
知識要點與檢測
[反饋練習]
1.填空
***1***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 ***山脈***、 ***河流***一致。
***2***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是影響的界線,大致與mm等降水量線一致。
***3***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及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級階梯分界線一致。
2.判斷
***1***一個地區只能屬於一個地理區域。***×***
***2***同一型別的區域沒有級別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區別。***×***
***3***我國的地理區域只有四個。***×***
***4***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3.下列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或全部位於哪個地理區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北方地區
西藏自治區 南方地區
北京 西北地區
上海 青藏地區
4.填圖***圖見課本***
在中國政區空白圖上填繪下列地理事物:
秦嶺、淮河、崑崙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
●板書設計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 四大區域的劃分
[佈置作業]:課堂作業本節內容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知識和能力:明確秦嶺—淮河一線是劃分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界線。
過程和方法:通過閱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圖,明確區域主要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的比較,瞭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以及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差異。
教法與學法:比較法、歸納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重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主要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
學習難點:瞭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以及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差異。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教學掛圖
結構分析:
教材的第二節和第三節是在第一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四大地區的區域特徵。本節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區域特徵,內容涉及“總論”中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中國地形的分佈和特點、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徵、中國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國的農業生產等知識。
1.本節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同屬我國的東部季風區,與西部地區有明顯的差異,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對於區域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徵並沒有一一羅列,而是用比較的方法,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2.本節教材對應《地理課程標準》中以下要求: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範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說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引入新課】
1.中國區域地理知識是在中國總論的基礎上講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內容中很多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抓住這一點,儘量採用簡明生動的啟發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對區域知識的構建。
2.可以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直觀地感到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我國地域遼闊,區域差異明顯,在教學中要突出區域特色。
【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1.展示不同區域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瞭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錄影資料。提出問題:從圖片或錄影資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異?如何用科學的地理方法表述它們?為什麼會有差異?
2.這部分教材中的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景觀圖,包括圖5.9中的“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圖5.10的“東北林海雪原”、圖5.11的“海南島熱帶風光”。另一類是地理圖表,包括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城市的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長江和黃河的流量過程線圖,這部分教學活動應注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3.指導學生分別閱讀哈爾濱和北京的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引導學生得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的氣候特徵。再將這樣的特點與武漢和廣州的氣候進行對比,認識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氣溫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時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點和植被的特點打下基礎。填活動1表格。
4.由降水的特點引導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讓學生明白我國東部季風區的河流來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補給,由於南方地區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區多,所以造成了長江流量比黃河流量大。進一步幫助學生髮現,河流流量的變化與降水的變化之間的關係:總的來說,河流的流量隨著降水的變化而變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減少。引申到我國南方地區夏季會出現洪澇災害,明確災害的形成原因,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5.由氣候的特點引導到對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明確不同區域的植被特點,引導學生分析植被型別與氣候條件的關係。首先分析“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區別,然後繼續分析區域內部植被的區別,又突出我國地域遼闊,自然差異明顯的特徵。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6.總結歸納,繼續完成活動2的討論,歸納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
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進一步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所以,活動1的表格中可以多設計幾行讓學生填寫。
【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1.“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2.閱讀比較圖5.12和圖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並通過列表格的方式對比體現出來。這實際上是八年級上冊有關我國農業部分的知識的再現,學生通過回憶上學期所學知識,再通過兩張素描圖的比較體現出來。
型別 | 北方地區 | 南方地區 | |
農耕制度 | 土地利用型別 | 旱地為主 | 水田為主 |
主要農作物 | 小麥、大豆等 | 水稻、油菜等 | |
作物熟制 |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 一年二至三熟 | |
傳統運輸方式 | 陸路運輸為主,多用汽車、馬車 | 水運 | |
傳統民居 |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 屋頂坡度大,牆體高 | |
其他不同 |
型別 | 主要形成原因 | |
農耕制度 | 土地利用型別 | 地形、氣候 |
主要農作物 | 氣候 | |
作物熟制 | 氣候 | |
傳統運輸方式 | 地形 | |
傳統民居 | 氣候 | |
其他不同 |
練習設計:
1、秦嶺以北屬於我國的 。
2、南北方地區劃分的主要因素是 。
3、秦嶺以南生長的水果以 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 。秦嶺以北的耕地型別主要是 ,植被型別主要是 。
課堂小結:
通過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以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板書設計: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地形 農耕制度
氣候型別及特點 傳統運輸方式
降水量 傳統民居
河流流量 生活習慣
植被型別
佈置作業:課堂作業本節內容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使學生了解西北地區的範圍、及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
過程和方法:使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並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認識與分析一個地區區域特徵的方法。
教法與學法:比較法、歸納法、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重點: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徵
學習難點: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西北地區
教學步驟:
【複習提問】請同學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範圍,找出兩個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並說說兩個地區有哪些差異。
【引入新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它們都位於東部季風區。今天我們學習非季風區的西北地區。
一、乾旱的西北地區
【讀圖講解】西北地區大體上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崑崙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北部。
【讀圖】P5的5.5圖、5.7圖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學生回答課後的活動練習題。
【歸納】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處於東部季風區,比較溼潤,特別是南方地區更加溼潤,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區因深居內陸,並有山嶺阻隔,年降水量多小於400毫米,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乾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徵。
2.西北的氣候型別:溫帶大陸性氣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徵:乾旱
原因:西北地區位於非季風區,降水稀少。
學生讀圖:5.14,然後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周圍的胡楊林耐鹽鹼、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3、 西北地區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東向西,地表植被大體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降水變化規律是:本區降水從東部向西逐漸減少。胡楊林耐鹽鹼、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課堂小結】通過學習這一節,我們瞭解了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氣候乾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徵,也瞭解到本區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發達。通過“乾旱”這一主導因素,逐層分析區內其他因素、歸納區域特徵的方法。
【佈置作業】完成P14的活動題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一、乾旱的西北地區
1.地形
2.氣候
3.自然特徵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青藏地區
知識和能力:能製作青藏地區簡易地形模型,並說出該地區的位置和範圍。 過程和方法:能通過模型製作及計算分析出該地區地高天寒的自然特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根據自然特徵,結合地圖和模型說出該地區河湖、人口、種植業、畜牧業的分佈特徵。學習重點:高寒環境中形成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學習難點: 分析高寒環境對氣候、水文、人口、農業和牧業的影響。教法與學法:發現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手段:多媒體、中國地形圖、青藏地區地形圖
教學步驟:
【匯入新課】 展示兩幅景觀圖——長江中下游景觀及青藏高原景觀。 展示“中國地形圖”,在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及青藏高原貼A、B兩個紙片。
【設問】這兩幅景觀圖哪個是A地景觀?哪個是B地景觀?
【設問】B地是在什麼地區?***青藏高原地區***
【板書】第四節 青藏地區
【設問】為什麼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景觀相差如此之大?***海拔差異大***
【設問】請你們讀“中國地形圖”估計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平均海拔。 學生討論、回答。 【啟發】請各組同學按照每釐米代表100米的垂直比例尺在兩個托盤裡用821膩子粉分別堆放兩個土堆代表這兩個地形區。 學生動手感知兩地高度差。
【設問】你們感覺青藏地區地形最大的特點是什麼?***高***
【設問】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請大家計算兩地的氣溫差。 學生計算並回答。 【設問】可見,青藏地區氣候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寒***
【板書】 在“中國地形圖”上把C 、D 兩個紙片分別貼在經度相同的塔里木盆地和乞拉朋齊。展示塔里木盆地和乞拉朋齊兩地典型景觀之圖片。
【設問】這兩幅景觀圖哪個是 C地景觀?哪個是 D地景觀?
【設問】為什麼經度相同的兩地景觀會如此不同?***青藏高原阻擋了北上的暖溼氣流***
【設問】青藏大部分地區的降水狀況會如何?***旱***
【過渡】剛才我們瞭解了青藏高原的位置:地處亞熱帶,深居內陸,那麼青藏地區的範圍如何呢?
【啟發】請你們把剛才堆的青藏地區的模型再加工一下,即根據地形圖在模型上製作出聳立在青藏地區周圍的主要山脈,並把寫有山脈名稱的小旗插在對應的山脈上。 學生動手操作。 【板圖】青藏地區主要山脈。
【啟發】請讀第78頁圖11.47,識別青藏地區包括哪些省級行政區?請把寫上省級行政區名稱的小旗插在模型的相應位置上。
【投影】
地區 | 西北地區 | 北方地區 | 南方地區 | 青藏地區 |
面積佔全國總面積***%*** | 30 | 20 | 25 | 25 |
人口占全國總人口***%*** | 4 | 40 | 55 | 1 |
【設問】這是我國藏族的主要聚居區。藏族同胞有哪些生活習慣與高寒的環境相適應?***簡介藏族服裝與日較差大的關係及藏族舞蹈動作幅度小與高原缺氧的關係***
【設問】請你們讀手中青藏地區地形圖,據圖分析這佔全國1%的人口會選擇居住在哪裡?為什麼? 請各組同學討論之後在模型上你們選擇的地方插上小旗。***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小結】青藏地區的人口城鎮都分佈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如雅魯藏布江谷地和黃河支流湟水谷地。
【指導】請你們在模型上開挖出雅魯藏布江、黃河及湟水的河道。
【板書】地廣人稀
【過渡】請你們讀書第78頁圖11.47,看看青藏地區還有哪些重要的河、湖,請你們在模型上開挖出來。
【板圖】重要河、湖
【設問】青藏地區的河湖有什麼特點?***世界河源,多鹹水湖***
【設問】為什麼青藏地區能成為許多大河的發源地?***冰川縱橫,固體水庫***
【設問】為什麼多鹹水湖?
【板書】冰雪河湖***多媒體展示青海湖景觀***
【設問】青藏高原能否發展種植業?有哪些有利條件?哪些不利條件?***能。有利條件:日照強,溫差大。不利條件:降水少,氣溫低***
【投影】水稻、小麥、青稞、豌豆等作物習性比較表。
【設問】青藏高原適於種植哪些作物?***簡介青稞***
【設問】觀察青藏地區地形圖,你們覺得這些作物應該種植在哪些地方?請你們把畫有小麥、青稞、豌豆的小旗插在模型的相應位置。***各組討論、組間交流***
【板書】河谷農業
【講解】這些作物有兩個特點:即喜溫涼和優質高產。在青藏地區培育出的黃瓜能有小孩胳膊粗。
【設問】為什麼青藏地區作物單產高?***學生討論***
【投影】農作物單產高
白 天 | 光合作用強 |
大氣潔淨、晴天多、日照時間長 | 製造營養物質多 |
夜 晚 | 呼吸作用弱 |
氣 溫 低 | 消耗營養物質少 |
全 年 | 生育期長 |
氣 溫 低 | 積累營養物質多 |
【過渡】青藏地區適於發展種植業的地方不多,其它的地方適於發展什麼樣的農業?***畜牧業*** 【設問】青藏地區分佈最廣的三大畜種有:犛牛、藏綿羊、藏山羊。請同學們看課本第79頁圖11.48和圖11.49犛牛和藏綿羊的圖片。這些畜種有哪些特點與高寒環境相適應? 請學生讀第79頁“讀一讀”,***一***犛牛。
【板書】高寒牧業
【課堂小結】指板書小結本區奇特的自然景觀,並簡述高寒環境對氣候、水文、人口、農業、牧業的影響。
【佈置作業】***略***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該區太陽能、地熱能、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過程和方法:
1.能分析出該區發展的瓶頸問題***交通運輸***及發展方向。 2.能根據地圖在自制模型上標出該區主要公路、鐵路、城市和柴達木盆地。 3.能根據所學知識說出開發青藏、建設青藏、維護統一的原因和重要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了解青藏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使學生更加熱愛青藏,知道西藏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習重點: 理解開發青藏,維護統一的重要性。學習難點: 分析該地區發展經濟的瓶頸問題及解決辦法。教法與學法: 啟發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媒體 多媒體、中國地形圖、投影片教學步驟:
【複習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的青藏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特徵是什麼?
【匯入新課】對於人類來說青藏高原的環境是十分惡劣的。我們是否應該放棄開發這塊土地?如果不放棄,我們應該怎樣開發這塊土地呢?
【設問】青藏地區有哪些資源可供人們開發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水能、礦產資源、科研旅遊資源等***
【板書】資源寶庫
【設問】青藏高原有哪些無汙染的潔淨能源?
【設問】為什麼青藏地區氣溫低、太陽能卻非常豐富,拉薩有“日光城”之稱?
【投影】上海與拉薩的緯度、海拔、日照時數比較表格***見教參第84頁***。
【設問】為什麼青藏地區地熱資源豐富?***位於板塊交界處***
【引導】請讀課本第80頁圖11.50,找到目前我國最大的蒸氣田——羊八井,並且把寫有“羊八井”的小旗插在模型的相應位置處。
【講解】羊八井已建成地熱發電站***見書彩圖42***。地熱是一種潔淨能源、新能源。在勘探羊八井地熱田的時候,曾有一口鑽井打下去,竟能噴出熱氣柱高達800多米,熱水柱高達50多米。 【設問】柴達木盆地為什麼叫作“聚寶盆”?***礦藏豐富,煤、石油、鉛鋅礦、鹽都在開採利用。***
【引導】讀第78頁圖 11. 47,找到柴達木盆地和盆地裡的察爾汗鹽湖。製作兩個小旗,然後插在模型的相應位置處。
【講解】柴達木蒙語“鹽澤”的意思。察爾汗湖的鹽是多成分的,有鉀、鎂、硼、硝等,我國在這裡建設了最大的鉀肥廠。察爾汗鹽湖內光是食用鹽就可供世界人口吃2000年。這裡的鐵路、公路都建在鹽蓋上,修補公路時用鹽水澆灌路面即可。在這裡炒菜用不著買鹽,住房用鹽塊砌牆,吹來的風都帶有鹹味。所以,這裡被稱為“鹽的世界”***彩圖44***。
【提問】為什麼青藏地區水能豐富?
【提問】為什麼說這裡是科研、旅遊的寶地?
【過渡】由於青藏地區有這麼豐富的資源,所以,我們不能放棄開發這塊寶地。我們開發利用青藏地區時應從哪裡入手呢?
【設問】一個瓶子裡的東西能不能拿出來取決於瓶子的哪個部位呢?***瓶頸***
【設問】那麼,青藏地區發展的瓶頸首先是什麼問題呢?為什麼?***交通運輸***
【板書】交通運輸
【講解】介紹青藏過去的交通運輸狀況。 ***請學生看課本第82頁“讀一讀”。***
【設問】首先,我們要修四條公路,請你們觀察《中國地形圖》,各組討論,你認為這四條公路的起迄點分別應該在哪裡?大致路線應如何?請在地形圖上用鉛筆勾繪出來。 學生分組討論、繪製。
【引導】請你們看書第81頁圖11.53,在圖上描出川藏、青藏、新藏和滇藏四條公路,並對比驗證修改你們的設計。請同學們把這四條公路刻在你們自己做的模型上。
【講解】另外,我們還修建了拉薩通往尼泊爾的公路。
【引導】高原上第一條鐵路是從西寧到格爾木的青藏鐵路北段。請你們對照第81頁圖11.53,把這條鐵路線刻在模型上。
【設問】為什麼高原上第一條鐵路選擇修建在這裡?***為了加速開發建設柴達木盆地***
【講解】介紹青藏航空事業的發展。介紹解放軍和築路工人為青藏交通建設付出的代價。
【設問】交通運輸條件改善後,根據本區的資源情況,下一步該如何發展? ***學生閱讀第83頁“讀一讀”。***
【板書】巨大變化
【設問】極少數人認為西藏應該從祖國分離出去,形成獨立的國家。這種觀點對不對?為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課堂練習】展示北京、上海、蘭州、拉薩四地的氣溫曲線圖、降水柱狀圖,請學生識別其所屬地區***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區***並扼要說明判斷的主要依據。
【課堂小結】青藏地區在高寒的自然環境下產生了許多獨有的特點,但這些特點又是相互關聯的。
【佈置作業】課堂作業本節內容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青藏高原的資源: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礦產資源
青藏鐵路和西部大開發
八年級地理上期中試卷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