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分析意象方法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在語文的古詩詞賞析上,經常戶考查古詩詞的意象,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鑑賞古詩詞的意象的方法詳解,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分析意象方法

  意象是寄託詩人情感,構成詩歌意境的客觀物象,是詩人為了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把客觀的物象經過選擇、提煉、重新組合後而產生的一種含有特定意義的語言形象。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託物言志。這裡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不僅要用意象進行思考和感受,也要用意象來進行表達。如果要理解詩中蘊涵的情感,參透詩的意境,那就必須先把握意象。

  閱讀下面唐詩,完成下面的題目。[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試題]

  聞 雁 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寒 塘 趙嘏

  曉髮梳臨水,寒塘坐見秋。

  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題目]這兩首詩為什麼都寫到雁?

  《聞雁》抒寫的是遠宦思鄉之情。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淒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的蕭瑟悽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由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更加悽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直矣。”***沈德潛《唐詩別裁》***。《寒塘》寫客中秋思。先寫早起臨水梳髮,坐在塘邊看到寒秋景色,暗含秋末人老境困,第3句更加一層,點出身在客中。而“鄉心”二字又由次句“見秋”引出的,故自然而不見有意加“碼”客子心中蘊蓄的愁情,因秋一觸即發,化作無邊鄉愁。然而末句還要更加一“碼”:“一雁過南樓”。初看寫景,意關“見秋”,言外其實有“雁歸人未歸”意。與《聞雁》末二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答案]大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彷彿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觸動遊子的思鄉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抓住詩眼的方法

  清代著名文藝理論家劉熙載說:“餘謂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體之眼,有數句之眼,前前後後無不待眼光映照。”詩眼是詩中最富表現力、最能開拓題目意境的關鍵語句,是足以使全詩生輝、通體發亮的聚光的焦點。詩眼的錘鍊和安設在詩歌創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今詩家無不從這點出發,通過自己的精心構思,巧設詩眼,將自己的“立言之本意”***李漁***昭示給讀者。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3年全國高考試題]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注: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

  [題目]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王維的詩,不只是“詩中有畫 ”,而且往往“詩中有道 ”。特別是在他晚年,沉湎在佛家的空寂心境之中,詩中的“道 ”,即禪理、禪趣尤濃。這首詩描寫深山古寺環境景色:古木、雲峰,渺無人跡的山徑,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聲,照在深蒼松林上的淒冷日色,還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麼蕭瑟暗淡、幽冷闃寂,給人以遠離世間塵囂之感。這既是詩人赴寺途中實見實聞的景物 ,也是他那消極出世的禪寂心境的寫照。詩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領讀者進入他所企求的無煩擾的寂靜禪境。

  第三聯中寫山中危石聳立,流泉受到阻擋,只能緩慢地、時斷時續地流淌。它們在嶙峋的危石間艱難地穿行水流聲音變得細小了,低沉了,暗啞了,彷彿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極準確、生動、傳神。深山青松樹密蔭濃,日光照射在松林間,因為受到陰暗的環境影響,而現出寒冷的色調。詩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絕妙。這十個字,把泉聲、危石、日色、青松四個意象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淒冷與泉聲的幽咽相互襯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趙殿成評論說:“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 ;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昔人所謂詩眼是也。”***《詩境淺說》***此二字繪寫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又襯寫出了作者本身禪寂的心境。

  [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抓住章法的方法

  古人作詩,講究章法、結構,注重詩歌的起承轉合。“凡作詩詞,要當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苕溪漁隱叢話》***“善救首尾”這是從巨集觀的謀篇而言;所謂 “一步一態,一態一變”即“於豪爽中著一二精緻語,綿婉中著一二激勵”***沈謙《填詞雜說》***是就詩歌內在的情節和脈絡而言;“收句非繞回即宕開,其妙在言雖止而意無窮”***劉熙載《詞概》***是就詩歌的收束而言。因此,如果我們鑑賞詩歌時,從詩歌的起承轉合的章法入手,就能獲得解讀詩歌意旨的一把鑰匙。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2年全國高考試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人情。

  [題目]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這是一首深合起承轉合體式的膾炙人口的七絕。起句“誰家玉笛暗飛聲”如平地春雷破空而來,一個“飛”字,振人心魄。起句直露且顯豁。承句“散入春風滿洛城”句式和節奏轉入從容和舒緩,既使文章的章法張弛有度,又進一步調動了讀者的想象,賦予無形的音樂以實體形象。“此夜曲中聞折柳”,卻是陡然一轉,“聞”字,不僅點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而且更是用"折柳”一詞點染了一種場景,一種情緒。“何人不起故人情”以一句深情的發問關合了李白的思鄉之情。這首詩的第一、二句寫的是眼前景,第三、四句寫的是故園情,而連線這兩者的正是這“折柳”二字。它自然就成了全詩的關鍵。“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僅指曲名。它代表了一種習俗***“柳”是“留”的諧音,古人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藉以表達戀戀不捨的心情***,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它喚起了詩人一連串具體的回憶,激盪起了詩人蘊藏在心底的鄉情。因此,從全詩的結構來看,“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由此可見,從詩歌的章法入手,可以對古典詩歌進行正確的觀照。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高中語文古詩歌的答題方法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煉字型題答題方法
相關知識
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分析意象方法分析
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解題技巧
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題萬能答題模式
高考語文古詩詞鑑賞相關知識總結
高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高分攻略
高考語文古詩詞鑑賞答題技巧
高考語文古詩詞鑑賞解題技巧彙總
高考語文古詩詞鑑賞答題模板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全解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