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橋的歷史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瀘定橋又被稱為鐵索橋,是中國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相傳康熙帝統一中國後,為了加強川藏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橋,並在橋頭立御牌。下面是小編帶給大家的。

  瀘定橋人文歷史

  三百年前,藏族和漢族的物質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轉渡。有時不能及時渡河,大渡河兩岸經常貨物堆集如山,一些鮮活食品比如說山珍海味、肉菜因無法過河而腐爛,而軍隊的頻繁調動在這裡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為了國家統一,解決漢區通往藏區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橋樑,經過一年的修建,大橋於公元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瀘水”即大渡河舊稱“沫水”,康熙錯以為“瀘水”、“平定”平定西藏準噶爾之亂之意,御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並立御碑於橋頭,碑文正文為“瀘定橋”,而橫批為“一統河山”。從此瀘定橋便成為連線藏漢交通的紐帶,瀘定縣也因此而得名。

  歷史事件

  飛奪瀘定橋在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隻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捨,形勢十分嚴峻。當急之下,於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彙報後,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其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中央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

  你們要在此戰鬥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鬥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3名奪橋突擊隊。下午四點,23名勇士身掛衝鋒槍,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揹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 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高喊“同志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鼓足勇氣,衝過去!莫怕火,衝呀!

  敵人垮了,衝呀!”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衝了上來,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飛奪瀘定橋戰。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衝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鬥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藉助大渡河天險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 瀘定橋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讚譽,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其中就有七位元帥長征時經過了瀘定橋。當時在激戰後的瀘定橋上,劉伯承元帥曾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萬千地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朱德總司令在長征回憶中題詞“萬里長江猶憶瀘關險”的詩句,充分說明了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艱險與壯烈。

  在向遵義進軍途中,中央紅軍首長親自點將,令陳光師長帶領耿飈任團長、楊成武任政委的紅四團突破烏江天險。接著他又指揮紅四團與紅六團攻打遵義、搶奪婁山關、佔領鬆壩,然後與兄弟部隊一道,嚴防死守10多個晝夜,忠實地完成了遵義會議的警衛任務。在這次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重新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陳光帶領紅二師四渡赤水,進軍川西。

  1935年5月,天公不作美,連天降暴雨。陳光率紅二師來到大渡河安順場渡口。此時,大渡河水流湍急,濁流滔滔,河面變得更寬,舉目一片汪洋。工兵部隊無法架設浮橋,先頭部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僅僅找到4條小船,紅軍大部隊一時無法全部渡江。身後是殺氣騰騰的數個師的追兵,對岸是上十萬蜂擁而至的頑敵,他們狂妄地叫囂:要讓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在這裡全軍覆滅!面對敵人重兵前後夾擊,紅軍只有避開鋒芒,繞道幾百裡飛奪瀘定橋,搶渡大渡河,跳出敵人的包圍圈,紅軍才有生路。又是生死關頭,又是臨危受命,陳光帶領紅二師四團邁開兩條腿在坎坷泥濘的羊腸小道上同敵人賽跑,一天狂奔240裡,終於奪下了瀘定橋,打開了紅軍的北上之路。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佈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飛奪瀘定橋1935年5月,紅軍主力部隊從戰略需要出發,放棄了對會理之敵的圍攻,迅速挺進天險大渡河。大渡河是條水勢洶湧的大河,兩岸石壁陡峭,河床極深。湍急的河水就像發狂的巨龍,奔騰咆哮,響聲如雷。這樣的急流不可能泅渡,也不能行船,唯的辦法就是過橋。而河上只有一座橋,叫“瀘定橋”。這是紅軍必經之處,生死就在這關口了。比較流行又廣為世人耳熟能詳的說法是:瀘定橋為紅一軍團的紅四團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所屬二連連長廖大珠率領22名突擊隊奪取的。其實不然,瀘定橋是紅三軍團的紅十三團團長彭雪楓、政委李幹輝所屬偵察連指導員覃應機帶領12名勇士奪取的。據覃應機在1991年出版的回憶錄《硝煙歲月》中所言,瀘定橋是他們紅十三團偵察連拿下來的,不是楊成武的紅四團奪取的。下面是他書中摘錄的一段文字:……見到彭雪楓團長,他說上游有一座瀘定橋,只有敵人的一些地方部隊把守,我們決定從那裡過河,他令我連務必在下半夜趕到瀘定橋附近待命。

  我和韋傑即帶上部隊急行軍,向瀘定橋方向前進。天已經黑了,又下著雨,道路難走,部隊又有些疲勞,我們便點著火把走。下半夜,我們按時趕到了瀘定橋橋頭附近的天主教堂。橋頭已被我兄弟部隊佔領,彭雪楓團長騎馬先到了天主教堂。我們一到,彭團長便親自向我們交代任務,要我連組織突擊隊,天亮以前突過瀘定鐵索橋,佔領對岸右側的高地。我們從手槍排裡挑選出11名偵察員,加上我共12人,組成了突擊隊。這11個人中,有一個同志叫蔡樹禮,是湖南人;另外10人都是廣西人,他們是韋尤、韋日由、黃先木、覃日用、黃儀、黃雨等,另外3位同志的姓名我已經記不起來了。當時我們每人除了手槍之外,各人儘量多帶上手榴彈,有5個偵察員還各帶一支步槍。

  佩戴整齊 後,我即帶隊來到橋頭的衝鋒出發地。韋傑則帶領連隊,準備好就地籌集的竹筏、麻繩和從教堂裡臨時拆下來的板凳、桌椅板、床板、門板等材料,待命行動。拂曉的時候,部隊開始總攻擊。在強大的火力掩護下,我們12個人飛奔上橋頭,衝向橋面。橋上被燒的木板還在燃著火焰,鐵索在搖晃,幾乎要把人甩下橋去。我大喊一聲:“同步前進!”以減弱橋身搖晃。然後我們一陣風地向前衝,灼熱的火焰閃開了一條火路。我們冒著彈雨,迅速接近對岸橋頭,向敵人扔了幾顆無柄手榴彈,並穿過燃燒的橋頭,追趕逃跑的敵人。敵人向瀘定城方向跑遠了。我們留下3個同志牽制敵人,我和其餘同志立即登上橋頭右側的高地,佔領了制高點,掩護部隊過橋。我們12個人,勝利完成了任務。我們之中有6個同志被不同程度地燒傷了。我們挑選來的突擊隊員,都是經過長期革命鬥爭鍛鍊和考驗的老偵察兵,有高度的階級覺悟,他們都是在山區里長大的農民子弟,還在家裡勞動的時候,赤腳爬山攀崖、過溝越澗,走吊橋獨木橋,都已經不在話下,所以能夠勝利地突過瀘定鐵索橋。

直升飛機的歷史資料
宇宙飛船的歷史資料
相關知識
瀘定橋的歷史資料
關於將相和的歷史資料
潛艇的歷史資料
直升飛機的歷史資料
宇宙飛船的歷史資料
坦克的歷史資料
太空梭的歷史資料
周瑜的歷史資料
竹葉青酒的歷史資料
運河的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