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軍精武標兵事蹟材料範文
愛軍精武標兵們無畏生死,在各種演練和習訓中表現勇敢和優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軍精武標兵事蹟,希望對大家有用。
愛軍精武標兵事蹟篇1
馬立新,1966年10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先後畢業於海軍潛艇學院、海軍指揮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和軍事學碩士學位,現任海軍某潛艇艇長。先後被評為海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全軍優秀碩士研究生、海軍青年學習成才標兵、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
馬立新心繫潛艇事業,堅持瞄準世界海軍發展前沿,刻苦鑽研相關專業知識。他主動放棄職務晉升機會,考入海軍指揮學院合同戰術研究生班。學習期間,先後研讀了《戰術學概論》、《合同作戰指揮》、《世界兵種知識》等數十種書籍,收集整理了50多萬字的學習資料,撰寫的十多篇研究文章,在《海軍學術研究》、《世界海軍訓練》等專業雜誌發表。研究生畢業後,面對新型潛艇裝備,他與全艇官兵一起拿著圖紙摸管路、操部署,逐個熟悉裝備結構和工作原理,夜以繼日查閱了100多冊、50多萬字的裝備圖冊和資料。
作戰指揮系統是潛艇的“神經中樞”,是全艇資訊網路的彙集終端,為攻下這個科技含量最密集的“制高點”,他給自己制訂了詳細的學習計劃,較短時間就做到了開關、按鈕“一摸準”,功能、程式“一口清”。他根據實戰需要,向廠方提出多項改良建議被採納,特別是在指控系統中加裝了兩種解算程式,大大縮短了搜尋目標的解算時間,提高了潛艇的快速攻擊能力。
他打破常規抓訓練,摸索總結了“多方協同開放式”、“合同對抗捆綁式”等6種訓法,不僅提高了潛艇轉、走、攻、防能力,而且提高了訓練效益。為了讓艇員正確領會戰術要領,他堅持將每個航次、每次演練可能用到的戰法搬上講臺,逐個講解,再組織艇員認真操演每個動作、每個程式,直到全體艇員熟練掌握戰法為止,大大縮短了艇員在實際演練中的反應時間。
愛軍精武標兵事蹟篇2
李中華,1961年9月出生,1983年7月入伍,現任空軍某試飛團副團長,特級飛行員,空軍級試飛專家,雙學士學位,是我國3名國際試飛員之一。榮獲空軍功勳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6次,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次。
李中華牢記使命職責,勇於獻身試飛事業,勤奮鑽研航空科技知識和飛行技術,多次執行重大科研試飛任務,飛出了某型飛機的最大馬赫數、最大動升限、最大過載值等諸多極限資料,出色完成了某型飛機失速尾旋、小速度特技飛行等科研試飛任務,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為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安全飛行2200多小時,能夠熟練駕駛三個機種26種機型執行任務和進行風險課目試飛,正確處置空中險情18起。
“低空大表速”是對飛機結構強度的可靠性和顫振特性最有力的檢驗。李中華勇敢地挑起了殲X飛機“低空大表速”課目試飛這副重擔。戰鷹以雷霆萬鈞之勢,從萬米高空呼嘯而下,一點一點向飛機的極限設計值逼近。飛行速度每增加一個單位而產生的噪音和視覺反差就以10個單位遞增,飛機隨時都有解體的危險。他把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最嚴格的科學態度完美結合起來,飛出了在飛機不解體的前提下飛機速度所能達到的最大逼近值,創造了國產飛機在大氣層中最快飛行速度的紀錄。
戰鬥機的失速尾旋被世界航空界稱為“死亡陷阱”。飛機一旦進入尾旋狀態,就像進入了巨大的磁場,翻滾著螺旋式急速下墜。李中華與戰友經過精心準備,多次駕機進行試飛,成功探索出衝出“死亡陷阱”的方法和經驗。後來,他又完成了風險更大的倒飛尾旋,併成功處置了尾旋中的發動機空中停車險情。
愛軍精武標兵事蹟篇3
潘海亮,1973年11月出生,1991年12月入伍,1996年7月入黨,現為第二炮兵某導彈發射營士官。他立足本職,刻苦鑽研,多次奪得上級組織的導彈專業技術比武冠軍,先後被第二炮兵樹為首屆“十大礪劍尖兵”,被總政樹為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導彈武器系統複雜、技術密集,僅僅會指揮操作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很強的分析排除故障能力。專業訓練中,有時為了搞清一個現象,潘海亮主動向專業尖子請教,深入分析排查,一問就是一大堆問題,一查圖紙就是幾個小時。遇到故障,他就幫著遞工具、打手電,故障排除到凌晨一兩點,他就跟到一兩點,並及時寫下記錄和心得。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很快成了旅裡排除故障的行家裡手。2001年實裝操作中,他發現發控臺電爆管等效器燈不亮。雖然這個故障在導彈不點火的情況下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但在發射時就可能造成彈毀人亡的嚴重後果。他在仔細分析了原理後,對涉及到的21條電纜逐條進行檢查,對340多個節點逐個進行測量,經過兩天兩夜的努力,終於找到原因,並寫出了《電爆管等效器燈不亮故障快速檢修法》。
作為一名專業骨幹,只求自身過硬不夠,只有使全班、全排乃至全連、全旅都過硬,自己的過硬才更有價值。為此,潘海亮主動向旅裡申請擔任控制專業培訓教員,將自己長期摸索總結出的理論學習心得和操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為提高學員們的學習效率,他把學習時間合理分配,採取“四分之一”教學法,即四分之一時間專業理論授課、四分之一時間自學鑽研、四分之一時間討論消化、四分之一時間實裝操作。這些年來,潘海亮先後帶出15名優秀髮控師、128名技術骨幹,其中89人成為基地和旅技術尖子。
祕書先進個人先進事蹟材料滿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