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是一篇優美的散文
貓為什麼比狗高冷
狗的馴化歷史至少有三萬年,而貓開始跟人相處,只是大約9500年前的事。這跟你的直覺非常吻合,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狗總是樂意成為人類的好夥伴,而貓卻常常以高冷姿態示人。如果你讓動物學家來解釋這個問題,他大概會說,這很簡單,因為貓是唯一的半馴化動物。
現今家貓的野生祖先是非洲野貓,如果你把它們並排放在一起,很難從外觀上分辨:非洲野貓看上去就像是有虎紋的家貓。如果要一定要說出區別,大概是野貓的腿比家貓更長一些,而且步態更像獵豹。這種區別在貓挺直身體蹲坐時尤其明顯,古埃及青銅器上的貓,就很清楚地展現了這種坐姿。
事實上,非洲野貓的活動範圍跟人類居住區很接近,因此經常與家貓交配繁殖。大量雜交個體的存在,使它們跟家貓的界限更加模糊。不過,你如果嘗試撫摸它們,就能立刻感覺出性格的不同。目露凶光後退的可能是野貓,而喵喵躺下任你撓癢的,必定是家貓了。
喵星人進入人類社會,發生在中東先民剛開始適應農業生活後不久。由於被穀倉裡偷食的老鼠吸引,原本生活在沙漠裡的野貓溜進了人類村莊。其中,跟人類最親近的那些野貓更容易獲得保護,還能得到剩菜剩飯的招待,於是漸漸在村裡住了下來。
那麼,在這近萬年的馴化史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值得注意的事?2014年11月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的一篇論文,把野貓、幾種家貓及常見哺乳動物的基因組作了對比,幫我們揭示了更多喵星人的奧祕,此外還揭示了,其他物種包括人類,是如何褪去野性的。
論文作者之一邁克爾·蒙塔古是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醫學院的博士後,他的研究是從一隻阿比西尼亞母貓的基因組開始的。在比較了家貓、牛、虎、狗和人類的基因組之後,他列出了家貓體內遺傳資訊迅速改變的281個基因。
其中一些基因,跟聽覺和視覺有關,這便解釋了貓的嗅覺比狗稍弱,但夜間視力和聽力都更強的現象,這也是貓賴以捕食的重要技能。另外,貓還具有與感知資訊素相關的基因,這讓它們具有了遠距離尋找獵物以及異性的神奇能力。
喵星人未褪去的野性,的確給城市生態帶來了一些麻煩。即使是不愁吃喝的家養貓,也會熱衷於殺戮小型哺乳動物、鳥和魚類等。2013年1月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顯示,流浪貓和野貓已經成了野生動物的頭號敵人,僅僅在美國,每年就有14億~37億隻鳥,以及69億~207億隻哺乳動物死於貓的捕殺。
牛津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格雷格·拉爾森認為,這雖然是“科學家們第一次拿到如此確切的證據”,但說貓是半馴化動物還是有點不公平。“我養了兩隻貓,它們常年安靜地臥在沙發上,對走來走去的狗和靈長類動物視而不見,根本不擔心這些大型生物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威脅。對一種先天的野生純肉食動物來說,這難道還不夠溫順嗎?”
貓的角度看世界
對貓有成見的人,多半會下這樣的斷語:“貓很陰險。狗比較忠實。”
雖然說人人有表達看法的權利,但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總會提醒他:“那是從人的角度來看貓,如果從貓的角度來看世界,也許我們才是最陰險的。”
會這麼說的人,很可能是還沒有機會了解貓,也比較自我中心,認定:“我們是高高在上的人類,世上萬物能夠服從我的,才是對的。”我們總是用人類的標準來要求它們,對它們並不公平。
如果你懂得貓的話,貓也一樣會認人,一樣的貼心,只是它比較沉默,有時有一點個性,不一定總是歡迎你的打擾。
這些是養貓的人必須接受的事實,別想要它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參透這一點的人,比較容易接受現代人的人際關係。其實,這個時代的好情人或好朋友,都得有如此的美德。
它很懂得休息的好處***據我統計,一隻貓一天可以睡上16個鐘頭,這對人來說確實太多了點,請勿仿效***;它很愛乾淨,很珍惜自己的肌膚毛髮,總是津津有味地***;它懂得留給你獨處的時間,也留給自己一些獨處的空間;你不陪它玩,它也會自得其樂。
它懂得用好奇而專注的眼神注視著生命中的小小驚喜——當我發現貓兒凝視窗臺時,我很喜歡把視線放在跟它同等高度,看看它到底在看什麼:有時它在注視一隻小飛蟲,有時是一隻鳥振翅飛過,它專注的眼神,總像發現寶藏一般,對它而言,太陽下永遠有新鮮事。它們全心全意享受生活,知道什麼角落對自己最舒適。
我養過狗,也養過貓,也一向以很能跟貓狗打成一片為榮。當然,這可不意味著我“總是”能和貓狗溝通。我被狗咬過,也被貓抓過,但我不會因此對所有的貓狗灰心。
這也是向它們學來的,因為人們養的貓或狗,其實都不會因你不小心踩到它的尾巴,就馬上對你絕望。狗的忠心,更令人不忍:流浪狗之家的義工發現,即使是被主人遺棄的狗,對人類一樣會搖尾巴。對於“信任”這功課,它比我們懂。
道理是一樣的:即使有人傷害過你,也不必因此對全世界絕望。如果你肯,你總可以找到一個理由,值得再嘗試看看。
貓的七種哲學
在所有的動物裡,最得人類青睞的,是狗和貓。這兩種動物的智商和性情,與人最為接近。其中,狗更接近人性中執著的一面,貓則更接近人性中跳脫的一面。
貓是一種天生懂得獲取幸福的動物,我們無法像貓那樣活得悠然自得,但也可以窺探一下貓的哲學。
貓的第一哲學,是集賣萌與性感於一身的外形。貓像一件流動的藝術品,一舉一動都傳遞著曼妙、輕盈、流暢、敏銳與神祕。許多與美有關的領域都從貓的身上吸取靈感,我們不能否認經常會因為一個人的臉蛋和肉體而“恰好”愛上對方。我們也不能否認,貓是幸運的物種,許多人是因為貓個性鮮明的外形而愛它們愛得入迷。
當我們見到一隻貓時,它常常在酣然睡夢中,外面的世界與它無關。倒是可能有這樣的情況:你在旁邊看著它,過了一會兒,它把身體蜷得更緊一些,發出嘟噥聲,大約就是類似第歐根尼的不滿:“走開,別擋住我的陽光!”
貓只有十幾年的壽命,可從來不為自己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睡夢中而焦慮。不像人類,人總是覺得時間不夠花,恨不得發明出能夠替代睡覺的靈丹妙藥來。貓也永遠不會失眠,它們無限接納並享受這一嗜睡的天賦,從不妄自菲薄。
時間嘛,就是用來浪費在睡覺上的——這就是貓的理念,並絲毫不掩飾它們在對待時間上的貴族態度。就算天塌下來,它們也不會成為工作和忙碌的奴隸。
與慵懶相對的,卻是貓旺盛的好奇心,這是貓的第三哲學。貓是極其專注的,在睡眠上如此,在醒著的時候也是如此。貪睡時,雷打不動;睡飽之後,一蝶一球一針一線,空氣裡飛舞的灰塵,都會成為它窮追不捨的物件。作為一隻貓,天生敏捷的活動能力可以帶它去很多奇險的地方,以滿足它的好奇心,當然它也有高估自己能力的時候,以至於也會落入到舉步維艱或從高空慘跌的困境。但下一次,貓還是會躍躍欲試,或許它的祖先確實教過它“貓有九條命”的常識。
與好奇心相連的,是貓常被人詬病的殘忍本性。貓喜歡玩弄活物,即使不餓,也要折騰許久,直到“玩具”不再動彈。貓不是人,沒有人強調的慈悲之心,它保持著完全中立的,甚至是殘酷的好奇心,就像那些傳說中的科學怪人,興致勃勃地從荒野偷來死屍,進行各種解剖研究,全然不顧他人的鄙夷和驚訝。
貓還是少有的獨居動物,這是它的第四個生存哲學。孤獨對許多動物而言,就同飢餓、寒冷、疾病一樣,是完全無法忍受的東西。為了避免孤獨,人可以付出很高的代價,做出許多不明智的事情來。而貓卻可以和孤獨平靜地相處,甚至享受獨自的時空。對貓而言,眾樂樂不如獨樂樂。
這種獨來獨往,有一種清高在裡面,貓才不管“抱團取暖”、“一個好漢三個幫”、“貓多好辦事”、“整合貓脈資源”這些道理,卻深得“他人即地獄”之精髓,無論你是恐嚇還是諂媚,貓大多都只是輕輕地“喵”一聲,轉過身去,繼續在窗臺上看它的流雲。只有在它喜歡你的時候***即使對同一個人,這種時候也不是常常會有***,它才願意與你互動一下。
貓是與生俱來的自我主義者,沒有什麼高於它自己。貓從來沒有被真正馴養過,它沒有“主人”的概念,即便你們天天在一個屋簷下,你為它喂糧鏟屎,在它眼裡,也不過是“這傢伙還算一個不錯的小夥伴喲”。
儘管貓是這樣獨立冷清,它也有柔軟與撒嬌的撒手鐗。貓的肢體是如此柔韌,很少有其他動物能比得上它們。貓是天生的舞蹈家和瑜伽師,喜歡隨意而優雅地伸展或彎曲它們的身體。只是一個不經意的伸懶腰,也能讓人心生愛憐。
貓不依戀過去,也不恐懼未來。家貓不會討好主人,它不怕主人因此而嫌棄它、拋棄它,它似乎從來不為未來擔憂。一隻寵物貓即使有一天流落街頭,也絕不會為命運的落差而傷心落魄,不會苦苦地懷念著過去的舊時光,它很快就會恢復獵手的本性,成為一隻大展身手的流浪貓。
綠色環保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