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病隙碎筆有感
《病隙碎筆》,長篇哲思抒情散文隨筆集,由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所著,全作用生動而通俗的語言探討了人生未知的道理,是一部充滿了生命體驗的人生筆記。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茫茫人生道路,觀一路風景,歷經百般挫折,輕輕地走,正如輕輕的來,沿途留下只是點點滴滴;仔細品味,其意義無限,留下的是對人生的思考…。對於一個雙腿殘疾、病魔繞身的人來說,他歷經的磨難、艱辛,要比我們多得多。當然,那麼他對此人生感悟,更是無比深厚。
史鐵生,我反覆地咀嚼著這“鐵生”二字,一個因雙腿癱瘓而投身寫作的人。或許上天給了他過多的信任,讓他經受著磨難卻依然堅強的活著。很難讓人相信以上對於拜佛這事兒的看法竟出於他的文章。甚至於輕鬆地說他的職業就是生病,業餘寫點東西。對於一個有著這樣經歷的人來說,沉鬱、沮喪才是人們對他的認識,可在《病隙碎筆》中,讓我感受到的卻是一顆善良、智慧、自我的心。擁有化苦難經歷為人生哲理的本領,用一支筆馳騁在依舊充滿生命力的大地。
所謂命運,就是說,這一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隨意調換。
人生如戲,演繹出多姿多彩的劇情。每個人都是這場戲的主角,人生的起初、經過,乃至結果,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親朋好友,遠親近鄰,以及陌生人,就如同這場戲的觀眾,從始至終,都在關注著你的表現。酸、甜、苦、辣、鹹,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這場戲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史鐵生的這齣戲劇裡,他所飾演的,就是他自己,展現的,是他經歷人生的無比艱辛。他把身體比作一架飛機,要是兩條腿起落架和兩個腎發動機一起失靈,這故障不能算小,但他仍堅強走過。躺在在透析室裡,看鮮紅的血在透析器裡汩汩地走——從他的身體裡出來,再回到他的身體裡去,那是,彷彿出現了飛機在天上掙扎的聲音……
《病隙碎筆》不只是史鐵生的一本散文、隨筆集,而是他生命體驗的記錄。史鐵生隨著年齡的增加,寫作的時間將不斷減少。所以他對於病痛不畏懼,努力留出時間對人生意義等去進行思考,所以也有了對“成長”、“生病”、“愛情”、“道義”等的感悟。
人的一生,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難。很多事情都是在無法預料中發生。面對困難,還是選擇堅強地走下去吧。因為很多時候不是世界拒絕了人的熱情,而是我們誤解了歲月的考驗;不是幸運之神不肯垂青於你,而是當不幸降到你面前時,你拒絕了重新開始的準備;不是誘人的輝煌從不光顧你,而是你不願以平凡的腳印放飛你的理想……堅強,最終會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
生活也就是如此,很多人遭遇坎坷後會垂頭喪氣,埋怨上天的不公正,但當清醒時,仔細的思索一下,方可明白,坎坷教會我們的往往比成功時獲取的更多。坎坷讓我們更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坎坷讓我們更執著的去看待生活。“其實,我們每一刻都是幸運的,因為在任何災難前面都可能加上一個‘更’字。”史鐵生這樣說。他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強者。一個兩條腿、兩個腎臟均出現故障,要靠透析器來維持生命的人,在我看來,這樣一個幾乎已經失去生活全部的人,依舊很平靜。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世界,他在用心細細尋找身邊每一處的快樂和美麗。在史鐵生這樣的巨人面前,有時覺得自己真的很渺小。時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唳聲嘆氣,甚至停滯不前,孰不知也就是在這嘆息聲中錯過了更多。回頭想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每天可以自由愜意地做著想做的事,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生活賦予的特別經歷,好好珍惜每一天,這才是最重要的。
常想當一個人面對自己身體上的殘疾時得需要多大的勇氣,但《病隙碎筆》,我明白了最難的不是要“接受”這個事實,而是在接受這個事實後,又能從心的角度重新站起來,正是史鐵生用不完整的身體撐起的這一片完滿的天空,讓我們這些迷惘,急躁的人找到了一個能真正審視如何活著的機會,生命給我們每個人的提問都不一樣,怎麼樣去回答生命拋給你的問題正是我們對生命的態度。
對於生活,我們往往是在度過,往往將最美好的願望寄予終極。彷彿最美好的風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種過渡,因此我們對沿途的風景常常忽視。其實,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景都是在途中,活著是為了經歷,經歷就是修行,也許它是平凡的、瑣碎的、漫長的,要學會安於途中。
空曠的天空下,看得見的是白雲,看不見的是清風,一群大雁由南向北遠迂,飛來飛去還是人字形,幾聲哀鳴偶爾劃過天際,跌落心頭,我彷彿聽見一種迴音:人在旅途。況且,人生就如一場旅行,既是旅行,就應活的快樂,活得精彩,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篇二
常常看到有人在提起史鐵生的時候,喜歡強調他是殘疾人,並因此對他頑強堅毅的人格大加讚賞。這樣的說法自然是正確的,但這樣容易使沒有讀過史鐵生的人走入一個誤區,以為史鐵生人格的全部魅力,都體現在他的頑強堅毅中了,甚至於將他的殘疾當作他的著作的全部賣點。
在讀史鐵生之前,我也有過這樣的理解,可後來的我才發現僅僅以一個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的角度認識史鐵生,實在是有些遺憾了。正如近日讀的這部《病隙碎筆》,若真的只看到這部書是在“病隙”寫就的,而忽略其中一些對人生的重要思考,或許就會有遺憾。
可是話又說回來,史鐵生正是因為“病”,因為“殘疾”,才有機會拋卻一個健全人一生中要經歷的太多紛繁複雜,靜下來審視自己的生活。他的這部《病隙碎筆》給我的最大感觸,便是“靜”。面對著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他一直靜靜的。而正是他這樣的“靜”,解答了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惑。
比如說,信仰。
在人們都開始反思中國人信仰的缺失是不是一種可怕狀態的年代,有多少人真正去關心過,人們想要有一個信仰,是為了什麼?我們往往處於“當局者迷”的狀態,被生活中的許多不稱意的事情弄得眼花繚亂。我們總以為自己需要信仰,正是因為需要追求一個事事順心的世界。但史鐵生的生活中便沒有那些瑣事了,他有的只是這時常被人們拿來用作“樂觀堅韌好典型”的坎坷命運。
於是他靜觀由我們組成的健全人的人生百態,並告誡我們,“以無苦無憂的世界為目標,依我看,會助長人們逃避苦難的心理,因而看不見人的真實處境,也看不見信仰的真意”。他不逃避苦難,因而能夠靜靜地看著這個存在苦難的世界;也不逃避所謂的健全人,因而能夠靜靜地審視健全人的生活,以“旁觀者清”的視角在“碎筆”中指引我們。
再比如說,發展。
保護環境這件事,城市鄉村、大街小巷,處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宣傳標語,環保行動在全球範圍內蔚然成風,原本是不必由史鐵生去提醒我們的。
可史鐵生提醒我們的是什麼呢?作為一個身體上已不允許自己、心中也不願意在社會上爭一份地位和財富的人,他告誡在社會中忙碌的我們,要注意我們保護環境究竟是不是出於真心。
“現在的生態保護思想,還像是以人為中心,只是因為經濟要持續發展而無奈地保護生態,只是出於使人活得更好些,不得已而愛護自然。”這句話對於每天都在糾結著怎麼“活得更好”的人們來說,真的會有醍醐灌頂的效果。
從這一點來講,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免顯得俗了,只顧著按照其他人說的方式活著,忘了靜下來,思考這樣的生活到底是不是對的。
如此,讀完《病隙碎筆》,我最深的感受絕不是史鐵生的堅強,而是他靜觀生活的態度。從現實意義上說,這本書告訴我要靜下來,用心像旁觀者一樣看自己的生活,但又很難說能像史鐵生一樣靜下來,因為我們終究是不大可能像他一樣的。但這就代表我們不能向史鐵生的人格學習、不能靜下來看我們的生活了嗎?當然不是。
我們是健全人,無論和史鐵生相比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幸運還是某種意義上的不幸。史鐵生對人生的思考,是站在他已不會引領正常的人生的角度進行的;而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是站在我們正過著正常的人生的角度進行的。
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去想,怎麼能讓我自己過得更好?若是沒有史鐵生的精神在旁激勵我們,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便可能無法擺脫主觀因素,從而或多或少地帶有一點自私的影子。但若是我們能夠在史鐵生的人格中發現值得我們借鑑的,我們便可以更客觀地看我們的人生,獲得更深層次的心靈感悟。
但請同樣在《病隙碎筆》中窺見人生真諦的你記住,首先要靜下來。為了向這位老人的“靜”致敬,也為了看一看自己的生活。
篇三
有人說寫作不過是一個人的自我絮叨,而史鐵生就在這絮絮叨叨的自我對話中完成了一部人生的筆記。
《病隙碎筆》寫於他三天一次透析,整日與病魔抗爭的時期,史鐵生以調侃的語氣說:“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他是如何寫出這樣一句話,以一顆平靜的心,看待發生在身邊的一切不如意的事。換做是別人,恐怕早就自怨自艾,埋怨生活的不公了吧。
一個竟日坐在輪椅上的人,以一種獨特的視角,為我們闡述不一樣的人生哲理,他對死和生的追問尤為精闢,把生與死當作是生活一部分,甚至說:“死是生之訊息的一部分”因而,他總能看清楚生命本質。
早些時候他為病魔所困,後來他漠視病魔,這樣的堅強超脫讓我們這些健康的人自愧不如。我們總是找到許多借口迴避我們的失敗,我們總是把客觀存在的困難誇大,而事實卻是另外一回事。“人有一種壞習慣,記得住倒黴,記不住走運,這實在有失厚道。”我們總是將好的忘記,其實那些倒黴的事才是我們所要忘記的。
人生的很多哲理,並不像我們用筆寫出或者用口說出那樣簡單。深刻的體會,要與一個人所經歷的生活相聯絡,不然沒有任何意義。史鐵生以多年的經歷總結出的很多有意義的東西,使我們少走彎路。但我知道,有些東西,只有經歷過才能學會分辨,一個人的一生,也總是存在著一條必須一個人走的路。
我們對未來的渴望總是那樣的強烈,願望那麼多,然而當我們真正去面對時,卻發現身上少了很多應對困難的法寶。“愛,即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向著那美麗與和諧的皈依,再從那美麗與和諧中互相發現:原來一切都是相依相隨。倘若是音符間的相互隔離與排拒,美麗與和諧便要破壞。”把愛帶在身上,才支援我們抵擋阻礙我們的種種磨難,提供有利的條件。“然而人什麼都可能躲過,惟死不可逃脫。”史鐵生以平靜的口吻對我們說。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時,我們才會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博大,什麼叫做寬容,才能學會平和的接受生活。
讀捕捉兒童敏感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