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成語故事精選
成語故事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精華,字數雖少,可是表達的含義卻十分深刻,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近水樓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在任杭州知州時,身邊任職的很多官員,大多得到他的推薦或者提拔。只有一個叫蘇鱗的人,因為他在杭州所屬的外縣做巡察,所以沒有被范仲淹推薦。
一次,蘇鱗因事到杭州見范仲淹,趁機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暗示范仲淹只提拔身邊的人。范仲淹看到詩後,立即寫了封推薦信,使蘇鱗的願望得以實現。這個成語比喻由於環境或職務上的便利而獲得優先的機會。
2:解衣推食
楚漢相爭時,韓信奉漢王劉邦之命率兵進攻齊國,項羽派大將龍且前去救援。結果被韓信打得大敗,龍且戰死。
項羽見韓信很有本事,於是就派武陟去勸說韓信脫離漢王劉邦,自己獨自稱王。韓信拒絕了武陟的勸誘,對他說:“我以前在項王部下,職位低下,說話沒有人聽,計謀沒有人用,所以我改投漢王劉邦。現在漢王授我大將軍印,讓我統率數萬軍隊。他脫下衣服給我穿,分出食物給我吃。我說的話,他能聽從,我的計謀他能採納。漢王這樣信任我、尊重我,我怎能背離他呢?”武陟見勸說不成,只好失望地回去了。
3:金口木舌
夜久月高風鐸響
在銅鐘的家族中有一種稱為“鐸”的。它的式樣象鍾,但個頭很小,上有孔,裝上木柄,可以執在手中。鐸裡裝有鐸舌,搖動時鐸舌撞擊鐸壁而發出清脆的聲音。有以銅為舌的,稱為“金鐸”;有以木為舌的,稱為“木鐸”。按今天的叫法,它是一種大鈴鐺。
鐸還有一個重要用途是用於軍中發令。按古代軍法: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的長官稱“司馬”,司馬執鐸。釋出軍令:“必奮鐸以警眾,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所以司馬又叫“振鐸”、“鳴鐸”。軍中以鼓聲為進軍之令,以金聲為退軍之令。鐸為銅鑄,為金聲,司馬以鐸聲指揮鼓手。
“鐸”與“度”同音,有號令限度之意。古時釋出政令時須用鐸聲召集民眾。朱熹曰:“木鐸,金口木舌,施教時所振,以警眾者平。”後世常以“金口木舌”***即鐸***代指傳教佈道之人。故爾,《論語.八修》篇雲:“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孔夫子自喻為天的代言人了。
商代時,在岐王宮中竹林內,曾用絲繞懸若干個很細小的玉片,每當風起,玉片互相碰撞發出聲音,宮中人聽見響聲便知外面起風了。因玉片聲弱,後來便在宮殿簷角懸掛若干裝有鈴舌的小銅鐘,風起而鈴響,被稱為“佔風鐸”或“風鐸”。後代高大建築尤其是塔,每層簷角上都懸有風鐸。微風乍起,一陣叮噹之聲,別有一番情趣,引人發思古之幽情,或借景抒情懷。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遊悟真寺》詩中寫道:“前對多寶塔,風鐸鳴四端。”另一位詩人張耒也有“夜久月高風鐸響,木魚呼覺五更寒”的傳世詩句。
的人還:
1.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2.小學成語故事大全
3.小學生四字成語故事
4.兒童成語故事精選
5.最經典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中國成語故事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