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的選購和使用知識
固態硬碟因為速度快這個優點被廣大消費者所青睞。那麼對於選購固態硬碟我們又需要知道什麼知識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吧,歡迎大家參考和學習。
開啟某大電商網站的SSD固態硬碟陳列頁面,目前可以看到40種不同的品牌。這可能會讓很多人困惑,怎麼會有這麼多牌子?要知道,機械硬碟市場經過殘酷競爭的洗禮,目前就剩下幾個著名品牌:希捷、西部資料西數、東芝、日立。日立還被西數收購了。機械硬碟生產製造的技術非常複雜,條件苛刻,能做出有競爭力的產品的公司,就那麼幾家。
而SSD固態硬碟不同,它還處於蓬勃發展中,遠未達到成熟的階段。它的主要原件就是主控和快閃記憶體晶片。主控晶片類似於CPU,有多家公司在提供產品,各具特色,效能不一,相互競爭,快閃記憶體晶片也是類似。這更像是手機產品的特徵:產業鏈上游提供晶片和原件,下游拿不同的晶片、原件進行組合,做出高中低不同檔次、不同特性的產品,自行把控產品的製造質量。
也正是因為如此,選購SSD會遇到跟購買機械硬碟不同的問題:以次充好,假冒偽劣。機械硬碟就跟CPU類似,它很難造假,因為沒有那技術,想仿冒也仿冒不出來。但是SSD就不一樣了,一些黑心廠商,完全可以用劣質儲存晶片做成價格“極具吸引力”的產品,甚至仿冒名牌,讓人上當。當人發現問題的時候,它就耍賴或者玩失蹤。所以,採購固態硬碟,首選正規商家,首選正規品牌,有售後保證。這似乎已經成了“套話”,因為買什麼產品,這話都能套上去。可只要是事實,多說一遍也無妨。一分錢一分貨,硬碟有價,資料無價。如果發現某品牌、產品的價格,大大低於市場平均水平,你得十分留神,建議去檢索一下它的評價資訊,特別是電商網站之外的評價。因為產品頁面的評價可能是刷單偽造的。
如果看中了一款產品,除了查一下使用者評價,還可以找一下網友的拆解圖文。網上有不少對固態硬碟產品進行拆解查驗的文章,可以看出固態硬碟使用的主控晶片型號、快閃記憶體晶片型別~細節後面再提。這對於機械硬碟是做不到的,機械硬碟拆解需要嚴格的無塵環境,否則拆解即意味著報廢。
瀏覽產品列表,你會發現即便是同樣容量的固態硬碟產品,價格也差距很大。產生差距的原因,除了品牌定價策略之外,還有兩個原因:採用的主控晶片SSD的CPU不同、儲存晶片檔次有差別。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產品裡,主控晶片的供應商,常見的是Intel、Marvell、Sandforce、三星以及JMicron、Phison等。不同公司的產品,特性各不相同,效能以及價格相差很多。一些便宜的SSD,基本上都使用了幾款價格比較低廉的臺系產品,效能尚可,仍然比機械硬碟優越的多。中高階產品,大多使用Marvell/Sandforce的晶片。三星公司自己可以同時設計、製造主控晶片和儲存晶片,產品獨樹一幟。Intel的產品價格高昂,但是綜合品質超群,它是企業應用的首選。
這些效能差距,可以在SSD的測試評分中體現出來,不同產品評分能差到40%-50%。但在日常使用中,更看重隨機讀寫的指標。因為SSD自身的效能瓶頸,是4K隨機讀寫能力。所謂4K,是指硬碟預設儲存單元大小,後面還會提及。這個引數的意義比較重要,因為日常使用隨機讀寫小檔案最多,它直接跟使用體驗相關聯。儘管很多固態硬碟宣稱自己的產品讀寫分別能達到450-550兆以上,幾乎達到了介面標準的上限數值。但這是連續讀寫操作,並不是大多數操作狀態。
另外要考慮的是快閃記憶體晶片。可以說,SSD固態硬碟的效能特徵主要由主控決定,而可靠性、耐久度則由快閃記憶體晶片決定,它的選材,是至關重要的。好的品牌往往會在產品介紹頁面註明,這款產品使用了什麼儲存晶片,有什麼特點。目前的快閃記憶體技術分3大種類:SLC/MLC/TLC。這裡引用一下資料稍加解釋:SLC是單層,一個單元儲存1個bit。MLC是雙層,一個單元儲存2個bit、TLC是三層,一個單元儲存3個bit。層數越多,壽命越短,效能越差,價格越便宜。SLC讀寫速度快,可靠性高,壽命長,可以達到100,000次擦寫壽命,是MLC的20倍以上。MLC可以擦寫3000-5000次。而TLC則差的多了,一般只能寫到500-1000次,至於效能、價格嘛,差的也很多。TLC快閃記憶體大量的用於廉價U盤產品,SLC固態硬碟很少見,這是價格原因:太貴了。注意,隨著快閃記憶體製程的進步,擦寫次數反而在下降。為什麼?儲存密度增加了,那個“儲存池子”變薄了,不耐擦。
可以說,大量SSD固態硬碟都採用MLC型別的快閃記憶體做儲存,是基於平衡效能、壽命、價格的選擇,也是合乎常理的。但是,即便都是MLC型別的快閃記憶體,品質也是差別極大的。業內對快閃記憶體晶片有所謂原廠、白片、黑片的說法。一塊晶圓生產完成後,上面有很多小塊晶圓體,學名die。封裝後就是一個顆粒,經過切割、第一遍篩選測試,認為合格、可靠的個體分類出來留用,後面還會繼續測試。如果測試不過關,也不會輕易丟棄,會送到特別的工廠進行恢復處理。工廠會嘗試進行進一步的測試、分類。對一些產品進行降頻、遮蔽記憶單元,分成很多等級。質量等級比較低的,會降價出售。原來初步測試過關,後來發現有瑕疵的晶片,也會歸到質量等級差的一類去減價銷售。這是大量白片的來源。白片未打標,由使用者自行處理。而質量有明顯缺陷,可靠性極差的那類,變成了黑片 - 這是當垃圾處理的,本來是不應該拿來用的。白片、黑片其實都可以認為是製造過程中的殘次品,只是仍然有等級差別。如果SSD使用了白片,質量就已經面臨風險。連有名的OCZ都曾經爆出白片門事件。如果不幸買到了黑片產品,結果可想而知,請多多祈禱、自求多福吧。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搜尋晶圓製造過程的視訊,以瞭解內情。
上圖:晶圓測試
除此之外,快閃記憶體顆粒按工作模式區分,還有同步、非同步的差別。同步型別的快閃記憶體工作頻率更高,效能更好,頻寬是非同步型別的一倍以上,對製造品質要求也更高,當然也更貴。
如果採用了好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廠商是不會吝惜版面去宣傳這個賣點的。產品介紹頁面上,都會告訴你,用了某某品牌原廠快閃記憶體、某某型別的MLC顆粒。但實際上,沒有廠商會說自己家的產品用了“白片”、“黑片”,經常是語焉不詳的說一句:原廠MLC、高速MLC。它沒說的,往往就是沒做到的。這個時刻,就是你要留神的時候。它用的晶片可能品質一般般,不好意思說了。如果你要買,建議去找找此型號產品的拆解圖文。這就是上面所說的看評價和拆解的意義所在。買到黑片固態硬碟,浪費錢是小事,如果給你的資料造成損失,往往是無法挽回的,也遠不是那點硬碟的價錢能換回來的。此外,一些小品牌因為沒有競爭優勢,有時候會採用前期好產品,後期偷換部件的卑劣手法。這類產品實在太容易作假了。這也是購買此類產品,優先選擇大品牌、名牌的意義所在。價錢貴了,但買了放心。名牌產品很少幹出砸牌子的事情。
上圖:某廉價SSD拆解後發現黑片
高質量的SSD產品,內部還會加128MB-512MB的高效能快取,進一步提升效能。但價格也會更高,而廉價SSD往往會在這個地方縮水。
這裡忍不住要提一個產品,就是三星的EVO系列。三星公司是固態硬碟行業的旗艦,實力雄厚。從840型號開始,三星在EVO系列上,都使用了TLC晶片,而不是MLC晶片。包括840 EVO/850 EVO都是如此,而Pro系列則沒有使用TLC快閃記憶體。三星沒有在產品宣傳頁上標明這一點,敬請注意。不過按三星自己的說法,其3bit MLC ~ TLC的另一個名稱,好聽點擦寫次數為1200次,比普通TLC產品高。網上也有人做過寫入測試,其產品壽命雖然短於MLC產品,但仍然可以達到官方標準。但讓人疑惑的是,它是TLC的產品卻賣了MLC的價格,難道是其主控加分了?
隨著技術進步和產量提升帶來的規模優勢,固態硬碟近年來價格一路下滑。去年市場的主流還是128G容量的產品,今年已經奔向256G容量的產品了。固態硬碟在經濟可承受範圍內,買大不買小。因為技術原因,大容量的SSD會寫入更快,壽命會更長。可以預計,如果固態硬碟的主流容量能達到512G以上,價格只稍高出市場主流機械硬碟一部分,即便機械硬碟的容量可能大幾倍,大眾選擇的主機中,固態硬碟的配置比例也將大大提升。因為這個容量已經足夠滿足很多一般應用需求了,比起速度的提升,大幾倍的容量,吸引力也將下滑。這對傳統的硬碟廠商來說,可並不是好訊息。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要點吧:要檢視主控制造商和晶片技術特徵;優選原廠、大廠同步MLC快閃記憶體;優選著名品牌,去大電商處購買,拒絕山寨貨。
有朋友會問,我想弄塊固態硬碟嚐鮮,提高一下主機效能,但我的電腦是幾年前的,主機板只支援到SATA2.0,安裝介面為SATA3.0的固態硬碟可以嗎?可以,SATA3.0向下相容SATA2.0、1.0。首先要明確的是,對於日常應用來說,最常見的硬碟動作,是隨機讀寫,而不是大規模資料順序讀寫,除非你沒事把某國動作片在硬碟間來回對拷。SATA3.0的理論介面速率是STAT2.0的一倍,6.0Gb/s,這個是位元值,這裡換算成容易理解的兆單位,除以10即可,就是600MB/s。目前主流固態硬碟讀取效能已經能夠接近這個極限,但是看看上面的測試結果圖吧,隨機讀寫效能還差得遠哩。別說SATA2,就是在SATA1的主機板上面用固態,應用啟動的速度也會提升不少。只不過在1代上面用,感覺有些大材小用了。你完全可以採購一塊最新的固態硬碟,等你的主機過了一年半載後升級,這塊硬碟還可以繼續留用。此外,國際標準組織已經制定出更新更快的介面標準,未來的SSD固態硬碟,效能還將不斷提升。
下面是SATA2.0介面上的SSD效能測試圖,效能還過得去。
固態硬碟尺寸比較小,大部分都是2.5寸的7mm超薄款式。筆記本可以即插即用,桌上型電腦使用則需要使用2.5-3.5的轉接架,這並非難事,很容易解決。除了常見的SATA介面,也有其它型別的介面。比如部分SSD是msata介面的,適合部分筆記本使用。除了介面和使用場合不同,其它事項大體一致。不在這裡多說了。
買到SSD,第一件任務基本都是替換現有機械硬碟。因為目前大多數人都希望把SSD當系統盤使用。但是不要忙,有幾項準備工作要做:
1、去BIOS裡面檢視,硬碟介面是否開啟了AHCI,不能使用IDE模式。此項設定至關重要,關乎效能。AHCI模式,支援NCQ原生命令佇列,它提高了硬碟效能和一些電源特性。如果你的主機板連這個選項都不支援,說明它太老了。丟掉它,升級主機板吧。否則使用SSD太浪費了。
據已有的測試,是否開啟AHCI模式,SSD的效能差距可以達到50%-60%以上,損失極其驚人。
2、主機板還有節能選項:C1E、C3/C6、EIST等,如果開啟,SSD會損失一定的效能,不過並不大。若想追求極致的效能,可以關閉節能選項。
3、檢視主機板上SATA硬碟介面型別。有的主機板,因為晶片組的限制,只提供了2個SATA3型別的原生硬碟介面,毫無疑問要接到這個介面上面,接到其它地方,變成SATA2就會降速執行。
4、作業系統版本必須是Windows 7以上,不能使用Windows XP - 廉頗老矣!因為只有Win7才內建支援了對SSD來說很重要的一項功能:Trim指令。Trim指令也叫禁用刪除通知Disable delete notify,技術細節在這裡不描述了,就是它有效的提高了固態硬碟的讀寫效率,還通過減少寫入而提高了使用壽命。預設是開啟的。目前市場上的SSD基本都支援Trim指令。
如果你原有的系統是XP,那麼趕快備份資料,安裝升級為Windows 7吧。在SSD上使用Windows XP,那是嚴重的浪費。如果原有的系統已經是Win7以上,那麼就要考慮一下遷移的問題。
一些固態硬碟廠商,自己就提供了一些“克隆”軟體,來幫助你進行遷移的工作,請檢視一下使用說明。有了它的支援,遷移往往很簡單。如果沒有這類軟體,你還可以使用Ghost大法或類似的工具,複製整塊硬碟或者啟動分割槽到新硬碟。複製整塊硬碟,有時候會涉及到容量問題:SSD容量比較小,無法把全部內容都克隆過來。直接克隆分割槽?Win7以上作業系統,在安裝的時候會預設產生一個100MB-200MB左右的系統保留分割槽,用來儲存啟動資訊。你如果直接複製Windows的安裝分割槽到新硬碟,會發現根本無法啟動作業系統。因為那個分割槽的資訊沒有了。Ghost可以同時備份2個以上分割槽,但是無法同時恢復。
這裡提供一個方案,可能並不是最佳的辦法,但反覆測試過,確實可用。先Ghost備份原有硬碟的Windows 7/8安裝分割槽到檔案;拆下原硬碟,換上新的固態硬碟;使用Windows7/8安裝盤,在新硬碟上全新安裝一遍;使用第一步備份的原有Ghost映象檔案,恢復到剛才全新安裝的Windows分割槽,不要碰那個小的系統保留分割槽,重啟即可。如果你找到更好的軟體或者更簡單的轉移方法,歡迎分享給大家,避免大家反覆摸索。
重新安裝一遍Windows 7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分割槽自動4K對齊。 這個問題稍不留神就會犯錯。目前在Windows 7以上版本中,對硬碟進行分割槽,都是自動對齊的。而低版本的作業系統中就有這個問題,這是NTFS版本規定導致的,老版本的NTFS預設是不對齊的。4K對齊就是按照規定對準整數讀寫的位置,它意味著更高效能的讀寫速度,更少的寫入,更長的壽命,十分重要。沒有4K對齊,每次讀寫都要跨扇區操作,固態硬碟壽命將迅速下降,效能也差距很大。
如何檢測?很簡單,用軟體檢視。
上圖:4K已對齊,AHCI已開啟
SSD的壽命問題,在上一篇中已經初步談過,正常使用情況下,無須多慮,它可以保證日常使用到這臺計算機壽命結束。但是要留意,不要做碎片整理,SSD是需要“碎片”的,因為要平衡寫入。所以Windows 7預設直接關閉了固態硬碟的碎片整理操作;正常開關機,不要隨便拔電源斷電。目前有測試表明,SSD有可能在意外斷電的情況下,遭遇鎖死,出現故障。
還有,留意一下所購產品的廠商,是否釋出了新版本的硬碟韌體。硬碟韌體就是操縱主控的軟體,它的升級優化會給你的固態硬碟帶來很大的好處。
固態硬碟選購、使用的常用知識介紹完畢。最後,祝大家買到稱心如意的產品,消滅電腦效能瓶頸,享受飛一般的操作速度,真正爽起來。
固態硬碟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