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實習心得體會優秀報告
通過這次地理野外實習,使我們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的考察注意事項,利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地理野外實習心得體會優秀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篇1
1.澄江帽天山之探索發現
6月19日,我們踏上了本次野外實習的最後之旅,這一天我們來到了聞名世界的特異化石庫——澄江帽天山。在澄江動物化石博物館,我們有幸見到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時期的各種生物化石,這些來之不易的化石不僅儲存完美,而且種類繁多。他們生動的體現了當時生物的形態特徵,使我們如實看到了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動物原貌。澄江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參觀,使我們深刻了解了動物起源的奧祕,認識了動物演化的漫長曆程,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人類佔據地球的來之不易。
2.圓通山動物園之行
參觀瞭解了古生物霸主恐龍之後,6月25日我們又來到了圓通山動物園,雖然之前也曾來過,但是這次總感覺和以前的不同,因為這一次我們是帶著專業的知識來學習參觀的。
動物園裡的動物很多,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或是水裡遊的,應有盡有。我們的觀察和普通的遊客不同,我不僅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徵,還要識別每種動物是哪個綱,哪個目,哪個科的動物,它與其他動物的區別等,並且詳細瞭解它們的各種特徵。通過對動物園動物的觀察,使同學們加深了對動物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大大培養了同學們對動物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圓通山動物園之行,讓我們體會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水平的提高,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是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在籠子裡面供人們觀賞的動物中,有很多的種類野生型已經滅絕了,由於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和濫獵殺,很多動物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動物滅絕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所以學會養成保護動物的意識,宣傳保護動物和提高生物多樣性等的知識,也是我們本次參觀動物園的最大收穫之一。
3.昆明動物博物館之參觀學習
時隔幾日,6月26號這天我們來到了昆明動物博物館來參觀,在各位動物學專家的詳細介紹下,我們又充實了不少。看到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活靈活現的動物標本時,我們不由自主的驚歎動物學專家們那精湛高超的手藝,簡直就是巧奪天工。
動物博物館的參觀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們收穫良多,我們不僅瞭解了生物的起源與進化等知識,而且知道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及其意義,也知道保護動物的困難性,同時明白了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道理。
4.祿豐恐龍谷之初探
6月29日全班同學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恐龍谷的路上,坐在車上大家紛紛議論和猜測恐龍真正的樣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一想到自己馬上就可以與幾千萬年前的地球霸主恐龍零距離接觸,心情就別提有多激動了。
大約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神奇的恐龍谷,這裡有很多的與恐龍體型比例1:1的恐龍塑像,看見這一個個實體比例的塑像我不禁感嘆恐龍之大。當我們來到化石館,看到這一具具恐龍的化石時,首先給我的印象就是震撼二字。身邊的這些恐龍化石讓我不由得幻想起那個幾千萬年前恐龍稱霸的繁盛世界。在導遊的介紹下,我們瞭解了有關恐龍的許多知識。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一類陸生動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大多數屬於陸生爬行動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它最早出現在約2億4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所發生的中生代末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關於恐龍的滅絕原因,普遍為大家認可的是隕石撞擊說。6500萬年前的一天,突然一顆直徑約為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強烈的撞擊導致海嘯和火山爆發,撞擊產生的鋪天蓋地的灰塵使地球數月乃至數年不見天日,地球氣溫隨之驟降,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不能生長,恐龍因缺乏食物等原因而永遠從地球上消失了。
本次野外實習總結:
此次野外實習使我們受益匪淺,不僅鞏固了我們的專業知識,也豐富了我們的課餘文化知識,是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我們學習和組織的能力和對動物學知識的興趣。
篇2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學及其相關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野外教學實習對本專業本科學生來說是一次啟蒙教育,是以認識為重點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基***訓練的實踐過程。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使同學們對自然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瞭解,進一步鞏固和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為以後我們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加深們對上學期所學習的關於土壤和植物的有關知識內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們環旅學院09級地理科學與地信學生在辛曉十等老師的帶領下在桐柏淮源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了為期五的野外實習考察。
這次實習主要是通過老師講解、實地考察與實際操作等方法,來識別不同的植物種類、觀察土壤剖面及劃分土壤剖面的層次***水簾洞東***、垂直帶觀察***太白嶺***、採取與製作植物樣本***桐柏山腹地***、觀察植物群落演替的變化及對植物群落的調查***桐柏縣城郊鄉劉灣村龍潭風景區***。
二.桐柏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概況
桐柏縣位於豫南桐柏山腹、南陽盆地東緣、國道312公路和寧***南京***西***安***鐵路縱貫縣境東西,土地面積1941km2,轄9鎮7鄉,總人口42萬。千里淮河於此處發源,南北氣候在這裡交替,桐柏山連起豫鄂兩省,中原與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資源豐富,區位優越。桐柏地處,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種類繁多,宜林山坡164萬畝,連片草場40萬畝,森林覆蓋率50.1%,被專家譽為“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資源富集,尤以旅遊、礦產、林果、畜牧、水產、土特產著稱,被譽為“全國特大資源寶庫縣”。已探明礦藏56種,全縣人均可採礦量價值是全國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採礦量價值是全國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鹼儲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譽為“中國天然鹼之都”。有全國最大的露天金礦銀洞坡金礦、全國四大銀礦之首的桐柏銀礦。盛產木瓜、板栗、茶葉等農副土特產,被稱為“木瓜之鄉”。
桐柏山屬於秦嶺——大別山褶皺帶,崛起於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於中生代的燕山運動,中間經過加里東運動。大致走向為西北——東南走向,其西為長江流域,東為淮河流域,其分水嶺大致為固廟——太白頂盤山公路一線。特殊的地質形成過程使地貌結構複雜,由南向北,溝谷發育,切劃深度較大。因而奇山異石較多,地下礦產十分豐富,初步探明礦藏達60種,原礦價值人均佔有量是全國人均數的14倍。這裡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質純鹼礦,有位居國內四大銀礦之首的露天開採金礦,還有在世界首次發現,被國際礦物質學會命名的“桐柏礦”和“圍山礦”。國際礦物質學會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學者到這裡考察,桐柏山被學術界稱為“中國地質之謎”、“地質博物館”、“地質櫥窗”。紅石崖為景區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層,高數百米,望若紅霞,上多溶洞、瀑布、溫泉,為景區不可多得的勝景。桐柏山還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江淮兩大水系的分界線。既有北國山體的雄渾,又有***風光的秀麗。因此,奇山異石眾多,山泉瀑布隨處可見,植被完好,動植物各類紛繁,南北交匯,相互滲透。具有良好的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植物區系南北相容,稱為中原獨特的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自然植被成為景區一大獨特的景觀。
三.土壤地理實習***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選擇標準: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帶性,還要儘量減少人為的影響,不應在道路兩旁,也不能位於山腳因為山腳有山上土壤堆積,不具代表性。應該選擇在山腰地帶。
②挖掘標準:土壤剖面應挖掘一個寬 1m、深達母質的坑,必須沿山坡垂直與水平挖下去,剖面與山坡的等高線平行,為了便於觀察剖面應呈鬥型。還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葉層。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則會影響腐殖質層性狀。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實習***部分***
***一***.認識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護區內有植物種類2000多種,我們在實習的第一天主要是認識一些植物,然而我們所認識的植物卻不足100種。下面就簡單介紹下我們所認識的部分植物種類:
1、國槐:豆科,喬木,奇數羽狀複葉,葇狀花序,豆粒狀果實。
刺槐:豆科,喬木,又稱洋槐,帶托葉刺。
龍爪槐:豆科,喬木,是國槐的變種,在生長期時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狀複葉,卵形、基部圓形,兩邊都有白色柔毛、穗狀花須。
2、辛夷:木蘭科木蘭屬,又名木蘭、紫玉蘭,為中國特有植物,年幼時皮光滑,年長時皮粗超。花紫色,落葉,是優良的綠化植物,可入藥。
3、梧桐:樹幹通直,樹皮淺綠色光滑。葉子厚紙質,有缺刻,曲裂,掌狀三裂。果實是蓇葖果,屬梧桐科。
泡桐:玄蔘科,葉子紙質、無缺刻,葉子背部有絨毛,花呈喇
狀一般為紫色,枝幹有髓。
懸鈴木***法國梧桐***:一般作為行道樹,果實有三球***一球的為美國梧桐***。
油桐:球形果實,大戟科,葉基有兩個紅色腺條。
4、棕櫚:棕櫚科,葉鞘纖維質,包莖,葉柄長,葉圓扇形,所以又扇子樹,掌狀深裂,葉脈為輻射狀平行脈。
5、河南楊:楊樹有20多種,葉子邊緣波浪形鋸齒狀,兩側壓扁葉尖較尖,屬楊柳科,總脈狀花絮形成的果實。
柳:楊柳科,葉子條形葉,葉脈只有一條。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樹:樟科,葉軸有狹翅,小葉有5-7片,莖上有皮刺,奇數羽狀複葉,果實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葉軸有狹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還有野山椒,它的刺較大。
8、雪松:寶塔形樹形,一束7~15針以上。
9、銀杏:叉狀脈,叉狀分枝,也有缺刻,邊緣不十分整齊。
10、楝樹:屬於楝科,奇數二回羽狀複葉,葉子是倒卵圓形,葉緣有粗鋸齒,奇數二回羽狀複葉,互生,它的果實是橢球狀,圓錐花序。
11、香椿:楝科,奇數羽狀複葉。臭椿比它的葉基部多了兩個線點
12、枸樹:屬桑科,葉子掌狀深裂,花為粉紅色毛絨花,聚花果實。
13、枇杷:葉輪生,葉子是厚革質,葉緣是粗鋸齒,葉輪生,果實球形,屬薔薇科,葉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銀花***二花***: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纏繞。
15、女貞:大葉女貞的葉子光滑革質,卵狀,羽狀側脈,卵狀,葉緣是披針形,球狀花序,喬木。
小葉女貞是球狀圓錐花序,灌木,葉紙質。
16、紅葉李:屬薔薇科,灌木。
17、楓楊:胡桃科,果實帶翅,葉柄具狹翅。羽狀複葉,葉子革質。18、合歡樹:葉子較小,二回羽狀複葉。粉紅色傘房花序,小葉小,葉長有1cm左右。屬於豆科。
19、荷花玉蘭: 木蘭科,常綠喬木,葉子是大型白色,厚革質,葉被帶鏽斑,花在葉後開。
白玉蘭:落葉喬木,先開花後展葉,軟革質葉。
20、側柏:柏科,屬常綠喬木,幹皮淡灰褐色,條片狀縱裂。小枝排成平面,兩中央葉與兩側葉互動對生,雌雄同株異花。
圓柏***龍柏***:蠟質狀葉,葉子不在一個平面上。
翠柏:柏科,葉子只有刺狀葉形。
21、大葉黃楊***冬青***:衛茅科,葉厚質,帶鋸齒。
小葉黃楊:黃楊科,葉全圓。
22、鹽膚木:漆樹科,葉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馬尾松:松科,兩針一束,針較軟,荒山綠化的先鋒樹種,耐瘠薄,樹木可很高大。
油松:松科,兩針一束,針較硬。
24、黃荊:掌狀複葉,馬鞭草科。
25、苧麻:大戟科,草本,葉子背部有銀白色絨毛。
26、枸骨樹:葉盾牌形,邊緣帶刺。
27、杉樹:松科,常綠喬木。樹幹端直,樹形整齊,針狀葉,較硬。
***二***.植物標本採集與製作
植物標本包含著一個物種的大量資訊,諸如形態特徵、地理分佈、生態環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類和植物區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學依據,也是植物資源調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重要資料。我們可以通過標本來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標本的製作是有實際意義的。
***1***標本的採集
採集要求:①標本要大於臺紙。②標本在採集過程中要選擇葉子無蟲眼和缺損的。③採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④草本植物要採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蕨類植物要採全株,帶孢子囊與根莖;種子植物花、果實至少要有其一。
***2***標本的製作
① 把採集的植物固定在臺紙上,分兩種方法,一是用白乳膠貼上、二是用針線固定***尤其是根和莖***;
② 放的時候要美觀,一般把植物豎放在臺紙上,草本植物太高大時,中間莖可剪掉一部分。也可把植物彎成U型或Z型;
③固定葉子的時候以正面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
④對於比較濃密的葉子要進行修剪。剪去葉子時要留下葉柄,顯示此處有葉子。 若為複葉剪去葉子的一邊;
⑤刷保護膜:要對白乳膠進行除錯,當白乳膠刷在植物上時,植物不變色方可。
***三***.植物群落樣地調查
植物群落的調查目的是:1、識別植物群落、2、瞭解植物群落的結構及其動態變化規律。3、闡明植物群落和環境因素的關係
樣方法是研究植物群落數量特徵的主要方法。
Ⅰ樣方位置要選代表當地自然環境植被狀況
Ⅱ樣方的面積選取方法:隨機選取一個最小面積地塊,統計其中植物的種類和種數與種類,然後逐漸向外擴充套件地塊面積,沒擴充套件一次登記一次新發現的種類,這樣不斷擴大地塊面積,直至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種為止。
在實際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經驗來選取樣方面積。一般來說熱帶地區樣方面積較大,為100*100m,而北亞熱帶就較小了,喬木用10*10m面積的,而草本地用2*2m就可以了,溫帶一般用8*8m的樣方。
我們在劉灣村一具有代表性的山麓對該地進行了植物群落的調查,採用樣方法,用標尺線山腰圍成一個10x10平方米的正方形樣地,統計其中植物的種類和數量。
***四***.觀察植物群落演替
生態系統的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生態系統型別***或階段***被另一種生態系統型別***或階段***替代的順序過程。生態系統演替的原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是生態系統內部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態系統演替的主要動因。以內因為動因的演替,稱為內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給生態系統的各種因素。以外因為動因的演替稱為外因演替。
在我們實習的地方,一進山門看見的山上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馬尾松,因為它是荒山綠化的先鋒樹種。往裡走可以看見馬尾松逐漸減少,山上為常綠針葉落葉混交林,再往裡走馬尾松基本上消失,屬於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到了實習地點後,植被變成與當地氣候、水文相適應的植物並最終演替成當地的頂級群落。
***五***.山地垂直帶譜
指在山區由於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佈帶而言。從低海拔處向高海拔處上升,每升高1OOm,年平均溫度約下降0.6℃,而相對溼度卻有增加。垂直分佈的模式是從熱帶雨林過渡到闊葉常綠樹帶、闊葉落葉樹帶、針葉樹帶、灌木帶、高山草原帶、高山凍原帶直至雪線。
在我們所實習的太白嶺,海拔高度<500米屬於常綠針葉林,500米<海拔高度<800米屬於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800米<海拔高度<1000米屬於落葉闊葉林,>1000米屬於亞高山草甸和灌叢。
五. 實習總結
在夏至未至的五月初,我們在辛老師的帶領下在桐柏山進行了為期四天的野外實習。這次短暫卻充實的實習讓我收穫頗豐!野外實習將老師課堂所講的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加深了對課堂所學基本知識和理論的理解,培養了理論聯絡實際的思維能力。
這次實習也是一次艱苦的行程,我們每天都要走幾十裡的山路,在這裡,我們觀賞了水簾洞風景區,登上了海拔1140的太白頂,還有淮河源,同學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前進不掉隊!我們逐步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在行進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幫互助,鍛鍊了大家的團隊精神,增進了相互之間的友情!
此次實習認識了很多原來經常見到卻說不出名字的植物,採集並製作了數十種植物標本,初步掌握這些動植物的形態特徵、生長生活習性、所屬科目、分類地位、生態分佈等知識。瞭解組織專業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學會動植物標本的採集、處理及製作,為將來從事工作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這次的野外實習使同學們對地理科學有一個基本的初步的瞭解,培養同學們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同學們的情操,達到轉變和鞏固學生專業思想和提高從事專業工作的興趣。
通過實習,也發現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識的匱乏,對野外實習的準備不充分等問題。還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項實習條件不是太好,植物、土壤的實習還是到寶天曼效果會更好一點。
實踐出真知,地理學專業更是如此,我們的實習也正是把我們所學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逐步成長。
六.參考文獻
地理野外實習筆記
肖榮寰、呂金福:《地理野外實習指導》***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篇3
20xx年9月11號至10月7號,我們11級生態學的同學進行了一次探究性的專業野外綜合實習,此次實習一改原來走馬觀花式的實習方式,把個部門地理實習的性質由一般認識性實習,變為在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探究性實習。 在實習中師生克服多變的天氣條件,認真開展各項實習工作。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們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調查的一般方法,獲得了理論聯絡實際的機會,深化了認識,提升了綜合能力。此次實習達到了預期目的,獲得了圓滿成功,學生反映良好。
這次實習強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在教師介紹實習線路***點***區域背景、野外觀察方法的情況下,學生分組調查,收集資料,然後展開討論,最後進行成果總結交流。
結合實習區實際在實習之前老師就預設了各種專題性課題,學生可進行選擇,並要求作為最終成果提交。這樣既增加了實習的目的性,也調動了學生實習的主動性。同時,也突出了實習的研究性。我覺得很值得推廣。
在實習過程中老師及時對實習內容總結以及專業知識進行講解,幫助學生鞏固、消化實習內容的工作,充分實現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實習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實習期間非常辛苦,因此,保障大家的後勤生活,讓大家在實習過程中無後顧之憂尤為重要。為了保證實習的順利進行,老師和班委們,無論是飲食方面還是住宿方面,都儘量在經費範圍內做到最好,為整個實習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方面我覺得做得很好。
通過這次實習我們也發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即實習時間短,要跑的點又多,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時間,都在車上度過,長途的跋涉讓我們都很累,在這種條件下學生心裡也會發生一些不良反應,給實習期間學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因此,希望學院考慮實習時間和在外作息時間的安排的變更。
在領導的關懷和重視下,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此次實習取得了圓滿的效果:實習期間無一意外事件發生,師生都平安的完成了實習任務;對於即將畢業我我們來說,這次實習無疑又給我們的大學生活留下了一段難忘的經歷和回憶。
中國最長的半掛車是多少米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