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養
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希望大家喜歡!
教養的釋義
“教養”,中國古時《三字經》就提到了,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度,特別指出,人若沒有教養,便是家長老師的失職。
“教養”,在西方文化中寫作“MANNER”指的是禮貌,規矩,態度,風度,生活方式,習慣……等等。英國王太后曾說:“MANNER”實際上是英國皇室存在的一個象徵。“教養”在我們當今的文化中,更多被歸類到“禮儀”“素質”“道德”一類。
禮貌和教養不全是一回事,禮貌只是教養的表現形式之一,懂禮貌和禮節的人不一定具備教養,而有教養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環境中的禮節和禮貌。比如一個有教養的農民會很好地遵守鄉村禮節和禮貌。
就禮貌和教養的關係問題:
禮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經過訓練和刻意就可以裝出來的。而教養是發自內心的,是由環境、教育、經歷等結合成的內在素質。也就是說一個人有禮貌,討人喜歡,但他可能內在是自私虛偽的。但當說一個人有教養時,不僅說明他的外在行為,而且還說明這個人的內涵、道德品質是好的。
一開始說起教養,現在知道,若非出於真心而表現得面面俱到,那只是禮貌,但禮貌的行為堅持一段後可能會改變態度,成為發自內心的,禮貌也就隨之轉化為教養了。由此看來,禮貌似乎是教養的基礎,是獲得教養的量變的修煉過程。
好的教養是天生髮自內心的行為,它是善良地對待他人,是一種天性,而不是後天的強制學習。我曾在義大利、牙買加以及美國西部和那裡的農民們相處過,他們雖然從事體力勞動,但卻天生有一種謙遜的禮貌。
教養與禮貌的區別
教養與禮貌是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絡的。區別在於,教養反映的是人本質上的品質與道德水平,反映一種積極的對己對人的態度和行為,而禮貌只是人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的對人謙讓恭敬的外在舉止。它們的聯絡在於,有教養的人與人相處時總會藉助禮貌這種形式。因此,我們既不能說一個社交場合彬彬有禮而私下總說人壞話的人有教養,也無法說一個“刀子嘴豆腐心”,十分熱心助人的人有教養。
換言之,我們既需要內在道德品質的美好與完善,也需要外在行為舉止的禮貌與得體。兩者統一,才有助於我們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否則,別人對我們要麼“避之惟恐不及”***如果我們是偽君子***,要麼“敬而遠之”***如果我們是滿口粗話的熱心人***。
教養的核心
“教養”在良好人際關係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愛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溫文爾雅,注重細節,關心他人,心胸寬闊併發自內心,正派真誠、光明磊落等等。
教養的本質是對人的關懷。因為關懷,我們才能注意並準確地把握交往尺度,給別人留下了必要的私人空間;我們才會克服?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槐悖?棺約旱男形??仙緇峁?碌囊??注意處處使用禮貌用語,努力營造文雅平和的氛圍。
人際交往有一條基本規則:你怎樣待人,別人也怎樣待你。你關懷別人,對別人體貼、周到、真誠、正派、尊重、得體,別人通常也會反過來如此待你。久而久之,你就會具有人際吸引力,你的社會交往、社會讚許需要就能得到充分滿足,於是,你便為自己創造了一種有助於持續發展的良好的人際環境。
如此,你便具備了一個人可以依賴的最重要的外在資源之一:健康的人際關係。
因此,教養中的關懷是一種有助於人際交往進入良性迴圈的對人、對己的大關懷。
有教養的特徵
一、守時:無論是開會、赴約,有教養的人從不遲到。他們懂得,即使是無意遲到,對其他準時到場的人來說,也是不尊重的表現。
二、談吐:有節注意從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總是先聽完對方的發言,然後再去反駁或者補充對方的看法和意見。
三、態度和藹:在同別人談話的時候,總是望著對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東西,看書報,心不在焉,顯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四、語氣中肯:避免高聲喧譁,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氣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扯開嗓子說話,既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會影響周圍的人,甚至使人討厭。
五、注意交談技巧:尊重他人的觀點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明確同意,也不當著他人的面指責對方是“瞎說”、“廢話”、“胡說八道”等,而是陳述己見,分析事物,講清道理。
六、不自傲:在與人交往相處時,從不強調個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現自己的優越感。
七、信守諾言:即使遇到某種困難也不食言。自己談出來的話,要竭盡全力去完成,身體力行是最好的諾言。
八、關懷他人:不論何時何地,對婦女、兒童及上了年紀的老人,總是表示出關心並給予最大的照顧和方便。
九、大度:與人相處胸襟開闊,不會為一點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鬧意見,甚至斷絕來往。
十、富有同情心:在他人遇到某種不幸時,儘量給予同情和支援。
區別教養與禮貌
組織協調能力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