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散文集讀後感
泰戈爾是一個多情的詩人,寫出的散文應該也是多愁善感的。那讀者如何看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我深深地熟悉故事的章節,它就在我心中敲擊,它是強烈的,深到無底,它是沉默的,像無夢的睡眠。
書中的柯賽特,馬呂斯是美好的,他們是那裡最為真實的象徵。每個人都有偽裝,那偽裝下的心正是當時社會的顏色——黑暗。可他們,卻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具有著真誠與善良。我也只是在闡述,闡述著故事,而深深銘刻在心的,是冉阿讓這個高大的形象。其實,很敬佩他,那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對他肯定的讚美。
當時統治的社會,是那麼得慘不忍睹,冉阿讓被迫無奈在麵包鋪裡偷了一塊麵包,卻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獄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讓進去的時候,青春年少,出來的時候,老氣橫秋。這是怎樣的一種社會,他是如何捱過了這麼多年的折磨,苦役生活使他靈魂一面上升,一面墮落。也許,改變他的正是那個主教,他偷了主教的東西,而主教卻沒有責備他,還送了他東西。主教說,他贖的是冉阿讓的靈魂。十九年來冉阿讓第一次流下眼淚。
正是這樣,那個囚犯冉阿讓消失了,樂善好施的馬德蘭出現了。經市民推選,他成了市長。他的改變,他的堅持,卻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寬厚,驚人的慈愛讓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動。他的形象,在這一刻,成為了書中最為光輝的亮點。
冉阿讓不斷地幫助一個又一個人,可在他遭遇劫難的時候真正幫助過,關心過他的人,竟還沒有寥寥數人!透過冉阿讓,讓我想到了泰戈爾的一句詩:“我想我將為你憂傷,還將用金色的詩歌鑄成你孤寂的形象,供養在我心裡。”
故事裡,我看到了“寂寞”這兩個字的影子,它不論何時都夾雜在裡,那種壓抑的感覺讓我心口窒息。不是覺得冉阿讓在那種美好而歡樂的氣氛中逝去,不是最好的結局,而是覺得正是這樣的環境才讓人更加沉湎於悲痛之中。他雖然是安詳平靜地逝去了,可他的內心還在孤獨著,寂寞著,周圍的一切,都是幸福而安逸,可他畢竟還是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人。心靈上的枷鎖鎖住的並不是觀看幸福的雙眼,真正封鎖住的,是人內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永遠都得不到了釋放——
《悲慘世界》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可全書卻處處被一層似有若無的悲傷籠罩著,看似平靜簡單的語言,卻讓人心頭所涼,這種情感從書的一開始就有。
是真的,寂寞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可怕的東西,它是魔鬼手中用來交換青春的咒符。書中的冉阿讓可以在自己蒼老的身軀上揹負起一個受傷的年輕人,穿過整個巴黎市區的下水道。那個時候,他健康得可以再活上一個六十年。他把柯賽特視為自已的女兒,讓他這個,從沒愛過,孤身一人,從未領略過父親,朋友的感情的人得到了極大的安慰。柯賽特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亮光,唯一給他過歡樂,幸福,溫暖的人。可是,當柯賽特與馬呂斯結婚後,他卻經受不住寂寞的侵襲,在那樣舒適,富足,美好的家中迅速地衰老,逝去——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吞噬人靈魂的寂寞。
篇二
清夢如歌,天馬行空的奇想,真誠樸實的祈願,都可以映漾在夢境裡,倒影在歌聲裡,化作悠長,化作美麗的希望……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千千萬萬個夢想,讀完泰戈爾的《新月集》,其中的《紙船》讓我感慨萬千。
文中的小孩每天把紙船一個個放在急流的溪中,用大黑字在紙船上寫上姓名與村名,可見他是多麼渴望與異地的人們相識,希望異地的人能通過這一小小的紙船知道他,認識他。這讓我想起了我童年時媽媽給我講漂流瓶的故事,稚氣的我就到處找合適的瓶子,也想做個漂亮的漂流瓶,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與***,好讓拾到的人知道我。可最終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淡忘。
那時的我們是多麼天真啊!《紙船》引著我又回到了童年。我曾經想在漂流瓶上貼上五顏六色的粘紙,而作者則想把黎明才開的秀利花載在船上,讓它們在夜裡平平安安的帶到岸上。他是多麼希望與未曾相識的人分享自己的秀利花,給那些清晨可能發現小船的人們一個大大的驚喜。我在寂靜中體味著那份純真,在回味中想象著那位充滿稚氣的孩子。
整首散文詩充滿著奇幻與童真,孩子仰望天空,把那小朵的雲比作張滿帆的船,渴望著天上的伴侶放下船來同他比賽。點點滴滴,流淌在童年裡,溫馨而美好。我好想再一次回到童年,像那孩子一樣,將紙船輕輕的放在溪中,目送它漂去……
這,讓我回想起有一年去海邊,我在去那兒的前一夜在一張張精美的紙帶上寫下我那小小的願望,寫下自己的姓名與地址,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折成一顆顆星星。第二天一早,我來到海邊,在海風的陪伴下望著那蔚藍的天空與巍峨的遠山,將星星放在胸前,閉上雙眼,面朝大海再一次許下願望。隨即,奮力向大海丟擲那五彩的星星,頓時星星如彩蝶般在空中飛舞,又如落花般悠然而下,落在那層層浪花中,隨波漂去。
星星啊,你就如同那紙船,載著我的夢想遠去吧。看著你飄落的瞬間,我知道,夢想終於起航。
漂吧,漂吧,載這我那小小的夢想而去吧。
夜來了,我懷著無限的期待進入夢中,夢見天上的星星正和我的星星賽跑,夢見我的星星在子夜的月光下緩緩地浮泛而去……
夢想已經起航……
篇三
“一時間,我覺得我的微軀,是一顆小星,瑩然萬星裡,隨著星流。一會兒,又覺得我的心,是一張明鏡,宇宙的萬里,在裡面燦著。” --宗白華
又是一個閒暇的休息日,我不禁再次翻開這套令我愛不釋手的《泰戈爾散文詩全集》。在它的字裡行間穿行,我好像看到了泰戈爾那黑色的眼眸,看到了那眼眸中閃爍的睿智光芒。在未接觸這本書前,泰戈爾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神祕的詩哲:住在世外桃源般的林中茅庵裡,用詩歌為神編納美麗的花環,獨善其身。直到翻閱以後,我才明白他總是一再中斷自己平靜的生活,用他強有力的聲音支援一切正義事業。而且他還是最早領會聖雄甘地非暴力主義主張的意義並予以支援的人。
其實,當我第一次輕輕翻開它的扉頁,目光就再也不能移開。在喜馬拉雅山的另一端,那個叫做印度的國度,彷彿披著一層神奇、美麗的面紗,那裡是泰戈爾的家鄉。泰戈爾筆下的雲彩、溪水、野花驅動著我的想象,伴我酣然入夢。
大詩人龐德在聽葉芝朗誦泰戈爾的詩篇時曾說,這是為“一位大詩人,一個比我們中間任何一個都要偉大的人的出現而感到激動不已”的時刻。的確,泰戈爾是大師中的聖賢。
每每翻開這本書,它不同凡響的品位總使我感動。它深邃、幻麗,像無垠的藍天,又似恆河的波影。他詩歌中表現出的完美性、和諧性、古典性等都使他的詩顯得異彩閃耀、博大精深。看他的文章就好像在聆聽它的訴說,就好像感覺到了大師的奕奕神采。任何時候,開啟《泰戈爾文集》不管指尖停留在哪一頁,我都會讀下去,而且瞬間進入那種感覺——泰戈爾的感覺。那是充滿生命力的、洋溢著歡樂的、點燃著光明的大千世界的感覺。
舒婷散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