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有那些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這句感動了數代人的情詩是出於徐志摩之手,也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作的代表。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歡迎大家閱讀。
徐志摩一生經歷了三個女人,第一次的婚姻是在封建家庭制度安排下不得已的作為。徐志摩出國留學期間非常向往拜託封建世俗,像西方人一樣能夠有一場刻骨銘心的自由戀愛。而林徽因的到來讓徐志摩的詩人之心找到了歸宿。林徽因的美貌和優雅的舉止都讓徐志摩不能自已,雖然當時的徐志摩早已成家並且已有孩子,但是徐志摩並未放下對林徽因的一顆追求之心,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也因為這段敢於衝破封建婚姻的勇氣而有了不同的韻味。
關於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還有一首名篇就是《你去》,當時的徐志摩已經成為另一位風格與林徽因迥異的才女陸小曼的戀人,徐志摩為了和林徽因的一個約定——參加林徽因的中國建築史學術講座而乘飛機飛往北平,但是由於當天的天氣狀況異常糟糕,徐志摩乘坐的飛機不慎墜毀,一代詩人也由此謝絕人世。《你去》就是徐志摩謝絕人世之前為林徽因寫下的最後一首詩歌。
世人常常慨嘆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婚姻,包括世界級的大詩人泰戈爾都因為受二人特殊感情的觸動而作詩一首贈予兩人。一生中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有許多名篇,但是二人卻從未向戀人一樣真正在一起過,這也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遺憾,但也因此,二人的戀情常常被後人歌頌。
徐志摩留學
徐志摩是近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和散文家,他的詩作自然流暢,意境優美,為人們喜愛和傳頌。徐志摩的詩兼具中西方文學之所長,不拘一格確又不失章法,這與徐志摩留學學習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
年輕時的徐志摩曾進入北京大學拜梁啟超為師進行學習,但在親眼目睹了軍閥混戰與社會離亂之後,徐志摩立志出國留學,在外尋求救世治國之道,追求“理想中的革命”。
1918年徐志摩離開北大,同年八月從上海啟程到美國學習銀行學。徐志摩留學美國期間先後進入美國烏斯特的克拉克大學和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等課程,徐志摩還曾立志成為中國的“漢密爾頓”。徐志摩進入克拉克大學後十個月就獲得了學士學位和一等榮譽獎,當年他又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獲得了廣泛的哲學思想和政治學的知識。
1920年,徐志摩受到了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來到英國,但不料羅素髮生意外,他只能暫時進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習。後來藉由林徽因的家族關係,徐志摩被狄更生推薦到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進行學習,研究政治經濟學。徐志摩在劍橋大學學習的經歷,奠定了徐志摩的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風格,他由此開始創作新詩。
徐志摩留學英國的兩年,他接受了資產階級的貴族教育,接受了“吸菸的文化”,他常與英國名士交往,接觸了各種思潮流派,他的政治觀念和社會理想逐漸形成,康橋的環境塑造了他的社會觀和人生觀,同時,也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和意念,民國詩人和散文家的潛質逐漸顯露。
徐志摩 再別康橋
徐志摩是近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顆新星,他擅長作詩,一生中有許多首代表作,《再別康橋》就是其中之一,康橋指的就是就是英國的劍橋大學,徐志摩曾經在那裡留過學,這首詩寫的就是當徐志摩再次來到曾經的母校的時候,那種留戀和不捨的情感。
《再別康橋》全文可以分為七小節,第一小節指的就是當徐志摩站在康橋的前面,面對著這個在自己生命裡佔有重要地位的地方,卻不得不說再見的那種難過和無奈,因為詩人自己也明白,這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後一次來到這裡了;第二小節其實是借用擬人的手法在表達著自己情感上的悲痛,在康橋這個地方徐志摩遇見了一位改變了他整個人生的女人,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兩個人最終分道揚鑣,而這段感情的失敗對徐志摩的打擊是很大的,所以這一段是他自己想象出來的;而從第三、四小節中作者對這些景物的描寫中,不難看出徐志摩本人對康河是非常喜愛的,所以他才會甘願只做康河的一條水草,永遠的陪伴著它,就連它周圍的有關聯的景物都是詳細的描寫出來了;第五、六小節中他是想表達一種想永遠留在這裡的想法,但他本人也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他是一定要走的,雖然不捨、難過,但他卻必須回到需要他的地方去;第七小節是他站在輪船上,遠遠地看著康橋,向它告別,同時也是永別。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一首抒情的詩,康橋在徐志摩的生命中遠比其它地方重要得多,因為正是有了那些在康橋的經歷,所以才會有後來的徐志摩,因此再次回到康橋也好,向康橋說再見也罷,對徐志摩而言都是一樣的複雜。
林徽因的愛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