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樂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佛教大約在漢明帝***公元67年左右***時期才傳入中國,但是早在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就已經帶回了佛教音樂。中國人雖然不識佛祖真面目,卻已經通過佛教音樂深交已久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最早把佛樂引進中國的人,是偉大的旅行家張騫。《晉書·樂志》中說,“張博望***張騫封博望侯***入西域,傳其法於西京,惟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以為武樂。”張騫鑿空,出使西域,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從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到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第二次是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此時佛教尚未正始傳入中國。[1]當時漢政府的首席音樂家李延年根據這首“胡曲”所創作的“二十八解”武樂——中國漢代最早的軍樂——是什麼樣子,我們已不可能知道了,但張騫帶回的這首樂曲,卻似乎是一首佛樂。兜勒,應該是人名。吳支謙譯《義足經》中,有《兜勒梵志經》品,講兜勒如何從迷信外教而經釋迦牟尼點化皈依佛教的故事。“摩訶”在梵文中是“大”、“偉大”的意思,兜勒改變信仰,終於變成“摩訶兜勒”***偉大的兜勒***,似是這首音樂的主題。這首佛曲大約可以被視為有史可依的傳入中國的第一首佛曲。[2]這首被漢武帝用作軍樂的“二十八解”佛曲,直到後漢時還用來給邊將揚威,“萬人”方可使用。但魏晉以來,二十八解不復俱存,只能找到《黃鵠》等十曲了。而到了劉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時,已只能慨嘆“其辭俱亡”了。《樂府詩集》第21卷“橫吹曲辭”引“解題”說:“漢橫吹曲,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晉以來,唯傳十曲:一曰《黃鵠》,二曰《隴頭》……”
印度佛教音樂的傳入
古印度,是一個音樂非常發達的國家,因此,佛教音樂在古印度非常興盛。慧皎在《高僧傳》中記載大德鳩摩羅什的話說:“天竺國俗,甚重文制,其宮商體韻,以入弦為善。見佛之儀,以歌贊為貴。經中偈頌,皆其式也。”唐代的義淨和尚實地考察之後,也在《南海寄歸內法傳》中備述“西國禮教,盛傳贊嘆”的情況。而張騫帶回來的,第一次傳入中國的佛曲在被當作軍樂使用後運氣不佳,興於斯、亡於斯,在戰亂中消失了。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發現,就像打火機比火柴的發明更早一樣,人們難以置信先結果後開花。但是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麼神奇,並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會按照邏輯順序生長的。
劉肥的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