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什麼清明節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不同的食俗,那麼北方又有什麼清明節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2、吃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3、清明果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們手提竹藍,三五成群來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葉,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藍子裡,煞是好看誘人。艾葉採回家後,便開始了繁雜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們又像摩術師,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4、醴酪與環餅

  《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鄴中記》也說:「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種以麥芽糖調製的杏仁麥粥。一直到隋唐時,都還是寒食節的主要食品。另外,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另一種寒食節的食品─環餅。「環餅,一名寒具,以蜜調水溲麵」。油炸至金黃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極為脆美,相當近似現在的點心。

    5、面花

  做面花是陝北婦女的拿手好戲。她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能將發了酵的白麵捏成各種形狀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日用品,輔料則是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藝術珍品,令人愛不釋手,捨不得馬上吃掉。

海南清明節有哪些風俗
清明節拜山作文
相關知識
北方有什麼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習俗有哪些簡介具體什麼
寧波清明節習俗要做什麼
為什麼清明節要吃青團的由來
為什麼清明節要植樹的起源
為什麼清明節要碰蛋習俗介紹
為什麼清明節的時候總是下雨
清明節習俗吃什麼食物最好
各個地方的清明節習俗
南方小年夜有什麼特別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