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怎麼死的
宋襄公是《史記》中承認的春秋五霸之一,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國君,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與楚國爭霸,一度為楚國所拘。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AAAA,希望對你有幫助。
AAAA
宋襄公之死也是跟他的“仁義”有關,泓水之戰是他最後一場戰役,就在這場戰役上他失敗了,他的失敗不是因為敵人有多厲害,而是因為他的婦人之仁。當時楚國軍隊已經被打的節節潰敗,準備渡泓水到對岸去休整軍隊。此時目夷說他們人多我們人少,乘楚軍正在渡河,我們趕緊乘勝追擊,必能破敵。可惜宋襄公此時有大發了他的善心,覺得自己號稱仁義之師絕對不會攻打已經受傷的敵人,也不會攻打還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就是宋襄公的這一“仁義“之舉,導致宋國大敗,當時如果宋國乘勝追擊必能大敗楚軍,可惜他非要等到楚軍渡完河,布好陣才進攻。結果楚軍勢力龐大,一下子就把宋軍打的落花流水,就在混亂中宋襄公也中了箭,受了傷。
這一次的上讓宋襄公休養了很久,雖然治好了,但是也不能根治,最終於公元前637年傷痛發作不治去世,死後葬於襄城中東北行宮內。
其實春秋五霸的五個人物存在爭議也是正常的,像宋襄公這樣的人本人是覺得算不上什麼霸主,畢竟他沒有像齊桓公一樣能九合諸侯,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功績和作為,倒是常常因為自己的“仁義”而被別人陷害,最終敗在楚軍之下。宋襄公雖是個仁義之君,但若要說霸業就不如齊桓公了,而他比不過齊桓公的原因就在於他被自己的“仁義”所困。
宋襄公宋襄公泓水之戰的故事
首先不得不說,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慘敗,而他自己也在這場戰役之中負傷,其實本來完全可以取勝的宋襄公卻在楚軍渡水之時婦人之仁,導致局勢反轉,本來處於被動的楚軍鹹魚翻生成為主動的一方,將宋軍打的潰不成軍,散沙一片。
戰爭的全部過程是這樣的:宋襄公以盟主身份自居,號召個國諸侯會合,但是齊魯兩國藉故沒有前往,宋襄公不聽目夷的建議不帶士兵前往赴會,結果被楚國暗算,楚國俘虜了宋襄公,並挾持宋襄公攻打宋國都城商丘,但是宋軍堅守城池,楚軍幾個月沒有打下來,最後在魯僖公的調節下,楚軍撤併,並釋放宋襄公。
這一次屈辱讓宋襄公惱怒不已,於是聯合衛、許、滕三國一起攻打依附於楚國的鄭國,鄭國弱小,所以楚國派兵支援,於是宋襄公從鄭國撤兵,轉而去迎戰楚國大軍。本來已經擺好陣勢的宋軍只要撐著楚軍渡泓水之時攻打,必然挫傷楚軍銳氣,但是宋襄公講究仁義,沒有下令攻打沒有擺兵佈陣好的敵人,所以直到楚軍渡河過來擺好陣勢之前,宋軍都未動,結果錯失良機,楚軍一切就緒瞬間啟動攻打宋軍,結果宋軍被打的節節敗退,而宋襄公卻身負重傷。
泓水之戰是爭奪霸業的關鍵一戰,但是宋襄公在戰場上還講究仁義,對敵人講仁義就是對自己不義,然而前一次被俘虜的虧還是沒有讓宋襄公長經驗,於是在這次戰役之中仍舊婦人之仁,最終導致戰敗而歸。
宋襄公泓水之戰的意義
泓水之戰是春秋霸業之爭決定性的一次戰役,但是宋襄公沒有意識到戰役的重要性,還在那裡講究仁義,在戰場上講仁義就是婦人之仁,是兵家大忌。最終宋襄公也就是因為這個大忌而戰敗並因此失去霸主之位。
其實泓水之戰的意義不僅僅是霸主之位爭奪戰的標誌,也是為後人提個醒,給後人一個告誡,在戰場上不要學習宋襄公的這種仁義,戰場上的仁義就是愚昧,僅僅為了自己仁義之君的名號而寧願放過敵人,讓自己處於劣勢,這樣的將領不是一個好將領。
宋襄公雖名列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小編個人到是覺得他還是算不上是一方霸主,如果就他這個人來說,他肯定是個值得深交的朋友,但是在國家大事上和軍事上他絕不會是個好領導,也不善於用兵打仗。因此宋襄公稱春秋五霸在後人的說法之中還存在很多爭議,有的人則認為春秋五霸更適合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五人。
古代正能量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