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對聯被偷典故
王羲之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那麼,關於王羲之的人物故事,你聽過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故事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王羲之春聯被偷記
王羲之,出生於東亞琅邪臨沂***山東***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後因與王述不和而辭官。定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後工書法,善隸、草、正、行各體,被人奉為“書聖”。正書從《蘭亭序》為代表,行書有《奉桔》、《紛亂》、《孔侍中》,草書有《國貼》、《十八貼》等傳書。
當時他寫的字,被譽為“龍跳龍門,虎臥鳳閣”之尊崇。就連王羲之寫的“買醬油半斤”老闆一看是王羲之的字,對傭人說:“這字比醬油珍貴,不收錢白送了。”可見當時王羲之字的珍貴。
如一年的春節,王羲之在門上貼了副寫的普通春聯:
春風春雨春色;
新年新歲新景。
除夕晚上貼出,不久就被別人偷偷揭去,不得已王羲之又簡單寫了一副僅有八個字的春聯:
鶯啼北里;
燕語南鄰。
可是隔了不久,又被別人偷偷揭去,於是,王羲之生氣地又寫了一副很不吉利的對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這才保留了下來,除夕一大早起來,在春聯各邊加了三個字,成了這樣的春聯: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終於免除了再被人偷的風險。
王羲之的典故
一、典故:東床坦腹
《世說新語》記載:羲之20歲時,另一大士族、太尉郗鑑派人到王家選婿。其時重門第等級,王家子侄紛紛喬裝打扮,神態矜持,希望被選中。惟羲之若無所思,躺在東邊竹案旁比劃書法、吃著冷饃,因天熱還坦胸露腹。太尉喜形讚歎道:此正我婿也!自此有了“東床”***女婿稱呼***和“令坦”***稱呼他人的女婿***之說。
故事: 東床擇婿
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當時,有一位大官,名叫郗鑑,他是個很愛才的人,為了給女兒選擇一個合適的物件,郗老大人動了不少腦筋。後來,他打聽到王家子弟一個個相貌堂堂,才華出眾,就想縮小範圍,在這幾個青年人當中選擇一個做他的女婿。訊息傳來,王家子弟一個個興奮而又緊張,他們早聽說郗小姐人品好,有才學,誰不想娶她作妻子呢?於是,一個個精心修飾一番,規規矩矩地坐在學堂裡,表面上是看書,心兒早就飛了。
可是東邊書案上,有一個人卻與眾不同。只見他還象平常一樣隨便,好象壓根兒沒有這回事似的,仍在聚精會的地揮筆寫字。這天,天氣並不熱,可是這個青年人卻熱得解開了上衣,露出了肚皮,也許是早上沒來得及吃飯吧,他一邊寫字,一邊抓起冷饅頭咬一口,無拘無束地咀嚼著,眼睛還一個勁地盯著面前的毛筆字,那緊握毛筆的右手,一時一刻也沒有鬆開,有時還懸空比劃著寫字,那一副認真的神態,使人禁不住發笑。
郗鑑派來了自己的代表在學堂進行了一番觀察瞭解後,就回去了。在他看來,王家子弟一個個都不錯,彬彬有禮,年青英俊,才華洋溢,簡直沒法說哪個最好,哪個較差。不過,要說表現不那麼使人滿意的,倒有一個。他坦胸露腹,邊寫字還邊啃饅頭,樣子太隨便了,好象對於老大人選擇女婿這麼一件大事,一點兒也沒放在心上……
這郗大人聽了回報,恰恰對那位舉止“隨便”的青年有興趣。他詳細問了情況,高興地將兩個手掌一合,說:“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這是怎麼回事呢?郗老大人認為,這個青年不把個人的事兒放在心上,而是集中精力於書法事業,這正是有出息的表現,有這樣的鑽勁、迷勁,是不愁不成才的。
你猜這位青年是誰?不是別人,正是王羲之,後來他真的成了傑出的書法家。這說明,郗老大人是有眼力的。這裡還順帶說一句,王羲之的夫人、郗鑑的女兒,她也是個書法家,對王羲之的幫助可大了。她的兒子王獻之,後來也成了有名的書法家,這裡面也有她的一份功勞呢。
二、王羲之寫字換鵝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裡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閒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捨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
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
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三、池水盡墨
自7歲隨衛夫人***衛鑠***學書,尤推崇張芝、鍾繇,亦學其二人刻苦之精神。琅玡幼年時期,曾“臨池學書,池水盡墨”。
四、王羲之幫老太太賣扇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五、王羲之教子習書法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汙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讚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衝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裡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洩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六、入木三分
傳羲之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筆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也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七、千古蘭亭
《蘭亭序》真品一直儲存宮中,樑朝戰亂流落民間。陳朝天嘉年間,羲之7世孫僧智永***傳世有《千字文》帖***得到。太建年間,獻陳宣帝。而後隋滅陳,上獻晉王楊廣。惜楊廣不學無術,智永便藉故翻拓索回,圓寂後傳給大弟子辨才,終被唐太宗獲知。
太宗好武亦喜文,三邀辨才而不得。宰相房玄齡獻計暗取,派監察御史蕭翼行事。翼足智多謀,扮書生騙辯才信任。半月後,方偶而提及書法。又欲擒故縱,誇口炫耀然後假意不願拿出"二王"真跡,誘辯才上鉤。待賺辨才拿出《蘭亭序》後,故意說是贗品,使辯才當晚急於弄清真假,來不及將《蘭亭序》收好。他趁機趕到當地財主嚴遷處,出示密旨,叫他翌日一早派人請辯才吃齋。辯才匆匆赴約,未曾收好《蘭亭序》,肖翼急忙帶出永欣寺,直奔都督府。請功心切,隨即換官服,日夜兼程護送長安。
太宗得到《蘭亭序》,愛不釋手,每日摹寫,派人翻拓。貞觀23年,太宗病逝,《蘭亭序》作為殉葬,密藏昭陵。後昭陵被盜,《蘭亭序》自此不得見。
八、王羲之天台山拜師
王羲之在蘭亭修禊之前來到天台山,被神奇秀麗的天台山風景吸引住了,便在華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雲濤霧海,這些山光勝景使他的書法也得到潤色。他不停地練字,不停地洗筆洗硯,竟把一個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
有一天夜裡,王羲之在燈下練字,練呀練呀,白紙寫了一張又一張,鋪得滿地都是。夜深了他還逐個字逐個字細看著,思考著。對自已所寫的字,他還不滿足,又看又練,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忽然,一陣清風過處,一朵白雲飄然而至,雲朵上有位鶴髮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
“哪裡,哪裡!”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已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丈啊,請您多多指正。”
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
王羲之心裡納悶,老人要做什麼呢?他見老人一本正經,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筆,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寫字,讓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後自有作用。”老人說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後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起來的。”說罷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台白雲……”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於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劃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白雲先生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後,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了,奇妙了。
以後,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雲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經洞》,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巖洞裡,後人就叫它“黃經洞”。今天,有些膽大的旅遊者,還要爬上黃經洞看一看,是不是洞裡還藏著王羲之的《黃庭經》呢!
九、吃餃子
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喧嚷,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幅對聯,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的賴字,也配寫匾?又一琢磨:“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傢伙!這裡到底是什麼人的買賣,竟能如此誇口?
走近一瞧,見鋪內有口開水大鍋,設在一道矮牆旁邊。包好的白麵餃子,
好似一隻只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牆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不用招呼,“小鳥”就停飛了。等到這鍋餃子煮好,撈完,“小鳥”又排隊一樣飛來,準確無誤。
王羲之十分驚奇,就順手掏出一些散碎銀兩,要了一大碗餃子,然後坐下。這時他才發現,餃子個個玲瓏精巧,好象浮水嬉戲的鴨兒,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貨!他用筷子將餃子夾起,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清香撲鼻,鮮美滿口。不知不覺間,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吞到了肚裡。
一頓飽餐之後,王羲之對自己說:這鴨兒餃子果然不錯!只是門口那副對聯的字寫得太差,與這美味餃子實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他們另寫一副對聯,也不辜負我來此一場——想到這裡,他便問店夥計:“請問店主人在哪裡?”
店夥計用手指著矮牆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牆後。”
王羲之繞過矮牆,見一白髮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個人擀餃子皮,又包餃子餡,轉眼即成,動作麻利極了。更令人驚奇的是,包完之後,白髮老太婆便隨手將餃子向矮牆那邊拋去,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牆而過。
老人的高超技藝,使王羲之驚歎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象您這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聽了這話,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好象在品嚐這句話的滋味。然後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麼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並非老身不願意請,只是不好請啊!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裡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聽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於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
十、王羲之賣當
東晉時期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很愛遊山玩水,走進自然景物之中。那年春天, 他去杭州探訪好友,走到蘇州地面,步上一座石橋,舉目四望,見前邊有一座小 村莊,飄揚的酒旗在落日的餘輝中閃光,嫋嫋的炊煙從茅屋頂上緩緩升起,三三 兩兩的農人向村莊走去,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圖畫呀,他有些流連忘返,在橋邊 停下,月亮升起的時候,村莊一片朦朧,更是一番景緻,沽來一壺清酒,買了幾
盤小菜,自斟自飲起來,夜半時分,帶著幾分醉意,漸漸睡去。
第二天醒來,忽覺頭上沉重,回到館舍躺下就病了,書童請來了蘇州的名醫 為王羲之診治,王羲之整整病了一個月。出門時身上所帶的盤費也已用光,要到 杭州看朋友也不能了。這怎麼辦?他想了想,忽然記起,在他住的旅館對面有一 個當鋪,他記得那個“當”字已經破舊不堪了,我何不寫個當字去當了?這是個 好主意,於是就叫書童鋪紙磨墨。他寫好一個當字,叫書童拿 去當了,價格是30 兩銀子,少一個子兒也不當。
書童來到當鋪,展開王羲之的字,老闆一看,果然是個好字,就問當多少 錢,書童說30兩銀子,少一個子兒也不行。老闆端詳著,說:“好字是字,只 是帶著病容,不值不值。” 書童回來把老闆的話說給王羲之,王羲之說:“嘿,我看得起你你倒牛起來 了,好!我就再寫一個。”王羲之又寫了一個字,讓書童拿去,老闆一看,說 道:“這個當字比那個有力多了,只是帶著孤氣和怒氣。就這吧,我要了。” 交給書童30兩銀子。 王羲之有了錢,又可以上路了。
他來到杭州,見了朋友,朋友設了一桌好酒招待王羲之,在座的有一位朋友 的親戚,開著一個當鋪,想求王羲之寫個當字,當做招牌,王羲之說:“我已經 寫好了一個當字,你去取回來就是了。”王羲之把當票掏出來,交給那人。那人 帶著銀兩就望蘇州而去。 到了蘇州,見了當鋪老闆,就要回當。老闆聽他不是本地人,跑這麼遠要回 當,以為他是個瘋子。一看當票是真的,老闆想坑他一傢伙,算盤子一撥拉,連本帶利開口要他40兩,那人掏出40兩給了老闆。老闆有點納悶,明顯是坑他,他 卻喜滋滋地掏出40兩銀子贖當。就問他:“請問,這個字有什麼珍貴的?” 那人說:“這是當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真跡。你老先生有眼不識金鑲玉, 哼!再會!” 老闆急了。喊道:“你回來,我拿50兩銀 子要了你的當字,要不100兩,100 兩!” 那人聽都沒有聽,回到杭州,見了王羲之,交出了那個當字。
王羲之接過來看都沒看,“嚓嚓”兩下把那個字撕了個粉碎。那人可惜得不 得了,一步晚了,沒能救出那個當字。 王羲之笑笑說:“生意人最重要的是一個‘和’字,和氣生財麼,這個字是 我病好後心情不好的時候、在發脾氣的時候寫的,帶著幾分怒氣,不好,我現在 再給你寫一個,包準你掛出去能發財。” 於是,杭州的朋友展紙磨墨,王羲之運氣著力,揮筆寫下一個很大的‘當’ 字。在場的朋友們無不稱奇,人人都誇這個當字極好極好。 這個當字經高階工匠刻制,掛在杭州城的通衢大道處,非常顯眼,生意也非常熱鬧。從此以後,杭州城的當鋪成了全國最出名的鋪。
十一、裝醉脫險
東晉有個大將軍王敦,執掌朝政,驕橫跋扈,殘暴凶狠,被人稱為殺人不眨眼的魔王。想不到,這個王敦,對王羲之倒是很喜歡,常常邀他同床而眠。
有一天,王羲之酒足飯飽之後,與王敦睡在一起。半夜,王敦被一個心腹叫醒,連忙起床跟他密謀。只聽王敦說道:“我叫你準備的兵馬和武器怎麼樣了?你計劃何時動手包圍王宮……”王敦同那心腹越談越興奮,以致忘記了王羲之還在睡覺。
其實,王羲之早醒了,他們的談話也全聽見了,頓時覺得自己處在險境之中,十分著急。有道是“情急生智”,他用手指往喉嚨裡死命地摳,立時將酒飯嘔吐了一床。接著又閉起眼睛,裝作熟睡的樣子,還微微打起鼾來。
王敦跟心腹談了很久,忽地想起自己背後的床上還睡著王羲之呢,不免大為驚恐,急忙抽出劍,一把掀開帳子,準備殺人滅口!可一看王羲之“大醉”的樣子不覺大笑起來,一把捂住自己的鼻孔,自言自語地說:“簡直像頭死豬,難聞死了,難聞死了!”
王羲之運用自己應變的智慧,逃過了魔王殺人滅口的災禍!
十二、巧治鄉紳
王羲之做太守時,有個青年來狀告本地鄉紳錢萬貫。原來青年的父親病故,求錢萬貫賞給荒地一塊,以便安葬,言明只需一壺酒的謝禮。事後,錢萬貫上門索要“一湖酒”,他故意把“一壺”訛成“一湖”。青年哪裡償還得起?故而告到官府。
王羲之聞述,很是生氣,便先打發青年回去,然後親自來到錢萬貫家。錢萬貫一見王羲之親自上門,大喜過望,趕緊迎接進來,以禮相待。談話中,錢萬貫多次懇求墨寶,王羲之慨然答應。錢萬貫好不開心,忙問以何為潤筆之資?
王羲之爽快地道:“我平生最愛鵝,只要給一活鵝即可。”錢萬貫立時應允。王羲之當即寫了一幅中堂,錢萬貫言明次日交鵝。
次日,錢萬貫提了一隻活鵝上門。不想王羲之見了,勃然大怒,斥道:“昨日言明‘一河鵝’***當地方言‘河’與‘活’同音***,為何只送來一隻鵝?”錢萬貫急了,辯道:“大人,這鵝是論只的,或十隻,或百隻,哪有論‘河’的道理?”王羲之一拍驚堂木,喝道:“大膽錢萬貫,還敢在此詭辯!鵝不論河,難道酒可論湖?”
錢萬貫自知理虧,連忙叩頭認罪。當地百姓齊聲稱讚王羲之是個賢明的好太守!
十三、題字報德
有一次,王羲之從龍遊城去遊覽真武山。回城時,已是半夜,腹中飢餓難忍,便想找個飯店進食。可是,街上飲食店都已關門打烊,跑了一條街,才看見一家燒餅店的門還敞著,便上前問道:“老闆,還有燒餅嗎?”
老闆見他是個秀才打扮的外鄉人,便道:“客官要幾個?”
王羲之應道:“十個。”他一邊說著,一邊向身上掏錢。忽聽他驚叫一聲:“哎呀不好!我的錢包沒了!”
老闆也是一驚,接著又體諒地說:“客官快吃燒餅,錢丟了沒辦法,人餓壞了是大事,我就不要你的錢了,快吃燒餅吧。”說著,送上十個燒餅。
王羲之見店老闆如此忠厚,心中感嘆這裡民風純樸。
吃完燒餅,王羲之告別出店而去。老闆也轉身關上了門。王羲之走了幾步,心裡總是過意不去,他停了下來,思索了一下,遂即回頭,取出隨身帶的筆墨,在店門上方白牆上,題了“龍遊燒餅店”五個大字,這才安心地離去!
翌日清晨,行人路過燒餅店門前,見到門楣上那五個剛勁強健的字,無不稱讚:“好字好字!”
眾人正議論紛紛,店老闆聽到門外人聲嘈雜,連忙開啟店門觀看。眾人見了老闆,齊聲相問,弄得老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時,有個書生說:“昨天,我在真武山看到過王羲之,一定是他寫的!”眾人一聽,也道:“對!這個字別人是寫不出來的!”訊息傳開,轟動整個龍遊城。從此,“龍遊燒餅店”的燒餅便出了名,四面八方的人都湧到這裡買燒餅,欣賞王羲之的書法,致使燒餅店生意興隆。
十四、 書壽添壽
過去有個甄秀才,喜好收藏曆代名人書畫,尤喜字帖,只要發現哪裡有名人字帖出售,即使傾家蕩產,亦在所不惜。日子一久,家藏字帖漸豐,頗為自得。但是,所藏字帖中,惟獨沒有王羲之的墨寶。這成為他最大的憾事,以致吃不好,睡不安,朝思暮想,憂思成疾,不久便命歸黃泉了。
甄秀才的妻子見丈夫憂鬱而死,悲痛欲絕,伏在棺材上嚎啕大哭:“該死的王羲之呀,是你害死我家男人的,我恨不得抽你的筋,扒你的皮……”
她哭的傷心,罵的狠毒,不料,被門前經過的一位清矍老者聽見了,不由大吃一驚,心想,我王羲之又不是本地人,與這戶人家素無瓜葛,為何要如此罵我呢?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王羲之問道:“請問這位大嫂,你丈夫死了,與王羲之有什麼關係?要這樣罵他?”
甄妻長嘆一聲,把自家男人平日如何敬慕王羲之的字,又如何求之不得,最後竟積鬱成疾,以致病死的事,述說了一遍。之後說道:“你說這個王羲之該不該罵?”王羲之聽了,又感動又難過,只是不便明言自己的真名實姓。但想到甄秀才既是為自己的字而死,我何不還他一個“壽”字,以表歉意,也了卻秀才生前的願望。於是,他叫甄秀才之妻拿來文房四寶,提筆在棺材檔口上寫了個斗大“壽”字。
說也奇怪,壽字剛寫完,棺材裡的秀才便悠悠醒轉來,長長地出了口氣,大叫一聲:“悶殺我也!”秀才的親人一聽見棺材裡死人講話了,都嚇得面如土色,以為要詐屍了,慌忙往外跑。幸好棺材尚未釘死,甄秀才在內用力一頂,掀掉棺材蓋,爬了出來,大喊道:“大家不要怕,我是活人,沒有死啊!”
秀才妻子大著膽問道:“夫君不要嚇我,你真的是活人?”秀才笑道:“不信你摸摸我的手,還是熱的呢!”妻子一摸,果然熱乎乎的,便高興地嚷了起來:“我男人活過來啦!”
王羲之覺得這真是天下奇談,便過來向甄秀才慶賀道:“甄秀才,恭喜你死而復生呀!”
甄秀才興奮地說;“我睡在棺材裡,迷迷糊糊地向陰曹地府走去,忽然聞到一股墨香,我朝著墨香處走去,見一老者送了我一個壽字。這時,幾個拿我命的小鬼見我手裡的‘壽’字,高興地說:‘閻王爺大壽之日快到了,你這個壽字寫的特別好,拿去送給閻王爺,讓他老人家高興高興。’說著,奪了我手裡的壽字就跑,留我一個人站在那兒。我一見沒人管了,就悄悄地回來了。”說罷,他四下巡看,見棺材檔口上果然有個斗大的壽字,不禁大喜道:“哈哈,就是這個‘壽’字,此乃右軍之筆也!我終生能得右軍一字,也心滿意足了!喜也福也!閻王爺有了這個壽字,也不會再來索我的命了。”
大家這才知道,過路老者就是王羲之,齊道:“奇蹟奇蹟!”甄妻激動地說:“怪不得我男人喜歡你的字,原來你的字這樣神奇呀!他為得不到你一個字而死,又為得到你一個字而生,真是死也由你,生也由你呀!”
十五、海門關
不知朋友們注意到了沒有,大凡有紀念意義的地方,或者新落成的建築物,以及新辦的學校啦,公司啦、商店啦,等等。比較講究的都要取個名字,找毛筆寫得好的人寫匾題字。這樣的事兒,古時候就有了 那是東晉時期,海門這個地方新修了碼頭,為的是水路運輸的方便,好賺更多的錢。主持這件事的,是什麼人呢?大家想想,那個時候,窮人是壓根兒搞不起的,當然是幾個地主、漁霸。碼頭修好後,他們很想請一位有名望的書法家題上“海門關”三個字,好裝潢門面,招裝潢徠生意。找誰呢?想來想去,還是想到了最有名望的王羲之。
於是,地主漁霸叫人抬著整豬整羊,盒子裡裝滿了金銀財寶,給王羲之送上了禮物。王羲之聽說要他幹這件事,頭搖得象貨郎鼓。他是個不愛虛名,不願顯耀自己的人,尤其這是給地主老財、漁霸裝滿門面、多賺錢的事,他怎麼也不答應,叫人把禮物統統退了回去。 地主漁霸碰了一鼻子灰,又氣又惱,可是又拿王羲之沒辦法。還是一位搖鵝毛扇子的帳房先生有詭計。他那雙小眼睛一轉,一撮黃鼠須一動一動地,向老財的耳朵嘰咕了一氣,弄得主人把腦袋點了又點,樂得張大了嘴巴足可以填進一個拳頭。
不久,一位教書先生打扮的人,漸漸地同王羲之交上了朋友。這位老先生在風景如畫的水邊建了房屋亭閣,還養了一群大白鵝。一切就緒之後,就邀請王羲之來他家作客。王羲之來他家作客。王羲之把他當作一位“退休”的教書先生,覺得能談得來,就應聘而來。不用說,他受到盛情招待。老先生還同他乘小船去觀賞了月光水色。他們玩得很痛快。臨走,主人還挑了一隻大白鵝相送。王羲之很高興,可是他覺得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還禮,很為難。老先生了解這一情況後,哈哈一笑,說:“你毛筆字寫得好,就寫個字吧。”
“寫什麼呢?”
“我喜歡大海,就寫個‘海’字吧。”
於是王羲之就寫了個“海”字。 不久,老先生用同樣的方法,請王羲之寫了個“門”字。 第三次,老先生清王羨之寫了“關”字。王羨之並沒有覺察這裡有什麼名堂,仍就是提筆就寫。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古時候文字還沒有簡化。王羲之寫的“關”字是繁體字——“門”字裡放個“關”。當王羲之剛寫了“門”字時,飲忽然想起了地主漁霸叫他寫“海門關”的事。立即警覺起來,筆也停住了。由帳房先生裝扮成的“教書先生”被王羲之識破了他們的計謀,很怕王羲之把剛才的“門”字撕了,就趕緊奪過去……
這樣,帳房先生終於騙得了“海門關”三個字,最後一個“門”字肚裡少了一個“關”,只好自己摹仿王羲之的筆跡添了上去。
摹仿畢竟是摹仿,人們只要從遠一點的地方看“海門關”時,只能看到“海門門”,而那位帳房先生添上去的“關”卻看不到,原因不難理解:“書聖”的筆跡。那帳房先生怎麼能配得上呢?
王羲之的人物簡介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身長七尺有餘約為***1.83米***,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集序》等。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其中,王羲之書寫的《蘭亭集序》為書家所敬仰,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對真書、草、行主體書法造詣都很深。今人劉鐸對王羲之的書法曾稱讚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王羲之鋼筆楷書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