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詩人同時又是什麼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詩人,距今已有千年之久,那?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安石資料簡介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人,北宋時期著名詩人,也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與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公元1021年,王安石在臨川出生,自幼聰慧,喜愛讀書,且能過目不忘,下筆成文。王安石幼時隨父親到各地出遊,因此對民生疾苦深有感觸。十七歲時,王安石跟隨父親來到京師,結識了曾鞏與歐陽修等人。公元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在地方任職,政績顯著。宋神宗即位後,王安石得到了其賞識,被召入京城,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主持變法。但因守舊派反對,王安石變法之路並不順利,多次被罷免。公元1086年,王安石在鐘山病逝,終年六十六歲,被葬於江寧半山園。
王安石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的局面,使天下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且提高了當時北宋的軍事實力與經濟實力,有一定成效,但因各種元素還是存在一系列的弊端。王安石變法雖然並不順利,但他在文學上卻有非常傑出的成就,其詩詞、短文都對後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流傳於世的作品有《桂枝香·金陵懷古》、《讀孟嘗君傳》等。
王安石後代
歷史記載中王安石共生有4個孩子,一個兒子三個女兒,但是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早夭,只剩下2個女兒,後來均嫁為人妻。現今王安石故里中生活著很多的王氏後裔,但是均不是王安石的直系後裔,其後裔均是其兄弟姐妹的。據悉王安石共有十個兄弟姐妹。
現今在王氏宗譜中記載,屬於王安石這支血脈繁衍至今的已經沒有了,而王旁的後代確是很旺盛的。
有人會好奇王安石不是還有兩個女兒嗎?這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吳安持和蔡卞,這兩支血脈也能算是王安石的後人,但是在資料中關於這兩個女兒的後裔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記載,其最終如何也無從考證了。
說到這裡其實已經很明確了,而且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王安石世系傳論》是王安石的同鄉為其編寫的,傅林輝耗時20多年時間才完成了這本著作,這本書中對王安石後人這個問題做了詳細的闡述。傅林輝在創作這本書是基於很多史實編寫的,就王安石後人這一問題,曾詳細研究了王氏家譜,還有其夫人吳氏家譜,更有朋友為其提供王安石岳父家譜及其外祖父家譜,這些家譜是王安石上三代下三代的資料,這些資料中涉及了近一百多人的資料。所以這本書對於王安石後人的記載是很寫實和真實的。
但是另有記載說王安石是有直系後代的,在《老學庵記》中就有記載,但是雖有記載,現今也無從考證。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一:王安石特別重視教育的作用,注重後天的學習與培養,所以他在任官期間,擴辦學校,注重教育與人才的培養。在教育方面,施行改革,反對死記硬背,倡導自主學習,這種教育方式無疑是進步和革新的。所以這種主張一經提出就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這些保守派是儒學者,從小受到了儒家經典的毒害,對於這種創新性的學習思維和方式是他們所不能理解的。
二:王安石注重人才的培養,王安石的思維模式無疑是先進的,人才才是國家之棟樑,一個國家的興衰與人才有著很大的關聯。社會的進步都需要優秀的人才進行鋪墊,這也是現在國家所面臨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國家要發展,就必須要有大量的創新型人才,而這人才是通過教育培養出來的,足以看出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說王安石抓住了國家發展的根本。
三: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在封建社會,所有人都是死記硬背四書五經,可謂是紙上談兵,而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則是讓學生們學文學武,全方面發展,對學習內容上也有實用性的規定,讓學者們將來能學以致用。
從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看現代,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就是現在的教育方針,可以說王安石在千年前就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及需要怎麼做,他引導人們改革需要創新思維,需要有務實的態度,需要有執著的精神,這也是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給我們現代的啟示。
唐宋八大家有幾個是宋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