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娛居士李流芳的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李流芳明代詩人、書畫家。字長蘅,一字茂宰,號檀園、香海、古懷堂、滄庵,晚號慎娛居士、六浮道人。李流芳擅畫山水,學吳鎮、黃公望,峻爽流暢,為“畫中九友”之一。亦工書法。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萬曆三年***1575***李流芳出生於嘉定南翔一戶官宦人家。祖籍安徽歙縣南豐。祖父李文邦為遷翔始祖,任成山衛指揮使,封贈公爵。父親李汝筠系縣學生。伯父李汝節是嘉靖進士,官安吉知州。堂兄李先芳。萬曆進士,四川參議。李流芳兄弟四人:長兄李元芳,諸生,詩人;仲兄李名芳萬曆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弟李三芳,定海縣丞。李流芳排行第三,人稱李三長蘅。

  李流芳青少年時,潛身東林庵中,認真讀書,企求科舉入仕。萬曆三十四年***1606***,32歲中舉,後又兩度赴京參加殿試皆不第。時朝廷為太監魏忠賢及其黨羽把持,仕途凶吉難料。他感到氣餒,回到家鄉,自建“檀園”,絕意仕途。他經常遊覽杭州西湖,一邊遊湖一邊作畫,並提筆寫下一系列題跋,一派高人逸士之風度。為人耿直,詩風清新自然,文品為士林翹楚。魏忠賢建生祠不往拜,與人云:“拜,一時事,不拜,千古事。”

  李流芳和程嘉燧,詩文書畫齊名。李氏曾對好友錢謙益說:“精舍輕舟,晴窗明己,看孟陽***程嘉燧***吟詩作畫乃是生平第一快事。”錢謙益曰:“吾卻有二快,兼看兄與孟陽耳。”崇禎元年***1628***,錢謙益被放,坐帳論牘,病中的李流芳聞訊,扶枕浩嘆:“不可為矣!”

  崇禎二年 ***1629***閏四月三日李流芳卒於檀園,享年五十五歲。錢謙益作《李長蘅墓誌銘》,程嘉燧書丹,宋珏篆蓋,侯峒曾作《祭李長蘅先生文》。清嘉定詩人林大中有詩誇其“憶當晚明時,官途亦多術。高士多鄙之,堅臥獨不出。詩筆能清真,畫品亦超軼。不拜千古事,名言殊簡質。孝廉憂國家,嘔血遂以卒。”大書畫家董其昌曰:“其人千古其藝千古!”

  慎娛居士李流芳的文學成就

  李流芳是明代後期著名的文學家,以詩歌和小品聞名於世。天啟,崇禎年間,文壇上正是竟陵之氣方盛,公安之餘波未絕之時。李流芳詩文既不同於以復古求革新的李攀龍等“後七子”,也有別於神祕晦澀的鐘惺等人,而以自然平易、質樸清新的風格,書寫自己的真情實感。

  李流芳的詩歌風格類似於陶淵明的《遊斜川》和白居易的《香山集》,他還深受好友程嘉燧的影響。他認為詩應是性情的真實流露,性情是詩歌的生命。要做詩,就應該培養自己的性情。至於詩的表達形式,這都是詩人在求表現其性情之時的自然流露。他的作品就是循著這一觀點創作的。

  如他的五言詩《過臬亭龍居灣宿永慶禪院同一濂澄心恆可諸上人步月》記其“出西湖”、“向黃鶴”、到龍居灣永慶禪院同闊別已久的一濂等僧友歡聚的情景,狀“霜餘山容淺、天清海氣薄”之勝境,抒“暫歇塵勞心,始知寂滅樂”之善緣和“夜長愜深語”的歡趣,以及“千林流素”之時與僧友一道步月吟詩之意境神韻,可與蘇軾那首膾炙人口的《記承天寺夜遊》相比並。

  李流芳的文章亦為文人所重。內容為敘事懷人、山水遊記和題畫及序,以題畫為多。這些文章不長,但都清新自然,風姿各異;筆墨平淡,感情真摯深厚。正如黃宗羲所言:“長蘅無他大文,其題畫冊,瀟灑數言,便使讀者如身出其間,真是文中有畫也。”

  他的《題燈上人竹卷》便是一例。這篇短文與其所繪尺幅小畫筆致非常相似,信手寫來,淡淡數筆,而情趣盎然。沒有雕飾之痕,而有淡永之美。作者追憶與上人相知的經過,平平敘來,三言兩語,而別後思念之情溢於紙上。“幽窗幾淨”三句,今與昔、情與景融成一片。談及繪事,則以千竿真竹化為烏有的惋惜,反襯友人畫竹筆墨益進的可喜,由此又生奇幻之思,說畫竹乃真竹所化。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奇幻中又帶有詼謔,見友人畫藝大進,自己為此感到高興。

  李流芳於崇禎元年***1628***病中自選詩文12卷***古今體詩6卷,共366首;雜文4卷,題畫跋2卷,共90篇***,定名《檀園集》,命侄子李宜之和子李杭之校勘。崇禎三年***1630***由知縣謝三賓合唐時升、婁堅和程嘉燧三人詩文編成《嘉定四君子集》出版。

  清乾隆46年***1781***,《檀園集》被欽定為《四庫全書、集部六》。1993年《檀園集》入選《四庫明人文集叢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慎娛居士李流芳的書法成就

  李流芳書法源於蘇軾,擅長行書和草書,為一代著名的書法家。書法風格渾厚而大氣、自然而嚴謹,與繪畫一樣,在書法上受董其昌的影響,力求生秀古淡。  他在《跋摹書帖》中對書法藝術有一段極為精到的論述。他認為:學習書法,要臨帖但不要成為字匠,不求形似而應汲取傳統的精髓;要師古但又要創新,應自具風貌。他又非常重視文學趣味和學識修養對筆墨書畫的影響,他的書畫充滿了悠悠的文人氣息。

  他以蘇軾為模範,取蘇字扁平的形體,而去其豐腴及天真爛漫,改為細勁堅挺的筆道,於是筋骨雋峭,風神一變,正如行家所評:能得蘇字精髓,又具自家面目。

  上海博物館藏其《李白遊洞庭湖詩軸》,行書“天門中斷楚江分,水盡天南不見雲。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用筆圓潤,以氣韻取勝,結體肥瘦得益,自然舒展而無矯揉造作之態;起筆收鋒,沉著俐落,縱放有度,節奏平穩而錯落有致;橫豎撇捺,頗得蘇字風神氣度,點劃細微處又自出意匠。學蘇字又不完全與蘇字雷同,當屬明人學蘇字中的上品。

  再如入選國家“九·五”重點圖書《國寶大典》的自書五言詩軸,行書共40句,屬借景勸世之作。全篇章法勻稱,結構嚴謹,點劃精到,頗見功力。風格在蘇東坡和趙頫之間。但細觀之,長蘅此書又有其獨到之處:一是方筆多起筆處多有稜角,由於筆間牽絲流暢,行筆有動勢,仍不失靈動之感;二是撇多收鋒,顯得較為含蓄,也增強其力度感,這似乎趙字。李氏書法,學古能變,且獨具風格。

  李氏行書,在點畫筆意處匠心獨具,心意迭出,是明代學蘇中的佼佼者。在入古出新方面,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對後人有一定的影響。平素題畫之作,多用行書,筆致含蓄,行筆流暢,與畫相得益彰。

  李氏草書參用杯素法,但絕不放縱。而只是增加點劃之間顧盼、迴環、牽聯。結體取橫向,縱向均加大向上的傾斜幅度,從而加強整體篇章的動感。據說他晚年曾草書唐宋先賢詩達數十巨冊,既研詩律,又練書法,可知其習書之勤勞,煉字之功力。

  李流芳傳世墨寶比較多,有扇面、手札、立軸和題畫,絕大多數收藏於江、浙、滬和蘇州市等博物館。其作品被輯入《中國書法名作大觀》和《國寶大典》等典籍。

  
相關文章:

衡山居士文徵明的簡介
教育意義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相關知識
慎娛居士李流芳的簡介
革命戰士李大釗的簡介
柳泉居士蒲松齡的簡介
石林居士葉夢得的簡介
石湖居士范成大的簡介
衡山居士文徵明的簡介
革命戰士詹才芳的簡介
耐辱居士司空圖的簡介
廬山居士張元乾的簡介
蓮溪居士薛論道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