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之義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作為中國人,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漢賓惠人

  詩曰:漢賓善政, 感物降神, 喪葬婚嫁, 博濟惠人。

  五代時,後梁有一個人,姓朱名漢賓,先做了潞州***今山西長治***的節度使,後來又調到晉州***今山西臨汾***,鎮守晉州。每當他住在這個地方的衙門裡,當地稻田裡的蝗蟲就都飛出他所治理的境界。他到了平陽地方的時候,正逢天旱,就親自在龍子祠裡禱告,果然不到一天工夫,田裡就下了很足的雨,四境收穫的年成,非常豐收。等到朱漢賓告老還鄉,他的親戚故舊家裡窮苦的人,有辦不起喪葬的,就給他們棺木具殮;有辦不起婚嫁事情的,就幫助他們錢財,受著他恩惠的竟有好幾百家,郡里人都很讚美他的義氣。

  :袁升還妾

  詩曰:袁升買妾, 義而歸之, 不求聘禮, 復贈餘貲①。

  南宋有個叫袁升的人,五十歲了還沒有兒子,妻子準備了銀錢叫他到臨安***今杭州***去買一個妾。袁升就去買了一個女子,可是那個女子一副很憂愁的樣子,袁升就問:“是什麼緣故使你這樣憂愁?”那個女子哭著說:“我原來是趙知府的女兒,因為父親死了,家裡很窮,所以母親把我賣了,得了這筆錢,可以歸葬父親了。”袁升聽了這一番話,就把那個女子送了回去,不但不向她們討還聘錢,而且又另外把自己袋裡剩餘的錢資助給她們。袁升回到家裡,他的妻子問:“買來的妾在哪裡?”袁升就把這件事的原委告訴了妻子。妻子也很高興,說他心腸好,一定會有兒子的。果然第二年,他妻子就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袁韶,後來袁韶做了很大的官。

  【註釋】①貲:zī,同“資”。

  :仲淹義田

  詩曰:宋范仲淹,千畝義田,以濟群族,衣食賴焉。

  宋朝宰相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自幼孤貧,勤學苦讀,從青年時代開始就立志做一個有益於天下的人。

  范仲淹生於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八月二日,次年父親不幸逝世,範家失去了生活來源,范仲淹之母謝氏①貧而無依,只好帶著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東淄州長山縣一戶姓朱的人家。從此,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說②,在朱家長大成人。

  范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一心想要濟世救人。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算命先生,問道:“我以後能不能當宰相?”算命先生說:“小小年紀,口氣是不是有點太大了?”范仲淹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那你看我可不可以當醫生?”算命先生很好奇,怎麼兩個志願差這麼大?他就問范仲淹為什麼?范仲淹回答:“唯有良醫和良相可以救人。”算命先生說:“你有這顆存心,真良相也。”

  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為了勵志,二十一歲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③泉寺讀書,經常一個人伴燈苦讀,每到東方欲曉,僧④人們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臥。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上一點兒韭⑤菜末,再加點鹽,就算是一頓飯。但他對這種清苦生活卻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書中尋找著自己的樂趣。

  范仲淹看不慣朱家兄弟奢侈浪費,無所事事,便多次規勸,不料,朱家兄弟聽得不耐煩,有次便脫口說:“我們花的是朱家的錢,關你什麼事?”范仲淹聽了一怔,覺得話中有話,便追問為什麼,有人告訴他:“你乃姑蘇範氏之子,是你母親帶你嫁到朱家。”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動,下決心脫離朱家獨立生活,於是他匆匆收拾了幾樣簡單的衣物,佩上琴劍,不顧朱家和母親的阻攔,流著眼淚,毅然辭別母親,離開長白山,獨自前往南京求學去了。范仲淹入學後,皇帝來了也不出去觀看,晝夜不停地苦讀,五年未解衣就枕,疲乏到了極點,就用涼水澆臉,來驅除倦意,他的食物很不充裕,不得不靠喝粥度日,甚至粥不夠,一天只能喝上一頓,對於一般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生活,范仲淹卻從不叫苦。這種情況被他的一個同學,南京留守的兒子看到了,回家告訴了父親,於是留守就叫人給范仲淹送來許多飯菜。可是,幾天過去了,食物都放壞了,仍不見范仲淹嘗一口。那同學問他為什麼不吃?范仲淹說:“我不是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已習慣於粗茶淡飯了,如果現在就享受這種豐盛的飯菜,以後還能吃得下粥嗎?”功夫不負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讀,范仲淹終於成為一個精通儒家經典,博學多才,又擅長詩文的人。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范仲淹考中進士,這時,他把母親接來,贍養侍奉,方恢復了原來的範姓,改名仲淹,字希文,從此步入仕途。

  仁宗天聖六年***公元1028年***,當朝宰相王曾、副宰相晏殊賞識其才幹,保舉他到北宋中央任祕閣校理。從那時起到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為止的十七年間,他曾四次進京任職,又四次遭貶降職,屢遭打擊,政治仕途可謂“幾起幾落”。但他始終清正廉潔、堅持改革,與朝中一些守舊官員以及腐朽勢力做堅決的鬥爭。

  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范仲淹被召進宮裡,任右司諫。但沒過多久又因得罪把持朝政的守舊官員受到排擠,再次被貶出東京。他第一次在朝任職時,正值仁宗皇帝繼位不久,但這個皇帝並不掌握實權,大權全掌握在劉太后手裡。劉太后獨攬大權,胡作非為,滿朝文武官員敢怒而不敢言。只有范仲淹一人不顧自己官小位低,冒死上書,請求皇太后把大權交給仁宗皇帝。副宰相晏殊見狀大為吃驚,連忙勸道:“你這樣上書,不但自己倒黴,還要連累我這個推薦人。”范仲淹聽後嚴肅地告訴他:“儘管我是你推薦的,但你卻常常因怕我不稱職而感到羞愧,沒想到現在我又因為忠直而得罪了你。”晏殊聽後,無言以對。後來范仲淹終因大膽上書而觸怒劉太后,被趕出東京,貶至河中府任職。

  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他由於在蘇州治水有功,第三次被召進東京,授天章閣待制。但這次他又因揭露宰相呂夷簡等人結黨營私、嫉妒賢能的醜行而受到打擊再次被貶,到陝西任職。在送別的途中,他對送行的朋友這樣說:“第一次被貶,你們在送我時說我是此行極光***非常光榮***,第二次你們說我是此行愈光***更加光榮***,這次你們又稱我此行尤光***尤其光榮***,而我這前後已是‘三光’了。”

  慶曆四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又一次奉詔回京,不久便被提拔為參知政事***副宰相***,與富弼、韓琦等人共同主持朝政。這時的北宋王朝階級矛盾異常激化,農民起義接連不斷,邊境夷族又乘虛而入,差不多已成為瓜分豆剖、揭竿而起的境況。為了挽救國家命運,宋仁宗把一向主張改革的范仲淹調回朝廷委以重任,並請他拿出改革方案,支援范仲淹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這是北宋歷史上有名的“慶曆新政”。但沒過多久,他的改革方案又觸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在他們的反對下,這次改革又一次失敗。隨後,范仲淹又被貶。這次他被貶至鄧州任知州。

  范仲淹貶到鄧州後,身體很不好,這時,也就是在范仲淹主辦“花洲書院”的同時,他的好朋友滕子京派人來見他,並送上書信一封。原來滕子京被貶為嶽州的地方官員後,經過一番努力,把當地治理成一個經濟繁榮、安居樂業的地方。於是,他便決定整修江南名樓———岳陽樓,請自己的好友范仲淹作記。他先畫了一幅岳陽樓的草圖並附書信一封,派人送至千里之外的鄧州。

  面對老朋友的千里求文,范仲淹為了激勵遭到貶黜⑥的朋友們,便一口答應了好友的請求。當晚范仲淹乘著酒興,在花洲書院秉燭執筆,參照岳陽樓的草圖,他仔細構思起來。當時正值農曆九月中旬,秋高氣爽,菊香飄溢,拿起筆來他頓時思緒萬千。他想到自己的坎坷經歷,想到了自己在鄧州為民做出的一切。他覺得僅僅治理好一個地方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整個國家都富裕了,才能使老百姓真正安居樂業。作為老百姓的父母官,都應該以天下為公,要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貴品質,想到此,他便奮筆疾書,很快寫成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范仲淹一生中與多位法師交往,於佛法中深有獲益,從他的詩文來看,其思想中頗有與佛教相通的地方,而且他已經開始從佛經中汲取營養,壯大儒學。所以他能以洗煉優美的文字將洞庭湖波瀾壯闊的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並且借景抒情,勸勉失意志士不要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憂傷,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擺脫個人得失,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篇名作就是范仲淹一生為人的真實寫照,後來被歷代仁人志士奉為經典,直到今天仍然閃爍著催人奮進的思想光輝。

  范仲淹還是一位頗有戰略思想的軍事家。當時,西夏經常侵犯宋朝的邊境,范仲淹被朝廷派去指揮西北邊境的軍事。他一上任就整頓軍備,使宋軍很快就由被動轉為主動,扭轉了西北戰局。他還十分注意發現人才。他發現一個叫狄青的小軍官作戰有一套方法,就打破常規加以提拔。正是由於范仲淹的無私推薦,狄青才從一個下級軍官迅速成為了歷史名將。

  他救濟窮苦的人家,當宰相時,便把俸祿拿出來買了近城的好田一千畝,稱它“義田”,給貧窮無田地者耕作。每天有飯食給他們吃,每年有衣服給他們穿,凡是有嫁女兒的、娶媳婦的、或是有亡故的、安葬的種種事情,都拿錢貼補他們,並且選擇他族裡年長又賢良的人,去管理這件事,一切銀錢的付出和收入,都有一定的計劃。實踐了他年輕時念念利益眾生的宿願。

  有一次在蘇州買屋居住,一位風水先生盛讚此屋風水極佳,後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風水能使後代顯貴,不如改為學堂,讓蘇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學,將來眾人的子弟都能賢達顯貴,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顯貴,豈不是更為有益嗎?於是立刻把住宅捐出來,改作學堂,希望能讓更多的孩子讀書,讓國家有更多的棟樑之才。蘇州在此地就學的學子們,在這八百年的過程中,出了三四百個進士,幾十個狀元。

  還有一次,他吩咐兒子範純仁⑦押解五百鬥麥子回蘇州老家,在運輸的過程中,剛好遇到了父親的故友,在交談中瞭解到他的家境十分貧寒,父母都沒能葬好,女兒也沒有嫁妝。範純仁知道後,馬五百鬥麥子賣掉,結果錢還是不夠,就把船也賣掉了,解決了他父親故友的困難。賣完後,他就回到京城跟父親彙報。當父子倆坐在一個桌上,範純仁跟父親講:“我把五百鬥麥子賣掉,錢還是不夠。”父親抬起頭對他說:“那你就把船也賣掉了吧!”範純仁說:“我已經賣掉了。”可見父子同心。

  范仲淹為官數十載,他在朝廷犯顏直諫,不怕因此獲罪。他每到一地興修水利,培養人才,保土安民,政績斐⑧然,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嚴謹,十分儉樸,平時居家不吃兩樣葷菜,妻子兒女的衣食只求溫飽,一直到晚年,都沒建造一座像樣的宅第。在死後入殮時,連件新衣服都沒有。然而他喜歡將自己的錢財送給別人,待人親熱敦厚,樂於替人家辦好事,當時的賢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導和薦拔下成長起來的。即使是鄉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離任時,百姓常常攔住傳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讓范仲淹繼續留任。

  范仲淹的行動和思想,贏得了後人的敬仰。他於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去世,享年六十三歲。噩耗傳到各地,蘇州和慶州的百姓,以及歸附宋朝的各族人民,都畫了他的肖像,給他立生祠,來紀念他。人們深為嘆息,凡是他從政過的地方,眾多百姓來到祠堂,像死去父親一樣痛泣哀悼,齋戒了三天才散去。歷代仁人志士也紛紛以范仲淹這位北宋名臣為楷模,學習和效法。

  今天,范仲淹的精神和思想仍閃耀著光輝,有著使人奮發向上的教育意義。范仲淹四個兒子長大成人,均聰明非凡、德才兼備,分別官至宰相、公卿、侍郎,範家的曾孫都賢達顯貴,綿延不絕,八百年來,蘇州一帶範氏後人依然興旺。

  范仲淹善心為他人謀福利,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無法估量的,而上天所回報給範氏子子孫孫的福祿,是范仲淹當時所付出的幾十倍、幾百倍。范仲淹毫無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種,八百年來不斷地開花結果,無意之中為子孫萬代謀福利,成為行善的典範,受世人的敬仰讚頌。所以,世人若要為子孫謀福利的話,范仲淹的善行是非常值得我們效法的。

  【註釋】①謝氏:虔誠的佛弟子,長齋繡佛達二十年之久。②說:yuè。

  ③醴:lǐ,甜酒。④僧:sēnɡ,佛教指出家修行的男人。⑤韭:jiǔ,韭菜。⑥黜:chù,降職或罷免。⑦範純仁:范仲淹給兒子取名的期許,純是一顆仁慈之心。⑧斐:fěi,顯著。
 

關於中國傳統美德的故事
有趣的中國傳統故事
相關知識
傳統美德之義的故事
有關傳統美德文化的故事有哪些
傳統美德有哪些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仁義故事
有教育意義的傳統美德故事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傳統美德故事
古代傳統美德的好故事
古代人物傳統美德的故事
傳統美德的歷史故事
關於傳統美德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