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與泰拳技術比較
散打和泰拳兩者在進攻理念、進攻技術、防守技術和技術觀賞性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這些差異一方面展示了散打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暴露了散打存在的不足之處。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一、散打與泰拳腿法比拼
無論是泰拳還是中國的散打,在賽場上我們經常看到的有三四種,散打的主要腿法有:側踹、前蹬、鞭腿和後襬;泰拳主要腿法有:橫掃踢、正蹬、後蹬、鱷魚擺尾。側踹在散打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往往被人們你之為殺手鐗,這種直線腿踹倒對方的概率非常大;散打的鞭腿與泰拳的橫掃很相近,但有本質的差異:其一,殺傷武器所用的接觸點不同,散打以腳背,而泰拳則主要是利用前脛;其二,送力方式不同,泰拳充分展開腰馬,如同棍子橫掃、斧子下砍,幅度相對來說比散打大,可以說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散打的鞭腿像一條鞭子,軀幹是鞭杆,腿是鞭繩,腿背是鞭梢,其速度比泰拳快得多,如抽在臉上,沒有不倒的,但從殺傷力來說與泰拳對比卻稍遜風騷!泰拳橫掃全球靠此技已是不爭的事實。
二、肘,泰拳索命,散打棄用
泰拳中有肘被稱之為為"索",有索命的意思,往往人們都談肘色變,甚至有人說寧挨十拳不願吃一肘。矮小的泰拳手我靠此技打敗人高馬大的西洋人。而散打卻棄用,唯其摔法這項獨門武器挽回了幾許優勢。
三、膝,直彎攻擊各不同
雖然現在散打和泰拳中都有膝擊技術,但兩種技擊意識與體系完全不同,在泰拳比賽中,膝擊是主動的進攻技法雙方相互抱纏,交叉換位使用膝攻的場面屢見不鮮,通過手臂與膝的合力產生極強的撞擊殺傷力***箍頸膝撞***,有膝攻擊對方時根本不需格擋,而是憑藉良好的抗擊打能力及以膝破膝的方法來抵禦對方的攻擊,在對方疲憊時當地擊之以飛膝可立即結束戰鬥;散打近來的搏擊中雖不時膝擊對方,但基本上都是一種被動進攻方法,其膝擊幾乎不與手同時發力結合,根本產生不了極具殺傷力的撞擊合力效果。
四、蹬,發力選點差異大
泰拳中的前踢類似於散打的前蹬,只是攻擊部位多為腳尖,這種腿法殺傷力很大。根據力度和用途的不同,可分為探蹬,封蹬,高蹬和猛蹬。由於泰拳多采用斜正面站位,側蹬並不好用。散打中也使用蹬腿,但多用前腳板做著力點,使用得當,常把人蹬出。
相關閱讀:
散打的基本介紹
散打的名稱前身以前稱為散手,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專案,多年來在民間流傳發展,深受人民喜愛。散打起源與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同步。它從先輩的生產勞動,生存鬥爭緣起,但又服務於此,演化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爭取自下而上、獵取食物,長期與野獸搏鬥,學會了與野獸搏鬥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古稱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
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制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專案,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散打就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
現在武術散打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歸納、整理,捨棄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把中國各拳種門派的拳法、腿法通過規整,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經過高度抽象,確立進攻技術具有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直線型方法,另一種是弧線型方法。拳法以衝、摜、抄、鞭,腿法以蹬、踹、掃、擺、勾為內容,摔法則根據“快摔”的要求和“無把”的特點,主要把握“破壞重心”和“掄圈”的要點,創造出“接招摔”和“夾打摔”的方法。同時,防守技術也劃分為“接觸式防守”和“不接觸式防守”兩種。散打從比賽形式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打擂臺”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為輸方。在競賽方法上採用三局兩勝制,先贏兩局者即為贏家。
搏擊操的健身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