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教師們在教學生的同時,往往都會制定一個好的教案讓學生更能理解裡面的知識。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能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能根據常見的週期現象估測時間,能使用秒錶、手錶測量時間。

  知道測量有誤差。瞭解誤差和錯誤的區別。

  瞭解計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 1.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具體的測量活動對常見物體的尺度和時間段有大致的瞭解,對長度和時間單位大小形成具體概念。

  通過實際測量活動使學生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使用計時工具測量時間。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結合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興趣和習慣,養成認真細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和時間,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絡,進一步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長度的單位、長度的測量。

  2.2 教學難點 測量長度單位概念的具體化和測量中的讀數。

  教學工具

  多媒體裝置

  教學過程

  6.1 引入新課

  【師】看下圖,同學們覺得中心的兩個圓面積一樣大嗎?

  【生】不一樣大。

  【師】憑感覺看,是不一樣大,那麼大家拿出手頭的尺子或者選擇一根繩子作為參照物,來測量測量兩個圓的大小。

  【生】兩個圓原來是一樣大的。

  6.2 新知介紹

  一、長度的單位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長度的單位——米,也學習了米的相關進率。

  下面我們來總結: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符號為m,常用長度單位還有千米符號為km、分米符號為dm、釐米符號為cm、毫米符號為mm、微米符號為μm、奈米符號為nm。它們同米的換算關係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25px=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師】下面是小亮同學做的長度單位換算的幾個算式,請指出他在換算過程中的錯誤,並寫出正確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

  【生】5.2m=5.2×2500px=13000px

  【師】對,進行單位換算時,正確的格式是數字不變,把相應的單位作等量代換。

  二、長度的測量

  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師】從這幅圖裡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常用的直尺,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它的量程為0~200px,也就是說它最多能測200px的長度,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0.25px。

  【師】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師:首先請同學們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在測量過程中總結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裡,是否磨損,量程測量範圍和分度值兩條相鄰的最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著刻度尺的準確程度。

  B:使用中: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讀數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記錄時,結果應包括讀數和單位兩部分。

  對於較厚的刻度尺,應使刻度線貼近被測物體如圖丙所示。零刻度線磨損時,要從其他清晰整數刻度線作為起始刻度測起,測量結果應該等於讀出的刻度值減去作為起始的刻度值如下圖所示。

  讀數: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如下圖所示;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確值外,還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估讀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mm,其中69mm是準確值,0.5mm是估讀值。

  圖4

  4.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數值和單位。

  【師】下圖中木塊長度是多少?

  【生】答:2.1925px。

  測量誤差

  【師】在剛才的測量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家的測量結果有稍微的差別,但是我們的測量方法卻都是正確的。之所以有差別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最後需要進行估讀,估讀就難免有大有小。這就形成了誤差。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儘量減少誤差。

  減少誤差的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例題】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一木塊的長度,測量的結果是  

  ??

  A.46.25px

  B.96.25px

  C.19mm

  D.47.5px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之前,要明確其分度值;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圖知:刻度尺上25px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2.5px=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左側與50px對齊,右側與96.25px對齊,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96.25px-50px=46.25px。

  故選A

  【例題】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果如下:308.5px、309px、308.75px、323.75px,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A.308.75p

  B.308.5px

  C.312.5px

  D.309px

  【分析】偏差較大的讀數是錯誤的,去錯誤讀數,取其餘3個正確測量值的平均值值即為測量結果;

  在測量長度時,通常採用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只要計算出四次測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後結果的確定時,還要注意小數位數的保留規則與測量值相同;

  從題中提供資料可知,323.75px與其它資料相差較大,所以323.75px是錯誤的,應該去掉;

  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最終應記錄為:L=12.34cm+12.36cm+12.35cm

  3

  =308.75px

  故選A

  三、時間的測量

  【師】許多同學手上都有帶一隻手錶,大家都知道,手錶是用來看時間的,所以是時間的測量工具。那麼除了手錶以外,大家知道,還有哪些是用來測量時間呢?沒有手錶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方法判斷時間呢?不要告訴我說可以看手機時間。

  【師】

  下面我們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

  16世紀後,歐洲出現了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錶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錶,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臺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師】古代人和現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生】可以用日晷、沙漏計時。

  日晷:在太陽照射下垂直於日晷圓盤上的杆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

  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

  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量的沙子,根據漏下的沙量計時。

  【師】對,大家概括得很好,有時候在野外我們也可以根據太陽的位置確定大概的時間,接下來我們具體來學習時間。

  時間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為s。除了“秒”之外,常用單位還有小時符號h、分鐘符號min。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計時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石英鐘、電子手錶;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的機械停表、電子停表。

  【實驗】機械停表的使用

  1練習停表的使用:如何開啟、停止、歸零;如何讀數。

  2用停表測量脈搏跳動10次所用時間以及1min內脈搏跳動的次數。

  【歸納總結】秒錶的外形如上圖所示,A為歸零按鈕,B為計時秒針控制按鈕。使用時,你應該先進行調節,就是按下歸零按鈕,使秒針指在“0”處。再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開始計時。計時結束時,要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這時秒針會停在最後計時處,就可以讀出時間值。

  【師】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木棒都能成為槓桿呢?

  【生】思考並作答

  【師】一根硬棒成為槓桿的要有如下兩個條件:

  ①要有力的作用;

  ②要能繞著某固定點轉動

  誤差處理:

  【師】時間的測量也會有誤差,如果減小誤差,如長度測量類似: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例題】

  下列各種過程經歷的時間最接近1秒的是  

  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打一個哈欠

  D.人心臟跳動一次

  【解析】

  A、正常情況下,1s時間眼睛可以眨3~5次,一次需要的時間在0.3s左右;

  B、正常情況下,人1min呼吸20~30次,一次的間隔時間在3s左右;

  C、人打一個哈欠的時間在5s左右.不符合題意;

  D、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臟1min跳動75次左右,跳動1次的時間接近1s,符合題意。

  【師】這個是生活常識題,所以要將這題的結論簡單記憶一下。

  【例題】①如圖1所示,秒錶的讀數為_________s.

  ②如圖2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cm。

  【分析】

  圖1中秒錶的中間的錶盤代表分鐘,周圍的大表盤代表秒,秒錶讀數是兩個錶盤的示數之和;

  圖2中根據圖示刻度尺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圖2可知,物體的端點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沒有對齊,物體兩端點所對應刻度尺的示數之差是物體的長度.

  圖1中,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標在5min和6min之間;大盤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盤指標在37.5s,因此秒錶讀數為5min37.5s=337.5s;

  由圖2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體的長度是87.5px-25px=62.5px.

  故答案為:①337.5;②1mm;2.50.

  課後小結

  課堂總結:

  一、長度:

  任何測量都需要單位,長度的單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等,

  其中米是基本單位,注意各單位之間的換算關係,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觀察零刻度線、分度值及測量範圍。

  二:時間

  時間主單位是秒s,時間的單位還有分min、小時h

  測試時間的工具有手錶、機械停表等。

  課後習題

  1、下列的估測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C 

  A.一節物理課的時間約為40s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6m/s

  C.一根新鉛筆的長約為425px

  D.一份中考物理試卷的質量約為100g

  2、用如圖所示的刻度尺來測金屬塊的長度,下列測量結果正確的是 B 

  A.215px B.42.25px

  C.40px D.以上讀數都不正確

  3、某同學用拉得很緊的軟皮尺去測量一木塊的長度,測得的結果會 B 

  A.偏大 B.偏小

  C.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D.無影響

  4、下列全是時間單位的是 A 

  A.小時、分鐘、秒 B.年、光年、月 C.天、小時、米 D.小時、年、光年

  5、關於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誤差是實驗中產生的錯誤

  B.測量中誤差和錯誤是不可避免的

  C.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儘量減小

  D.使用精密儀器和改進實驗方法可以避免誤差

  [1]作業佈置

  1、完成配套課後練習題

  板書

  一、長度:

  任何測量都需要單位,長度的單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等,

  其中米是基本單位,注意各單位之間的換算關係,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觀察零刻度線、分度值及測量範圍。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裡,是否磨損,量程測量範圍和分度值兩條相鄰的最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著刻度尺的準確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讀數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記錄時,結果應包括讀數和單位兩部分。

  讀數: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如下圖所示;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確值外,還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估讀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mm,其中69mm是準確值,0.5mm是估讀值。

  二:時間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為s。除了“秒”之外,常用單位還有小時符號h、分鐘符號min。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新高一物理下冊教學計劃
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教案
相關知識
蘇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教案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教案
北師大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七章教案
初二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教案
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教案
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教案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次月考試卷
北師大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階段檢測試卷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次月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