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課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動手做做看》是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3課,課文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學教育故事。小編為二年級師生整理了語文課文《動手做做看》資料,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課文原文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麼?”

  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

  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裡問媽媽。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裡。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課文賞析

  這篇課文是一個非常有趣且發人深省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可謂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再問孩子們:“這是為什麼?”目的是想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很多孩子都對朗志萬的錯誤結論深信不疑,因而有兩個孩子就毫不猶豫地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答:“因為金魚身上有鱗。”“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這答案似乎有些道理,孩子們都光去猜想為什麼了。而在場的伊琳娜沒有盲從,她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覺得這幾個孩子都沒說對,但又一時想不出道理來,這時她沒有放棄,懂得去尋求幫助——問媽媽,在媽媽的啟發和鼓勵下,她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終於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在這裡,當其他的幾個孩子都對科學家的話深信不疑時,伊琳娜能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不隨便下結論,並且敢於嘗試,這是多麼難能可貴。而且當她發現科學家的話是錯的時候,她又是多麼勇敢,敢於向權威挑戰,敢於向權威質疑,如此認真的科學態度不由得讓我們心生敬佩,也自愧不如。最後當科學家向她說明了這樣做的用意所在時,伊琳娜恍然大悟,我想這裡只有伊琳娜才能真正深刻地體會到、領悟到科學家說這話的內在含義,而這對伊琳娜今後的成長和發展也將起到無法估量的推進作用。當我初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被這個可愛的小姑娘深深地打動了,她身上有著多麼可貴的東西啊!肯動腦筋,敢於質疑,勇於實踐……那我班上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學生呢?肯定有的,孩子的身上肯定或多或少有這東西,就是看你怎麼去發現,怎麼去開掘,怎麼去培植了。可能就是缺少了像朗志萬那樣高招的人,善於激發興趣,善於創造機會,善於發現潛能。我不由得提醒自己:可千萬學著點,決不能誤人子弟!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伊琳娜的媽媽也很會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啟發孩子“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讓孩子親自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正確答案。這裡,朗志萬和伊琳娜的媽媽都非常重視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這樣的教育環境,是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素養的。這對我們中國的教育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啟發。看看我們中國的小孩子,過的是什麼生活?且不說有多少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是在學校也得不到多少實踐鍛鍊的機會,長期的依賴生活形成了他們的依賴思想。“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老師”,這是孩子的依靠,但也往往因此造成了很多孩子遇事沒有主見,懶於思考,懶於動手,盲目從眾的心理。這種現象是怎麼造成的,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嗎?

  我們中國曆代以來盛行灌輸制,崇拜權威,有時甚至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統治者往往抓住這一點,拿權威來壓天下,以控制天下百姓的思想。讀書者往往死讀書、讀死書,沒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失去了身心的自由,變的人云亦云,唯唯諾諾。就是到了現在,這種盲目崇拜的思想還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什麼三綱五常,什麼師道尊嚴,理解過頭了,就變成了死教條,就變成了害人的東西。要繼承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這沒錯,但我們同樣要摒棄那些擋住我們視線,阻擋我們前進的絆腳石,我們要做一代開放大氣同時又內斂自收的中國人,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我們要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現在的新教材在取材上就做得非常好,像這篇課文寫的是外國,裡面的教育環境如此寬鬆民主,裡面的人際關係如此自由平等,這樣的環境才容易激發創新的火花。這難道不是對我們的一個暗示嗎?我們中國的教育者,包括教師和父母,對孩子就是不放心,常常有意無意地就開始包辦代替,且總愛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凜然不可冒犯,“老師講的話,肯定沒錯,你們照做就是了。”“你是小孩,一定要聽大人的話,不然,有你受的。”“你怎麼能不聽大人的話,太不象樣了”……瞧瞧這些話,簡直到處可撿,好象不這樣,就不是“大人”了。試問:不這樣,我們大人就沒有威信了嗎?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嗎?聽話了,就有出息嗎?答案不是這樣的吧。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還有創新的慾望嗎?我認為我們的教育成功應該建立在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現在全國上下之所以積極推進課改,就是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育模式,解放我們孩子的思想,切實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主席曾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是具有戰略意義的。而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學校是主渠道。這裡沒有我們的老師切切實實地轉變觀念,沒有我們的老師腳踏實地地辛勤耕耘是萬萬不行的,當然家庭和社會的積極配合也是必要的。

  讓我們再來看看朗志萬和伊琳娜的媽媽:一個是人們心中的權威,一個是孩子身邊的親人;一個是機智巧妙地提出問題,一個是和言悅色地點撥啟發。兩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處在教育孩子的不同層面上,也事先沒有商量過,但兩人的配合卻是如此默契,如此藝術。殊不知,這默契、這藝術的結合點正是在於他們對孩子充分的尊重。

  文章情節簡單,卻富於情趣;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啟迪。媽媽對伊琳娜說,“你動手做做看!”朗志萬告誡孩子們,“要動手做做看。”幾個小朋友在聽了朗志萬提的奇怪的問題後,是不是動手做做以後再回答的呢?我們的學生當時又是怎樣想的呢?朗志萬到底“哄騙”小朋友沒有呢?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後為什麼高興地笑了?聽懂了朗志萬的話後伊琳娜會說什麼呢?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很多啟迪,在學習時,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結合自己的實際入情入境,激起學生的興奮點。伊琳娜想到的,我們的學生想到了嗎?讓學生多動手動腦,在實驗中學習語言,並訓練學生讀好對話,培養語感。在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引導的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課文同步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lìnɡ wài  zhì xiànɡ  wèn tí  tí wèn

  màn chū  qínɡ lǎnɡ  hǒnɡ piàn  hē shuǐ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1、_____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________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___________。如果放進一條________,就不是這樣。這是__________?”

  2、朗志萬聽了伊琳娜的話,______________。他說:“我不是想________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

  3、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可能會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感興趣: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郵票齒孔的故事課文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二課北京亮起來了課文
相關知識
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三章測試題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課文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知識點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詞語盤點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和時間賽跑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三課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