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麼藥補氣血好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生活中很多人都容易出現氣血不足的問題,為了健康著想要及時補氣血。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補氣血的中藥有哪些

  1、血虛證的表現

  血虛證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或暗黃、脣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行經量少、延期甚至經閉等。可採用補血的藥物治療。一般的血虛證,可選用阿膠製劑、當歸製劑、雞血藤片、何首烏片、歸脾丸等。

  常用的補血藥物有:當歸、熟地、阿膠、何首烏、雞血藤、白芍等。

  常用的補血食品有:動物血、動物肝臟、動物脊骨、黑芝麻、黑木耳、紅糖等。

  2、氣虛證的表現

  氣虛證主要表現為少氣乏力、語音低微、呼吸微弱、食慾不振、食後腹脹、腹瀉或便溏、易出汗、怕風寒、易感冒、脈虛或無力等症狀。可採用補氣的藥物治療。注意:補氣藥物多為溫性,凡陰虛火旺者不宜用。

  常用的補氣藥物有:人蔘、黨蔘、太子參、黃芪、山藥、刺五加、白朮、蓮子、白扁豆、大棗、甘草等。

  常用的補陽藥物有:附子、鹿茸、海馬、海狗腎、鹿鞭、狗鞭、蛤蚧、巴戟、肉桂、冬蟲夏草、九香蟲、杜仲、續斷、狗脊、骨碎補、補骨脂、肉蓯蓉、鎖陽、淫羊藿、菟絲子、枸杞子、韭菜子等。

  補氣血的7種中藥及食用方法

  1、中醫草藥黃芪

  黃芪為豆科植物黃芪的乾燥根,以肉黃白,質堅而為易折斷,粉多,味甜,無黑心及空心者為佳。

  黃芪性微溫,味甘,功能補氣昇陽,益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退腫,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痛疽不潰,內傷勞倦,脾虛瀉洩,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

  若水煎,每次用量9--30克;但有高熱,大渴,便祕等實熱症者忌用。

  2、中醫草藥人蔘

  這是最重要,最名貴的補氣中藥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溫,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為補益保健之佳品。

  若燉服,用量一般3--9克;燉時要用慢火煮沸1小時以上,以便把人蔘有效成分煎出,保證療效。若吞服,將人蔘乾燥後,研為細末,每次用量1—2克。若酒浸,將人蔘切碎,放人好米酒內浸泡,—般1個月後便可飲服,每次兩2湯匙,1日2次。

  3、中醫草藥西洋參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主要產於美國和加拿大,移種於我國的叫種參,藥用其根,為貴重藥材,是清補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蔘而不耐人蔘之溫者,皆可用之。

  西洋參味甘,微苦,功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適用於肺虛勞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證;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飲,有潤喉美聲之效,戲曲、歌唱演員常飲,有益於嗓音保健;西洋參亦是體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動後疲勞乏力,口於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在使用時,可研為細末,每次服1—1.5克,溫開水送下;亦可單獨水煎,每劑1.5--3克;存放時要防腐,防蟲蛀,可乾燥後密封儲存,或放於陰涼乾燥處儲存。

  本品忌用藜蘆同用,虛寒者忌用。

  4、中醫草藥黨蔘

  本品性平、味甘,功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常用於氣虛不足的倦怠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萎黃,頭暈等症,以及病後體弱,營養不良。

  若酒浸,將黨蔘切碎,浸於1斤米酒或白酒中,1個月後服用,每次2--3湯匙,1日3次;

  若水煎,每次9---15克,內服。

  本品反藜蘆,不宜同用。

  5、中醫草藥甘草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和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解毒,調和諸藥,適用於脾胃虛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瘡瘍腫毒,中毒等症。

  用量:1.5-9克,不宜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6、中醫草藥太子參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後氣陰兩虧等病症。

  每次用量:9—30克,要防黴,宜放置乾燥通風處或乾燥後密封存放。

  7、中醫草藥白朮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苦,功能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脾虛運化失司,水溼停留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症。

  用量:5—15克,凡陰虛內熱,津液虧耗,舌苔光剝,脣燥口乾者不宜使用。

  

兒科用藥常見問題
合理用藥的原則
相關知識
吃什麼藥補氣血好
女人吃什麼藥補氣血的效果最好
女人吃什麼藥補氣血最好
女人吃什麼藥補氣血_女人補氣血吃什麼好
吃什麼藥補氣血效果最好
吃什麼藥補氣血最好
女人吃什麼藥補氣血
吃什麼藥補氣血
吃什麼藥補氣血
男人吃什麼藥補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