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寄杜二拾遺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人日寄杜二拾遺》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七言古體詩,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杜甫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人日寄杜二拾遺》閱讀材料

  人日寄杜二拾遺①

  高適②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③。壟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墮南北人!

  [注]①人日,我國古代傳統節日,在農曆正月初七。杜二拾遺,即大詩人杜甫。②高適***約704年一1765年***,早年長期沉淪下僚,四處漂泊;五十三歲之後方得重用。③風塵:宦途,官場。

  《人日寄杜二拾遺》閱讀題目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人日題詩寄草堂”,首句即點題,“遙憐”的憐即同情憐惜之意,可見二人感情深厚,此句表達出二人身處異地卻共有思鄉之情。

  B.“柳條弄色…‘梅花滿枝”都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柳葉萌芽、梅花盛開的美好情景,這種景緻,卻讓詩人“不忍見”‘空斷腸”。

  C.“身在遠藩無所預’’中的“預”是“參與”之意,詩人身在遙遠的藩鎮,無法參與當地的政事,心中自然百憂千慮,可見詩人複雜的情感。

  D.從“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可知詩人與杜甫分隔兩地,“空相憶…知何處”是詩人無奈無助的深沉感喟,隱藏著內心的哀痛。

  E.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渾樸自然的語言,發自肺腑的真情流貫全篇,筆力雄健,氣勢奔放,富於表現力。

  15.此詩畫線的四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

  《人日寄杜二拾遺》閱讀答案

  14.A D***B項,“梅花滿枝”沒用擬人手法;C項,“無法參與當地的政事”理解有誤,應是無法參與朝廷大事;E項,“筆力雄健,氣勢奔放”賞析有誤,非本詩風格。******寫對一個給2分,寫對兩個給5分******5分***

  15.①歲月蹉跎、年華老去的傷感;②辱居高位、無所作為的愧意;③對朋友處境的深摯關切。***須結合詩句進行分析******6分***

  《人日寄杜二拾遺》賞析

  這是高適晚年詩作中最動人的一篇。杜甫接到這首詩時,竟至“淚灑行間,讀終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見寄並序》***。這首懷友思鄉的詩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飽含著特定的歷史內容,把個人遭際與國家命運緊密連結起來了。

  全詩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換韻,開頭是平聲陽韻,中間是仄聲御韻,末段是平聲真韻。

  “人日題詩寄草堂”,起句便單刀直入點題。“遙憐故人思故鄉”,“遙憐”的“憐”,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圍繞這“憐”字生髮展開。“思故鄉”,既是從自己說,也是從杜甫說,滿目瘡痍的中原,同是他們的故鄉。緊接著“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便是這思鄉情緒的具體形容。春天到時,柳葉萌芽,梅花盛開,應該是令人愉悅的,但在飄泊異地的遊子心中,總是容易撩動鄉愁,而使人“不忍見”,一見就“斷腸”,感情不能自己了。

  中間四句是詩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不平,有憂鬱,又有如大海行舟、隨波飄轉、不能自主的渺茫與悵惘,感情是複雜的。換用仄聲韻,正與內容十分協調。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當時國家多難,干戈未息,以高適的文才武略,本應參預朝廷大政,建樹功業,可是偏偏遠離京國,身在南蕃。儘管如此,詩人的愛國熱忱卻未衰減,面對動盪不已的時局,自然是“心懷百憂復千慮”了。當時,不僅安史叛軍在中原還很猖獗,即就蜀中局勢而言,也並不平靜,此詩寫後的兩三個月,便發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亂。這“百憂千慮”,也正是時局艱難的反映。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嘆我悽悽求友篇,感君鬱郁匡時略”,是很深刻地領會到高適這種複雜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這意思正承百憂千慮而來,身當亂世,作客他鄉,今年此時,已是相思不見,明年又在何處,難以預料。此憂之深,慮之遠,更說明國步艱難,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隱藏了內心無比的哀痛。

  瞻望未來,深感渺茫,回顧往昔,也不是事皆前定。這就自然地逗出了末段。“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詩人早年曾隱身“漁樵”***《封丘作》***,生活雖困頓,卻也閒散自適,不曾想到如今竟辜負了隨身的書劍,老於宦途風塵之中。“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這是說自己老邁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國家多事而無所作為,內心有愧於到處飄泊流離的友人。這“愧”的內涵是豐富的,它蘊含著自己匡時無計的孤憤,和對友人處境深摯的關切。這種“愧”,更見得兩人交誼之厚,相知之深。

  這首詩,沒有華麗奪目的詞藻,也沒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渾樸自然的語言,發自肺腑的真情流貫全篇。那抑揚變換的音調,很好地傳達了起伏跌宕的感情。這種“直舉胸情,匪傍書史”的佳作,堪稱漢魏風骨的嗣響。


  

蝶戀花別範南伯閱讀答案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人日寄杜二拾遺閱讀答案
人日寄杜二拾遺詩詞閱讀原文附答案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閱讀答案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閱讀答案
為小人物的傑出喝彩閱讀答案
每個人都有酒窩喬葉閱讀答案
太空垃圾人類自設的隱患閱讀答案
愛在身後二十米閱讀答案
聞新蟬贈劉二十八閱讀答案
難忘的臘月二十六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