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經濟學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在本書中,列維特和史蒂芬·都伯納取材日常生活,以經濟學的方式來探索日常事物背後的世界:唸書給嬰兒聽會不會使他日後成為一個好學生?游泳池比槍支還危險?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參閱。

  篇一

  在我對經濟學有所瞭解之前,我想象中的經濟學應該是枯燥無味、堆砌數字和符號、對於現實生活沒有意義的***至少對我來說是的***。正是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其實經濟學與其說是一門具體的學科還不如說是一種哲學,這個學科的價值能普遍存在於現在的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對於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每個經濟實體、甚至於每個國家都有著非凡的意義和價值。經濟學的價值對於我們這些非經濟學家的普通人來講有兩個方面:

  1. 我們可以直接應用現代經濟學的成果來改善我們的生活,簡單說就是幫我們獲得更多的金錢,經濟學最關鍵的領域是經濟領域,比如:當鐵礦石進口價格上升時,鋼鐵企業的股票走勢是怎樣的?鋼鐵的下游企業股票走勢怎樣?;當利率上升時,我們要知道為什麼現在我們的國家要做出這樣的決策?這樣的決策影響是什麼?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我們應該怎樣應對?;當出口市場受挫時,我們為什麼要促進消費?為了促進消費國家有什麼手段***畫外音:高房價….***?具體發展什麼行業?發展什麼區域?怎樣發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2.經濟學的方法論:書中涉及到的經濟學方法論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個層次是經濟學方法論的基石:以資料說話。書中分析問題都有資料和事實為基礎,這也是經濟學本身對經濟學家最基本的要求。要養成凡事以資料作為分析問題和得出結論的基石。知易行難,比如現在生活中很多問題很難直接拿出資料分析,從而現在有些所謂的“傳統智慧”***書中解釋為:通常指哪些沒有確鑿的證據,但卻因為人普遍使用,結果就為公眾所接受為真理的說法***就非常值得質疑:“金錢並不能幫助人贏得選舉” ***書中例子***,“每天喝8杯水不能對健康有幫助”***書中例子***,“一根香菸折壽11分鐘”,要是現實中的例子就太多了:隨便翻出一個電視臺就會發現大把的白痴廣告:論據和結論完全沒有關係,邏輯似是而非,仔細分析這些廣告完全可以當成是笑話集錦來看。***這也側面說明為什麼看電視多的人智商都不高***。

  第二個層次是甄別資料:每天我們面對的資料都是海量的,這些資料都是真實的麼,我們怎樣使用。這就涉及到書中的另一個層次的觀點:專家會利用自己的資訊優勢來為自己謀取利益。我們怎樣甄別這些專家的資料和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書中也提出了一種利器就是“動機分析”,書中認為:動機是現代社會的基石,理解動機或者是找出人們真正的動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有些資料明顯就是有問題的,比如前段時間的工資被增長的事件***那明顯是統計局要和諧局面***。有些資料就不是那麼容易發現,比如房地產中介提供的房屋成交參考價格。書中認為現代社會的專家會利用自己的資訊優勢為自己謀利,那麼他們提供的資料和服務就難免帶有利益的烙印,仔細進行動機分析,我們是能夠甄別這些資料和資訊。

  第三個層次:基於正確的資料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部分的內容是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書中提出了若干“非主流”命題:名字對孩子的未來有影響麼?學校老師和相撲運動員有什麼相似之處?父母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成功?….作者從一個經濟學家的角度對這些有趣的問題進行分析並得出結論,這其中使用的方法和智慧真是讓人拍案叫絕。我的建議是看到每一章的討論命題後想想:如果我來研究這些課題,我會需要什麼樣的資料?怎樣獲得這些資料?怎樣甄別資料?從哪裡著手分析資料…。

  篇二

  週日花了一天時間把《魔鬼經濟學》大概一遍,很就不看書了。沒想到一天不到就能看完一本書,還是最近幾個月來看完的唯一一本書,著實讓自己意外。

  看完後,首先說這本書還是挺不錯的。列維特是個很有見地的經濟學家。我覺著他才是一個牛逼的旁觀者,有數學思維卻不表面運用數學,能夠洞察人性。

  剛看完時,我還是挺有成就感的,可是我想著想著就覺得有點不對。我是學計算機,為什麼我半年沒看完一本計算機方面的書,卻在一天之內興致勃勃地一本經濟學的書。難道我的興趣不在計算機?再進一步想,我畢業這麼久沒有任何計算機方面的進修,也就是說我能保持我還行的技術能力靠的完全是大學裡的基礎。可怕了,我在吃老本,現在吃以前的,那以後吃什麼呢?我該注意了,思考了。不過,目前還沒有什麼計劃。不過,我好像是突然意識到了點什麼。。。。。。

  篇三

  上大學以來,在一些如微觀經濟等跟經濟有關的課堂上,總聽到老師們推薦一本經濟類的書,說是必讀的——它就是《魔鬼經濟學》。這本書實在搶手啊,在圖書館是要預約才能借到的,我把它從圖書館拿回來的時候,心情那叫一個激動啊,於是我利用一個星期中午午睡前的空隙把它讀完了。

  說實話,當初我想要借這本書來看的目的是比較功利的,想著它既是暢銷書,又是與我們專業有關的,裡面一定會教我們很多經濟學方面的知識。可是一整本書讀下來,感覺作者史蒂芬·列維特直接告訴我們的關於經濟學方面的東西不多,但他在書中向我們展示的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我發現作者善於推翻人們一貫的想法,然後用一系列的調查資料來向讀者闡明自己的觀點。雖然我感覺書中的一些大多數關於美國背景與我們日常接觸的很不一樣,導致我會對一些章節不太理解,但是我還是比較認同作者的做法,那就是用事實說話。

  然而,我對書中作者關於孩子教育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的看法持保留態度,可能是因為國情不同吧,我始終認為孩子教育與父母之間有極大的相關關係。書中史蒂芬·列維特有這樣一個觀點:毫無疑問,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是,大多數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之後開始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的,這時已經為時過晚了。對此我不太認同,因為放到中國來說,父母的教育對孩子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具體拿我最近在《讀者》看到的一篇文章來說吧。文章題目是什麼已經忘了,但裡面的內容讓我下定了一個決心,以後教育孩子也要像文章所說的那樣去教。那篇文章主要說的是一個13歲男孩到國外生活一段時間的故事,因為他爸爸有事,所以要把他託給外國一個朋友看管,在機場,爸爸友人這樣對小男孩說:“聽著,你爸爸不沒有欠我人情,我也沒有欠他人情,這樣我們之間不存在什麼人情利益關係,所以你在我那兒住的時候要自己照顧自己,不要指望我照顧你的起居飲食。早上要自己做早餐,自己想到哪兒玩可以按照旅遊手冊上寫的路線去遊玩,若是我有空我可以陪你去……”就這樣,過了幾個月國外生活回來,小男孩的變化讓全家人吃驚,他成了具有極高自理能力的13歲小男孩。就我自己而言,父母給我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在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要承擔責任、努力前進,因為在家裡,我們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舉止,他們就是我們的榜樣。當然,青春期的我們就很難說了。

  由此我認為,家長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對他的身心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如果父母不放手去讓孩子自理,他就遲遲不能獨立生活。當然,小夥伴跟環境也是重要因素,但我覺得父母的教育才是關鍵。而前一段日子有位老師在網上釋出的帖子也跟這個話題有點關聯,他認為如今“寒門難出貴子”,就是說富人家的子弟由於他們的父母肯花錢給他們最好的教學資源,這樣他們的孩子在日後的各種競爭中可以脫穎而出。當然,這涉及的有教學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仍是父母。

  讀完這本書後,儘管我腦海中仍有許多問題,但也學會了分析問題要結合背景,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才能得出你想要的答案。

燈祭讀後感
小學六年級作文寫我的讀書生活
相關知識
魔鬼經濟學讀後感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後感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國學經典伴讀後感
讀經典品國學心得體會_經典品國學讀後感怎麼寫
看國學經典的讀後感
經典國學讀後感
國學經典之大學讀後感
傳承國學經典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