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通過試卷分析,一方面可以對試卷是否科學、準確做出客觀評價;另一方面又可以對學生的記憶、理解、應用、分析問題的能力做出正確估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一***

  一、 試卷評價

  這份試卷命題堅持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拓寬語文教學領域,打通課內外學習語文的渠道,檢查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能力及課內外閱讀能力。試題以教材為載體,立足基礎,不出偏題、怪題,大部分為課內知識,難度不大,都是小學階段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同時整份試卷還體現了“三重”,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重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二、試題分析 本次考試,從整個卷面來看,考查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即:基礎知識、課內外閱讀、習作。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好,閱讀和習作仍是薄弱環節。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第一題把下列音節補充完整考察學生的識字能力和拼寫能力。個別學生拼音較差聲母不會寫聲調分不清,還有的是字不認識而失分。第二題看拼音寫詞語個別學生因為不能正確拼讀還有少數孩子書寫不夠規範而失分,絕大多數的孩子能寫正確,並且能做到書寫規範,今後應該加強書寫和拼讀的訓練。第三題中的選字填空學生做得不理想,如 “激勵”的“勵”和 “暴躁”的“躁”選錯而失分。第四題扣分原因是學生平時的積累習慣沒養成,知識面較窄。第五題按要求寫句子中從答題情況看,學生對句子的掌握和應用能力訓練力度不夠要求也不夠嚴,其中第三小題仿寫句子把一個事物寫出兩個比喻句,學生審題不夠多數同學只是把一個事物寫出一個比喻句,失分較多。由此看出我在指導上要講究方法,教學生掌握審題要領,要按要求做題。第六題古詩文填空這題同學們做得較好,可見學生平時的積累還成功,但在積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寫個別學生失分;第七題選擇關聯詞填空學生做的較好,只有太差的學生懶惰不寫而失分。

  第二部分:課內外閱讀 課內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課內閱讀能力,此題是學過的課文學生也不願去多想,學生在閱讀時態度不認真,文章瀏覽一遍即開始作答,不斟酌而失分。課外閱讀,失分相對較少,有的不讀題亂寫一氣,有的沒能真正領會句子含義,更缺乏理解的深度。課外閱讀顯示出學生尚缺乏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訓練,努力提高。

  第三部分:習作

  習作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和力想象力。本次作文是寫“我記憶中的一件事”要寫出真情實感,內容具體,語句通順,這個作文貼合學生實際,學生有話可說,應該會有好的分數。但有的學生還是因為中心不明確,內容空泛,語句不夠通順而失分,書寫不夠工整、規範,這也是我班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今後應加強學生的習作訓練,讓學生能寫出一篇文通字順的文章。

  三、反思與建議

  1. 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平時要注重加強讀題、審題的訓練,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心答題,耐心檢查,認真書寫的好習慣。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對個別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和教育,培養他們仔細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2.繼續抓好語文知識能力的訓練,特別是理解和閱讀能力。

  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認真思考的習慣。平時教學中多引導學生自主地對課文進行閱讀理解,引導督促學生多閱讀,多思考。要經常給學生介紹好的閱讀材料,當然,還要多從方法上指導閱讀方法。

  3. 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材中出現過的訓練形式,要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在反覆練習掌握的基礎上,能夠進行拓展練習。要重在教規律,教方法,而不是告訴學生某題的正確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練習。

  4. 讀寫結合加強作文訓練。

  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練習和小筆頭的練習,指導學生多讀多寫。進入中年級後的習作訓練,不僅要激勵學生“樂於寫”,引導學生“寫得出”,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的訓練,逐漸讓學生“寫得好”。平時讓學生勤動筆寫日記,不論水平如何,只要能堅持下來,同時教師要做榜樣。從中也要運用激勵措施,讓學生願意動筆寫,找到寫作的興趣。寫作與生活緊密聯絡,不光要從生活中選材,還要對寫法及時指導。

  ***二***

  本次期末質量監測試題覆蓋面廣,難易適度,以學生髮展為本,著眼於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試卷從字詞,積累運用,閱讀理解,作文等方面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全方位的檢測。下面就學生的答題情況以及今後教學的改進等 方面,我簡要地談一談。

  一、考查情況

  本班考試人數49名,合格率89.8,平均分76.84。

  二、卷面情況分析

  第一板塊:基礎知識。

  1、包括聽寫詞語。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正確地寫出詞語,書寫工整。說明學生對生字詞掌握還是不錯的。當然個別學困生仍有待加強詞語的認讀記訓練。2、看拼音寫詞語。考察學生的書寫能力,總的來看還不錯,但有個別學生對於複雜難寫的字掌握得不牢,如“暫停”、“籠罩”,要加強這部分學生的語文基本功。。

  3、比一比,組詞語 本題基本上沒出現錯誤,但個別學生書寫不夠規範,字跡太潦草了。

  4、把詞語補充完整 本題失分較少,平時訓練的時候都有所涉及,只有個別同學還是寫不對,例如:得意洋洋。

  5、積累部分。填所缺的部分。本題是考查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都是書上課文中或園地中的,做得較好,但個別學生由於粗心,總寫錯一兩個字,要引起注意。

  6、按要求寫句子 ①用關聯詞語合併成一句話;②改句;③仿寫句子④修改病句。 本題大多數學生都有失分,特別是修改病句和仿寫較為突出,在句子方面還應加強指導和練習。

  第二板塊: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課外閱讀是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由於部分學生的不細心和平時閱讀不夠,也出現了失分現象。要加強學生的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三板塊:習作 題目是《課堂上的笑聲》這一題的選材侷限於課堂,考察學生觀察、組織、語言表達的能力。總體來看,學生的作文得分都不是那麼高,少數學生由於選材不當、語言積累不夠,也出現了失分現象。

  三、從考卷中發現的問題

  本次試題做到全、新、活,難度適宜,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在考查“雙基”的基礎上求提高、求發展。以適應新課標提出的“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總目標。縱觀這次質量檢測,可以看出還存在許多問題。

  ***1***詞語積累不夠

  重視積累,就等於給了學生一把學好語文的金鑰匙,語文教學效率就會迅速提高。學生平時缺乏大量的閱讀、積累、欣賞、感悟,遇到一些較靈活的題,就感到束手無策。

  ***2***綜合能力薄弱

  由於學生平時學的知識較規範,缺乏對知識整合的處理,故失分較多。本次考查的內容不僅涉及拼音、邏輯思維訓練,還考查學生對短文內容準確理解能力及平時積累詞語的能力。由於平時對新舊知識前後滲透的訓練相對少些,導致學生對綜合性較強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失分較多。

  ***3***邏輯思維能力欠佳

  本次考試作文素材雖都來源於學生身邊的實踐事例,但由於學生基本功不夠紮實,邏輯思維訓練太少,所寫作文語序散亂,沒有很好的邏輯聯絡。空話、套話、假話太多,童真、童趣體現不夠。可見在這方面,學生還是較為薄弱。在今後的教學中更應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4***書寫不規範。

  從整體卷面看,學生的書寫情況不容樂觀。書寫不夠端正,部分學生字跡潦草不規範。

  四、改進措施。

  1.要繼續重視識字和積累

  從本次考試可以看出,識字和積累得分率較高,學生掌握較好,因此在今後教學中必須繼續重視這方面教學。

  2.在平時教學中,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擴大學生知識面,適當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以鞏固識字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在平時教學中應加強訓練,在做語文習題時,要著眼於培養學生認真審題,按要求答題以及認真檢查的答題習慣。

  4.教會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學生養成好的讀書方法,掌握“活”的讀寫有機結合的方法,將有助於提高閱讀與習作的效能。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度地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進行實踐,獲取的不僅僅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識的方法,充分發揮“授之以漁”的重要作用。多教怎麼學,少教怎麼做。

  5.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創新精神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將更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充分讓其獨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輸知識,要在學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點燃其創新思維的火花。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寬鬆的民主氛圍,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爭辯,善於思考的創新能力。

  6.要樹立大語文觀,拓展思維

  要樹立大語文觀,立足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注重課外知識點的滲入,融會貫通。首先教師要多讀書,其次要求教師能多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讓學生學會讀各種文章。不僅自己能讀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積澱。這樣,學生平時就有了充實的閱讀素材,增加了對語言的悟性,提升了語文綜合素養。

  總之,要教好語文,讓學生真正學好語文,必須靠自己本著一顆積極探索、努力鑽研的心去不斷髮掘,嚴格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試卷分析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試卷分析
相關知識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三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四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最新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
鄂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