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專科法學畢業論文
增強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實效的關鍵是實現法律知識之積累與法律智慧之形成的互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改革我國法律教育論文
一、當前中國法律教育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內容上的不足
在教學內容上,常年不更新導致內容嚴重脫離是社會的發展,對於新的更加符合實際需要的法律內容較少。同時單純的理論知識相對枯燥乏味,完全按照教學計劃照本宣讀,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考核機制上的不足
在考核機制上以考試成績來評價教育教學成果,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形成實踐無用的錯誤觀念,從而培養出一大批高分低能“人才”。同時學生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嚴格按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教授的觀點進行答題,可以說這種考核機制考驗的僅僅是學生的記憶和背誦能力,使得學生缺乏相應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三法律教育脫離法律職業
大多數法律專業的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都會出現專業錯位的現象,進入了專業並不對口的法律部門,甚至還有些並沒有受過專業法律教育的人進入了法律部門。這是由於我國法律教育與法律職業並沒有很好的結合的結果,二者脫離開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到了法律職業者的總體素質偏低。嚴重違背的法律教育為法律職業培養專業人才的基本出發點,不利於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建設。
四教師隊伍素質低
大多數從事法律教育的教師比較重視理論的研究,實踐經驗匱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照本宣讀,進行理論知識的教授。這種缺乏實踐支援的理論往往不容易被學生所理解,直接影響到法律教育的結果。同時作為學生的領路人,教師的創新意識、實踐意識差直接阻礙了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
二、如何深化中國法律教育改革
一樹立實踐與理論並重的教育觀念
思想決定行動,深化法律教育制度改革要從改革教育觀念入手。法律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培養大量的專業的職業人才,因此必須在教育機構、教師、學生之中形成一種實踐與理論並重的教育觀念。
二豐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
首先,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實際案例的引入,例如多加入一些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鼓勵學生應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不要輕易的給某個同學的觀點戴上對或錯的帽子,積極尋找每一種觀點中的可取之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後,在考核的過程中要適當的減少對理論知識的考察,多采用實際案例分析的方式加強對學生法律的理解和運用。
三加強教師隊伍素質建設
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培訓、鼓勵教師進行學術研究,以此來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在教師的聘請和錄用過程中要注重其是否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還可以從法律部門聘請兼職教師。最後,建立相關的績效評估機制,激勵教師主動的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四將法律教育與法律職業結合起來
法律教育教育部門應當加強與法律職業部門的合作,根據法律職業部門的實際需要培養專業對口的人才,制定正確的教育方向。法律職業部門要為接受法律教育的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和就業機會,通過大量的實踐加深學生對於法律的理解、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法律教育改革要從改變教育觀念入手,以培養專業化法律人才為目標,優化教育內容和形式。通過大膽的創新與改革,促使我國法律教育走上一個新的臺階,為我國培養大量的專業能力強的法律人才,促進我國法治社會的構建,真正實現科教興國、依法治國的發展戰略。
範文二:基礎課法律教育論文
一“、基礎”課階段性法律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
1.發揮課堂教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育教學是系統、單一、集中傳授法律知識的主渠道。階段性的法律教育教學通常集中在一個學期或一個學期的某個階段,對學生進行強化式的教育,是將普遍、明確的法律規範和法律原理傳授給學生,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接受只能是規範化的、生硬的。儘管如此,課堂教育畢竟是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經被實踐了幾千年,是短時間系統全面地學習法律基礎知識的一個比較可靠的途徑,同時獲得的法律知識是牢固的、紮實的,也是培養學生法律素質的主渠道。為了使這個階段性的學習行之有效,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階段性教學過程中要採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正確地利用好多媒體、社會熱點和法律案例,以此加強學生對法律的興趣和印象。注意法律教育教學的專業針對性。不同專業的學生對法律的認知能力和法律學習的重視度是不同的,針對這樣一種狀況,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法律教育教學方法。首先要尊重差異,充分認識不同專業的專業特點,從學生的專業需求出發,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根據學生的專業實際情況組織教學,使我們所傳授的法律知識和學生的專業特色有一個很好的對接,從而使我們的法律教育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專業之間產生一個特定的連動機制,以此獲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另外,“基礎”課教科書的設計是前半部分為道德修養教育,後半部分為法律素質教育。在法律部分的階段性教學中涵蓋了大量法律內容法理學部分、實體法部分、程式法部分。所以,在教學實踐中,要圓滿完成對大學生的法律基礎教育,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師必須處理好教材。在忠於教材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教學目的,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切割和穿插,並在邏輯上進行嚴格的把關,避免造成道德教育前重後輕,法律教育前輕後重,過分偏重於思想道德修養的教學和實踐,過分輕視法律部分的教學和實踐。在道德修養部分的一些必要的教學環節中對法律作必要的提及和解釋,使法律教育教學能夠在“基礎”課教育教學中前後一貫,循序漸進,輕重有序,加深大學生對法律的印象。
2.強化實踐性教育教學方法,實行引進來走出去
為了更好配合課堂教育教學工作,讓學生能夠和法律實務工作者進行一定接觸是大學生法律實踐教育教學的一個好方法。首先,我們可以聘請律師來到學校,走進學生的視野。因為律師的日常工作就是為人們提供法律服務,在日常的法律服務中,其對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適用的理解更深刻,更有說服力,更能讓學生能在各種法律實務中感受法律的生命和力量。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到法律實務單位監獄或少管所遊學。在階段性教學中有計劃有質量地進行這樣幾次教學實踐活動,能夠最大化地豐富階段性法律教育教學內容,實現階段性法律教育教學目標。總之,在階段性“基礎”課法律教育教學中,教師既要處理好教材使法律教育教學前後一貫,又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儘可能達到法律教育教學階段性的效果。
二“、基礎”課長期性法律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
“基礎”課教育是素質教育而不是技術教育,而素質教育不像技術教育在某個階段就可以完成,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慢慢吸收,才能真正實現法律素質教育的實效性。作為大學來說這個長期性就是學生整個在校期間,都應該接受法律教育,為此學校應該為大學生長期接受法律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高校校園法律文化建設是大學生接受長期性法律教育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大學是通過文化培養人才的,因為“對大學生影響最大、最長遠的不是某一門學科、某一種知識,而是學校文化,一種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反映人們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規範上有別於其他社會群體的團體意識、精神氛圍”。高校校園文化就會產生這樣的影響並將會對大學生的一生產生影響。建立校園法律文化機制是“基礎”課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長效機制。因為校園法律文化機制比較容易克服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侷限性,在輕鬆自由的狀態下產生對法律的情感,這種法律情感可以使學生產生對法律的特別心理機制。大學生這樣的心理氣候需要一種長期的法律氛圍的影響才能夠形成,而只有法律文化才能製造出這樣的氛圍。既然高校校園法律文化是培養大學生的法律信念的長效機制,那麼我們就應該為大學生法律信念的形成創造一個良好的高校校園法律文化環境。首先,我們要在學校日常環境中,在各式各樣的宣傳欄中不斷留下法律文化的影子,設立校園法律文化角。每週設立法律文化日,在法律文化日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在這樣的法律環境的長期影響下,使法律意識慢慢滲透到廣大師生內心,這種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後就會發生質的飛躍,形成法律信念。這樣,大學生在法律實踐中,就會形成尊重法律的習慣,也將更有效地推進社會主義法制現代化的程序。在網路資訊中尋找法律文化資源。現代社會網路是大學生獲得資訊的一個重要渠道,有計劃地引導大學生從網路中獲得法律文化知識是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案例資訊與法律規範的有效整合,以網路資訊平臺為中介,可以實現案例與規範互動,實現法律規範的生活化過程,增加大學生對法律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對法律規範的理解。網路資訊紛亂複雜,通過分類引導,可以提高大學生上網的目的性和自主性,降低學生在一般性網路學習中被其他資訊吸引而降低了對有效網路文化學習的可能。在每年的高校校園文化節中將法律文化作為一個必備的部分加以演繹。圍繞法律文化主題舉行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娛樂中對法律產生感情。這樣可以有效拓寬大學生的法律文化視野,瞭解世界豐富多彩的法律文化,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和人文素養。社團組織是活躍於大學校園裡的學生自主組織。當前,在社團林立的校園組織中法律社團組織較少,學校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建立一些和法律相關的社團並指導其活動,使學生在參與社團活動的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文化修養,更好地影響他們周圍的學生。有效地發動教師、學生將自己的一些法律社會資源引到社團中來,使學生社團的法律活動和社會法律資源能夠有效地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情操為目的,從法律存在的多個角度加強學生的法律思想建設。學校可以選擇一個或幾個法律社團作為重點扶持物件,適當撥一些經費,通過校園廣播、圖書雜誌、板報標語等打造一個良好的法律文化宣傳輿論環境,利用豐富的社會法律資源輔助課堂法律教育教學。
三、“基礎”課階段性與長期性法律教育教學相結合的成果展望
“基礎”課法律教育教學通過上述階段性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和長期性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結合的思路設計,是根據長期以來高校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現有的教育教學環境、條件、育人目的來進行設計和構思的。將“基礎”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納入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視野,將學生的學校日常生活和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結合起來。根據上述階段性教學理念的引導,將法律元素閃現在整個教學過程的每個章節,在量的積累上有效地強化了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全面瞭解,不會造成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消化”不良。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法使大學生對法律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大學生一旦對法律產生興趣,就會為以後長期性法律教育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礎。根據長期性法律教育教學理念的引導,法律可以通過時間和大學生建立一定的感情,階段性的法律認識和長期性法律情感的結合,為實現大學生對法律的信念和法律思維奠定了基礎。法律素質教育與管理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階段性和長期性法律教育教學的結合,必將法律的顯性教育和隱形性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當然上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實效性是我們的一種期望,其科學性還需要進一步的評估。這就需要我們確立好統一的評估標準,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兼顧評估標準的可行性和可比性,重視對學生法學理論的學習、法理的理解能力以及守法的實踐能力的評估。當這種教育教學方法通過科學的評估被確認有效後,就可以建立學校間的推廣機制,突破時間、空間、專業、年級等因素的限制,實現“基礎”課法律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使黨的依法治國的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得到有效的貫徹。
電大法學專業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