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琪的禮物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麥琪的禮物》講述了一個聖誕節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裡荒唐卻感人的故事。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這節語文課的主題是《麥琪的禮物》,這是一篇小說,也是一篇講讀課文。今天是這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中考”常常考小說的閱讀,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寫記敘文時只習慣於平鋪直敘地敘事,不會描寫人物,所以,在備課時我將重點放在“教會學生閱讀小說的方法”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上。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第一,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第二,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情感。

  這節課從“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開始。我提問後,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小說的三要素是:環境、情節、人物。”

  學生的回答是對的,我要求學生將“三要素”齊讀一遍。現在回憶起來,這個環節很值得回味。按說,螢幕上已經很清楚地出現了“小說的三要素”,我為什麼還要學生將螢幕上的“三要素”齊讀一遍呢?從小學到中學,老師好像經常會使用這種方法,只是到了大學的教室裡,這種方法才比較少用。為什麼這個方法只在中小學常用,而大學少用呢?

  這個環節使我想到的是:我們做教師的總是有一些很日常的、很細節的教學方式,這些日常的、細節的教學方式普遍流行於小學的課堂或中學的課堂,但做老師的好像較少考慮其中有些教學方式是否應該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改變。尤其當某種教學方式是具有較強的控制性、強制性時,做教師的是否應該逐步減少這種控制性較強的“保姆”式的教學方式而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呢?

  由於我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因此在後續的教學中我開始減少對學生的控制,增加了一些開放性較強的問題。

  對這個環節我覺得有些遺憾。接下來的重點是讓學生領會“人物描寫的方法”。

  我問學生:我們以前學過的人物描寫方法有哪些呢?有學生說“肖像描寫”、“語言描寫”,有學生說“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另外有學生補充說“心理描寫”。

  學生回答的這些“人物描寫方法”與我備課時所設計的內容是吻合的。我在製作PPT***Power-point***時,已經寫出這幾種方法。我點選滑鼠,螢幕上迅速出現“描寫方法: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等”。

  當螢幕上出現這些“人物描寫方法”時,我忽然感到有些彆扭。在學生的答案與我的設計吻合時,要是不滿足於“正中下懷”

  的感覺,不用PPT整體地投放出來,而是邊聽學生說,邊用鍵盤記錄學生的意見,那樣的效果是不是會更好呢?

  按照備課時的教學設計,提出“人物描寫的方法”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麥琪的禮物》這篇小說的刻畫人物方法。於是,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螢幕上投影出來的幾個問題:小說的主人公是誰?德拉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小說是怎樣刻畫她的?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說說嗎?傑姆對德拉的感情如何?小說是怎樣表現的?

  學生開始“討論”後,我走下講臺在學生的課桌間穿行。我很想知道他們在“討論”什麼。偶爾有學生問我問題,我儘可能地作一些簡短的啟發。

  上完這一節課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究竟應該放在什麼地方?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和“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情感”,但實際上我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上,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心理的”、“哪些句子說明了這個心理”等等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按照以往的經驗,這些方法和技巧是以後的考試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從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來看,注重方法、技能的傳授和指導顯然對學生“應考”是有利的。對於一個老師尤其是初中三年級的老師來說,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應考”技巧和方法上,也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的困惑是,像《麥琪的禮物》這麼一篇經典性的愛情小說,它奉獻給讀者的難道僅僅只是作者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嗎?像這麼一節語文課,究竟應該注重情感體驗,還是方法訓練呢?如果真要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這節課的很多環節都需要改變。

  範文2

  《麥琪的禮物》這是一篇很精彩的小說,也是一篇講讀課文。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第一,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第二,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真摯情感。過程是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再合作交流;最後,檢查討論結果,適當點撥。

  按照備課時的教學設計,提出“人物描寫的方法”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麥琪的禮物》這篇小說的刻畫人物方法。於是,我按設計進行課文悟讀:在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了幾個問題:小說的主人公是誰?德拉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小說是怎樣刻畫她的?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說說嗎?傑姆對德拉的感情如何?小說又是怎樣表現的?

  學生開始“討論”,我走下講臺在學生的課桌間穿行。偶爾有學生問我問題,我儘可能地作一些簡短的啟發。

  上完這節課後,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究竟應該放在什麼地方?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和關愛他人的情感”。但實際上潛意識裡,我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上,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心理的”、“哪些句子說明了這個心理”等等寫作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導上。從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來看,注重方法、技能的傳授和指導顯然對學生“應考”是有利的,對於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來說,非常實用。我的困惑是,像《麥琪的禮物》這麼一篇經典性的愛情小說,它奉獻給讀者的不僅僅只是作者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與技巧,這麼一節語文課,教學目的只實現了一半,如果真要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這節課的很多環節都需要改變。如:可以傳統的小說三要素教學法進行。

  一、可從“歐·亨利式情節”入手,正如作者所說,這是一個沒有曲折,不足為奇的故事,可是歐·亨利不愧是一個編織故事的能手,那套髮梳和白金錶鏈就是他編織故事的金絲和銀絲,圍繞它們,作者設定了一個又一個懸念,正是這些懸念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審美情趣。小說的結局是兩樣值得自豪的東西都失去了,換來的卻是不再對對方有用的裝飾品,他們的美好願望就這樣落空了,命運對於這對恩愛夫妻是這樣苛刻。這一結局是我們始料不及的。因為作者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把最緊要的東西包藏著,引而不發,到結束時,才和盤托出,不僅出奇制勝,令人拍案,還使前面的情節翻出新穎的意義,給人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回味。雖然主人公的好意都落空了,但這並不是一個事與願違而令人遺憾的結局。德拉和傑姆之間體貼入微、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彼此間最珍貴的禮物,難怪歐·亨利把小說命名為“麥琪的禮物”——這是神聖的、充滿愛的、放射著人性美光彩的、寓意深遠的禮物。小說總的情調是悽婉的、辛酸的,但又不乏淡淡的喜悅和希望,這又是歐·亨利小說的典型風格一“含淚的笑”。

  二、可從分析人物入手,德拉是個什麼樣的女性?你喜歡她嗎?作者又是如何刻畫她的? 傑姆可愛嗎?

  德拉是美的化身,她不僅人長得漂亮,尤為可貴的是心地純潔善良,對丈夫一往情深,為了愛可以犧牲一切。

  歐·亨利對自己筆下的這一人物傾注喜愛之情。他寫德拉的肖像美:瘦小靈活、身材纖細、兩眼晶瑩明亮……還不惜筆墨極盡誇張、比喻之能事,去描寫德拉的長髮,動詞“瀉”的運用又極為形象傳神。德拉的長髮不僅展現了主人公美麗的外表,更折射出女主人公純潔善良的美好心靈。作者還用“攪翻”一詞,來刻畫德拉買白金錶鏈時的動作,這一動作傳達出德拉對傑姆的一片痴情。小說中,德拉的每一句話又都是那麼溫柔和善解人意。

  小說寫傑姆的文字雖說沒有寫德拉的多,但並不影響他的可愛。他為了給妻子帶去節日的快樂,甘願犧牲祖傳的、也是自己最引以自豪的金錶,足見其對德拉的感情之真。尤為突出的是,他不像一般的男人那樣粗枝大葉,他對妻子體貼人微,他就知曉妻子夢寐以求的是那百老匯路一個櫥窗裡的一套純玳瑁髮梳,這裡又顯現傑姆對德拉的感情之深。難怪傑姆看到失去長髮的德拉時,是那般的神情恍惚。

  總之,創新課堂還得遵循傳統經驗,已經被公認了的教學經驗,在實際教學中非常實用。

  範文3

  這節語文課的主題是《麥琪的禮物》,這是一篇小說,也是一篇講讀課文。今天是這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考試”常常考小說的閱讀,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寫記敘文時只習慣於平鋪直敘地敘事,不會描寫人物,所以,在備課時我將重點放在“教會學生閱讀小說的方法”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上。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第一,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第二,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情感。

  這節課從“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開始。我提問後,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小說的三要素是:環境、情節、人物。”

  學生的回答是對的,我要求學生將“三要素”齊讀一遍。現在回憶起來,這個環節很值得回味。按說,螢幕上已經很清楚地出現了“小說的三要素”,我為什麼還要學生將螢幕上的“三要素”齊讀一遍呢?從小學到中學,老師好像經常會使用這種方法,只是到了大學的教室裡,這種方法才比較少用。為什麼這個方法只在中小學常用,而大學少用呢?

  這個環節使我想到的是:我們做教師的總是有一些很日常的、很細節的教學方式,這些日常的、細節的教學方式普遍流行於小學的課堂或中學的課堂,但做老師的好像較少考慮其中有些教學方式是否應該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改變。尤其當某種教學方式是具有較強的控制性、強制性時,做教師的是否應該逐步減少這種控制性較強的“保姆”式的教學方式而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呢?

  由於我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因此在後續的教學中我開始減少對學生的控制,增加了一些開放性較強的問題。

  對這個環節我覺得有些遺憾。接下來的重點是讓學生領會“人物描寫的方法”。

  我問學生:我們以前學過的人物描寫方法有哪些呢?有學生說“肖像描寫”、“語言描寫”,有學生說“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另外有學生補充說“心理描寫”。

  學生回答的這些“人物描寫方法”與我備課時所設計的內容是吻合的。我在製作PPT***Power-point***時,已經寫出這幾種方法。我點選滑鼠,螢幕上迅速出現“描寫方法: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等”。

  當螢幕上出現這些“人物描寫方法”時,我忽然感到有些彆扭。在學生的答案與我的設計吻合時,要是不滿足於“正中下懷”的感覺,不用PPT整體地投放出來,而是邊聽學生說,邊用鍵盤記錄學生的意見,那樣的效果是不是會更好呢?

  按照備課時的教學設計,提出“人物描寫的方法”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麥琪的禮物》這篇小說的刻畫人物方法。於是,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螢幕上投影出來的幾個問題:小說的主人公是誰?德拉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小說是怎樣刻畫她的?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說說嗎?傑姆對德拉的感情如何?小說是怎樣表現的?

  學生開始“討論”後,我走下講臺在學生的課桌間穿行。我很想知道他們在“討論”什麼。偶爾有學生問我問題,我儘可能地作一些簡短的啟發。

  上完這一節課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究竟應該放在什麼地方?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和“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情感”,但實際上我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上,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心理的”、“哪些句子說明了這個心理”等等寫作的方法和技巧。按照以往的經驗,這些方法和技巧是以後的考試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從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來看,注重方法、技能的傳授和指導顯然對學生“應考”是有利的。對於一個老師尤其是初中三年級的老師來說,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應考”技巧和方法上,也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的困惑是,像《麥琪的禮物》這麼一篇經典性的愛情小說,它奉獻給讀者的難道僅僅只是作者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嗎?像這麼一節語文課,究竟應該注重情感體驗,還是方法訓練呢?如果真要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這節課的很多環節都需要改變。

  
的人還:

我們的民族小學課後反思
父親和鳥課後反思
相關知識
麥琪的禮物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冬爺爺的禮物教學反思_2017小班冬爺爺的禮物反思
八年級的生物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禮物教學反思
表裡的生物教學反思
表裡的生物教學反思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教學反思
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麥琪的禮物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