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健康
研究生教育承載著培養高素質、高文化、高智力、高追求的尖端創新人才的重任,其中的心理健康是重中之重,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於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的文章篇一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長期以來,人們一般都認為高學歷的人是社會的佼佼者,必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因而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缺乏必要的關懷。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化、文化的變遷,尤其是高校擴招的推進,研究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因心理困擾而引發的心理、行為問題日益增多,影響到研究生的健康發展和國家人才培養的質量。女碩士研究生作為研究生中的一個重要的群體,其心理壓力與健康問題更加突出,而目前,女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因而,十分有必要切實瞭解女碩士研究生的心理狀況,準確把握她們的心理特點,有針對地解決她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從而有效改善她們的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一、女碩士的問題與成因
1.學業壓力造成的焦慮感
女碩士研究生群體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特有的敏感、細膩特質使其面對學習壓力時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焦慮感。這種焦慮感產生的原因主要在於:***1***考研動機與專業學習興趣的矛盾。部分女碩士研究生考研的原因是因為在社會中無法獲得較好的工作崗位,迫於現實的壓力不得不做出的選擇,考上研後更多地是為了獲得碩士文憑增加就業競爭力因而對所要學習的研究生課程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儘管碩士研究生課程數量不多,但難度較大,需要創造性地學習,部分女碩士研究生由於對其專業興趣不大,創造性地學習也就存在一定的困難,無形中會形成很大的學習壓力,產生緊張、無所適從的現象。論文檢測,對策。***2***學習要求與自身能力的衝突。碩士生在學期間除了要完成相關的課程外,一般要求在期刊上發表論文及撰寫符合要求的畢業論文才能順利畢業,而論文的撰寫通常是學生的劣勢,特別是有很大部分女碩士生是跨專業報考,不具備一定的學科基礎,而所讀年限又很短,往往會存在自身能力達不到學習上的要求,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焦慮甚至厭倦感。
2.就業壓力造成的憂鬱感
大部分女性選擇讀研都是為了能在碩士畢業以後找打一份好的工作,可是現實社會的狀況卻並非如此,這不能不讓女碩士研究生產生一種對前途的憂鬱感。這種憂鬱感的產生主要來源於以下幾方面:***1***社會的性別歧視。儘管現在是一個倡導男女平等的社會,但是社會中的性別歧視現象仍然存在,一些企事業單位在招聘員工時儘管沒有明文上說不招女性,但是當擁有同樣學歷的女碩士研究生和男碩士研究生進行應聘時往往都會考慮男碩士研究生,無形中使女碩士研究生就業處於一種不利的境地,必然造成女碩士生對自己的前途的擔憂,長此發展非常有害於女碩士生的身心健康。***2***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近些年來,國家為了提高國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擴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規模,研究生也越來越普遍,使得研究生就業形勢已經由原來的“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論文檢測,對策。女碩士研究生在畢業時一般都希望能找到一份舒適、穩定、高收入的工作,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找工作難、找好工作更難,這不得不讓女碩士研究生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並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極易產生抑鬱症狀,影響其心理健康。從近年來女碩士研究生自殺或患神經疾病的事件中就可窺見一斑。
3.人際交往不和諧造成的孤獨感
女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最主要的交往物件是導師和同學,與導師和同學處理好人際關係不僅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還有助於提升生活的愉悅度。然而,現實生活中由於與導師和同學人際關係不和諧而產生孤獨感的女碩士研究生不在少數。究其原因主要是:***1***在導師方面,往往只管學生的學業而忽視了其他方面引導學生。在導師眼中,學術佔據了絕對重要的位置,他們大多希望自己的學生在學術上取得一定的成績,所以在與學生交往時關心學生學術較多而其他方面較少甚至沒有,這很容易讓導師與學生之間產生距離感,導致人際關係的不和諧。同時,高校的導師大多數是男性,性別的差異使女碩士研究生在遇到情感等方面的問題時較少向男導師尋求幫助,自己又無力解決,這樣就會使問題鬱積在心中,產生一種無處訴說的孤獨感,從而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2***從同學方面看,人際交往面的狹窄往往導致心理宣洩渠道的缺乏。女碩士研究生交往物件最多的是本專業、同宿舍以及宿舍鄰近的碩士研究生,交往人數十分有限,而且研究生的專業性很強,大部分時間需要自主學習。除公共課一起學習的人數多一點外,主要是與同一師門的同學交往,而一個導師通常帶1~3個研究生,交往的時空不大,加上女碩士生群體成分較為複雜,因個性、生活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使交往產生隔膜或問題,這樣極易產生個體的不安全感和寂寞、孤獨感。
4.婚戀壓力造成的困擾感
婚戀問題是女碩士研究生一個非常敏感又值得關注的問題。按正常入學年齡計算,本科畢業後直接考取碩士研究生時的年齡在23~25歲左右,正是女碩士生考慮個人婚戀問題的關鍵年齡,但是由於處於學習階段,各種條件的限制使得個人婚戀造成問題,形成壓力,產生困擾。女碩士研究生因婚戀問題造成的困擾感主要來自於:***1***潛心於學習和交際面過窄。正如前所述,女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學習壓力是很大的,部分女碩士生面對這種壓力就把大部分時間放在學習上,沒有過多的時間與異性進行交往,戀愛婚姻問題也就無法解決。同時多數的女碩士生交際圈只限於自己大學校園裡的生活圈,交際面窄,特別是文科的女生接觸男生的機會更少,這就造成女碩士生交友難的局面。論文檢測,對策。***2***自我期望過高。大部分未婚的女碩士研究生把入學後戀愛找物件作為研究生在學期間的首要任務,心情比較迫切,同時期望值也較高,總希望找到各方面都很優秀的男性,但現實情況往往並非如此,甚至被喻為“剩女”,找不到合意的物件,形成心理落差,產生無助的困惑感,有的女碩士生甚至產生性壓抑或想入非非,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
關於的文章篇二
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最難畢業季”,因為學歷高、自我期望值大,所以不少研究生面對激烈的競爭,往往“壓力山大”,導致心理健康狀況發生變化。
據吉林大學研究生心理測評系統統計,在吉林大學2011級研究生中,有11.99%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需要重點關注。
“‘重點關注’並不是說學生的心理出問題了,它只是一個有效的預警,提示我們應該針對這些學生深入排查、積極備案、提供諮詢、加強幹預。”吉林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副主任閆國棟說,“其實,吉林大學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算是比較好的。”
為什麼學歷越高,學生的心理問題會越嚴重?不少高校教師表示,這主要是由於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強度遠遠大於本科生,課題研究成果、論文發表數量都是必須完成的硬指標。其次,隨著年齡的增加,研究生的戀愛、婚姻、家庭生活面臨更多現實問題。但最突出的問題還是來自就業的壓力。
與就業難相隨的,還有日益升溫的考研熱所造成的“學歷泡沫”。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繼續深造的理由是“讀研可以逃避就業壓力”。這種鴕鳥心態讓研究生文憑含金量縮水,“學歷縮水”致使研究生也面臨就業難的困擾。
此外,很多研究生出現了心理波動後,不願意去心理諮詢,使得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紓解。
“儘管現在很多高校對本科生的心理危機干預、預防體系比較健全,然而它對研究生來講並沒有‘普適性’。”閆國棟表示,以前研究生人數少,就業壓力幾乎不存在,所以高校只會把他們的心理問題歸到大學生群體中去一併看待、評價。“現在,這樣的情況需要改變了。”
閆國棟向記者介紹說,即使是一個專業的研究生,他們也會在具體的研究方向、本科經歷和導師選擇上有很大不同,所以的普及難度要比本科生大不少。他建議說,下一步,應該在研究生的心理干預工作中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的作用,實現資訊的快速傳遞和有效聯動。
不過也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博士生導師向記者介紹說,剛開始當導師時,因為學生人數少,所以他甚至可以把學生當做子女來看待,而現在,雖然限制導師所帶學生數量的檔案已經落實,但學生仍不少。
“有時候我感到羞愧,因為現在我的學生很多名字我有時都叫不上來。”他說,“導師可以幫助研究生解決思想和生活上的困惑,但這個作用是有限的,在的預防機制裡,指望導師發揮過大的作用,這其實並不現實。”
心理輔導老師建議,由於研究生普遍缺乏社會閱歷和經驗,高校在對進行教育過程中,應積極組織他們廣泛參加社會實踐,讓研究生們在接觸、瞭解、認識社會的同時,增強其自我調控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從而學會心理的自我調節。
關於的文章篇三
研究生教育承載著培養高素質、高文化、高智力、高追求的尖端創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素質教育體現著社會、歷史、人類等諸方面發展的緊迫性,而作為研究生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教育,對培養健康全面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身體健康是人的健康之本,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之魂。沒有健康的心理,人的發展無從談起。對於研究生培養來說,亦是如此。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心培養的研究生,是具有高素質、高文化、高智力、高追求的優秀人才,承擔著國家、社會乃至人類發展的重要使命。擁有豐厚的知識構成、創新的思維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質是新時期人才的評價標準,也同時是研究生培養的奮鬥目標。沒有健康的心理關於的文章,沒有積極向上的工作生活態度,難以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教育相對於小學、中學乃至大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說,相對薄弱。有一種觀點認為,研究生年齡比本科生大,心理素質相對較好。而且研究生已是成人,性格發展、心理控制等已經發展定型,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行為。其實不然,年齡與心理健康並不是成正比例的關係。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近年來,小學、中學、本科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較早,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具有較成熟的發展模式。研究生已經經過了小學、中學、本科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生階段,要將精力轉向學術研究以及學術素養的養成,不用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心理問題會隨時出現在每個年齡階段,心理教育也不是免疫性教育,不同的年齡階段與發展時期,要面臨不同的問題與壓力,也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許多學生在本科階段並未出現任何異常,而在研究生階段才出現心理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常抓不懈。
面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多角度地分析瞭解研究生心理狀況,全方位地研究解決研究生心理問題,選擇適合研究生理論背景和生長髮育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徑。
首先,要明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緊迫性。不僅是專職從事研究生心理教育的教師,包括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本人都要充分意識到,研究生是國家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精心培養的創造型人才,除了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深厚的學術理論功底、優秀的智力發展水平,同時還必須具有堅韌的性格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只有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的全面素質。
其次,要明確教育的教育功能。一要使心理健康重要性的理念深入學生內心。要使心理健康的基礎理論知識被學生真正掌握,認真研究,並作為基本理念在他們的頭腦中儲備起來,在他們的人生髮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二要使研究生更好地除錯心理。在研究生對心理健康的概念、理念、內涵,有了真正地瞭解、理解和掌握之後,研究生就能夠對自己的心理狀況進行客觀地審視和理性地分析。對自身心理、情緒乃至心情都能客觀而理性地面對,從而進行自我心理除錯,克服消極思維,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三要使研究生不斷突破自己創新發展。要使研究生理解事物的發展過程,體會成功與挫折失敗的邏輯關係。即使研究生明白事物的發展創新過程,都是破舊立新的發展過程,都要經歷挫折與失敗,並對挫折和失敗進行超越,才能獲得成功。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克服急躁畏難情緒,保持平穩冷靜心態,正視挫折困難,從而不斷地突破自己,創新發展。
再次,要明確教育的教育原則。一要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原則。研究生群體與本科生群體不同,具有較成熟的智力與思維,單純地說教與家長式的管理都不適合。教育必須以發揮研究生主觀能動性為原則,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要讓學生們以主體性的姿態來進行自身的管理。主體意識的增強能夠幫助研究生正確認識自我,只有對自我有了正確地認識,才能調整好自我。遇到挫折與困難,能夠很好地剋制自我。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內因的作用,也避免了學生在自我除錯、自我管理過程中的被動性。二要以貼合研究生學習生活實際為原則。教育,必須採取適合研究生群體知識水平、學習特點的方式來進行,也可以採取研究生喜聞樂見、感興趣的方式來開展。三要以全方位多元化系統性地教育引導為原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嚴格不變的分工,導師、家長、主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師、學生幹部、同學以及每個學生自身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的多元化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全方位、系統性的教育體系,才能真正將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教師心理健康總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