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茶道的文章
中國茶道既是飲茶的藝術,也是生活的藝術,更是人生的藝術,茶熱起來,人淡下去。茶能生善、人間奇香、飲茶洗心和入清涼地。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品茶悟人生
對於“茶”,我接觸得並不多。雖說有時會與朋友坐在一起泡泡茶,但那純屬消遣與打發時間。至於說“茶”論“道”,根本就輪不到我這個門外漢,所以不敢贅述。但那年在福州與一位朋友在我親戚家泡茶品茶,不敢說從其處領略了茶的精髓,倒也是從他的一席話中悟出了一點人生感嘆。
記得那次是剛爬完鼓山,坐車回到妹夫家。因爬山出了一身汗的緣故,只感到口乾舌燥,情急間只想尋些冷開水解渴。此時,妹夫正與一位朋友坐在那泡茶,見我找水,就順手遞過來一杯茶,我“咕”地一下倒進喉嚨,根本沒吃出味來,更別說解渴了,直囔囔要大杯白開水。妹夫看我那猴急的樣子,笑了:看把你急得,坐下來慢慢喝點茶,茶也解渴。我坐下端起第二杯:“呸,又苦又澀,而且根本不解渴過癮。”“這你就不懂了,茶是要品,要慢慢地喝才能喝出味道來。你是急不得惱不來的。”這時,是那位朋友說話了。“哦,這裡面還有學問啊,說來聽聽。”反正沒有白開水解渴,不如坐下來喝點茶,聽點有關茶的知識。“哦,那我就賣弄賣弄囉。品茶品茶,你得靜下心來品,要讓自己進入一種‘拋卻紛紛擾擾,細聽雨落梧桐’的境地。喝茶,不能單單只是喝,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那種滋味。要學會品,從品茶中嚐出一種一種心情,一種意境。”“得了吧,喝茶不就是為了解渴嗎?還有那麼多名堂?”我不屑地說道。“你是沒真真接觸到茶,不信你靜下心來試試?”聽了他的話,我試著又端起茶盅,慢慢送到口邊抿進嘴裡徐徐吞下肚......咦,還別說,隨著茶水絲絲入喉,真的讓人感覺神清氣爽,就連心情也似乎變得舒暢起來。“其實,我們國家茶文化源遠流長......”“是嗎?那你說說。”我一下子被他勾起了話癮,感到口也沒那麼渴了。“其實,你不知道,茶也解渴,且比白開水更解渴,只是需要時間。時間長了,你不光能喝出茶的滋味,還能喝出內心和人生的滋味。這可都是有講究的。”還真是越說越神了,我雖有點不以為然,但沒吭聲,只是看著他,他也沒在意,而是繼續說他的:“就說泡茶吧,泡茶講究的是心境,其實並不在乎茶葉優劣,因為泡茶是動詞,主要是動作上的活計。只要動作到了,心到了,也就算泡茶的意思到了,喝不喝倒在其次。所以也可以說泡茶不是為喝茶,享受的是泡的過程。從人生的角度上來說,也就是做某件事追求的是盡力了就行,不一定要臻於完美。”說著,他又提起茶壺給我倒茶,只見壺嘴傾倒之間水垂一線,不滿不溢:“倒茶也有講究。倒茶不滿則不溢,傾杯成空則無憂。”“嘿,這裡面還蠻有學問的。”“可不是嗎,‘倒茶七分滿,做人留一線’。‘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就是這個道理。”聽了他的話,我又端起茶細細地品起來。哦,不,正如他所言,這已不是單純的品茶了,正如他所言,是品嚐著一種心情一種意境,茶湯中的香味讓人感覺一陣過醉,原來,好茶真可以醉人的......
正所謂茶中有道,道中有茶。 這次喝茶,隨著領略茶的從苦到甜到香的過程,我也通過深思悟出一點道理,從茶中品味人生,就如同品茶時的三種境界:剛開始有清苦之味,寓意人生的苦境。面對苦境,只能學習忍耐,在歲月的長河中慢慢品出茶的清香,體味生活的原汁原味,認清人生之旅的艱辛而對人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從而奠定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信念;茶從嘴過,苦去甜來,此也寓意人生經過歲月的浸泡和困苦的煎熬,幸福的種子開始發芽、成長。這是對勤勞的肯定,給付出的回報,讓你產生一種在品嚐勝利之果實時感受到人生的快意;茶進肚子,嘴中回味,此已進入第三種境地,即清香回味。這也寓意著人生的淡靜。回味一生,酸、甜、苦、辣、鹹,經歷的太多太多,曲折、平坦、甘苦......。如果一味沉緬於成功或失敗當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過執著,就會作繭自縛,陷入生活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喪失許多的人生樂趣。這就需要淡泊明志的心胸和恢巨集遼闊的氣度,才能真正做到“富貴於我如浮雲”、“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沒有開始的苦,就沒有後來的甜。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響曲匯進我們的一生。
有人說:“人到中年,唯心獨醉。人生沉浮,如一盞苦水,苦如茶,香亦如茶。淡名、泊利、無爭、毋奪。一切自然,一切脫俗,一切入幽美貌遠的意境,都是人生的淡雅之美。水甘味真,茶清楚好!人到中年,一杯好茶,一顆清靜心。靜靜地守望者生活與歲月的點滴幸福......”。此話說得多好啊。中國茶道既是飲茶的藝術,也是生活的藝術,更是人生的藝術。“一苦二甜三回味”,這也寓寄著人生哲理,也代表了三種人生境界。你,到哪一層了呢?
2
品味茶道
何為茶道?其實它是一種茶文化的濃縮與精煉,而茶文化又與中國文化一脈相承,不管是煮茶、聞茶,還是賞茶,抑或是品茶都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中華精神的內涵。
從古至今,茶道都有著一定的標準,興於唐代,盛於宋代與明代,雖說不用將其奉為圭臬,但也會默默遵循。唐代的茶道必須將“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極致演繹;而到了宋代,“三點品茶說”流行一時,三點之一乃新茶、甘泉、潔器,三點之二為天氣好,風流儒雅而心有靈犀的佳客即為三點之三。在唐宋時期,中國茶道對“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這五境的要求極高,只為讓“味”和“心”同時達到最佳享受狀態。就連以“和、敬、清、寂”為核心的日本茶道,也繼承了唐宋遺風。明代品茶的“十三宜與七禁忌”規則較為人們認同。時光荏苒之間,改變的只是形式,那深刻而內斂的茶品卻從未改變。
品味茶的韻致,鑑賞茶的美感可謂茶道,而茶道其實更被認為是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社交禮儀、修身之媒。茶道既能靜心又能安神,還能陶冶情操,“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羨仙人做茶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茶道修的不僅僅是茶,更是心。在這紛繁複雜的塵世間,將心放在茶之上,是一種明智的選擇,茶是起因也是結果,以茶讀人,讀事,讀物,都會有別樣的風景,只因它是茶。
3
茶道
早上一杯茶,清心明目,潤喉通神;午間一杯茶,提神解涼,止渴生津;晚上一杯茶,解膩和胃,健身強體。綠茶,與蜂蜜一道,在飲品中名列世界第一。
早上起來,泡一杯茶,成了愛茶人生活中的第一件事。那墨綠或黃綠色的茶葉,在開水中,慢慢地沉於杯底,葉片漸漸舒展,葉色慢慢變綠,呈現出嫩綠的生命本色,湯色也隨之變成淡綠,滿杯都是春天的色彩。一杯茶,就是一個世界,一個充滿希望、滿是朝氣的春天的世界。端著一杯茶,靜靜地隨著春天的腳步,邁開新的一天輕鬆、健穩地腳步,心舒神爽,意趣幽然。三五分鐘後,開啟杯蓋,飄著清香的熱氣,嫋嫋升起,慢慢散開。此時,閉上雙眼,用鼻子吸允那飄渺的熱霧,頓覺氣舒脈通,通體飄逸,如神仙駕著彩雲,悠哉遊哉。稍後,我都會習慣地摘下眼鏡,把杯口對著眼睛,任由那升騰的熱氣,燻蒸著、溼潤著我的雙眼,然後戴上眼鏡,眼前的世界彷彿明亮了許多。現在開始喝茶了,嘬上一小口,在口中慢慢品味,一股綿綿的清香,會從鼻孔中溢位,嚥下那口茶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全身飄著茶香,等喝去一半以後,再斟滿,就是第二杯茶了。
“頭碗水,二碗茶。”,說的是第一次用開水沖泡的茶水,色美味香,而第二杯茶,就沒有第一杯那樣的悠悠的清香了,有的是濃濃的、綿綿的清苦的勁道,這杯茶是解渴、提神、生津的上品。如果你又渴又累,喝上一杯二碗茶,不但立即止渴,而且疲勞頓消。
第三杯就是最後一杯了,既沒有了頭杯茶的茵茵的綠色、飄然的清香,也沒有了二杯茶的濃濃的、綿綿的勁道,只是不像白開水、礦泉水那樣索然無味,茶癮大的,乾脆就不喝了,一般人將就著喝喝,當然更沒有誰去細品了。
一杯茶,就這樣在沸水的三次煎泡中,漸漸淡去了它的色香味,被毫不吝惜地倒進花盆或者田坎,與大地融為一體,走完了它來自自然又迴歸自然的生命歷程,實現了它作為飲料精品的所有價值。
從採集到高溫製作,然後被開水一次次煎泡,茶的一生可謂歷經磨難、九死一生,淡化自己的過程是那樣痛苦,淡化自己的同時,卻又是被人享受的時候,而它依然平靜面對,也許它在對人類付出所有時,得到了我們不知道的快樂吧。
我在品茶中享受生活,更在品茶中感悟人生,總覺得人生如茶。《道德經》說:“大道自然。”我想,人的一生也應在付出中淡化自己,然後悠然的了無牽掛地迴歸自然,也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正所謂“道法自然”。
品味中華飲茶文化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