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項羽的隨筆散文推薦
項羽說:“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描述項羽的隨筆散文,供大家欣賞。
:項羽啊項羽
公元前232年,項籍降生於楚地下相的一個項氏家庭。項籍字羽,他的季父是楚將項梁,而樑父就是名氣更大的項燕。當年陳勝吳廣起義時嫌自己人微名輕,打的就是公子扶蘇與項燕的旗號,而那時的楚國已滅,項燕也早已經被秦將王翦所戮。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項羽自小就揹負了國難家仇。這就註定了他的人生不可能輕鬆。項氏家族特別是項梁對他更是寄於厚望,小小年紀就讓他習文練武。項羽也表現出了與一般孩子不同的地方:不願學書,不願練劍,一心想“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便教授他兵法,同時把復仇的種子深深埋在了他心裡,也把復國的大任放在了他的肩上。
機會終於來了。
公元前209年,陳勝在大澤鄉揭杆而起,“苦秦久矣”的百姓立刻雲集響應。山東豪俊並起,項羽也和他的季父一起匯入了反抗暴秦的洪流。如果說項羽起先還只是個被動捲入起義大潮的參與者,那麼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2年,這一段的歷史則是由項羽書寫的,或者說是由項羽主宰的。如果要對中國歷史的英雄作一個排名,項羽是絕對不應該被漏掉的一個。司馬遷對項羽更是推崇備至,儘管項羽並沒有正式登基稱帝,但因為他推翻暴秦的殊勳和號令天下的威權,已經和實際的帝王毫無二致,所以太史公特意把他放在“本紀”裡為其立傳,這是對其歷史地位的充分肯定。當然瞧不起項羽的人也很多,有人認為他就是一介蠻夫,目光短淺,剛愎自用,心胸狹窄,驕傲自大……這些評價多是因為其失敗的結局。正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成功了,大家能立馬找出你許多優長;失敗了,便給你羅列出一大堆不是來。這是中國人論人的傳統,也是修史的特色。項羽之後的阮籍說:“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他罵的是劉邦,但同時也貶低了那些馳騁四方的志士豪傑。如果他說的不是憤世之語,那他一定是把英雄的標準抬得太高了:陳勝吳廣不算,韓信英布不算,成功的劉邦不算,失敗的項羽更不能算……放眼天下,盡是碌碌之人。果真如此,那麼這個世界是不是太無味太無趣了?
其實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天下大亂,往往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不是沒有英雄,而是因為英雄太多了。
項羽就是那個時代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劉邦和項羽是秦末兩個最有影響的風雲人物。有意思的是,他們都見過秦始皇。史書記載: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巡遊天下,來到浙江。面對權傾天下的帝王,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也”,而劉邦則說“大丈夫當如是也”。這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兩人的不同性格:一個率性無畏,一個貪婪多欲。後來兩人都在陳勝發難之後參與了反秦的大業,並且都成為不可多得的領袖人物。只是,當項羽率四十萬大軍席捲天下浩蕩西進之時,劉邦的部眾還不及項羽的四分之一。所以他進了咸陽又畏畏縮縮地回軍霸上等候項羽,因為他太害怕項羽了。他們不是同一個級別的選手。
於是才有了鴻門宴。
這是一個青年和一個長者的聚會。這次聚會雖然刀光閃爍殺機四伏,但卻並未流下一滴鮮血。范增的險惡伎倆和項莊的蓄意謀殺讓所有的名菜佳餚都失去了美味,而張良的淡定從容和樊噲的捨身護主則為這次聚會增加了一抹耀眼的亮色,也讓鴻門宴成為兩千年來最著名的一個飯局。
有意思的是,在這個酒席上,50歲的劉邦在26歲的項羽面前卑躬屈膝地裝起了孫子。當然他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項羽在“義氣”的困擾之下,更在劉邦的猥瑣謙卑的醜態下放鬆了警惕。他最終放虎歸山,讓劉邦逃過了致命的一劫。也就是在那場宴會上,劉邦和項羽的結局便都被註定了,剩下的就是用五年的時間去走向那個結局。
有些人能經得起失敗的考驗,並在失敗的磨礪下變得更加堅韌和剛強。劉邦就是這樣,即使他跌倒了100次,如果有機會,他還會101次的爬起來。但也有一些人,他把勝利寫滿自己的日誌,更深烙在自己的心中。他生來就不是被打敗的。如果他失敗了,他會用自己的鮮血去祭奠,用頭顱去抗爭。他威武不屈,寧折不彎,是不食嗟來之食的廉者,是不飲盜泉之水的志士,是從不忍辱含垢的錚錚男兒,是孟子眼中的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項羽無疑屬於後者。他能打敗章邯,因為章邯也是君子,他們之間是軍人和軍人的較量,也是君子和君子之間的較量;但他鬥不過劉邦,因為劉邦是市儈無賴,是陰險奸詐的小人。小人往往不按常理出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所以當項羽在兩軍陣前試圖以烹煮劉父要挾對手時,劉邦竟無恥地要求也分一杯羹。結果項羽卻下不了手,只好認栽。看來,對付君子的招數是無法對付小人的。
魯迅說中國少有失敗的英雄,究其原委,則是因為我們有以成敗論英雄的傳統,總認為失敗者是可恥的。我們的鮮花和掌聲總是毫不吝嗇地奉獻給那些成功者,而對於失敗者,我們總是苛求與挑剔,甚至詛咒和漫罵,我們連同情和嘆息都懶得給予他們。
也許項羽是一個例外。
從某種意義上講,項羽的失敗提升了他的人格品位,而烏江岸邊的那一個拔劍自刎的動作所昭示的不僅是一個末路英雄的絕望,更是一個曠世男兒的尊嚴與豪情。他原本可以伴他的烏騅一起渡江東去,給劉邦留一個惶恐不安的背影。但是他想起了煙消雲散的八千家鄉子弟,想起了頃刻崩塌社稷大業,他無法隱忍偷生,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他選擇了留下來孤獨的擔當,選擇了心中永不熄滅的大義,也選擇了泣血滴淚的死亡。
項羽的死亡裡凝聚了時代的悲劇情節。我們知道,先秦是一個崇尚英雄的時代,也是一個具有貴族氣質的時代。高貴精神和英雄氣概,是那個時代的精神主調。這種精神是以虎豹為代表的。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卑賤而平庸的犬和羊。這在《論語》裡能夠找到相關的論述。所以儘管春秋以至戰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混亂年代,但卻同時也是一個少有的巨人輩出英雄雲集的時代。孔子老子墨子莊子韓非孫武廉頗曹劌唐雎聶政荊軻……無數偉才大家刺客義士一如滿天繁星,把那個時代照得通亮。但是,自從大秦帝國開創了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之後,英雄時代也就開始走向沒落,漸漸讓位於庸人時代。遊俠劍客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局面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諂媚討好阿諛奉承;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沒有了,取而代之是一枝獨秀——那就是皇上一個人思想。
項羽距離那個英雄的時代很近,他本人既是楚國貴族又是將門之後,骨子裡蟄伏著高貴的英雄特質和貴族基因,他的死亡是一種高貴的自覺。
項羽臨死前高呼“天之亡我”,其實上天要“亡”的不僅僅是一個項羽,還有一個英雄的時代!
人生為一大事而來,做一大事而去。
項羽其實不應該有什麼遺憾了。遺憾的是後人,唐代的詩人杜牧就是一個代表,他在《烏江亭》中寫道: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士重來未可知。
這種感慨,多是因為其自盡的結局,認為項羽完全可以向越王勾踐那樣化屈辱為力量,東山再起,再建霸業。不過我以為,無論對項羽個人還是對整個歷史程序來講,死亡都是最好的選擇。設想一下,如果當年項羽匆匆逃去,然後養精蓄銳,再次征戰,那麼中國又會有多少生靈塗炭?而項羽本人又會因此丟掉多少個人得分?後世的同情沒有了,嘆息沒有了,中國歷史也會失去一個最富有魅力的英雄。
項羽死得悲壯,死得其所,死得驚天動地鬼神同泣,讓群山肅穆江水嗚咽。他的死是高貴的,也讓他具有了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和審美價值。
司馬遷說項羽和舜帝一樣,都是目有重瞳,因而猜測項羽就是舜的後裔,但並沒有做詳盡的考證。但從司馬遷關於項羽“身長八尺,力能扛鼎”的外貌描述,關於他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的征戰實錄,甚至於最後棄馬徒步帶傷相搏“還能殺數十百人”的威武場景,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勇武冠世,真“千古一大丈夫也”。而其二十四歲起兵,僅用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語出《史記》***,可以說是建立了蓋世奇功。也許他來到世間就是為了承擔起推翻暴秦的大任,秦朝滅亡了,他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於是死神如期來臨,帶走了他的生命也帶走了他所有的輝煌。那一年,他僅僅三十一歲。
一千三百年之後,宋代的巾幗詞人李清照忽然想起這個曠世英雄,於是崇敬和讚歎瀰漫了那個盛夏的午後,一首《夏日絕句》從她的心底飄出,並穿越了茫茫時空,在無數後世的耳際縈迴:
生當做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死項羽
不肯過江東
是啊,如果兩千年前的秦末沒有項羽,沒有“彼可取而代也”的項羽,沒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沒有破釜沉舟的項羽,沒有揮淚別姬的項羽,沒有無顏見江東父老的項羽,沒有烏江岸邊拔劍自刎的項羽,那麼中國的那一段歷史該是多麼蒼白啊!
:欣賞項羽
歷史的銅鏡泛起閃爍著的幾點金光,像是在召喚著我們,又像是在對我們訴說……
他是一個英雄,久尋而不見的英雄…項羽,沒有愧對他西楚霸王的稱號,當年,他帶著烏江子弟兵跟著叔叔項梁去推翻秦朝暴政的時候,曾說過:“如果不讓江東父老過上好日子,我項羽決不回去。”就為了那麼一句承諾了永恆的誓言,他在外面努力拼殺,終於打下了自己的天下,劉邦跟他比,多了什麼?劉邦心胸狹窄,猜忌別人,殺了多少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勇士和謀事?
我走進了歷史的銅鏡,我看見我穿著一襲白衣,我還看見了他――項羽,他朝我走來,笑著伸出了手“虞姬,虞姬……”輕輕的叫著的名字,感覺很熟悉,是我麼?
我開始跟著他,每次他去打仗,我都在帳篷裡等著他回來,一日復一日……
一夜,他踉踉蹌蹌的跑進帳內,開始猛勁的灌酒,血紅的眼睛有些駭人,我默默的拿起琴,為他唱著歌,“夠了,夠了,虞姬,不要再唱了。”他喊著,不一會兒竟嗚嗚的哭了起來。我呆住了,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男人也會哭麼?“虞姬,你知不知道,叔叔死了,那個說要帶著我恢復楚國的人死了……那個從小教我讀書、寫字、騎馬、射箭的人死了啊!”“王……”原來是這樣,項梁是項羽的精神支柱,沒有了項梁,項羽還有信心繼續打完這場戰爭麼?一抬手碰觸我的面頰,才發現我也已淚流滿面。
後來…,王帶著我走進了咸陽城,站在咸陽那高高的城樓上,王的聲音伴隨著風聲從很遙遠的地方傳來:“虞姬,你看,我成功了,我打下了咸陽,馬上就可以了,再過一年,我就帶你回江東,恢復楚國……”風還在呼呼的吹,吹亂了我的頭髮,吹起了我白色的裙角,只是,不知有沒有吹斷我的心……王幸福的笑著,他抬抬手,城樓下舉著刀的楚人,砍下了城內的老老少少的人的脖子,我把臉轉向一邊,不再看他,“虞姬,你不要生氣,我必須殺了他們,為了你,也為了江東父老,我不能讓秦人有反攻的機會,我要我的人民過上好日子……”他還是那麼做了,殺了投降的二萬秦兵,殺了咸陽城內的所有秦人,最後,還火燒了阿房宮,阿房宮上的火幾日不熄,一直在燃燒,他的眼底似有火苗在跳動“你看,這是我們楚人的血和淚化成的火焰啊!”我失望了……
後來的後來,還是一個夜晚,如同項梁死的那個夜晚一樣,他在哭,聽著外面的楚歌,他在哭……“難道,漢人已攻陷了楚地麼?”他喃喃自語…“王,你聽著…”我輕輕的喚他,他抬眼望我,唱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是啊,王,我必須要離開你了,你要自己堅強的活下去,你還要帶著楚人恢復楚國啊!”我抽出他的劍,划向了我的脖子,殷紅的血液一絲絲的流出,在地上開出了一朵朵血紅的花…我的靈魂看著他在抱著我哭泣“虞姬,虞姬,你回來啊!對不起,對不起,我知道你一直不開心,我也想多陪陪你,但,我還有我的子民,我的大任啊!”他的聲音在空中盤旋…
回到了現實世界的我,很清楚的明白,最後,他死了…帶著江東父老的希望死了,其實,他一直沒有做錯,他不是一個殘暴的人,他只有那麼一個希望罷了,任性而固執的遵守著那個希望,所以,他是一個英雄,最起碼…在我心中是…
歷史的銅鏡,又泛出了光……
:項羽
項羽橫劍一揮,生命之勁鬆瞬時枯槁成蕭瑟秋風中的悲壯。我看到,那偉岸英姿劃掠過滴血殘陽,烏江悲鳴,蒼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
餘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霸王別姬的千古悲劇,緣於一個男兒對自我認識的太過偏激。當連營掛出了漢家的旗,當垓下響起劉邦的 馬蹄聲。我們的英雄惟有以從凋零生命之花來捍衛人活於世的至重尊嚴。我好恨,恨我沒有早生千年,不能飛臨烏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欲將血刃的 劍。輕輕地告訴他“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梏了英雄的雄霸天下的太陽夢;四面楚歌的淒涼,熄滅了男兒曾燃亮過天地的極光。
東坡仰天一嘯,生命之佩瑤瞬時飄溢位盈天漫地的磬香。我看到那飄飄白衣獵獵於蕭蕭風中,風度翩翩風情萬種風華絕代。
這位被林語堂先生譽為“不能為一”卻“難能有二”的曠世奇才,一生顛沛流離的坎坷命運,便是一篇超越狹隘自我,演繹壯麗人生的輝煌篇章。
一場莫須有的“烏臺詩案”使
我們的文豪幾近陷入滅頂之災,吐納珠璣的玉口在嚴刑拷供中悽慘哀號;潑墨風流的秀士在長枷鎖鐵鐐中迎風顫抖,發配荒蠻,風塵滿懷,浪跡四野,身如浮萍。蒼茫茫的天涯路,是你居無定所的漂泊;濤隱隱的故壘邊卻依然響起你震撼蒼穹的凱歌。你認識的自己是曠達的,所以你在煙瘴四布的密州仍“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里卷平岡”;你認識的自己是灑脫的,所以你在悽風苦雨的黃州仍“何妨吟嘯且徐行”不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你認識自己是超然的,所以你在獨處荒僻的瓊州仍摯情的吟唱“九死南荒吾不恨,慈遊奇絕冠平生”。苦難歷程中的熱忱不減,贏得了東坡浪漫瀟灑的一生,超越狹隘自我的男兒本色,造就了一段瑰麗的文明。
項羽被突襲的浮雲遮住眺望的慧眼。鴻圖霸業灰飛煙滅於自我的孱弱,而傲岸的蘇子憑藉篤定的自我超越,為漫長的歷史,增添了一片經久不衰的絢麗春色。
關於向日葵的經典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