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愛國的勵志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德國詩人海涅曾說過: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當然的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愛國的勵志小故事:鑑真傳寶到日本

  鑑真是唐代的一位高僧學問很深的和尚。他是揚州大明寺的住持,不但精通佛法,還努力鑽研醫學、建築、文物、書法等方面的學問,受到人們的尊敬,遠近聞名。

  當時,我國的東鄰日本正在發展時期,非常羨慕和崇尚中國的文化,派了許多人到唐朝留學。有兩個日本僧人也到揚州向鑑真學習,並請求他派人到日本傳授佛法。鑑真的弟子們聽說去日本路途遙遠又要渡過大海,都不願意去。鑑真就決定自己去。但是他5次渡海都失敗了,眼睛也失明瞭。他沒有動搖,終於在65歲那年渡海成功,到了日本,被請到奈良東大寺。

  日本朝廷請鑑真主持授戒,連天皇、太上皇、皇太后也來讓他授戒。鑑真不但傳授佛法,主持佛事,還熱心傳播中國文化,按中國建築風格興建了唐招提寺;把中國的雕塑、書法、文字、語言傳播給日本人。他還不顧年老失明,親自用中醫藥為日本人治病,教他們製作豆腐。日本人民至今尊鑑真是“日本文化的恩人”、“律宗太祖”、“醫術之祖”、“聖僧”,連豆腐房也奉他為始祖。他去世後,日本佛教徒為他建造了墓塔。

  鑑真東渡日本,不但促進了日本文明的發展,也使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大大增強了。

  :鄭和遠航下西洋

  明朝的時候,皇帝明成祖為了加強國際交往,決定派大型船隊出使西洋各國,也就是現在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這支船隊的正使,就是人稱三寶保太監的鄭和。

  鄭和經過充分準備,在1405年,率領水手官兵、醫生、工匠等兩萬多人,帶著許多中國的特產出發了。他們的海船最大的長44丈、寬18丈,可以坐1000人,造船技巧十分高超,還用指南針定向。這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各國見了這樣大的船隊,都佩服中國人的智慧和才能。

  鄭和在28年內,先後七次遠航,到達了現在的東南亞各國、阿拉伯半島,最遠到了非洲的東海岸。他每到一地,都拜會當地的國王和首領,贈送禮品,表示友好,邀請他們訪問中國。船隊和當地人民進行貿易,互通有無,所以人們都把中國的海船叫“寶船”。

  和西方有些探險家掠奪財物、搶奪奴隸的作法不同,鄭和遠航是為了友誼和交往。他和各國人交往時,總是彬彬有禮,精神抖擻,給人留下美好印象。現在的東南亞許多國家,還有以“三寶”命名的城市、港口和其他地名。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最早的,為祖國贏得了友誼和榮譽。

  :詹天佑修鐵路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後來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儘管有才幹,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訊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知道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後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麼也不提供。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來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少年也有殉國人

  歷史上,還有一些少年英雄為國犧牲。他們同樣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古代的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少年叫汪踦。一次,魯國受到外敵入侵,軍隊將士打了敗仗,土氣消沉。身為僕人的汪踦跟隨主人一起跳上戰車,高喊著殺敵的口號,衝向敵人。將士們見了,士氣大振,又重新殺上戰場,終於打退了敵人。而汪踦在戰鬥中犧牲了。

  近代史上,有一個不知名的少年,他的家鄉旅順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被日軍佔領,全城的大多數人被日寇殺害。這個少年決心為同胞報仇,就化裝成小乞丐,混入敵營,把毒藥放進水缸,毒死了許多敵人。他被敵人發覺抓住後說:“我就是來毒死你們的,並不想求生!”他倒在敵人的屠刀下。

  在革命戰爭年月,為國犧牲的少年更多了。河北完縣的農村少年王璞是兒童團長。1943年,日寇對根據地大掃蕩,王璞和大人們被敵人圍在空場上,四周架著機搶。敵人讓他認出人群中誰是八路軍,他堅決不認。敵人打他,他高喊:“寧為抗日死,不當亡國奴!”被敵人殺害。

  還有劉胡蘭。她15歲的時候,參加了人民的解放事業。敵人逮住了她,用鍘刀相威脅,逼她吐露真情。她卻勇敢地走向了鍘刀,寧死不屈,把生命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蘇武不辱使命

  蘇武是漢朝時候的一位官員。有一年,他作為漢朝的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裡辦事。不料,匈奴人違背諾言,不放蘇武返回漢鑰,扣留了他,還勸他投降。蘇武嚴辭拒絕,說:“我奉國家命令出使匈奴,喪失氣節就是汙辱了使命,丟大漢朝的臉。我如果那樣,還有什麼臉見人!”匈奴人用刀威脅他,他索性把脖子伸過去,寧死不從。

  匈奴人把他放進地窖,不給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頑強地活著。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遙遠的北海今貝加爾湖,叫他放羊,說不投降就讓他在那裡待一輩子。蘇武沒有忘記自己是漢朝的使臣,代表著國家。他堅決不做有辱國格的事,寧肯每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捱餓,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麼。而且,那根代表漢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節”一根長棍,上面掛著穗子,他一直放在身邊,放羊的時候也拿在手中。天長日久,“使節”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緊握不放。

  蘇武在匈奴度過了19個年頭,始終沒有屈服,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漢朝。他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受到人們的尊敬。


中華好故事愛國勵志故事
勵志愛國的背後的故事
相關知識
名人愛國的勵志小故事
名人畫家的勵志小故事
有關古今中外名人勇氣的勵志小故事
勵志的名人讀書故事_名人讀書的勵志小故事
名人創業的勵志小故事
催人淚下的勵志小故事
關於中國名人的勵志小故事
外國名人堅持夢想的勵志小故事
中國名人的勵志小故事
短篇名人成功背後的勵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