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指導孩子學習陶藝時要注意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孩子在首次學習製作陶藝的時候,總會出現錯誤。那麼,父母如何指導孩子學習陶藝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誤區一:機械地模仿。

  我們在教學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小寶寶正興致勃勃的玩著泥巴時,旁觀的爸爸媽媽總是按捺不住內心的關愛,不時的提醒他們“應該先到陳列架前去看看,選一個照著樣子做”;模仿是一種基礎訓練,可一旦它成為唯一的手段,成為孩子們每次創作的絆腳石,就變成了“灌輸”。其結果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及自由空間被限制以及主體性逐漸喪失。兒童玩泥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它不同於書法、寫字:給它樣式照本臨帖,通過上百次,甚至更多次的重複接近完美的範字。玩泥的過程,是一次次的演變細化,不斷地求異、求新,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說兒童玩泥是無需“怎樣入門”的,更無需“入門”後的循規蹈矩。所以,父母只求形似的要求極大的毀滅了孩子幻想的空間。

  誤區二:只強調技能技巧的培養。

  對某些父母來說,似乎學習泥塑所承擔的主要責任就是“完成對專業技能的訓練,要求孩子做動作要專業。”其實技能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孩子只注重技能的學習,那麼,孩子掌握泥塑製作技能後,就不知如何進行藝術創作,不會表達自己對客觀事物的感受。

  誤區三:作品模式化,缺乏創造性思維。

  當孩子正聚精會神地“創作”時,爸爸媽媽又在邊上“適時指導”,“你這個瓶口歪了,那個做得不像”;當孩子興高采烈地舉起剛完成的作品給爸爸媽媽看時,通常收到的表揚少,批評的多:“你做得是什麼呀?”“你看人家做得比你好”“你跟老師做得不一樣嘛”。不少父母以為從“無”到“有”地做出一件泥塑作品就是培養了創造力,事實上這是遠遠不夠的。目前很多在大人指導下的泥塑作品缺乏孩子的個人面貌,看不出孩子的情感與體驗。這主要是因為大人把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要求一概而論地把它移植到孩子的泥塑創造上,忽視了孩子的個性。

  誤區四:重視創作結果。

  論父母還是教師都十分注重孩子在泥塑學習中學到了什麼東西,但衡量的標準很單一,往往是孩子會做什麼,做得像不像,是否合乎規範。實際上陶藝作品不像數、理、化練習題只有唯一答案,它難有標準答案。欣賞一件泥塑作品,就像人們閱讀小說《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表達對事物的主觀感受時,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孩子們來說,每個作品都是特別的。

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觀
人民幣和紀念章的貯藏方法
相關知識
父母在指導孩子學習陶藝時要注意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父母怎麼陪孩子學習
家長正確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家長正確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介紹
指導孩子學習英語的方法有哪些
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有哪些
父母如何讓孩子學習成績提高
孩子學走路的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父母該怎樣輔導孩子學習
父母如何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