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哲學的書籍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哲學可以看作一種尺度。這種尺度的作用在於,從理性存在物本身出發,去尋找理性的本質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物的關係。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哲學的故事》

  哲學可以看作一種尺度。這種尺度的作用在於,從理性存在物本身出發,去尋找理性的本質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物的關係。哲學是有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哲學是定性、定邏輯地認識宇宙整體變化規律的學問。科學則是在哲學對宇宙的定性、定邏輯的基礎上分科認識宇宙中的各部分即萬事萬物的定量變化規律的學問。

  最近讀了***美***維爾.杜蘭特著的《哲學的故事》一書,受益匪淺。這本書著重描述了人類史上數十位著名哲學家的境遇、情感與生平,因之,我覺得它並不該被看做是一部哲學史,而應該看做是一部關於哲學家的故事。威爾·杜蘭特以蘇格拉底的謙遜、伏爾泰的洞察力和恆心、羅素的冷靜,用生動幽默的文筆,將哲學思想融合於血肉之軀,記述了從蘇格拉底到約翰·杜威等有史以來的主要哲學家,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趣的方法讀懂漫長的哲學發展和艱深的哲學精髓。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動聽的敘述,使它變成了一部極富魅力的人文經典。該書自問世以來,一直暢銷不衰,給熱愛哲學但又心存敬畏的讀者們敞開了一扇親切的大門。

  在這些哲學家中我最喜歡的是自然主義有創新的亞里士多德,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

  學、政治和玄學。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徒弟,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思想卻不一樣,他認為實在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他也是西方哲學的領導者,領導著大家走向真理而又真實的殿堂。

  在這本書中一位位非常有名的哲學家帶給人們的感覺也是不同的,有些是樂觀的,有些是悲觀的;有些是封建的,有些是開放的;有些是信仰佛神的,有些則是無神論者。他們的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的觀點都不一樣,但都存在著意義,對於某些人來說,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更適於他的人生,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柏拉圖的思想才更瞭解他自己內心的想法,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哲學也並不存在對與錯。

  老實說,儘管作者用明白曉暢的語言敘述哲學故事,但要在這本書裡把握哲學發展的脈絡和歷程,亦非易事。我們只是鳥瞰哲學王國的輪廓和掠影,感受哲學的綺麗與神奇,在哲學的恢弘殿堂裡沐浴智慧的些許靈光,就這,已經是十分的慶幸與滿足了

  其實哲學往往就在我們身邊,關鍵在於能不能發現,能不能好好的去體會,哲學的魅力,琳琅滿目,光華深邃,我們必須更多的琢磨和思考。在這些大師們面前,我們肅穆,我們敬畏,我們仰望,我們沉思,以冀靈魂的洗練與昇華。

  篇二

  西方哲學讀後感

  有人說,大學本科根本不需要設立哲學課程,因為哲學是門深奧的學科,本科生所經歷的太少,根本無法理解哲學的真正含義。曾經我也一直這樣認為,但是現在,我卻有了新的看法。

  在說這個之前,我們必須明白哲學是什麼。雖說這沒有一個統一的完整的答案,但是就如同佛教中問“佛是什麼”一樣,不同的人根據自己的理解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我覺得哲學是一門關係每個人的生存的學科,它從人類一產生就開始存在,而且滲入每個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它關係著人類的未來,探討著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這個世界是否存在一個統一的法則、一個普遍的真理?我們如何去尋求這個真理,又如何判斷這個真理就是那個所謂的普遍真理?如果知道了這個真理,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再找到之前我們的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諸如此類。這些問題對我們絕大部分人來說,好像不存在任何意義,我們更關心明天吃什麼,要考試了該怎麼複習,關心我們應該做點什麼掙更多的錢,找個什麼好工作保證我下半輩子的衣食無憂。。。。。。我們每個人都是平凡的一份子,我們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我們關注著腳下的每一步路,保證自己能拾到最好的果實,同時不會摔倒。

  但是,我們會驚奇的發現,總有那麼幾個人,抬著頭慢慢往前走,不緊不慢,也不管腳下踩在糞坑裡還是草地上。他們就那麼看著天空,眉頭緊蹙,總是在思索著什麼嚴肅的問題。就如康德所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很喜歡鮑鵬山老師寫莊子的一段話;“在一個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中,莊子是一棵孤獨的樹,是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當我們大都在黑夜裡昧昧昏睡時,月亮為什麼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的夜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一輪孤月之下一株孤獨的樹,這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嫵媚。”我覺得這不僅是對莊子的評價,也可以當做對哲學家這一特殊群體的評價。是的,哲學家是孤獨的,因為他們所關心的和詫異的往往是普通人所習以為常的事物。這種詫異所表現的好奇心是出於本性的求知,是為知而知、為智慧而智慧的思辨活動,不服從任何物質利益和外在目的,因此是最自由的學問。就如同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的第一句話中所說:“每一個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最早的哲學家就是出於這種好奇心,對眼前的一些很普通的現象,如颳風下雨、日月星辰都感到詫異。就是因為他們關注人們所不以為然的事物,加上他們提出和解決這些問題,並不是為了達到什麼實用目的,而是為了獲取心靈的滿足,所以,他們往往是不被人理解的,甚至遭受嘲諷。據說,希臘第一個哲學家泰利斯只顧關注天象,沒有注意腳下,跌入坑中。一個女僕嘲笑說,他只想知道天上發生的事情,卻不知道身邊的和地上的事情。柏拉圖反其意而用之,說這句話對所有哲學家都適用。正因為這樣,所以早期希臘哲學家都是貴族,他們有足夠的實踐和金錢,不必為生計操勞,因此才能從事純思辨活動。 但是,在物質社會已經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儘管面臨著就業的壓力,但是我們也不會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只要工作比較穩定生活有計劃有條理,心靈夠閒適,就會有時間思考。當然,前提是你願意。而且現在也不同於希臘社會時的時代背景,那時候只有貴族才會有資格接受好的教育,而現在幾乎人人都能接收到教育。所以,有了這些物質基礎,我們的哲學家應該越來越多的。但是,我們卻發現,儘管哲學課越開越多,學哲學的人也越來越多,講哲學的人也很多,還

  不乏有講得不錯的。但是為什麼哲學家卻越來越少?

  也許在經濟社會日益發展的前提下,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們漸漸的在追求利益的流裡丟失了自我。在都市的車水馬龍裡,人們的瞳孔沾染了灰塵,充滿了疲倦,天空也被霓虹所照亮,而失去了星空的璀璨。我們只有關注腳下和左右,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拋在人流之後。所以,我們很少自己去思考那麼世界所根本的問題,即使是學習哲學、講授哲學,也只是將前人的東西拿來溫習一遍,最多加上一點讀後感而已。讀完《西方哲學智慧》這本書,我知道了原來以前的哲學並不是這樣在一個大教室中,一個老師在上面講,一群人在下面聽,然後再提幾個問題回答一下。真正的哲學是無處不在的,是看到周圍一個事物,受到啟發,然後和周圍的人討論。可以和任何人討論,不管是學者、商人還是農民。當然,我們無法複製當時的情形,但是至少那是一個崇尚學習的時代,是一個學術交流異常頻繁、自由的時代。那時候是“學以至思”,是一個很純粹的為學習而學習的時代,雖然“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也是對的,但是這是在我們深深地思考了自身的哲學之後所達到的一個境界。而且,很多東西一旦失去了其純粹性和特殊性,就會自然而然走向衰敗,一如文學,也是從最初的貴族階層慢慢走向士族,最後變成元曲、小說,要求越來越簡單,越來越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但是這就為現代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問題:當一門學問的身份擺的很低很低了,我們還能如何再放低?“人一旦迷醉於自身的軟弱,便會一味的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學問一旦低的不能再低時,就會萬劫不復,我們只能尋求新的思路。所以,在此時此刻,我們多麼需要那些仰望星空的人,為我們探尋出啟明星的方向。

  所以,學完哲學課程,我的感覺就是體會到了先賢的那種為哲學、為人類奉獻一生的大無畏精神。儘管他們自己並不覺得、也不在意,但是我們卻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偉大,所以才能在他們未盡的道路上繼續奮鬥!

  篇三

  《科學的哲學》讀後感

  拜讀了菲利普•弗蘭克的《科學的哲學-科學和哲學之間的紐帶》之後,我對菲利普及《科學的哲學》這本書有了一定的瞭解,感觸很深,下面是我對讀完這本書的一些感受。

  菲利普•弗蘭克生於1884年3月20日,卒於1966年7月21日,他是二十年代興起的二十世紀影響最大的科學哲學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他本身是學物理出身的,曾長期從事物理理論工作。1907年獲得維也納物理學方面的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作為一位物理學家,弗蘭克有多方面的創造性地貢獻,這包括:變分學,傅立葉級學,各種函式空間,哈密頓幾何光學,薛定諤波動力學,相對論。他同他的摯友馮。米塞斯合編的兩卷本《力學和物理學的微分方程》是當時各國的物理學家及數學家的重要參考書。

  弗蘭克的一生主要用於科學的哲學。其科學著作有一下幾個極其突出的特點:1 科學概念和哲學概念表達的清晰透徹,文筆流暢生動,說明通俗易懂。作為弗蘭克的最後一本著作,《科學的哲學》能夠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完全沒有一般的哲學著作那般晦澀玄虛,令人一頭霧水。2 弗蘭克作為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也一直是這個學派的重要活動家之一,但他不像這個學派中的專業哲學家那樣,用自己特定的語言去闡述那套邏輯實證或邏輯經驗論的概念體系。他對自己以外的哲學派別,不是採取絕

  對的排他態度,而是往往兼收幷蓄。3 視野廣闊,並有發展的歷史觀,即注重科學的社會背景,又注重對科學發展的歷史考察。菲利普•弗蘭克科學統一的一個活的象徵。

  科學哲學的萌芽可追溯到亞里士多德,他對歸納和演繹方法的分析、對科學好所名的經驗要求和對科學理論的結構、科學知識增長的規律所作的研究,可被視作科學哲學的濫觴。其後,以伽利略、培根、笛卡爾、牛頓為代表的對經典科學的哲學探索,豐富了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研究,獨立的科學哲學學科開始逐步形成。

  從這本著作中,我除了瞭解到一些科學與哲學的相關知識。“一知半解有危險;痛飲吧,否則就嘗不出詩神之泉的美味;淺嘗會使頭腦沉醉,豪飲卻能使我們重新醒轉”,亞歷山大·珀蒲的這些名句,也許對於任何知識領域都沒有比對於科學的哲學更為適合的了。“儘管有這些成就,人類卻沒有更為幸福,今天反而面臨著危險,而這危險的根源就在於這些科學成就。”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科學的哲學的重要性,他是我們生活發展中的重要環節,有了科學哲學,才不會一知半解,才不會頭腦沉醉,才會甘之如飴,才會是人類更加地幸福。我們在瞭解並掌握科學的同時,也要了解並掌握科學的哲學,這樣才不是一知半解,這樣才是科學的掌握知識的力量。

  《科學的哲學》對科學哲學,科學思想史,科學社會學和科學學方面做了很多的論述,特別是關於古代和中世紀的機體論科學觀到現代科學觀的變化的論述,以及對於各個時代為一定得政治和宗教上的目的而對哲學進行曲解的分析,論述比較嚴謹,分析較透徹。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我們去了解。

  

高中哲學論文範文
高等教育哲學讀後感
相關知識
關於哲學的書籍讀後感
關於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教育類的書籍讀後感範文
關於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範例五篇
關於愛國的故事讀後感
關於顧城的文章讀後感
夢想的書籍讀後感優秀範文
關於環保的隨筆_讀後感
關於健康的隨筆_讀後感
關於路遙的人生讀後感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