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英緬戰爭的歷史事件介紹
早在16世紀初葉至17世紀70年代,緬甸就成為歐洲殖民者競相爭奪的目標,那麼你瞭解第一次英緬戰爭是怎麼回事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第一次英緬戰爭的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第一次英緬戰爭的簡介
1823年,緬甸國王孟既向當時上任不久的印度總督阿美士德勳爵便要求換東孟加拉的全境以控制吉大港,但遭到阿美士德的強烈拒絕。1824年2月24日對緬甸宣戰,第一次英緬戰爭正式爆發。
18世紀中葉,英國取得對印度的控制權後,開始覬覦緬甸,不僅多次派人前往緬甸談判,還企圖迫使緬甸與其簽訂大量不平等條約,並以此為名進行偵察活動,積極為其對緬甸殖民擴張做準備。19世紀初,英國逐步在印度站穩腳跟,為了打通印度與馬來半島英屬殖民地的聯絡,並開啟從西南入侵中國的門戶,進一步擴大其對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便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了緬甸。之後英國殖民者不斷在阿拉幹,曼尼普爾,卡恰爾和阿薩姆等地區挑起事端,惡化邊境形勢,為其發動侵略戰爭製造口實,發生一連串的武裝衝突後,阿美士德以緬甸出兵卡恰爾,進攻有爭議的內夫河口刷浦黎島英守軍,威脅了英屬印度的安全為藉口,於1824年2月24日對緬甸宣戰。
當時英軍以英屬印度為基地,在戰略上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先在阿薩姆挑起戰火,吸引緬軍主力於西線,而後乘緬甸南線兵力空虛的時候,直接利用海上的優勢,在緬甸南部沿海登陸意圖搶佔仰光。英方在戰爭中勝出,通過不平等的楊達波條約強制緬英通商,獲得戰爭賠款100萬英鎊,並從緬甸取得丹那沙林,阿拉乾和阿薩姆,取得了進一步入侵緬甸的橋頭堡。這也是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從此,獨立的緬甸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英緬戰爭的簡介
英緬戰爭指的是發生在英國和緬甸之間的戰爭,這個戰爭發生在十九世紀,總共發生了三次。第一次戰爭發生於公元1824年到1826年,第二次英緬戰爭發生在1852年,第三次英緬戰爭發生在1885年。
18世紀中葉的時候,英國取得對印度的控制權後,便開始覬覦緬甸,曾多次派人到緬甸進行談判,想強迫緬甸和英國簽訂不平等的條約,不僅如此,英國還找各種藉口對緬甸進行偵查,為自己對緬甸實行殖民擴張做各種準備。19世紀初期,英國逐漸在印度站住了腳跟,後來為了打通印度和馬來半島英屬殖民地的關係,英國便把矛頭指向緬甸,英緬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
第一次英緬戰爭戰爭爆發後,英國的侵略勢力漸漸深入到緬甸的內部,緬甸已經開始走入半殖民地的道路。第二次英緬戰爭是英國首先挑起的,1852年,英國分艦隊對緬甸進行挑釁活動,英國艦隊以保護仰光英商為藉口,不僅劫持了緬甸的船隻還炮擊岸防工事。當時的英國政府還向緬甸下了最後的通牒,要緬甸對英國做出最大的讓步。英國的無理要求沒有得到緬甸的同意,於是英軍從4月5日開始就在海上開始炮轟馬大班港,當時英國軍隊的炮兵佔有絕對的優勢,因為光是分艦隊就有159門大炮。雨季過後,英國戈德文將軍帶領加強軍團開始沿著伊洛瓦底江逆流而上,10月9日,英軍攻佔了卑謬,後來因為作戰計劃的問題,英軍又退到仰光,所以最後第二次英緬戰爭以休戰結束。
第三次英緬戰爭的簡介
第三次英緬戰爭是英國和緬甸戰爭中的一場,英緬戰爭總共分為三次,分別是第一次英緬戰爭、第二次英緬戰爭、第三次英緬戰爭,第三次英緬戰爭戰爭發生在公元1885年,那麼第三次英緬戰爭具體是怎樣的呢?
第三次英緬戰爭是始於英國的一次侵略,1885年,英國利用受到緬甸政府科以***的英國商會公司的上訴為藉口發動這次戰爭,英國的目的是想一舉兼併緬甸。1885年10月22日,英國又開始向緬甸發出最後通牒,在第二次英緬戰爭的時候英國也向緬甸發出過最後通牒。在第三次英緬戰爭中,英國對緬甸說要讓緬甸賦予英國監督緬甸外事活動的權利。迫於各種壓力,緬甸接受了這項無理要求,儘管緬甸已經退讓了,可是英國還是對緬甸發動了戰爭,因為英國其實只是想找個藉口去侵略緬甸。11月14日,英國佔領了邊防要塞赫拉,直接逼近緬甸的首都曼德勒。
當時的緬甸軍隊根本抵擋不住在數量和裝備上都佔有優勢的英國軍隊。11月28日,英國軍隊正式入侵曼德勒。1886年1月1日,緬甸被宣佈完全成為英國的領地,並作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獨立的省。為了反擊英國對緬甸的奴役,緬甸在境內開戰了反對英國佔領者的游擊戰爭,對於這些游擊戰,英國也一直在派兵鎮壓,直到十九世紀末期,這些游擊戰爭才被英國鎮壓下去。
第三次英緬戰爭的的發生經過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