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可持續發展是國際社會深刻反思傳統發展模式後,為實現全球和平、穩定與繁榮而作出的共同選擇。2000年,當人類邁入一個新的千年之際,聯合國召開世界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各國領導在可持續發展的旗幟下聚集一堂,發出了向貧困、落後和飢餓宣戰的誓言,共同確定了影響深遠的千年發展目標,在消除貧困、普及教育、保障婦女兒童權益、預防艾滋病、保護環境和全球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歷史性的莊嚴承諾。5年來,國際社會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做出了積極努力,在推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為千年發展目標而努力已成為各國的共識,成為國際社會實踐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我們也看到,目前全球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嚴峻形勢,實現千年發展目標進展緩慢,消除貧困、改善環境等任務依然艱鉅,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世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南北差距繼續擴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貧困化加劇,貧窮和疾病等大大降低了發展的活力;新的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不斷出現,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援助資金、轉讓技術的程序步履維艱;一些國家不可持續的生產和過度消費還在繼續,能源、資源消耗大幅度增長,生態破壞和環境惡化問題嚴重。全球環境狀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繼續惡化,恐怖主義等各種形式的非傳統安全因素不斷衝擊和威脅著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程序,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任重而道遠。

  一、我國在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方面的主要進展及面臨的環境形勢

  作為一個有著近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問題,強調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6年來,GDP年均增長9.4%,2004年達到1.65萬億美元,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提供了物質基礎。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5億減少到2003年底的2900萬,貧困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為3%左右,實現了千年目標中的減貧目標;加強了公共衛生建設和重大傳染病防治,初步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機制,在對艾滋病關鍵問題的認識、提供免費治療、關懷和救助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婦女在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幅提高,產婦和兒童死亡率逐步下降。2003年全國共掃除文盲204.58萬人,比上年增加1.44萬人,提前實現普及初等教育的千年目標。

  中國政府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把環境保護確定為基本國策,堅持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積極探索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國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汙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2004年,除二氧化硫外,國家控制的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均有所降低,化學需氧量、煙塵、工業粉塵、工業固體廢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00年降低了9%、7%、22%和39%。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環境法制。國家建立了由9部環保專門法律、10多部自然資源法律、30多部環境法規,以及一系列規章、標準組成的法律體系,各地也制定了地方環境法規,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同時,不斷嚴格環境執法,連續三年開展執法專項行動,關閉了數萬家汙染嚴重的企業,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二是強化環境管理。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頒佈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產業政策,依法淘汰了一批技術落後、浪費資源、汙染嚴重的生產工藝、裝置和企業,促進了產業優化升級。工業產品的汙染物排放強度明顯下降,2004年單位GDP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煙塵和粉塵排放量分別比2000年下降了58%、72%、46%、55%和43%。嚴格控制新汙染和生態破壞,對新***擴、改***建專案和重要規劃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努力做到增產不增汙、增產減汙。三是堅持生態保護和建設並舉。開展了大規模的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實施天然林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 18%,自然保護區佔國土面積14.8%。四是千方百計增加環保投入。初步建立政府引導、企業治理、社會參與、市場化運營的汙染防治機制,汙染治理投入大幅度增加,近7年來,僅汙染防治方面的投入就累計達到8000億元,佔GDP的比例達到1.4%。五是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全國湧現出一大批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生態示範區、生態工業園、環境優美鄉鎮、環境友好企業、綠色社群、綠色學校等環境、經濟和社會“多贏”的典範。同時,加大環境教育和資訊公開力度,鼓勵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

  中國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進展充分說明,中國政府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中華民族是一個負責任的民族,中國的發展是負責任的發展。我們不僅要對當代負責,而且要對未來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負責。中國環境與發展領域的事情辦好了,就是對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貢獻。

  雖然我們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但由於人口多,資源短缺,生態脆弱,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方式粗放,中國在實現千年發展目標領域還面臨一系列挑戰。在消除貧困、防治艾滋病、健全公共衛生體制、提供安全飲用水、保護環境等方面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如何保護好環境,是我們面臨的最為艱鉅的任務之一。全國汙染物排放總量大,主要汙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環境汙染十分嚴重;生態整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問題突出,森林生態功能不足,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已在 20多年裡集中出現,環境問題呈現結構型、複合型、壓縮型特點,治理任務十分艱鉅。未來5~15年,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程序中,環境資源將面臨更大壓力。必須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爭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同步解決環境問題。

二、全面加強新時期環境保護,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中國製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可持續發展能力4個方面,就是要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目標,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其內容和奮鬥方向是與千年目標一致的,可以說,這是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的千年發展目標”。

  良好的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保護環境是保護健康、維護生態平衡的迫切需要,同時也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活動提供必須的資源和服務。因此,以可持續和綜合的方式管理這一重要的自然資源基礎,對人類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環保目標的實現直接關係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專案標的如期實現。

  為避免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緩解人類與自然界的矛盾,維護好當代人和後代人的環境利益,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主動改善與自然界的關係,轉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採取與環境友好的生產、生活方式,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以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核心,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追求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由環境友好型技術、環境友好型產品、環境友好型企業、環境友好型產業、環境友好型學校、環境友好型社群等組成。主要包括:有利於環境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無汙染或低汙染的技術、工藝和產品;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無不利影響的各種開發建設活動;符合生態條件的生產力佈局;少汙染與低損耗的產業結構;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人人關愛環境的社會風尚和文化氛圍。

  為此,我們將採取以下措施——
  第一,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健全環境友好的決策和制度體系。堅持以人為本,從維護群眾的環境權益,改善環境質量出發,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和發展戰略、規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研究綜合環境與發展的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將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納入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推行領導幹部任期環境保護政績考核,克服單純追求GDP的傾向。

  第二,大力發展迴圈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迴圈經濟,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建設以節水、節地、節能、節材、節約其他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主要內容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按照“減量化、再使用、資源化”的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為核心,努力實現產業生態化;積極推行清潔生產,以生態化改造工業園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發展廢物回收再利用產業和環保產業,提高資源生產率和迴圈利用率。嚴格環境准入,提高環保準入門檻,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汙染的建設專案;實施強制淘汰制度,對技術落後、浪費資源、汙染環境的生產工藝、技術、裝置、企業實行強制淘汰;實施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降低產品單位產值的能源物耗和汙染物排放;積極利用經濟手段、運用市場機制,鼓勵各行各業節約資源、降低汙染排放;繼續推廣各類迴圈經濟試點示範。

  第三,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首先要採取最嚴格的措施保護飲用水源,加快重點流域海域的汙染防治,力爭取得實質性成效;二是在城市化快速發展過程中,優化城市規劃佈局,加快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汙水、垃圾處理率,積極保護城市區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灘塗溼地等自然遺產;三是加快燃煤電廠脫硫和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行業的大氣汙染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新能源,減輕酸雨汙染和大氣塵汙染;四是加強農村環保工作,以轉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為核心,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治理養殖業的面源汙染和土壤汙染,切實保障農產品安全;五是尊重自然規律,加強生態保護,搞好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和旅遊開發的環境監管,防止新的破壞;六是在核電發展中,加強環境安全監管,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第四,加強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合作。我國立足於解決好國內環境與發展問題,繼續改善13億人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同時,繼續推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際合作。一方面積極參加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環境公約和有關貿易與環境的談判,維護國際利益,履行國際義務,為解決人類面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做出貢獻。同時,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促進國內環境保護跨越式發展;制定突破綠色貿易壁壘、防止汙染轉移、有害物種入侵等政策、法律法規和環境標準,促進貿易發展,保障國家環境安全。

  保護全球環境,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發達國家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增加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環境資金援助,加強環境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國際傳播與合作;降低直至取消因環境標準過高而形成的貿易壁壘,促進環境保護與國際貿易共同發展;進一步開放市場,減輕發展中國家資源、環境的壓力,促進全球範圍內資源的合理利用。發展中國家也要在加快發展中積極防治汙染,保護生態。

  在千年峰會5週年之際,170多個國家和政府首腦將兩次聚會,千年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將是他們關注的重要議題,人類為實現共同承諾所做的努力將得到檢驗。我們將繼續努力,把書面的目標化為具體的行動,承擔我們肩負的歷史責任,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為人類早日全面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我們願意與世界各國加強合作,攜手共進,共創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

淺析海洋經濟的發展與海洋環境保護問題
可持續發展和環境資源法律保護
相關知識
加強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可持續發展和環境資源法律保護
環境日安全與可持續生產的演講稿
有關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作文
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觀閱讀答案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與可持續發展探討論文
關於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作文4篇
環境保護工作會議講話稿
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講話稿
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領導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