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博士論文免費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0日

  藝術是人對世界的一種精神把握的方式,人們通過藝術達到對世界的認識,也包含著人對自己的認識。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下載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談中國藝術考古

  一、中國藝術考古學的奠基

  中國藝術考古學理淪是在藝術考古實踐的不斷豐富,取得越來越大成就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來的。中國藝術考古學的實踐活動姍姍來遲。近代科學考古學在中國的形成,迄今不過七八十年,由於戰亂和經濟條件的制約,中國考古學走過了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在新中國建立之前,考古學的發展比較緩慢。1949年以後,中國的考古學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連外國人也不禁大發感嘆:“在未來的幾個十年內,對於中國重要性的新認識將是考古學中一個關鍵性的發展”。這一時期,考古學的研究重點依然是重建古代的物質文化史,即根據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原理,特別強調生產力中生產工具的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剩餘財富的增加對社會發展的決定性作用,而忽視了生產力發展過程中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巨大反作用。因此,反映古代人類意識形態的宗教、藝術、民俗等領域的研究,一直被冷落、被忽略。

  二、藝術考古學的研究物件及其範圍

  簡單地說,藝術考古學的研究物件主要是古代藝術品。古代藝術品的來源不外乎兩大類,一類是歷代流傳下來的傳世品;另一類是經過科學的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得到的藝術品。傳世藝術品往往是中國古代藝術發展史研究的主要材料。然而,傳世藝術品有兩個致命的缺陷,一個是其確切的時代難以認證,給研究工作增加了難度;另一個更突出的問題是,對古代藝術品出於各種不同目的的仿製甚至作偽。許多前代的青銅器、玉器、書畫等藝術品都或多或少地被後人所仿製。因此,傳世藝術品不能成為藝術考古學的主要研究物件。

  藝術考古學的研究物件植根於考古學,是運用科學的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的手段得來的。它只是數量、品種眾多的考古學研究物件的一小部分。以此為前提,我們可以通過對已有定論的考古學研究物件的分析,逐漸剝離出非藝術性的物質產品,較為合理地勾畫出藝術考古學研究物件的面貌。作為藝術考古學的研究物件,其首要條件必須是人類運用自己的雙手勞動創造的產物,這樣就從考古學的研究物件中排除了與古代人類活動有關的“未經人類加工的自然物”,如“各種農作物、家畜、及漁獵或採集所獲得的動植物的遺存等”;同樣,從藝術品所具有的審美和情感性出發,考古學研究物件中的灰坑、窖藏、礦井、水渠、壕溝等遺蹟,雖然都是人工創造物,但僅具實用功能,或服務於生產生活,或用於戰爭的防禦,很難激起人的審美感受,因此,也不能成為藝術考古學的研究物件;至於古代人類以藝術手法加工製作的陶瓷器、玉器、青銅器、漆器、金銀器和各類裝飾品等工藝美術品,以及巖畫、壁畫、畫像石、畫像磚、雕塑等藝術作品,無疑是藝術考古學的研究物件。然而,考古發掘出土的各種生產工具、日用器具,以及石刻、封泥、墓誌、買地券,甲骨、簡牘、紡織品、錢幣、度量衡器等,都具有了作為藝術品的首要條件,即人工創造性的特徵,但這些物品卻決非都是藝術考古學的研究物件。以古代錢幣為例,作為流通使用的方孔圓形的五銖錢和通寶錢,主要是用作在社會流通領域進行等價交換的媒介物,而專為辟邪、祝壽鑄造的壓勝錢或稱“花錢”,卻缺失了使用價值,突出了審美藝術價值。因此,從紛繁複雜的考古學研究物件中劃分出藝術考古學的研究物件,遠遠不能如此簡單地量化。

  三、藝術考古學研究物件的分類

  由於藝術考古學是考古學的一個特殊分支,是一門在藝術學和考古學蓬勃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交叉科學,其研究物件既是考古學研究物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藝術學科研究古代藝術產生、發展、演變規律的重要資料,因此,對藝術考古學研究物件的分類,要以考古學的分類方法為主線,同時參照藝術分類法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

  考古學的研究物件是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資料,其中,最主要的是古代人類勞動創造的物質性遺存,一般分成遺物和遺蹟兩大類。藝術考古學的研究物件則是考古學研究物件中人類精神文化創造的遺存,同樣也可以分為藝術遺蹟和藝術遺物兩大類。

  藝術遺蹟是指經過古代勞動人民藝術性創造的歷史遺留,是藝術考古學研究物件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遺蹟主要是古代的建築遺存,在中國可以分成地上建築和地下建築兩大類。中國古代的地上建築大多利用各種木料,以斗拱、榫卯結構建造。由於自然的和人為的種種因素的毀壞,儲存在地面上的早期***唐代以前***木結構建築物幾乎絕跡,僅存部分建築物的殘缺構件,唐代以後的古建築遺蹟也只有寺觀、塔、石闕、石窟寺、橋樑等幾類。中國古代的地下建築是皇室貴族建造的墳墓,以磚、石為材料,大多模擬當時地上建築的風貌,但趨於簡率。相比較而言,考古調查和發掘出土的有關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實物資料並不豐富,但作為建築附屬裝飾的壁畫和雕塑卻獨樹一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藝術遺蹟的分類便以壁畫和雕塑為主。

  中國壁畫的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便已出現,遠遠早於後來的帛畫、絹畫、卷軸畫等繪畫種類。一般來說,在天然巖壁面上製作的壁畫有一個專門的稱謂——巖畫。在人工壁面上製作的壁畫,則多裝飾於建築物和墓葬,可以分成地上建築壁畫和地下墓室壁畫兩部分。建築壁畫是中國古代建築中一門重要的附屬藝術,一般圖畫於神廟、宮殿、寺院、庭苑和石窟寺等較大規模的紀念性建築內,具有裝飾、美化居室環境,宣揚禮義教化和傳播宗教教義的特徵。

  墓室壁畫的盛衰與中國古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狀況和喪葬禮俗觀念有著密切關係。

  四、藝術考古學研究物件的特徵

  藝術考古學的研究物件,相比傳世的藝術品和現代藝術品具有自身顯著的特點。藝術考古學的研究物件具有科學性。藝術考古學研究物件是經過科學的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後得到的藝術遺蹟和藝術遺物。對它們的年代確定,得益於田野考古學中地層學、型別學方法論,以及自然科學技術手段和古代歷史文獻資料的運用,使藝術考古學研究物件有了科學的相對年代或絕對年代的界定。此外,藝術考古學研究物件大多是從墓葬或遺址中挖掘出來的,往往並非是單獨的個體,不但出土的古代藝術品之間有密切的聯絡,就是與之同出的生產工具和生活資料也與它有關,甚至古代藝術品在墓葬或遺址中擺放位置的不同,也對理解它所隱含的創作意圖、審美特徵和在墓葬或遺址中所擔任的角色是一個重要的啟示。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S].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

  [2]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C].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3]信立祥.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4]俞偉超.先秦兩漢美術考古材料中所見世界觀的變化[A].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5]格林·丹尼爾.考古學簡史[A].格林·丹尼爾著.安志敏譯序.黃其煦譯.安志敏校.考古學一百五十年[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6]石興邦.簡談田野考古工作的理論與實踐[J].考古與文物,1981***3***.

  下載篇2

  淺談揚琴藝術的發展

  摘要:要了解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歷程,都離不開思考它的源頭,以及它所經歷的發展路程和未來趨勢這幾個方面。筆者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從揚琴藝術的起源和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變革,以及揚琴樂曲發展的歷程這幾個方面著手下筆,讓讀者能快速和清楚的瞭解揚琴藝術的發展概況,對揚琴藝術的發展做一個概況整理。

  關鍵詞:揚琴;傳承發展;傳統流派;現代作品

  揚琴在四百多年前從最早的外來樂器,經過改革和發展後,逐漸成為最具代表的中國民族器樂之一。揚琴藝術的發展使揚琴的流派不斷增多,其演奏的形式與內容也逐漸變得多樣化。觀望揚琴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我們首先應該知道揚琴藝術從何而來,瞭解揚琴這門樂器本身的歷史和獨有的特點。再者,揚琴藝術的發展中不僅揚琴的外形上有很大的變化,其內涵上也由於樂曲的創新而推動其不斷向前發展壯大。在21世紀這個新時代的環境下我們還需要了解,在這新的時期又有哪些新的創作,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傳承與發展揚琴藝術。

  一、揚琴的歷史與特點及演奏技巧發展

  歷史:縱觀揚琴歷史,它發源於中東、波斯等古國。於十七世紀中葉從歐洲傳入我國,迄今為止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遭受嚴重創傷的我國逐漸復興,這時的民族音樂也處在在殘垣斷壁中。隨著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斷提高,更多的老百姓和達官貴人開始把音樂作為茶餘飯後的精神享受。正是這種精神上的需要,發展並興起了說唱音樂和地方戲曲,從而使得民族音樂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清末民初,隨地方樂種發展與樂曲配器的需要,揚琴成為廣東音樂、江南絲竹、潮州弦詩等民樂合奏形式中的不可或缺的樂器。揚琴不僅具有廣泛的世界性還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這是其他器樂不可替代的。而今,各類民族器樂的獨立性越來越強,揚琴也從以前的合奏、伴奏形式的輔助性器樂發展成具有獨立性的獨奏器樂。

  特點:按器樂的發聲原理分類,揚琴屬於打擊弦鳴樂器,也就是說需要通過擊弦工具***琴竹***與琴絃產生正面擊打才能發音,與鋼琴的發音原理類似。其音色絢麗多彩,具有鮮明的特點。低音區渾厚堅實,中音區圓潤明朗,高音區音色透亮且顆粒性強。揚琴的整體音量巨集大,既能表現柔美婉約的作品又能體現出王者般剛烈強勢的氣質,表現力極其豐富。因其音色和演奏風格多變,也因此容易與其他樂器融合。

  演奏技巧:據統計,揚琴的演奏技巧最先由簡單的單音、左彈輪、右彈輪、雙音、長輪滾奏發展到襯音、頓音、顫音、琶音、撥絃、反竹、泛音、以及藉助特殊工具的上滑音和下滑音。如項祖華先生的作品《林沖夜奔》中就藉助滑音指套的上下滑音來表現暴風雪。新時代還產生了,左手連彈、右手連彈的新技巧。如:黃河先生的作品《黃土情》的慢板部分。最新出現了多種單技巧結合而成的複合技巧。例如:黃河先生的作品《春》的引子,其中就使用了泛音與滑音的複合新手法。我國揚琴的演奏技巧在各地方樂派大體相同,但由於曲調以及演奏方式因為環境地域、產生時期的早晚的不同,而有細微的區別。在初步瞭解揚琴的歷史和演奏技巧之後,揚琴樂曲的發展也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

  二、揚琴樂曲的發展

  在我國,揚琴樂曲的發展經歷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即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之前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一九四九年之後是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發展的大多是傳統地方音樂。第二階段湧現了大量的新作品。

  ***一***傳統地方音樂的主要流派有:廣東揚琴、江南絲竹、四川揚琴、東北揚琴等。我們把這一階段所產生的揚琴樂曲統稱為揚琴傳統樂曲。這一時期產生的樂曲大多是由各地民間的揚琴演奏藝人,將當地廣為流傳的通俗音樂借用揚琴來演奏,經過長期的加工,最終演變成獨立的揚琴樂曲。傳統地方的音樂風格,比較樸實並帶有濃厚的當地韻味。

  1、廣東音樂代表曲目:《雨打芭蕉》、《旱天雷》、《倒垂簾》。

  廣州及珠江三角洲是廣東音樂的發源地,由於廣州自古以來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區,所以當時有很多外省的文化湧入當地,這其中就包括音樂。而今我們所說的廣東音樂其實是吸收了中原古樂、崑曲、以及江南小調而形成的。廣東音樂擅長在簡單通俗的音樂上運用加花、襯音、坐音、頓音、密打等技巧,使樂曲更富變化與活力。

  2、江南絲竹代表作品:《彈詞三六》、《歡樂歌》、《行街》。

  江南絲竹是流傳於江浙滬一帶的絲竹音樂。由於江南絲竹具有清秀柔美、婉約雅緻的特質,所以不僅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也在海內外廣為流傳。江南絲竹所使用的演奏技巧和廣東音樂揚琴的演奏技巧類似。從樂曲風格相比較而言,廣東音樂更為喜慶熱鬧,江南絲竹的音樂更為清秀優美。

  3、四川揚琴代表作品:《將軍令》、《鬧臺》。

  四川揚琴流傳於四川,據史料記載,其大約形成於清朝乾隆年間,與當地流傳的川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由於地域不同,四川揚琴還分為“南會”和“北會”。四川音樂剛勁豪放、濃烈粗獷善於烘托武將英勇豪放的氣勢,從而形成四川揚琴的獨特魅力。四川揚琴獨特的演奏技巧有咕嚕音、滾竹、壓竹音等。

  4、東北揚琴代表作品:《蘇武牧羊》。

  與廣東音樂揚琴、江南絲竹揚琴、四川揚琴相比較,東北揚琴的發展屬於自力更生型別,而其他三類地方

  音樂都是從當地說唱音樂或戲曲中發展而來的。東北揚琴學派不與其他藝術種類相依附,但它充分的運用了傳統藝術的手法和技巧表現自己獨一無二的音樂,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特徵。

  改革開放,新時代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作曲家,揚琴藝術也因為他們的出現而增添新的色彩。這一時期,整個民族快速發展。隨著揚琴演奏技法的增多及演奏技術的提高,使演奏家們不滿足於傳統樂曲的演奏。隨後,他們根據自己多年在揚琴技巧上的不斷嘗試與創新以及對揚琴的深入研究,。從而創作出大量的新作品。這不僅推動了揚琴事業的發展,也讓更多人瞭解揚琴並喜歡揚琴這門藝術。

  三、新時代的揚琴作品

  由於作曲家的閱歷、性格愛好不同,因而有著各不相同的藝術創作,進而就形成獨具魅力的藝術風格。新時代,在揚琴樂曲的創作方面作出巨大貢獻的藝術家主要包括有:祖華教授,桂習禮教授,黃河教授,許學東教授等人。

  項祖華教授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林沖夜奔》、《竹林湧翠》、《蘇武牧羊》《海峽音詩》《絲路掠影》《烏蘇裡船歌》《春蘭》、《夏蓮》、《秋菊》、《冬梅》等。

  桂習禮教授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鳳凰于飛》、《映山紅》、《土家擺手舞曲》、《月夜清水江》、《喜訊》、《流水歡歌》、《音樂會練習曲》等。

  黃河教授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黃土情》、《古道行》、《天山詩畫》、《離騷》、《拉薩行》、《川江韻》、《滇寨春色》、、《巫峽傳歌》、《黃梅隨想》、《春》、《秋》、《冬》、《山水雲天》等。

  許學東教授主要代表作品有:《瑤山夜畫》、《秋·夢·藕》、《草原隨想曲》、《青年敘事曲》、《悲情九歌》、《引灤抒懷——揚琴三重奏組曲》、《b小調幻想曲——獻給肖邦》等。

  現代揚琴作品不僅有揚琴演奏家在做貢獻,還有一批優秀的專業作曲家也創作出不少揚琴作品。如:徐昌俊教授的揚琴協奏曲《鳳點頭》,房曉敏教授的揚琴獨奏曲《遺風天籟》等。

  揚琴,這門帶有外國血統的中國民族器樂,歷經多次變革和發展,終於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門具有相當文化歷史深度和豐富多彩的藝術,如今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和演奏家們的湧現,使揚琴藝術的魅力和影響力更加深遠,也讓越來越多人們熱愛它。

  參考文獻:

  [1]詹皖.揚琴傳統樂曲的流派和欣賞[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

  [2]劉寒力.東北揚琴的形成與發展[J].中國音樂,1998***1***.

  [3]劉月寧.廣東音樂揚琴的形成[J].華音網, 2001.

  [4]王光祈.中國音樂史[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34.

藝術道德關係論文優秀範文
藝術方面博士論文免費參考
相關知識
藝術博士論文免費
藝術方面博士論文免費參考
藝術博士論文
藝術博士論文相關範文
繪畫藝術畢業論文免費範文
藝術學的論文免費
藝術碩士論文
淺談養殖技術博士論文
幼兒園美術教育論文免費範文
數字媒體藝術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