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晉祠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閱讀散文應當重視散文追求意境的藝術特點,從飽含作者的真情實意的藝術境界中,探尋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_關於晉祠的散文推薦:讀晉祠

  太原西南有山,名懸甕;山麓有泉,名難老、善利,晉水之源;源上有祠,名晉祠。“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晉祠是書,是畫,是樂,是詩,須靜讀細品,方可體會到它的神韻。今冬,我北上太原,一個人靜靜地讀了讀晉祠。

  翻開晉祠的第一頁,上面寫的是桐葉封唐。兩千年前的司馬遷給我們講了一個三千年前的神奇故事。一天,西周大內之中,有二童正在玩耍,一陣秋風刮過,桐樹上的葉子紛紛飄下,如黃蝶翩飛,煞是好看。一童撿起一片桐葉,把它削作圭形,一本正經的對另一童說:“以此封若。”這情景被旁邊的史佚看到了,他即刻走上前,請求前童擇日立後童為諸侯。前童說:“吾與之戲耳。”誰知史佚卻嚴肅的說;“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因此,其後就真的把他封於唐,成為唐國的始封之君。削桐為圭之童為誰?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姬誦。被封著是誰,成王之弟姬虞。這姬虞也真夠神的,據說,當週武王與虞母綢繆時,夢到天帝對他說:“餘命女生子,名虞,餘與之唐。”說來也奇,十月懷胎,小孩誕降,手上竟真有一個“虞”字,因而武王給他起名叫做虞。因為他被封於唐,人們又稱他為唐叔虞。其後,他的兒子燮繼位,因國臨晉水,於是就把唐改為晉,晉國之名從此始。人們在晉水之源建祠來紀念他,這就是唐叔虞祠,後來又改稱為晉祠。

  晉水流千年,飄走了春秋的霸主晉、戰國三雄韓、趙、魏,直至煌煌大唐龍興晉陽。讀李世民《晉祠之銘並序》碑,當年形勝來眼前,唐叔功德懸日月。由古唐而晉,由晉而大唐,不由讚歎:晉唐之源。

  晉祠是一本讀不盡的書,更是一幅賞不夠的畫。懸甕山,因半山古有巨石如甕,故名。此石現已不可見,據說早在北宋仁宗時就因地震山坼,巨石摧毀,勿復甕形。《山海經》說:“懸甕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其獸多閭麋,晉水出焉。”聖母殿依山而建,是晉祠的主殿,為紀念唐叔虞的母親邑姜而建,雕樑畫棟,琉璃飛甍,甚為壯觀。聖母殿西側有水母樓,東側有三千歲側臥周柏臥龍柏。由此而下,依山就勢,亭臺樓閣臺榭等建築次第排列,周柏唐槐,古木參天。晉祠太古老了,不免顯得過於滄桑。幸運的是,前幾天剛好下過一場小雪。此時,殘雪薄敷,正好給它平添了一色明麗。近賞遠觀,黃瓦翠樹,虛實黑白,濃淡天成,妙趣無窮。如果說其中的每一座古建築都是一首凝固的音樂,那麼,它們的錯落排列,加上難老泉泉湧朱玉,智伯渠曲折逶迤,流水潺潺,真的就是一首古琴曲了。凝神傾聽,如師曠操琴之妙音,典雅而清婉。魚沼澄碧,紅鯉戲水;飛樑獨秀,鳥展雙翼。站在飛樑上可興觀沼中群魚戲水,想象莊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妙辯的場景,享受莊子人魚之樂,體悟人生的意趣。畫好樂妙,不能無舞。聖母殿內,正有北宋“傾城四十宮娥像,笑語嚶嚶立滿堂”,自可邀來婆娑。對佳人,賞畫聽樂,會心先哲,真人生快事!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聽,周柏上飄下《詩經•唐風•綢繆》之古風:“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綢繆束楚,三星在戶,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唐槐上搖落李太白深情的歌,歌聲隨著曲水而叮咚:“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雲飛。”醉翁歐陽修騎著馬來了,他唱道:“行人望柌下馬謁,退即祠下窺水源。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郁古柏含蒼煙。”歷代文人學士來此吟詩填詞的不知凡幾,我不知曉,但晉祠知道。

  聆聽懸甕水聲裡,千年晉祠想象中。“詩無達詁”,畫無盡賞,樂無竟解,經典常讀常新。對於堪稱集詩、書、畫、樂諸經典於一身的晉祠,恕我才疏學淺、知寡識陋,權且粗淺的寫寫描描,還望它不要怪罪於我。

  _關於晉祠的散文推薦:晉祠

  從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懸甕山。在山下的參天古木中,林立著100多座殿堂樓閣和亭臺橋榭。悠久的歷史文物同優美的自然風景渾然融為一體,這就是著名的晉祠。

  晉祠的美,在山,在樹,在水。

  這裡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長長的,又如伸開的兩臂,將晉祠擁在懷中。春日黃花滿山,徑幽香遠;秋來草木蕭疏,天高水清。無論什麼時候拾級登山都會心曠神怡。

  這裡的樹,以古老蒼勁見長。有兩棵老樹: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樹幹勁直,樹皮皴裂,頂上挑著幾根青青的疏枝,偃臥在石階旁。那唐槐,老幹粗大,虯枝盤曲,一簇簇柔條,綠葉如蓋。還有水邊殿外的松柏槐柳,無不顯出蒼勁的風骨。以造型奇特見長的,有的偃如老嫗負水,有的挺如壯士託天,不一而足。聖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衝雲霄,它的樹皮上的紋理一齊向左邊擰去,一圈一圈的,紋絲不亂,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煙,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繩。晉祠在古木的蔭護下,顯得分外幽靜、典雅。

  這裡的水,多、清、靜、柔。在園裡信步,但見這裡一泓深潭,那裡一條小渠。橋下有河,亭中有井,路邊有溪。石間細流脈脈,如線如縷;林中碧波閃閃,如錦如緞。這些水都來自“難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懸掛著清代著名學者傅山寫的“難老泉”三個字。這麼多的水長流不息,日日夜夜發出丁丁冬冬的響聲。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絕,無論多深的水,只要光線好,游魚碎石,歷歷可見。水的流勢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將長長的草蔓拉成一縷縷的絲,鋪在河底,掛在岸邊,合著那些金魚、青苔以及石欄的倒影,織成一條條大飄帶,穿亭繞榭,冉冉不絕。當年李白來到這裡,曾讚歎說:“晉祠流水如碧玉”。當你沿著流水去觀賞那些亭臺樓閣時,也許會這樣問:這幾百間建築怕是在水上飄著的吧!

  然而,最美的還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古代文化。這裡儲存著我國古建築中的“三絕”。

  一是聖母殿。它建於宋天聖年間,重修於宋崇寧年間***1102年***,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週圍廊,是我國古建築中現存最早的帶圍廊的宮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原來屋架全*牆外迴廊上的木柱支撐,廊柱略向內傾,四角高挑,形成飛簷。屋頂黃綠琉璃瓦相間,遠看飛閣流丹,氣勢十分雄偉。殿堂裡的宋代泥塑聖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國現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侍女或梳妝,或灑掃,或奏樂,或歌舞,形態各異,形體豐滿俊俏,面貌清秀圓潤,眼神生動,衣紋流暢,真是巧奪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盤龍。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盤龍雕柱,雕於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雲生,一派生氣,距今雖已近千年,鱗甲鬚髯,仍然像要飛動,不能不叫人歎服木質的優良與工藝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全沼飛樑。這是一個方形的荷花魚沼。沼上架起了一個十字形的飛樑,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撐。橋邊的欄杆和望柱形狀奇特,人行橋上,可以隨意左右。這種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飛樑,在我國古建築中也是罕見的。

  以聖母殿為主體的建築群還包括獻殿、牌坊、鐘鼓樓、金人臺、水鏡臺等,都造型十樸優美,做工精巧。全祠除這組建築外,還有朝陽洞、三臺閣、關帝廟、文昌宮、水母樓、勝瀛樓、景清門等,都依山傍水,因勢起屋,或架於碧波之上,或藏於濃陰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園中的許多小品,也極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掛細泉垂下,就在下面立著一個漢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腦門,笑眯眯的眼神,雙手齊肩,託著一個石碗接水。那水注入碗中,又濺到腳下的潭裡,總不能盛滿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隻石雕大虎,兩隻前爪抓著水邊的石塊,引頸探腰,嘴脣剛好沒入水面,那氣勢好像要吸盡百川似的。歷代文人墨客都喜愛晉祠這個好地方,山徑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著不少名人的題詠,詞工句麗,書法精湛,為湖光山色平添了許多風韻。

  晉祠,真不愧為我國錦繡河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_關於晉祠的散文推薦:精絕晉祠

  龍城太原擁有47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歷史沉澱的過程中,形成了著名的“八景”,這些景觀不僅外表光鮮,更注入人文情懷,讓這個繽紛的城市在時光的流淌中烙上時代的印記。光影帶我們搜尋著城市的註腳,雙塔凌霄聳鬥雲,巽水煙波灜海子;烈石寒泉攏秋水,崛圍紅葉染風林; 天門積雪斷崖枝,蒙山曉月渡蒼洱;汾河晚渡映殘陽,土堂神柏牽古夢。然而,這個城市的名片只屬於晉祠。

  當初,一芽枝葉輕輕飄在周朝的上空,栩栩落在周成王倘開的手掌中,成王示承天意,便將此葉削成圭玉,分封給弟弟叔虞,叔虞就此得到唐地,“剪桐封弟”由此得來。晉祠起初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唐叔虞而建造的。

  晉祠的美不在多、不在大,而在於精、在於絕。滿園花香四溢、古木聳立、矮叢排列整齊,盆栽別樣有致。殿堂歸位中抽線,亭臺置於兩旁,石橋連線四處,流水淌在宇內。走在花團錦簇的石板路上,呼吸著原始的氣息,彷彿來到天空之城,整個身體浮際在空鏡中。在翠屏曉春中仔細欣賞著藝術瑰寶,喚起內心的孜孜追求。

  魚沼飛樑,精絕晉祠。晉陽之美在於晉祠,晉祠之勝在於魚沼飛樑。這座位於獻殿和聖母殿之間的橋樑在中國橋樑史上獨具價值,古人以沼為方,圓為池。魚兒遊離在方形池中,斜樑托住平臺,像羽翼展翅飛翔,故曰魚沼飛樑。“飛樑石磴,陵跨水道”,這是古代唯一一座“十字形”橋樑。蓮花基座,十字相約,雙翅翱翔,恐欲縱天。面對1500多年前的建築,心有所思。宋代是一個文化鼎盛的朝代,朝廷對於文人的包容前所未有,多少文人執筆篆山河,潑墨代江山。時代的開放性讓思想釋放,想象昇華,無數的藝術珍品如繁花般綻放。魚沼飛樑成為漫天煙花的一簇,雖然花火已熄,但劃跡長存。

  魚沼飛樑的後面就是晉祠的主體建築聖母殿,為北宋年間為叔虞之母姜邑修建的,是古代現存最早帶圍廊建築。裡面四十三尊人物彩塑栩栩如生、塑工精美、神情各異。聖母端坐中間,頭戴鳳冠、身著錦衣,更是顯得儀容大方、神態端莊。這些彩塑將永遠定格在中國雕塑史上,丹青為宋朝披上一縷薄衣,牆上的疏影彷彿講訴著曾經的往事。焚香、獻祭、祈雨,這裡為人們提供著精神庇護。捧一撮故土,遙望舊地淚滿沾襟;點一柱青香,隔拜神明光耀千秋。面對彩塑,唯有安謐的欣賞,那一份唯美、那一抹色彩、那一種神韻都是如此天然,中間夾雜著清新的味道,直撲面頰,令人神怡。

  難老泉和周柏唐槐毗鄰聖母殿,水木相依、百年風華。難老泉取自詩經“永錫難老”,意為長生不老。這裡是晉水的源頭,流水從龍頭湧出,經年不息、晶瑩剔透,瀲灩潤澤。就是這方水,哺育著古晉陽的百姓,滋潤著這裡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蛟龍盤踞晉陽,天水猶吐明堂。大河創造人類,淺水則雕琢文明。水母柳氏的傳說為難老泉平添了幾分英雄悲劇色彩,相傳就是這樣一個女子用自己弱小的身軀壓住那湍急的洶湧,讓細水長流。而後人也沒有將她遺忘,為她建閣塑像。傳說的背後是人們對水的美好寄往,認為只有端莊秀麗的纖纖女子才有資格化身為水母,它代表著慈愛、善良、寬容,一種厚德載物的精神。

  晉祠的水澆灌著晉祠的樹,幾十種參天大樹將這裡變的浮光綽影,林下成蔭。不同年代的樹木在同一片天下,競相成長。忘卻年齡,不計科目,只為那一瓢晉水。周柏唐槐無疑是當中佼佼者,周柏種於北周,距今2800多年,年輪上燒錄著懸甕山下的幾度春秋。天以移、地易轉,花開花落多輪迴,這棵周柏仍與日月爭輝。如果說周柏代表長壽,那麼唐槐則象徵著繁榮。唐槐粗壯的主幹,繁茂的枝葉,使其獨木成林。周柏唐槐,一長一粗,冠絕古園。仰望他們,立刻感到生命的短暫和脆弱。苟且一生,要拉長生命,給時間賦重,讓生活更加絢爛多彩。

  返途中,再次瞥見“對越”牌坊,領悟越顯深刻。“對”為報答,“越”為宣揚。唐叔虞立牌坊宣揚母親德操,感化教民,並將“叔虞祠”改為“聖母殿”,著實令人敬佩。

  再回首,歷史已經轉身,但晉祠的精絕讓我意猶未盡。晉祠如花,我只掰下一瓣,輕輕地聞。整個枝節摘於泥土,並不會隨落花而枯。
 

有關神話故事的歇後語_神話故事的歇後語
描述思念的抒情散文作品
相關知識
有關晉祠的散文
有關力量的散文
有關錯過的散文
有關暗香的散文
有關作伴的散文
有關青春的散文推薦
有關小鳥的散文
精選有關楓葉的散文
有關楓葉的散文
有關獨醉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