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武術與武舞在實戰的基礎
流傳千年的中國武術,有著嚴密的哲學思想、系統的技擊理論,更具有強身健體、祛病延年、防身禦敵、制人取勝、修身養性等功效,表現了中國人特有的文 化精神、審美觀念,不同門派的傳統武術可以反映不同地區的風俗民情。所以,它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之一。為了使傳承了千年的武術更廣泛地走向世界,國家體育部 門在總結傳統武術的基礎上,考慮到武術作為體育專案的特點,發展出了適應競技的武術套路。目前,在正式武術比賽中,主要是長拳、南拳和太極拳。它汲取了中 國南北拳種不同特點,兼顧了武術的普及性,受到了廣大武術愛好者的歡迎。但是,也有人認為,武術的根本是技擊,是實戰,競技武術套路是一種“武舞”,是另 一種形式的“體操”,只能表演不能實戰。
有武術專業人士表示,內家功夫的訓練時間長,沒有七八年,十幾年的沉澱是不會有所成長的,這就造成了打不過好好訓練了幾年的散打運動員的局面。現在是快節奏的時代,又有幾個人可以耐得住寂寞苦練幾年卻沒有什麼長進呢?當然還是有不少人最終被內家拳所吸引的。現在確實有些人只注重表演,而忽視了武術的實用性,但不能就此以偏概全直接否決了中國傳統武術。
李城鑫認為,“武舞”是將武術套路動作作為基礎融於現代舞蹈,以實戰動作為巔峰。“武舞”既能表演又能實戰,在促進舞蹈發展的同時弘揚中華傳統武術,以達到兩者共同發展的局面。
歷屆中泰拳王爭霸賽,場面上中方選手總是被泰拳手追著打、處於弱勢,但只要挺住了沒有被KO掉,勝者大多還是中方。每屆爭霸賽,中方熱熱鬧鬧卻總無 法揚眉吐氣,泰方轟轟烈烈卻總是心有不甘。問題還是在開頭那個偽命題:第一,這不是雙方國粹國術的較量,而是現代自由搏擊的較量。媒體其所以要把一場簡單 的自由搏擊與國術國粹關聯起來,很顯然是為了煽動民眾提升人氣,以便製造熱點帶動商機。第二,混淆中國功夫與中華武術的概念。與泰拳較量的不過是中國散 打,它與500年泰拳、幾千年傳統武術相比,僅僅是顆嫩芽。第三,以圍欄之間、擂臺之上的競技運動衡量雙方的優劣和高下,這本就是荒唐的事情。所謂“文無 第一、武無第二”,也就是針對規則而言的,只要有規則、有標準,輸贏勝敗完全可以做到有憑有據、心服口服,但這高低優劣卻就難辨難分、無甚意義了。
中國傳統武術是非常強調基本功訓練的,無論是訓練方法和訓練強度都毫不遜色於現代搏擊,但這些訓練是基於所謂個人能力而不是基於臨場作戰的,尤其在 “少林武僧”的演繹下,成了近似於雜耍的炫目的表演——人家的瞧不起甚至嘲弄,是有根據的:搏擊是以有效的距離和擊打的準確性為基礎和目標的,而不是以假象的敵人為操練的靶子去訓練攻防兼備。很顯然,中國傳統武術與現代自由搏擊有著不同的出發點和目的地,將兩者強拉硬拽到一起來在“輿論上PK”一番,只能說是媒體炒作者太無趣,正將國人朝著無知方向誤導。
不過,中國散打還是可以從中國傳統武術當中汲取許多營養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地發展自己。雖然一副拳套讓傳統武術中生於雙腕、十指的許多武術精華消失殆盡,但這不妨礙將武術思想精髓傳承到現代搏擊中去。雖然有不少人說內家拳與現代自由搏擊格格不入,但搏擊中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以柔克剛等戰術的運用還是行之有效的。將傳統武術的腿法、拳法以及紮實的基本功訓練,與現代搏擊理念和較為系統、科學的實戰演練相結合或相融合,增強拳手的抗擊打能力和防 御能力、提高拳手的正面對抗能力和殺傷力,很可能是我們在自由搏擊這項競技比賽中厚積薄發、後發先至的本土良方。
在世界拳壇,有著太多的比賽和太多的高手,輸掉幾場比賽或贏取幾場比賽,對拳手個人而言或許意義重大,對於中華武術或者說武術精神而言是不值得大肆渲染的;何況,即使在東方也不止強勁的泰拳和日盛的中國散打,還有跆拳道、空手道等等歷史久遠又與現代自由搏擊結合緊密的功夫——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尊重、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的。誰才是真正的“東方不敗”,讓時間去細數、讓擂臺去驗證吧。
中國武術段位制基礎入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