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提問是學習上的良好習慣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同學們年齡小,知識有限,面對大千世界,一定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學起源於問,學總是和問緊緊相連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參考!

  

  我們小學生學會做學問,就是首先學會問。俗語說得好,“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可是,在某小學的一項調查顯示:80%學生在課堂上不提問或偶爾提問,只有20%學生經常提問,近半成學生表示不喜歡提問。至於學生不喜歡提問的原因,55%是怕難為情不敢提問,45%覺得沒有問題可提,有85%學生覺得自己提出的問題質量不高,不高興為問而問。

  不敢提問主要是對學習上的問題有一種畏懼心理,害怕自己的不懂會招來老師、同學的恥笑。這種畏懼心理是一種不良的情緒表現,長期下去,對大家的心理健康很不利,也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怎樣才能克服畏懼,變得勇於提問呢?

  1、自我提示法。

  在鉛筆盒裡放一些提示性的小紙條,如:“今天你提問了嗎?”“我愛讀書,我會思考,我敢提問。”“大膽提問我最棒!”讓自己時刻感受到敢於提問是光榮、自豪的事情,沒有什麼值得害羞的,相反,不敢提問題才會被人笑話的。

  2、開設“提問牆”。

  為了鼓勵自己和更多的同學生學會提問,可以在教室裡開設一面“提問牆”和“答題窗”,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和回答出來的答案貼在上面。這樣同學課間課後都會聚集到“提問牆”前相互討論,變原來的“要我問”為“我要問” 了。

  英語學習的不良習慣

  第一,過分講究方法和技巧,而不願意下真功夫。語言的運用是一種技能,但這種技能不是專靠技巧能夠獲得的。太講究方法和技巧會被其佔用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對學習的內容本身投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反而會影響學習的效果。如有一個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青年,他訂了十多種講自學和考試的刊物,認真學習和研究,講起方法來一套一套的,可他每次參考的科目卻大多考不及格。這是因為他只顧鑽研方法和技巧,在學習內容上花的時間和精力太少,而且養成了投機取巧、不肯下功夫的習慣。方法和技巧只能適當利用,並且要從自己的學習實踐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才會真正管用。

  第二,過分講究速度和效率,不願花時間經常重複複習已學過的內容,只求懂了則罷。語言的運用既是一種技能,技能則只有靠熟能生巧,要不斷的重複才會熟練,只有熟練了才會形成一種應用自如、不假思索的技能。

  第三,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沒有恆心,不能長期堅持學習。技能的熟練要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但不能向困難低頭,要堅持不懈地反覆學習,持之以恆。

  第四,不重視聽力訓練。語言是有聲的,我們對語言的感受首先是語言的聲音作用於我們的大腦,如果不練習聽力,只是默默地閱讀和背單詞,其結果不僅聽不懂別人講外語,而且閱讀水平也難以提高。

  第五,只學而不“用”,完全是以“學”的態度來學外語。語言的實踐性很強,如果只學而不用,就永遠也學不好。我們學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要學會在用中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興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用”不只是有意識的用,很多時候是要無意識的“用”。比如在吃飯、洗碗、聊天、上網、洗臉、洗腳、洗衣服、做家務事的時候,可把錄音和電視開啟聽英語;比如看電影、看新聞、聽歌曲,看小說也要看英文的;比如電腦上可裝英文的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比如上網用英文聊天,等等。

  總之,要根據自己的條件營造一個外語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使自己聽順耳、看順眼、讀順口、寫順手“四順”,就象練氣功一樣達到“順”的境界。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過了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已經懂了許多,而且會感覺學外語其實不難。如果只是“精讀”“死教材”,你會發現學外語很難、很枯燥、進步很慢,學習後仍然不會聽、不會讀、不會寫“三不會”。


如何學好語文的十個方法
看看專家是如何總結小學生學習習慣的
相關知識
勇於提問是學習上的良好習慣
物理學習需要養成的良好習慣介紹
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評語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怎麼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善用時間的良好習慣
男性長壽的良好習慣
關於學習上的勵志名言
學習上的奮鬥格言關於學習奮鬥的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