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冶鐵是怎樣的
冶鐵是指把鐵礦石冶煉為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需要,人們把從事鐵礦石冶煉為鐵的行業稱為冶鐵業。冶鐵不同於鑄鐵,鑄鐵是指把鐵鑄造為人們需要的器具。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春秋戰國的冶鐵簡介
春秋戰國時期,做為中國最後一個青銅器時代,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青銅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同時也標誌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當前考古學界認為,中國開始使用鐵的時間不會晚於公元前7世紀,或者甚至不會晚於公元前6世紀。在文獻記載中,最早的材料見之於《左傳》,此書記載公元前513年晉國鑄刑法於一套鐵鼎之上。從戰國時代的墓葬中發掘出來的兵器、農具和器皿都是鐵製的,許多學者認為這幾個世紀農業產量已經增加,正在發展的冶鐵技術很可能是一個因素。其他的因素大概是,日益擴大地採用了灌溉和排水的技術和肥料,特別是耕種大片新的土地。
可是,不應把這些及其他的技術改進的效果估計過高。在整個戰國時期,鐵相對地說依然是很少的,當時的鐵常常是鑄鐵,而不是鍛造的,因此比較軟而脆。許多工具繼續用青銅、石塊、木料或貝殼製成。此外,改進的農業技術的某些重要方面特別難以估量和確定其時間。因此,關於畜拉犁在何時開始取代遠為原始但顯然長期沿用的鋤耕的問題,引起了很大的論戰。根據極為不足的證據,中國的學者各自把拖拉犁的開始使用定在公元前400年,直到此前的一個或兩個世紀,甚至定在周代以前。文獻中最早的明確的材料,其時間只能定在漢代***約公元前90年或85年***——不過這個材料表明有一段相當長的較早的發展時期。
春秋戰國的冶鐵發展歷史
冶鐵業:漢代的冶鐵業作坊多,規模大。
戰國時期冶鐵業一般只能冶鑄農具和少數手工工具,鍛制兵器還比較少。
到了西漢,不僅能生產鐵製長劍、長矛、環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和雜用工具也廣泛使用鐵製,如燈、釜、爐、剪等都已在西漢中期的遺址中發現。這說明漢代鐵器的使用已相當廣泛。
20世紀50年代後,在河南、山東、北京、江蘇等地發現了許多漢代冶鐵遺址,其中以河南鞏縣鐵生溝村和南陽北關瓦房莊等地遺址規模最大。從這些遺址可以看出西漢冶煉工序集中,裝置齊全。河南鞏縣鐵生溝村出土了一件鐵工具,經化驗有十分良好的球狀石墨,有明顯的石墨核心和放射性結構,與現行球墨鑄鐵國家標準一類級石墨相當。同時發現炒鋼爐一座。炒鋼這一嶄新的高效率的先進技術的出現,說明西漢的冶鐵技術已達到了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在鋼鐵冶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春秋戰國的冶鐵主要意義
冶鐵業的發展,為農業提供了先進的農業工具,如鐵鏟、犁、鎬、鍬、鋤、鐮、刀等,同時也節省了一部分勞動能力。大大的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進一步加劇。而冶鐵業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分工的進一步加劇,反過來又促進了冶鐵業的迅速發展,因為可以為冶鐵業提供充足的勞動力和消費市場。所以是一種相互促進的作用和關係。
關於書法的精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