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楊式太極拳的要領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本文主要介紹學楊氏太極拳的要領“靜鬆正慢勻穩”知識。記得先師最早口授給我的學拳要領是:“正舒鬆慢勻穩”。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比較通俗易懂,又合乎拳理,多年來我奉此為信條。二十多年後,在先師所著《楊氏太極拳正宗》這本書裡,把此要領修訂為“靜鬆正慢勻穩”並告於天下。多年來,我暗自揣摩趙師修訂後的“六字”真義,似有所悟,著文如下,以供方家指正。

  靜“靜中觸動動猶靜”。“靜”是楊氏太極拳的基本屬性。

  先師常以拳祖張三丰“學太極拳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以喻練太極拳之真諦。靜,就是調心調息調身。習拳一定要靜下心來,專心致一,“致虛極,守靜篤”,不得心浮氣躁。預備式***無極式***要做到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摒除雜念,呼吸自然,努力進入物我皆忘的空靈精神境界。在整個練拳過程中,要做到穩靜安舒,心神泰然,集中心志,意識領先。在意念上,當有人若無人,當無人若有人。內斂精神,外示安逸。先師曾詼諧地說,萬籟俱靜可以修養腦力,悄無聲息可以修身養性。

  楊式太極拳是一種動靜開合,以靜御動的運動。靜中藏動機,動中存靜意,一靜俱靜,一動俱動,無靜無以制動,無動無以見靜。其“鬆”,其“正”,其“慢”,其“勻”,其“穩”,都是在澄靜的狀態下成就的。

  保持平靜、恆定和平常心,靠平靜的過程使汙濁沉澱,萬物清明。因此,楊式太極拳被後人稱譽為活的雕塑,動的靜功。

  鬆“一鬆百鬆,柔若百折若無骨”。“鬆”是楊式太極拳的核心和基礎。

  先師經常告訴我們,楊式太極拳是內家拳,跟其它拳打人不一樣。一般拳打人是皮肉傷,一看就知道傷輕重在何處。而楊式拳外若柔綿,內堅如鋼,其功夫是鬆沉純淨的內功,用的是整體勁,瞬間產生彈抖力。打人疾彈冷脆,入裡透內,傷其內臟,皮肉卻沒有任何異象。所以,楊式拳也叫“鬆拳”、“綿拳”。

  關於鬆,先師還給我們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傳說神拳“楊無敵”***楊露禪***曾在永年家鄉一條河邊釣魚,忽有一人從背後猛撲過去偷襲。說時遲,那時陝,“楊無敵”利用微妙的感應,順其撲力,突然低頭鬆腰,含胸拔背,將其順著後背抖人河中。

  先師說,這樣的上乘功夫,關鍵在於“摶氣致柔”,就是一個“鬆”字。打人不入內,感應不靈敏,是鬆的功夫不夠。“鬆”是楊式太極拳的生命線。

  鬆,包括內鬆和外鬆。內鬆,即意鬆,指的是精神內斂;外鬆,即身鬆,指的是周身鬆開。通過練“鬆”,達到內外兼修。“鬆”的高層境界是鬆淨、鬆柔與鬆沉,以求實現鬆淨透空。這個“鬆”,非幾十年千錘百煉而不可得。

  我體會太極拳諸要領中惟“鬆”難度最大,全身關節肌肉全都鬆開更難。特別是背脊和胯根更不好鬆,常常影響拳式。此缺點須循師教而努力克服之。

  寒冷的冬天,我赤手空拳,一趟85式打下來,手指肚發脹,兩手掌徐徐發熱,有麻酥酥的感覺。我知道這是鬆柔下來,氣血貫通,神經末梢有了感應的緣故。

  夏日練完拳後,突然發現全身通透,有一種形容不出的完全輕鬆舒服飄然的感覺。我立刻意識到這是周身關節開啟,經絡暢通,肌肉鬆淨透空並克服了拙力的結果。練了多年拳,這樣至善至美的感覺不是很多,但我知足了。我相信,只要有恆心,今後會有更多的如此美妙的感受。

  正“身軀宜中正而不倚”。“舉動練習,務求正確”。“正”是楊式太極拳的立身之本。

  對“正”的理解,先師教導宜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方面、身架中正安舒

  虛靈頂頸,尾間正中,鬆腰斂臀,頭頂與小腹自覺一氣貫通。自頸下直垂到兩腳之間形成一條身中垂直線。用這條垂直線確定重心,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平送腰胯,平衡肢體。練拳時,如遇身法傾斜、伸縮、旋轉等引起“中正之偏”,也要堅持內勁中正,“斜中寓正”。

  觀先師拳架,中正大方,八面支撐,無過無不及,展現出大師莊重、嚴謹、和順的風範。

  第二方面、姿勢正確到位

  楊式太極拳的一招一式都是很講究的。每個姿勢和動作都具有攻防含義,學習不正確,練習不到位,就習拳而言,徒勞無益。所以,對於每一姿勢動作的四肢距離、身勢重心、屈伸起落、進退轉換,其方向、角度、高低和幅度都要學習到位。而後對身體各部位,包括頭頸背掌腕肘肩腰胯膝腳的規矩,也都要一一糾正到位。只有形似做好了,才有可能求到神似。只有拳架純正了,才有可能體用結合,技法嫻熟,脫規矩而合規矩,從心所欲。

  慢“邁步似貓行,運勁如抽絲”。“慢”是楊式太極拳的特色和真諦。

  楊式太極拳的動靜、開合、伸縮、轉換均符合人體經絡生理的需要,有著循經絡而行的功能和效果。經絡以頭身為總綱,佈滿人體的氣血通路,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竅、皮肉筋骨形成一個系統。這個系統作為氣血執行的通道是十二經脈,作為精氣儲藏的中轉站,是奇經八脈。它們溝通裡表,協調陰陽,平衡虛實,一氣貫通。楊式太極拳正是靠習拳練功潛心打通經脈,保持周身血脈和五臟六腑通暢,促進了人體的陰陽互生,陰陽平和,從而防病養生,祛病延年。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氣行則血通,血通則人健。先師講,這就是楊式太極拳的精妙之處。太極拳之運動是五臟六腑的運動,太極拳之內勁是經絡的力道。這些都是靠“慢”來實現的。慢才能做到運動無微不至,全身各部位恰到好處,氣遍身軀,中氣貫足。而快必然會處處滑過,無法貫通經絡,致使氣散血滯。

  經常有圈外人對楊式太極拳的緩慢不以為然,對它的拳路和勁道提出了質疑。殊不知這個“慢”正是楊式太極拳的特色和真諦。用意不用力,靠意念使氣血貫通。拳打穩靜,拳打舒坦,拳打調息,拳打輕靈,拳打悟性。招熟、懂勁、神明,都需要緩緩地、細細地審查著勁道去品味,去練習。

  楊式太極拳之慢,猶如水中行走,自覺克服浮力和阻力;猶如邁步似貓行,雖動猶靜,輕靈之極;猶如運勁如抽絲,堅韌不折,柔而有彈性。日積月累,慢中寓快,逐漸出落成一種靈感。這種靈感靠微調與潛移默化,進而變化成虛靈的氣勢和渾厚的整勁。

  勻“速度均勻,上下相隨,圓活連貫,綿綿不斷”。“勻”是楊式太極拳的動律和氣韻。

  先師講,式式相連不斷,“勢”也。意思是說,定式要做到位,定式與過渡動作的轉換,上一式與下一式的轉換,要不顯山,不露水,不著痕跡,無斷續凸凹處。這就要靠節奏平穩,速度均勻,呼吸深長又自然,式式相連無起伏來實現。這就是楊式太極拳的“勻”。

  先師還講,“勻”是最不好練的。不“勻”好練,快慢、高低、起伏隨意而作,但這樣已經不是楊式太極拳了。

  楊式太極拳的“勻”,在中華武術套路中是一大特色。它最忌陝慢相間,上下起伏,飄浮不定,矯揉造作。它要求的是道法自然,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圓活連貫,綿綿不斷,委婉曲折,行雲流水。如滔滔江水,“逝者如斯夫”;如雲舒雲展,寵辱皆不驚;如觀山重水複,如聞柳暗花明;如饗清風細雨,如望雲海日出。真正地透出一股浩然之氣,呈現出楊式太極拳的鬆柔美和形象美。

  穩“以腰為軸,虛實分明,輕而不浮,穩而不僵”。“穩”是楊式太極拳的基本要素。

  先師講“穩”,關鍵是一個“重心”。在運動的過程中依靠身中垂直線的平移穩定重心。重心的穩定,決定了下盤穩固上盤靈活,然後才有可能“一身之勁,練成一家”,“曲中求直,蓄而後發”。

  穩要氣沉丹田,穩要分清虛實轉換,穩要腰部旋轉鬆沉,像中軸一樣穩定而靈活,穩要“一身備五弓”,穩要身體各部位相互作用而產生相應或對拉的支撐。

  “立如秤準,活似車輪”。“往復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穩如泰山,支撐八面是穩的形象表現。

  在穩的基礎上,“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由於穩,太極拳方能輕靈沉著。輕靈而不流於飄浮,沉著而不犯僵滯,在陰陽、剛柔、虛實、動靜的互換中形成整體運動。

  “靜鬆正慢勻穩”相輔相成,互相聯絡,渾然一體,不可斷然分割。它是楊式太極拳的法度,是修煉的方法和途徑,是趙斌先師對楊式太極拳在理論上的貢獻,是先師豐富而寶貴的太極文化遺產其中的一部分。

  先師對太極之道深有感悟,他在九十高壽時提出“動則生,靜則鬆,鬆則通,通則輕,輕則靈,靈則活”,是對楊式太極拳的高度概括。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極虛靜然後極精神,極鬆柔然後極堅剛,極緩慢然後極迅猛,極穩固然後極輕靈,這是對“靜鬆正慢勻穩”的最好詮釋。

 

 

什麼是陳式太極拳之晃介紹
清楓傳奇電影主題曲插曲片尾曲背景音樂名字誰唱
相關知識
學楊式太極拳的要領是什麼
初學楊式太極拳的要領
初學楊式太極拳的要領
楊氏太極拳的特點是什麼
初學楊式太極拳的四要領
練習楊式太極拳的要素
武式太極拳的要領
傳統楊式太極拳的根基是腳的功夫
把握陳式太極拳的要領
練習陳式太極拳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