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母親讀後感
母親告訴我們靈魂的覺醒,人生便不會彷徨。讀完此書,讀者們的感受是什麼呢?往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讀完高爾基的《母親》,按理說寫出的讀後感應該是關於讚美母親的,可我卻不想寫那些,當然,母愛是值得永久歌頌的,知識在沒有領會其真諦,沒有觸機靈魂的情況下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膚淺的,和那些無病呻吟的文章一樣令人提不起興趣。
讀完母親。確實在一些方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
母親——作為生活在當時俄國黑暗社會最底層的工人代表,從一個沒有靈魂的麻木的人,一躍而為一個具有先進思想,為推翻沙皇統治而站在第一線的人。母親身上,所發生得重大變化,讓我們震撼,尤其是母親不識字,卻比那些識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國的未來。這些與她的兒子帕沙卡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她的兒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運動的領導者,不斷對他的母親灌輸革命的真理,將母親的思想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這與母親本身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她對兒子的理解,對兒子所從事事業的信任,沒有對兒子的自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不會使她在兒子被捕後,下定決心走兒子的路,從而真正成為一個革命者,一個大造新時代的人。
這裡我們談到了理解,這不僅讓我想到一句話:理解萬歲。確實,人與人之間的理
解是無價的,理解可以創造奇蹟,就像理解可以將帕沙卡和她的母親,兩個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一座信任的橋樑。在現代社會,很多問題有待於理解來解決,代溝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試想,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加強交流,增進理解,又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呢?有時候我感覺父母不理解我,當然,為題是出在雙方。父母當總是讓我一個勁的學習,殊不知,為了責任而學習是很累人的。
篇二
《母親》是一部講述俄國受迫害的工人為解放抗爭,與資產階級作鬥爭的故事。從主人公的覺悟中我們也能看到高兒基的獨特的浪漫主義與對自由的追求。
巴維爾是一位普通工人,他的父親在資產階級的迫害下去世。後來他被無產階級的思想影響,為低層人民感到不平,走上抗爭的道路,積極的他決定領導工人們做鬥爭。可巴維爾沒有太大的影響到群眾,於是他失敗後便入獄了。在獄中,巴維爾得到了許多經驗,出獄後便決定將身心毫無保留的奉獻給革命事業,他的母親也決定支援他。巴維爾的大徹大悟使他備受工人們的愛戴,再次投入抗爭中,再次被捕的巴維爾在法庭滔滔不絕,此時的他已明白了真理,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巴維爾入獄,接著他的母親繼承他的事業,四處釋出傳單,被捕的她堅定的告訴反動派:“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
書中的主人公雖然抗爭失敗,但是他並不認為抗爭會結束,因為他始終堅信著有更多的人傳承他的思想,終有一天勞動人民能徹底解放。從他面對無數武裝警察大無畏的精神可見他內心的高度覺悟和崇高精神,他是一個具有不朽靈魂的崇高的戰士。另一個重要的主人公則是巴爾維的母親,雖說是受兒子的影響,但是作為一名普通的窮苦婦女,冒著生命危險發傳單,說明她相信著兒子,相信真理,這不僅體現出她作為革命者的偉大,又體現出作為母親的偉大。
高爾基把真實的社會情景融入到小說中,其實只是想告訴人們真理的重要和敢於抗爭的精神,就像“母親”所說的話一樣。
篇三
母親,這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字眼一直影響了我15年。對於每個人來說,它的意義都是不同的。我想,這個詞也是給了大作家高爾基同樣的感受所以才有了鉅作《母親》的誕生吧!
記得曾今有人說過:“世界上最美的聲音,那便母親的呼喚。”而高爾基也曾說過: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人世間大概沒有哪種音調像“媽媽”一樣,能夠為世界共同發出,直抵心靈深處,也沒有哪個詞語可以像“母親”一樣,讓人們輕鬆觸控到它的實質和內涵,人類雖然有千言萬語。然而,我們只把兒時從母親那兒獲得“咿呀”所學稱為自己的母語。
作品一開始就描寫陰森森的工廠,人們在油嗅的空氣中生活,猶如在黑夜裡一樣,通過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生動的描繪了母親這個形象。她嫁了一個工人,沒有自由,常挨丈夫的打罵,和受統治者的壓迫、剝削,成為逆來順受,毫無怨言,照樣溫和,善良、勤勞、關心人們的。丈夫死後,她在傷心中覺醒,一面支援兒子追求知識,投身革命,幫助發傳單,最後她自己也參加革命,為兒子先進的思想、堅強不屈的性格而驕傲,反映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對自由的追求。在被捕時,她莊嚴地宣稱:“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這刺透人心的話語無時都不令我為之震撼。
在我們看來,母親平時也許沒有這麼的堅強,但我相信每一個母親只要是為了兒女,她們都將會堅強不屈,力量也將會變得無比的強大。我想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定律”。古語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就是她孕育生命,創造生活,滋養天下,創造未來。她就是這個世界的愛的延續。
中國神話故事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