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導遊詞精選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8日

  川菜即四川地區的菜餚,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也是最有特色的菜系,民間最大菜系,同時被冠以“百姓菜”。歡迎閱讀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導遊詞,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二郎山森林公園導遊詞

  二郎山,素以地理位置險要,自然景觀奇特而享有“川西屏障、康藏門戶、綠色瑰寶”之譽。因二郎神仙遊在此修煉得名。經過二郎山林場林業工人三十多年的苦心經營,這裡的景色已更加秀麗,1994年四川省林業廳批准在此建立了二郎山森林公園。

  這條盤山公路,就是五十年代,為了打通通往康藏的通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歷經艱險修築的川藏公路中最險要的一段,為此而譜寫的一曲《歌唱二郎山》曾唱遍了祖國的萬水千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我相信現在諸位或許都還會唱這首歌我們能否一起唱一唱***領頭唱歌***到了1996年,黨和國家又投資6個億,修建了我們剛才路過的的長4176米的二郎山遂道,自此天塹變通途,這條路也就成了我們的一段遊山道。

  這裡昔日曾是:“枯樹荒草滿山野,巨石滿山岡’的荒涼景象,而現在您們看到的卻是二郎山林場林業工人三十多年嘔心瀝血編織的綠色幔帳。諸位看,棵棵青松直指藍天;枝葉交織,微風拂來;綠波盪漾,是否有如浴綠海的感覺,若您信步林中,您就會發現您行走於一張又鬆又軟、金燦燦的松針鋪就的金色地毯之上,那鑲嵌在金色地毯之上的各色蘑菇、草莓綻開笑臉,喜迎貴賓。側耳傾聽,遠處溪水叮咚,近處百鳥爭鳴。好,我們現在就去林中散散步。

  現在進入了二郎山杜鵑園,二郎山天然杜鵑園面積50多公頃,除此之外在圓寶山腰還有一個7公頃的大葉杜鵑園。小葉杜鵑、康定杜鵑、水仙杜鵑、疏葉杜鵑、大王杜鵑、圓葉杜鵑、芒剌杜鵑等三十六種杜鵑在不同海拔段分佈。草甸上小葉杜鵑蔟狀分佈,冠幅4—8米,或在崖畔呈不規則線狀分佈;溝槽內以大葉杜鵑為主,大多高4米左右,冠幅6—8米,十分繁茂。所以二郎山春夏季,到處可見杜鵑倩影,紅、黃、白、紫點綴綠海之上,或花團錦簇掩映一方藍天,現在請大家盡情欣賞這杜鵑花的海洋。

  這路邊眾多的巖棚石洞,就是昔日茶馬古道上的野營客棧,昔日從事邊茶販運的人們常在棚、洞之中喝茶歇憩或小住一宿。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巖洞,據說是二郎神仙遊修煉地之一,它高寬約15米,深10米,是氣功愛好者採氣煉功的良好場所,諸位不妨去打坐片刻,作一回修煉仙人又何妨。

  看看山下,大渡河水宛若玉帶蜿蜒南流,川藏國道懸空盤轉,冷磧古鎮恍若世外田園,二郎山樑如遊飲蒼龍,極目遠眺,群山峻嶺中,海拔7556米的貢嘎雄峰紅光映著白雪,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峨眉山樂山導遊詞

  四川“天府之國”,人們總是將兩者緊密的聯絡在一起。自古,巴山蜀水、人傑地靈、風景秀麗。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數不勝數。那麼這一次呢?將帶大家去領略一下一次別樣的旅行。我們將由成都出發前往峨眉山,途中游覽樂山。距離呢?大約在160公里左右,行車時間要用三個小時。

  那為什麼要反此次旅行稱為別樣的旅行呢?因為,此次遊覽路線可以把它說成是一次佛教文化之旅,大家可以體驗一種佛教文化始終貫穿於整個行程當中。樂山!有號稱世界第一大佛之稱的樂山大佛,“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體驗一下它的輝巨集氣勢,並且可以讓大家置身其間,臨時抱一抱佛腳。峨眉山!稱“峨眉天下秀”、“仙山福地”,又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中國,甚至國外,佛教徒或信教民眾中影響極為深遠。而且,在由成都出發至雙流、新津、彭山、眉山、夾江。在夾並分道,一邊前往樂山大佛,一邊前往峨眉山。一路之上,大家可聽可看的東西真的是太多啦!並能領略到川西南地區所特有的田園和“竹籠”風光。四川自古“天府之國”農業發達,“水旱從人,不知飢瑾”***那一個是四川地區的人民勤勞樸實,但是四川自古交通難為。這雖然是它的缺點,卻也成為四川少有破壞,保留下眾多的民俗,特有的風情。連抗戰期間蔣介石先生也將自已的行政官邸搬到四川重慶***。而且,從成都不能超過樂山、峨眉的途中大家還可以看到川西壩子非常有特點的一種民居方式被稱做“竹籠”式的建築。在沃野千里的田野上,星星點點的房屋總是座落於蔥綠的竹林當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景觀。

  好了!該言歸正傳介紹一下峨眉和樂山啦!先講一講樂山。樂山!古稱嘉州。古語有云:“蜀之山水在嘉州,州之勝曰凌雲”。這裡山靈水秀,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會合於凌雲山下,龜城山、凌雲山、烏尤山、馬鞍山臨江屏列,風光雄秀西南。

  凌雲冊位於樂山城岷江東岸,卓然秀拔,唐朝時在這裡倚山開鑿的佛像是當今世界上的第一大佛。大佛依山而建,威鎮三江,面對峨眉,歷經丟掉風雨,依然完好無缺,不得不讓我們吧為觀止!那大家認為這個世界第一大佛是雕鑿的我們眾多佛像中的那一位呢?它是一尊彌勒坐佛像。

  在***,一位來自廣東順德的老先生在遊歷樂山大佛時,拍攝了一組照片,無意中發現烏山、龜城山、凌雲山聯接在一起時就好像是一尊佛像仰臥。烏尤山、形如其頭,且五觀、口、鼻、眼可以清晰可見。凌雲山狀如其身,龜城山狀如其腳,遊客觀後,無不謂之其神似。還將其同三峽神女、雲南石林的阿詩瑪石像相比較。一時之間引來無數的遊客紛紛前來一睹睡佛的尊容。

  據史料記載,秦孝文王時,蜀郡守李冰鑿離堆,以“避沫水之害”。而這離堆呢?就是今天的烏尤山,為睡佛的頭頂。但無匚不成書的是,樂山鹼化是人工與大自然在無意中的一種巧合吧!也可能不願意如此,樂山鹼化開鑿的位置端坐於睡佛的心臟部位,是無意這中的一種匚合,還是古人在開鑿時的一種刻意安排。現在我們已無從得知。

  樂山大佛是當今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象。依凌雲山而建,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稱。大佛始建於唐開元初年***公元731年***完工於唐貞觀十九年***公元803年***,歷時九十年的時間。大佛造型偉岸高大,通高71.2米,頭上髮髻1021個,而且大佛各部位比例適度,鉅細和諧,而這一切的卻完成於1000多年以前。我們的古人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使我們不得不為之佩服稱之為奇蹟。

  開鑿樂山大佛的發起人是當時的海通法師。對於這位高僧的生平,已無法考證了。只知道他是貴州人,結束於凌雲山。他見三次水匯聚山下,驚濤拍岸,過往船隻時有船毀人亡之情。於是發巨集誓,開鑿佛像,欲仰仗無邊法。“易暴浪為安流”。於是海通曆盡艱辛,到江淮兩湖一帶募化錢財,動工鑿佛。後人為紀念海通法師,就在巨佛左面約30米處將一座崖墓改造成“海師洞”。海通修大佛的業績載於唐韋皋《嘉州凌雲大佛像記》中,大佛修建完工,為當時的劍南西川節度使的韋皋,敘述了海通開鑿大佛的緣由,及章仇兼瓊繼修,韋皋以“俸錢五十萬佐其費”得以峻工的經過據史料記載,大佛建成以後,曾有一覆蓋大佛全身的樓閣,名大佛閣,寧時稱“天寧閣”,後毀於兵災。

  大佛曆邊為九曲棧道,左邊為凌雲棧道。瞻仰大佛,可沿九曲棧道而下,九曲棧道為唐時修建大佛開鑿,共173階。大佛腳下右側有一洞,題為“天洞”。入“天洞”上凌雲棧道。凌雲棧道開鑿於1983年全長500米是一條獨具特色的路線,棧道出口,即名樓。壁津樓。

  參觀完樂山大佛後呢,各位遊客可以通過峨樂高速公路直達峨眉山。天下名山僧佔多,自古既是如此更何況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蜀國多仙山,峨眉藐難匹”。大詩人李白讚美峨眉山的詩句至今仍淬於民間。但峨眉冊的百里秀色,那短短几句詩又怎能道其萬一呢?欲識“廬山真面目”髯到峨眉走一遭。峨眉山海拔高度為3099米。與莽莽崑崙一脈相連。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區突然拔地而起,真可稱得上是“雄秀西南”。《水經注》裡記載:“從成都遠望大峨、二峨兩山相對屹立,細長俊美,好象美女的兩道彎彎的蛾眉”。峨眉山由此而得名。

  峨眉山遠非一個“秀”字就可以將其所有的景色全部包含其中,是集“雄、秀、奇、險、幽”為一體的特色,故唐朝詩人李白將其尊稱為“仙山”。“雲海、日出、佛光、聖燈”四大勝景更是讓峨眉遠近聞名,為海內外遊客所向往。

  四川成都地接歡迎詞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

  在這裡,我謹代表成都**旅行社歡迎大家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來到我們美麗的蓉城。現在站在各位面前的這個帥小夥***美麗大方的姑娘***便是大家今後幾天旅程中的導遊,那就是我,我姓*,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為我們開車的司機姓*,*師傅將會和我一起,謁誠的為大家服務,希望能與大家合作的愉快。如果我有什麼做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大家儘可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便我能回去後認真總結,爭取將來做的更好。最後,祝願大家在即將到來的幾天旅途中能玩的愉快,遊的盡興。用我們四川話說就是耍得安逸,玩的巴拾。

  相信在座的各位中大部份或全部人都是第一次來成都吧,那麼你是否對現在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陌生,對即將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充滿好奇呢?那麼,首先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後幾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況吧***行程略***。記得剛才歡迎大家時我提到一個詞——蓉城。為什麼我不是歡迎大家來成都,而是說蓉城呢,因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個別名。那麼,這個別名是怎麼得來的呢?先不要急,讓我們從四川省的概況一步步來了解吧。

  四川省面積近4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居全國第5位。其中耕地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佔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國第4位。四川不僅是祖國西南的大糧倉,還是全國四大林區之一,四大藥材生產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區之一。農副產品中,蠶繭,柑桔,油菜和中藥材的產量居全國首位。四川人口8329萬,佔全國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四川還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藏、彝、羌、苗、回、壯、白、滿、土家、納西、布依等14個少數民族。

  四川地處內陸腹地,地勢險要,西邊是青藏高原,北邊有秦嶺和大巴山,南面是雲貴高原,惟有長江水將西邊的巫山衝開一道缺口。四川由東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區組成,成都處於盆地中心,盆地面積約17萬平方面軍公里,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國第一級階梯的組成部份,其最高峰貢嘎山達7556米,是我國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氣候特徵可以用12個字來形容:氣溫高,雨水多,溼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氣溫17度左右,夏季一般為35度,七八月最高時可達39度。夏季雨水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之一,全年日照數1000——1400小時,平均每天只有3小時左右。

  四川由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加上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從人,不知飢謹”的美譽。

  綜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那麼,天府之國的名稱是怎麼得來的呢?據史書《華陽國志》記載,“天府”一詞最早本是一種官名,其職責是專門管理國家的珍寶、寶藏,由於天府一詞有了上述一層含義,後人便借來比喻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域。歷史上最早稱四川為天府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曾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在這段話中,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雖然地勢險要,但盆地內部卻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塊好地方,假如劉備能佔領此地,便能促成帝業。在這之後,“天府”一詞便成了歷代文人學者筆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詞,進而譽稱四川為“天府之國”。

  另外四川還被稱為“蜀”,關於蜀的來歷,史料中記載:蜀就是蠶,因為傳說中蜀國最早稱王的人叫蠶從,再聯絡到四川養蠶業發展最早,所以,現在也稱四川為“蜀”。那麼“四川”這個名字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它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用的呢?在宋朝時,宋真宗對行政區作調整,將川陝路一分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陝四路”,簡稱“四川路”,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來。

  成都,作為四川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於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城區面積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萬,轄8區12市縣。

  至今為止,在史料中有所記載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據史書記載,最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戰國前期的開明王朝,當時的開明氏九世將國都由樊鄉***雙流***遷到還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並借用西周建都的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為成都。

  公元311年,秦國丞相張儀率大軍消滅了開明氏的蜀國。秦惠王改蜀國為郡,命張若為蜀郡守,並在此建城.據《華陽國志》記載,當時張若、張儀所築的秦城,周圍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倉庫,城牆上築有哨所、箭樓,城內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兩部分,太城在東,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龜城的別稱,最早源於揚雄的《蜀本記》,本中記載:“秦相張公子所築成都,屢有頹壞,有龜行於此,巫師言依龜行跡築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時趙汴做出了科學的解釋,指出張若所築城牆亦順江之勢,因成都地勢偏東北,所以所修建築都為順勢而建。從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還是偏向東北方的。

  西漢時,成都織綿業相當發達,成為官府稅收中的重要來源,為了便於管理,漢王朝特在此設立官員專門管理織綿,所以成都又被稱之為“錦官城”,簡稱“錦城”。


綿陽西山公園導遊詞
四川值得一去的地方導遊詞
相關知識
四川導遊詞精選範文
香港導遊詞精選範文
兵馬俑的導遊詞精選範文
江蘇導遊詞精選範文
西藏導遊詞精選範文
貴州導遊詞精選範文
上海豫園導遊詞精選範文
寧夏導遊詞精選範文
雲南導遊詞精選範文
長城導遊詞精選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