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大熊貓的作文加批語
我最喜歡的動物是大熊貓,它不僅可愛,而且還是中國的國寶呢!現在讓我來介紹一下它的樣子和生活習慣吧。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熊貓的名稱是因為它似貓非貓,似熊非熊。所以大家叫他熊貓。
熊貓擁有一身粗壯的身體,有四個碩大的熊掌,有兩個吸引人的黑眼圈,還有那圓鼓鼓的白肚皮,一身白裡帶黑的茸毛,它的樣子真讓人感到滑稽可笑,非常可愛。
熊貓的食量非常大,它很喜歡吃鮮嫩的竹葉、竹筍。它生活在中國西南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溫帶森林中,竹子是這裡主要的食物。熊貓一見到有新鮮的竹筍、竹葉就撲上去,兩隻前爪上前抓著亂咬,咬斷了就往嘴裡送。它那貪婪的樣子讓人捧腹大笑。
當熊貓吃完東西時,它就會到有乾淨的清水那喝水。
它在草地上的時候,要是開心它就會到處亂跑,好像一個圓球在草坪上滾來滾去的,讓觀眾們喜逐顏開。它若是不高興的時候,就會在地上“悶悶不‘語’”。
熊貓除了有可愛的外表,有吸引人的形象之外,還以它的稀有珍貴傳遍了各個國家。據準確統計,全世界大約近剩下1200只了。
在那麼多數不勝數的動物中,我還是最喜歡熊貓了,因為它的樣子很滑稽好搞笑,它的外表很可愛,它的外貌更是不同!
【簡評】這是一篇描寫熊貓的狀物文章。文章結構過於鬆散,作者從多方面描寫熊貓,但每一部分語言過於簡略,使得文章詳略不當。文章結尾處作者沒有昇華主題,使得文章思想層次不高。
二
暑假裡,媽媽帶我去動物園。在動物園裡,看到了許多動物,但最好玩的就是那憨態可掬的大熊貓。
它胖乎乎、圓滾滾的,很逗人喜愛。他們的頭部和身體都是白色的,只有眼圈、耳朵、肩部和腿是黑褐色的。特別是那一對黑黑的眼圈長在白白的臉上,像是帶著一副墨鏡,加上那笨拙的動作和走起路來東張西望的神情,顯得非常可愛。
動物園裡的大熊貓,經過訓練,還會表演許多節目呢!我最喜歡看大熊貓翻跟斗。它縮成一團,活像個大皮球。
熊貓睡覺時,也不老實。有時,它用前爪輕輕地拍著肚子;有時,它兩腿一蹬,就翻個身。我還以為它睡醒了,其實它還在睡。它睡醒了就翻身起來,用手揉揉眼睛,好奇的望望人們。
熊貓吃東西的時候,常常直著身子盤腿坐下,前爪抓住鮮嫩的竹子往嘴裡送。它愛吃鮮嫩的竹葉。吃飽了,還得用水潤潤喉嚨。它走到水池邊,俯下身子,前腿靠著池邊,低下頭,咕嘟咕嘟的喝起來。看它那副模樣,真是讓人發笑。
熊貓是世界上的珍貴動物,是動物園中的寵兒。它的一舉一動,都會給成千上萬的遊人增添無窮的樂趣。
我喜歡大熊貓。
【簡評】這是一篇描寫動物園裡的大熊貓的文章,開頭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重點突出大熊貓憨態可掬的特點,詳略得當,內容具體,以輕鬆愉快的語氣,向我們娓娓道來大熊貓睡覺吃東西時的可愛模樣,令人回味無窮。
三
今年六一兒童節,我和爸爸媽媽弟弟去七星公園動物園遊玩,看到了許多可愛的動物,有調皮的小猴子,威武的獅子和雄壯的老虎等等。我和弟弟最喜歡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可是媽媽問我熊貓是種什麼動物,我都回答不上,於是我回家上網查了很多資料,對大熊貓進行了深入的瞭解。
大熊貓,一般稱作“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數量十分稀少,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色為黑白相間,被譽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屬熊科,現存的主要棲息地在中國四川、陝西等周邊山區。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貓數量約為1590只。成年熊貓長約120~190釐米,體重85到125公斤,適應以竹子為食的生活。大熊貓憨態可掬的可愛模樣深受全球大眾的喜愛,2012年11月,最古老的大熊貓化石在西班牙出土,表明大熊貓的祖先或源自歐洲。
大熊貓的學名其實叫“貓熊”,意思即為“像貓一樣的熊”,記者們在報道中把“貓熊”誤寫為“熊貓”。“熊貓”一詞經媒體廣為傳播,說慣了,也就很難糾正。於是,人們只得將錯就錯,稱“貓熊”為“熊貓”
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後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所以,有很多科學價值,因而被譽為“動物活化石”,中國把它譽為“國寶”。如今大熊貓分佈範圍已十分狹窄,僅限於中國的邛崍山、大小相嶺和涼山區域性地區。大熊貓棲息地的巨大變化近代才發生。近幾百年中國人口激增和佔用土地,很多棲息地消失了。
目前,我國政府已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護這一瀕臨滅絕的活化石。大熊貓的存亡,早已為世人所關注。今後為保護和繁殖大熊貓,還需要繼續尋找別的居住區,給熊貓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以使其物種延續。
大熊貓很可愛也很神奇吧!但我也知道了大熊貓的處境非常不好,我們大家都應該保護好大熊貓,保護好所有動物,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簡評】這篇文章作者向我們講述了自己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看熊貓的經歷。文中作者通過向我們講述“熊貓的歷史”、“熊貓的食物”、“熊貓化石”等,表現了熊貓的珍貴性,呼籲我們要保護大熊貓。如果文章可以多寫一些熊貓的形態會更好。
描寫動物的作文加批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