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感恩作為一種積極的人格特質,有利於和諧人際關係的建立,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具有特殊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一
看完了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感恩是無時無刻都存在,原來感恩並不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情。 當我們剛剛出生,還在哇哇啼哭的時候,就已經在感恩。感恩父母,感恩醫生,感恩大自然,感恩全界……無時無刻我們不在感恩。 在我們無助的時候,有人伸出了一隻援助之手。,你第一時間想到的事情就是感恩,感恩是多麼偉大啊!在你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感恩父母,作文金谷園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因為正是他們輔育了你,在你為目標奮鬥的時候,給你說一兩句鼓勵的話,才使你堅持到今天取得這樣的成就。由此可見,感恩是多麼神聖啊!
記得民間有一句俗語: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連動物都懂感恩的含義,知道他人給你的愛是無限的,要學會感恩去報答,所以感恩是沒有境界,沒有隔閡的。
海倫·凱樂的經典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觀念,告訴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零與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這是感恩的力量。感恩大自然,感恩大自然中的所有的生物,是它讓我們存活,就好比人類要是失去了那參天的大樹,就沒有新鮮的氧氣成分,到時候天空變得灰濛濛的,白色垃圾漫天飛舞,人類只能用氧氣罩生活,後果不堪設想。
感恩,其實並不是那麼難以做到,小學生們只要學習好,晚上在家時,給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對於大自然的感恩你只要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植樹節那天抽點時間和家人一起去植樹,這就是對大自然最好的回報。 讓我們展開翅膀在感恩中成長吧!
二
2012年11月30日我《中小學感恩教育》講座,作為父母我們深有感觸,並深有同感。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有一個深刻的教訓,就是對人格的忽視。重智慧、輕人格,是各類學校由於“應試教育”影響而產生的“通脖。這一片面的教育取向已經產生了許多不良效應。 重視學生智慧培養,這是無可非議的。這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是為未來社會培養“英才”、“通才”、高智慧人才的必要措施。但單方面地強調智慧培養,忽視人格塑造和全面素質訓練,這就必然導致青少年畸形發展,最終使培養的人才“高智慧、低素養”,與社會所需人才完全“錯位”。
現在的中國教育,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為了應付考試都太注重青少年的書本教育,而忽視了青少年的人格教育。現代的青少年在心理上太脆弱,禁不起挫折,普遍存在自私、虛榮、狂妄、冷漠、自我中心、內心孤僻、嫉妒心強、心理承受力差等人格缺陷。他們一遭遇挫折或失敗,就在日常行為中伴隨有或多或少的變態、失常表現。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生活在金字塔裡,父母嬌生慣養,往往以自我中心,人際不和,帶給他們人格的自卑和不自信。“中小學教育要給他們什麼?要給他們文化,給他們拯救自己人生的力量。當他們迷茫時,當他們彷徨時,文化可以拯救他們的心靈。自己的心胸開朗了,憂思就少了許多。這就是仁者無憂。”于丹認為,家長們最應與孩子溝通,讓他們懂得愛人。學會分享,用寬恕自己的心去寬恕別人,用讓自己發達的心去發達別人,用寬容、善良和悲憫之心去洞悉別人,用自己的心去感化別人。“當他們成人後,看到別的孩子就覺得是自己的孩子,看到別人的老人就覺得是自己的老人,能不愛他們嗎?是呀,獨生子女最缺少懂得他人的教育。懂得比愛更深刻,他們不懂得關心別人、尊敬別人,因為周圍沒有座標,以前的家庭都有兩三個甚至七八個孩子,兄弟姐妹間懂得團結協作、懂得關愛,但現在的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團隊合作精神,不懂得關愛別人。很多孩子富於攻擊性,是因為他麼們內心缺少寬容和包容。”所以要教育他們責任、團結、自強、自立。
通過學習觀看這次講座,作為家長我們認為,在注重孩子文化教育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孩子的人格教育。家長是孩子最好的人格老師,所以父母應該在生活中給孩子做好榜樣,做好表率,並要教育孩子學會責任、團結、自強、自立、感恩、自控能力、抗打擊抗挫折能力。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人格,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讓人放心的人;一個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輝煌,都可能隨時崩潰。 學生最需要健康的心理和自信的人格力量,這是中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
三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把西方國家的節日傳到了中國,“母親節”就是其中一個,“母親節”來臨之際,學校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要求每個班級以“母親節”為契機,開展一次以“感恩”為主題的班隊會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課下我精心準備了材料。
上課前我飽含深情地為學生們朗讀了一首關於讚美母愛的詩歌,匯入我今天班隊會的主題,接著,我提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媽媽的關愛中長大,同學們誰來說說你媽媽的生日?”沒想到同學們聽到我的話剛開始是一臉驚訝,然後交頭接耳地竊竊私語著。之後許多學生興致勃勃的議論著,小小手終於舉起了幾隻,我馬上叫起來他們,原來他們回答的媽媽生日都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不是跟自己一天,就是中秋節等這些中國傳統的節日。看著孩子們臉上那種茫然的神情,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動,微笑著說:“難道一些普通的生日你們就記不得嗎?回去問問自己的媽媽,有哪位媽媽不記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呢?”我要求全班學生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採用不同的方式來為自己媽媽慶祝!祝她們節日快樂!
不想有學生漠然地說:“那算什麼呀?誰家爸爸媽媽不是那樣呢?他們做的都是應該的,照顧我們是他們的責任,等我以後長大了,做了爸爸媽媽肯定也會像他們這樣的。”學生這樣的話,令我震驚!
我大驚,接著循循善誘道:“你們看,媽媽每天工作那麼忙,還要給你們洗衣服,做營養豐富的食物,你生病了還要風雨無阻地帶你看病,衣不解帶地在旁邊照顧你,爸爸在外面掙錢養家,頂著各種壓力,多不容易啊!他們多愛你們呀„„”
我慢慢啟發學生,教育孩子們。最後我讓學生來說說平日裡父母做了哪些讓你感動的事,結果不盡人意。學生說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時父母照顧自己啊,過年過節給自己買新衣服啊,但卻缺少真實和細膩。想到平日裡家長打電話也對我傾訴過孩子不懂家長的辛苦,不知道感恩,甚至還頂撞父母。
看著孩子們不懂得感恩,不由得引起我的擔憂。
二、診斷與分析:
“感恩”,其實就是讓孩子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對親人的愛護,朋友的關心,老師的關懷,陌生人的幫助,彷彿和自己沒有絲毫的關聯,或者認為這些本來就是應該賦予他的,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在很多學生的情感世界裡,“感恩”已經成為一個盲區。而造成這種現象,經過調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缺乏感恩氛圍,孩子不會感恩
要使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首先要讓孩子處於感恩的人文氛圍中。讓他們感受周圍的人是如何對世界、對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後,將影響他們自身形成這一品質。而現在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沒有為孩子營造感恩這樣的氛圍。甚至家長、老師經常在不經意間表達、宣洩了對生活、對社會及對他人太多的不滿和埋怨,以至於孩子對人與人之間關愛缺乏瞭解,更別說是感恩
了。
二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對感恩教育的正確理解,表現為兩種傾向:一是父母總是會一廂情願地付出,造成孩子認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當然的。家長沒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過程中是否讓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個別家庭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錯了,就開始訴說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強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實恰恰相反,這給孩子造成了心理負擔,它暗示了“我付出給你,你要償還”,這樣孩子就算回報也不是出於真心的,孩子會以“形式對形式”來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頭腦中中就不存在,只是一種任務。
三學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在的市場經濟下,競爭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認,在大部分的學校,德育課程仍然屬於副科,不管是在教學上,還是思想認識上,學校都以文化課為主導方向,往往對德育教育不夠重視。而且,在當前的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說教的傾向,說得多,做得少,對學生缺乏情感體驗,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顯著。對於學校開設的這些德育課程,大部分的學生和教師在思想上都不重視,也就導致了學生對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
三、措施與效果
感恩教育應以活動為載體,讓青少年從活動中體驗感恩,並回歸現實生活,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實現自我完善,最終回報生活。
一創設氛圍進行感恩教育
要使學生學會感恩,樹立感恩意識是前提,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所獲得的一切並非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因此,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並以此形成感恩意識,教會學生感恩。
二引導學生感恩
要讓學生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這就離不開成人的示範作用,作為老師和父母必須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當孩子接受了別人的幫助時,教師和家長要示範孩子對別人表達感激之情。當孩子們受到這種影響,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要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給學生貫穿感恩的思想,要知道有時一個歉意的表示,一個抱歉的微笑,一句溫柔的話語,就是一個不經意的舉動,都會讓別人感受到愛,久而久之,孩子會在這樣的氛圍下,會不自覺地表達自己的愛與關心。
三實踐引導感恩。
平時實踐活動中我在有意無意中把感恩的思想觀念貫穿在每一件小事上。要讓孩子學會感恩,作為教育者要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
通過一段時間堅持不懈的教育引導,以及家長的大力配合,許多家長欣喜地告訴我,孩子知道心疼體諒父母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甚至能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在平常學習生活中,班裡同學之間變的更加友愛了,當別人遇到困難,也會慷慨解囊,得到幫助的同學也能誠心地說聲“謝謝”。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繼續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感恩樹常青常綠。
三年級語文教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