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養老保障體系的四維供給主體與職責定位論文
自2012年以來,伴隨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與英國《健康與社會照料改革法案》的提出與落實,國內外養老服務不約而同地形成了以居家、社群、機構作為基礎的服務格局,用以滿足複雜多樣的老齡服務需求。當前我國養老服務的供給正在加快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服務框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中國養老保障體系的四維供給主體與職責定位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中國養老保障體系的四維供給主體與職責定位全文如下:
【摘要】:隨著老齡社會的迅速來臨,改革養老制度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話題。因此,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勢在必行。能否探索或創新一種多元化模式,依靠社會、社群、家庭的力量,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或是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為老人提供更適合、更願意接受的養老方式,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近代西方福利國家制度及社會福利思想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教訓,尤其是福利多元主義理論的分析正規化對於構建多元化的養老保障體系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因此,將福利多元主義與我國的國情相結合,構建一個國家、市場、社會和社群為主體的四維養老保障福利供給體系,既可以滿足我國老年群體多元化的養老需求,又可以推動養老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關鍵詞】: 養老保障 福利多元主義 福利三角
一、中國養老服務的資源供給主體及角色定位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從而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養老保障制度作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養老風險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所以需要多元主體承擔各自的福利責任,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重塑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關鍵在於正確界定各主體之間的責任。養老保險責任的起點在於每一個個體的責任,當個體無法得到保障的時候,便會產生社會排斥,即不願意幫助其他人獲得相應的福利。
因此,首先國家需要為老年人群提供基礎性的養老保障,市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政府的不足,通過等價交換的原貝,為老年人提供多元性的養老服務。其次,社群主要為老年人群提供互助性的、更為直接的老年服務。最後,社會作為養老服務的重要補充部分,隨著我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各個主體之間分工合作,共同構建出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網,使得任何一類覆蓋人群都能獲得自己所需要的養老服務。只有各主體之間進行有效地銜接,才能消除養老服務缺失所帶來的社會排斥,才能構建更加和諧的養老保障體系。所以,基於福利多元主義理論,可以以國家、市場、社會和社群為主體,構建我國養老保障的四維福利供給框架。
***一***國家—養老的制度保障
國家是養老保障體系制度保障的堅強基石。現階段,中國“強政府、弱社會”的現實國情使得政府在養老保障的供給上處於主導地位。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由國家主導養老保障的局面。因此,國家貝}J主要站在巨集觀的角度,為養老保障制定法律法規和發展規劃,提供科學規範化的管理和監督,進行一定的資金投入等,從而為社會成員提供公平性和基礎保障性的養老保障制度。所以,在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中,國家的福利供給職責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一是完善社會保險法,為養老保障體系提供法律依據。立法先行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國家的立法職能是任何一個福利供給主體都不具備的。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有利於為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援。
二是提供資金支援。政府的財政支援是養老保障最穩定的資金來源,同時也是政府履行養老責任的具體體現。政府的資金支援主要包括直接的財政列支、對於養老產業的稅收優惠以及政府通過其他渠道用於養老保障領域建設等。
三是進行監督管理。合理的監督管理是養老保障能夠持續發展的保證。所以,應該健全相應的監督管理機構,完善相應的管理體制,強化監督職責,對養老保險的資金籌集、日常事務管理、資金的日常使用以及市場的准入機制等方面進行監督考察,以保證養老保障體系的健康發展。
***二***市場—養老的發展方向
在遭遇財政危機以後,西方福利國家採取了市場化應對的方法,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思路。目前,我國政府提供的養老保險只能滿足基本的養老需求,這就為市場發揮作用留下了一定的空間。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養老方式也開始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市場主體在社會化的養老方式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市場主體進入養老領域,不僅成為養老方式的重要補充,也能夠滿足多元化的養老需求,體現的是社會成員的自主選擇的過程。我國市場主體提供的養老保障主要包括商業性的養老保險、機構養老和其他盈利性的養老產業。商業性的養老保險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補充,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群體的需求。
機構養老為“三無老人’、“失獨老人”提供一定的養老場所,也可以滿足一些高層次的養老需求。由於受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和傳統觀念的影響,目前我國養老機構發揮作用的範圍也十分有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成員對於養老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多樣化,從以往的以生活照料為主向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醫療保健等在內的一系列養老需求發展。其他盈利性的養老方式主要指一些多樣化的養老產業,這些產業能夠滿足多元化的養老需求。市場主體多樣性的供給必定成為未來養老的發展方向。
***三***社會—養老的重要補充
社會主體提供的養老福利是養老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看到,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社會主體提供的養老支援十分有限。隨著政府大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主體在養老事業發揮的作用必將會越來越突出。社會主體提供的養老支援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非營利組織參與養老保障體系。由於政府職能的侷限性,常託非營利組織開展一些管理和服務工作。例如,政府委託非營利組織負責居家養老的日常事宜已成為一種新型居家養老模式。
第二,社會組織的慈善捐贈和義務服務。隨著我國社會發育程度的提高,非政府組織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並且在一些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我國社會組織所提供的資金支援也會越來越大,據《2013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慈善捐贈總額近千億,比去年同比增長21. 06%。社會主體提供的慈善捐贈雖然不是社會成員養老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作為重要的補充來源,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減輕國家的養老負擔。
第三,志願者助老服務。一個國家的志願者發展狀況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這個國家的文明發展程度。因此,應該積極招募志願者隊伍參與到社群養老服務,加強志願者的管理水平,合理制定志願者補償機制,從而促進我國養老服務志願者隊伍的壯大。
***四***社群—養老的基礎保證
社群作為老年人生活的載體,在養老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的社群建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各社會主體通過社群展開交流與合作,多元主體供給已成為社群公共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依託於家庭基礎的社群服務有了較大水平的提高,社群照料、社群醫療護理為老年人提供較為方便的養老福利。總體來說,社群承擔的養老職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家庭養老。在我國目前養老保障體系中,家庭養老仍然是養老的主要方式,家庭及朋友提供的非正式的養老支援是老人最直接的幫助。布羅諾夫斯基認為“我們通過家庭聯絡在一起,家庭通過親屬組織聯絡在一起。”
家庭為老年群體提供的精神慰藉是任何養老組織和養老方式都無法替代的。二是社群舉行的敬老活動和老年人福利事業。2001年社群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劃”在全國正式啟動,主要目標是讓老年人在自己的社群內,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並且享有醫療、娛樂、健身為一體的老年福利,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近年來,社群養老在我國發展較快,社群通過對社群內和周邊資源的整合,不僅能提供直接的養老援助,而且能為老年人提供基礎服務平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醫療護理、文化娛樂在內的“一站式”服務。所以,應完善社群的基礎設施,加大對社群的投入,從而保證社群養老服務的和諧發展。
二、結語
毋庸置疑,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將越來越完善。然而,要重新審視我國的養老保障制度,就必須把西方國家的歷史經驗與我國的現實國情相結合,為實現養老政策的完善和轉變構建一個多元供給主體的分析框架。在建立形式多樣、城鄉統籌的養老服務體系的基礎上,應該有序增加老年服務資源的供給,使中國社會盡快緩解老齡化問題,進而形成一個建立在家庭與政府、市場、社群等不同社會系統的合作關係之上的多層次養老政策體系。
安全管理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