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相關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美育教育是一種培養健康的審美觀,發展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美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美術教育是以愉悅學生的感受和使學生積極體驗、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為目的的基礎素質教育。而樂觀使人充滿朝氣、生機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態。作為教師,除了教學生學習知識以外,還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他們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

  [關鍵詞]:美育教育 情感教育 學生

  我國基礎教育正經歷著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歷史性變革。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美術課程是一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由於各種原因,人們對美術課程的重視度不夠,加之我國中小學美術課程受專業美術教育的影響比較深,使課程目標的定位產生了偏差。新的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導向性和選擇性,能有效地傳承文化,儘量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並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陶冶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感知覺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而藝術美是一個美術作品本身最吸引人的地方,感受美的過程本身是愉快的,這種愉快僅僅是高階感官***視覺***的感受,而對美術作品由“感”發展到“悟”之後,這種愉快滿足了一種精神的追求,兩者合一便是我們所謂的審美快樂。

  課程標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性是人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具有指向性、協調性和績效性。它包括認識的活躍、情感的興奮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種心理成分。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動機―目標的推動、引導下產生的。當人的需要具有確實的目標並呈現出實現目標的可能性――目標期望時,需要便轉變成動機推動人積極行動。在這一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起著不可忽視的控制和調節作用。所以,學生個體積極性結構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方面。美術課國家課程標準基於這幾個方面,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使之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了有力的調動。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但是,相當一部分社會人士,甚至是美術教師,在重視美術教育的過程中,過於強調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並以此來衡量目標的達成程度,衡量學生成績的好壞,結果使得一部分學生對此喪失信心,失去興趣,老師辛苦教了,學生卻無心聽,美術教育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在幾年的美術教育工作中,筆者發現審美快樂的獲得與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達成同樣重要。美術教育是一種藝術活動,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從情感入手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使充滿美感的視覺形象與洋溢著美感的課堂教學藝術渾然一體,讓學生醉心於美的殿堂,使美術教育從技能型轉向審美型。美術教育正是以愉悅學生的感受和使其積極體驗、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為目的的基礎素質教育。而樂觀使人充滿朝氣、生機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態。作為教師,除了教學生學習知識以外,還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樂觀的品質,讓他們對學習和生活充滿自信。

  一、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常常碰到有的孩子對活動不感興趣,有的卻過於興奮,如何尋找到學生的最佳喚醒狀態呢?我認為除了老師的愛,還需要老師善於控制把握學生的情緒,以自身的情緒感染學生。教與學是雙邊活動,情感是聯絡雙邊的紐帶,我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的滿腔熱愛關心愛護,使學生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樣,老師提出的要求易轉化為學生學習需要的動力。我還通過表情、動作、語言的作用把課進行得有聲有色,以牽動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感知和理解。如在教學創作“刷牙”為題材的畫時,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刷牙的姿態,筆者就用動作加以提示,讓學生在講講做做中,不僅獲得有關刷牙的知識,也體會到美術創作的樂趣。

  二、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獲得審美的心理體驗

  在美術教學中,欣賞和感受應該放在第一位,由於學生的經驗貧乏,教師必須幫助學生積累經驗,豐富學生的生活,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在活動中,筆者不厭其煩地協助學生,讓學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美好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輔助手段製造一種引人入勝的氛圍。比如,一首激昂的詩、一段悅耳的音樂,都能創造出與美術內容相關的特定的情境,使學生置身於如詩如畫的境地,與教學內容及教者產生共鳴,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可創設與美術活動相關的場景,在充滿“誘惑力”的氣氛之中,學生自然產生審美快樂,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美術活動中。

  美術教師是傳授美的,美的東西總讓人愉快,而傳授者本身也應該是美的,這裡指的是美的語言,美的儀態,這都影響著學生接受美的愉悅程度。語言美,即要求教師平時注意修煉語言,使之動聽而富有磁性,同時注意前後邏輯關係,使話語中充滿著生氣和感召力,讓學生聽著教師的聲音,便覺得很開心。儀表美,表現在老師的衣飾和體態上,美術教師的衣飾應該有一種特殊的美,走進教室便讓人為之一振,而儀態的優雅不凡,風度的超然不俗,也需要平日裡去改進,這樣,會給學生以信任感和偶像感,面對這樣一位教師,學生自然會很愉快。

  三、運用愛的語言創設情境,加強情感薰陶

  如何讓學生在缺少相關的情感經驗的前提下,體會作品的各種情感,筆者的體會是老師要善於根據學生實際,運用語言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真切體驗各種情感。根據美術學科特點,教師可以與學生形成一種新型師生關係,彼此不是老式的教與學的關係,而是彼此尊重,互教互學,自由、民主,形成“學習共同體”。如學生在欣賞一個美術作品時,教師變強制欣賞為自主欣賞,再師生交流看法,共同分享,學生可以駁倒老師,老師也可多聽聽學生的見解,美術作品本身給人的感覺因人而異,其魅力也在於此。

  四、構建開放的美術課堂,讓學生的情感充分展現

  美的情境本身蘊涵著吸引力,使學生能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一定的活動中去。曾經問過學生:什麼樣的美術課覺得比較開心?有的說:“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的說:“多看看錄影,做做相關遊戲”;有的說:“可以自己決定怎麼上”隱隱約約中,透出對開放的美術課堂的渴望。開放的美術課堂是寬鬆的、和諧的、自由的。這種課堂完全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整節課的過程應該是學生本身要經歷“為什麼學”、“學什麼”、“應學到什麼程度”、“應怎樣學”、“學得怎樣”、“學後怎樣”、“怎樣更好”的過程。

  從情感入手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它在完成美術教育任務、完善人的品格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調動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使其更好地感受美,體驗美,從而提高對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同時,美術課堂教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不同的教學模式效果也不同,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心理特點,美術教師應大膽嘗試構建新型模式,使學生在心理及精神上得到滿足。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美術教育探究論文
淺析少兒美術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教育與人相關的論文
與教育公平相關的論文
認知心理學與教學相關的論文
英語教學相關的論文
美育教育相關的論文
教育心理學相關的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相關的論文
師德德育教育相關的論文
與公民教育相關的論文
教育學基礎相關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