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失敗不是成功之母的人的事例
咱們從小,沒少聽父母和老師唸叨過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失敗不是成功之母例子,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例子篇1:
只有成功了才可能贏得下一次更大的成功。
他大學畢業後,被分到電視臺工作。那時年輕,沒有名氣,人家不摸底,不敢把重要本子交給他來導。他接到的本子都是名導演們挑剩下的,是二流的本子。
看來作為新手註定很難在短時間內幹出名堂,獲得成功。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當他接到第一個本子時,他就意識到自己失敗不起,如果真的失敗了,就永無出頭之日了。
只有一鳴驚人,才能叫人刮目相看,並脫穎而出。於是,他面對二流本子,給自己提出目標:“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為此,他下苦功夫去改寫,去創造,拍攝中傾盡全力,精雕細刻,力求出新。
就這樣他硬是把二流本子拍出一流的水平,播出後觀眾反響強烈,引起領導重視,再拍第二部又大獲成功。於是,他的才能和實力被各方面看好,機會接踵而來,很多電視臺找他拍戲,名氣越來越大。
他先後拍出《孔繁森》《天路》《成吉思汗》《大染坊》等富有個性的有影響的好片子,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他也成了影視界的名人。他就是著名導演王文傑。他深有體會地說:“對於青年人來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此言很有幾分道理。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客觀上不允許你失敗,一旦失敗了你就會失去發展機會,失去在這一領域存在的資格。相反,你只能成功,只有成功了才可能贏得下一次更大的成功。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例子篇2:
失敗和成功之間,絕對沒有無法割裂的聯絡。關於這一點,歷史上有無數的例子可以證叫。比如說項羽,從江東起來,從來沒有打過一次敗仗,但垓下之敗讓他永無翻身之地,因為他自殺了。還有李自成,現在的歷史學家研究表明,李自成佔領北京之後,至少有五次機會可以戰勝滿清,過足當皇帝的癮,但最終他被殺掉了。可能有人會說,這些人的失敗之所以沒有成為成功之母是因為,他們失敗之後就死了,根本沒有機會。那麼咱們就舉一個失敗之後沒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軍事統帥——拿破崙。在拿破崙的一生中有兩次致命的失敗,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鐵盧。兩次失敗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為拿破崙的擴張讓他成為了歐洲的公敵。就像俗話說的,雙拳難敵四手,好虎難頂群狼,拿破崙的兩次失敗都是敗在了歐洲其它國家的聯合上,一代天驕拿破崙最終是死在了聖赫勒拿島上。
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證明,失敗並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失敗要成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條件的,比如說失敗的當事人要能正確認識失敗,合理評估自己。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例子篇3:
咱們從小,沒少聽父母和老師唸叨過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首先,我們假設有兩個創業者,一個以前曾經創業過,但是後來失敗了;另一個是第一次投身創業大軍,零經驗。你覺得他倆誰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呢?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做過一個統計,研究了1975年到2003年所有的美國創業者,發現那個曾經創業失敗的人,再次創業的時候其實一點兒優勢都沒有。
這是為什麼呢?不是都說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嗎?那得看是什麼樣的失敗。能夠從中吸取教訓的,得是那種小失敗。比如說你開車忘了放手剎了,或者轉彎的時候忘打轉向燈了,像這種比較小的錯誤,在你學開車或是練習的時候,教練在你旁邊提醒你一下,馬上就能改過來。只要你記住這些教練給你指出的小失敗、小錯誤,你慢慢就學會開車了。
但是對於大的失敗,就很難從中吸取教訓了。有一種治療冠心病的手術,叫冠狀動脈搭橋術,這種手術非常複雜,有人研究了幾千例這種手術,想看看這個手術成功或者失敗,會給醫生帶來什麼影響。結果顯示,技術好的醫生,做成功一次手術之後,再做同樣的手術更容易成功,成功率越來越高;而技術不好的醫生呢,萬一失敗了,以後再做這個手術的成功率,就會越來越低。之所以有這種情況,是因為人都是主觀的,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能力不行,或者智商不夠。放在學車的例子裡面,忘記放手剎,這個問題不涉及能力高低,我這次忘了下次想著點就行了,而且新手誰不犯錯呢?這種小失敗不會讓人有挫敗感。但手術失敗就涉及到能力的問題了,一般人又不願意承認自己能力不行,於是會不自覺地把原因歸到別的地方,比方說手術設施不行啊,或者是手術當中發生了意外啊,反正不是自己能力有問題,是別人的問題。那你說,如果老是這樣總結失敗,怎麼能吸取到教訓呢?
有人說,我就能客觀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啊。那我告訴你另外一個結論,還是手術這個例子。研究者發現,一個醫生手術失敗了,他的同事,手術的成功率會提高,因為同事們從他的失敗當中吸取了教訓。所以說,大多數人在看待自己的問題上,都做不到足夠客觀。
那是不是什麼錯誤都不能犯呢?也不是,萬維鋼提出一個概念,叫做“好的失敗”,也就是那些能夠提供經驗教訓、幫助我們成長的失敗。“好的失敗”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能得到及時的糾正,我們都有類似的經驗,一旦錯誤的習慣養成了,那再改就很難了,所以要及時糾正,養成正確的習慣。第二點是對事不對人,這次錯了,改正就行,必須是針對技術動作的,不要上升到你這個人能力高低這個層面,否則就會帶來挫敗感。最後一點,是失敗的代價要小。這也是為什麼準備演講的時候,最好提前找個好朋友,跟他試講幾次,就算講得不好,他也不會笑話你。做產品也一樣,在大範圍推廣之前,要先搞個小範圍的測試,有問題及時修正,哪怕全部砍掉,也比正式投放才發現不對勁的損失要小。
總之,想從失敗那裡獲得經驗教訓,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最好的失敗,應該是小的失敗,或者是別人的失敗。而失敗的價值在於給我們提供反饋,想要反饋有效,一定要對事不對人。
小學特殊學生教育案例